综合实践活动《衣物洗涤》优秀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洗衣服活动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衣物洗涤》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衣物洗涤》优秀教案

2024-07-09 0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东科技版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

《衣物的洗涤》教学设计

一、主题内容分析

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能使用常用洗涤用品进行衣物的洗涤,能辨认常见纺织品的标识,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技术技能,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之一。“衣物的洗涤”这一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常用衣物的洗涤,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洗涤常见衣物的方法,了解一些衣物洗涤的小窍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衣物洗涤的基本常识,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初步掌握科学的洗涤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洗涤常见衣物,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能够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主题教学策略

从学生生活需要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验劳动的快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掌握常用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制作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针法及玩具制作流程,用直观展示法梳理、小结学生的思绪,以使学生更清晰,更快捷,更全面的了解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学法上主要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遇到问题可小组讨论,或试着做一做,找到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一:手洗衣物

一、教材分析

学会手洗衣物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本生活从孩子的生活需要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探究衣物洗涤的

注意事项和方法。同时了解一些衣物洗涤的小窍门,提高自己洗涤衣物的技能。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其实对衣物的洗涤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一些小件衣服比如红领巾、袜子、小手绢等通过洗涤已经初步了解了基本的方法和步骤,学完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洗涤方法,尝试在家庭中主动帮助父母洗涤一些简单的衣物,获得丰富的劳动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手洗衣服的洗涤方法、步骤以及洗涤衣物的小窍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手洗常见衣物;组织学生进行手洗衣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洗涤衣物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一次洗涤衣物,引导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体验劳动的乐趣。

本课重难点:

重点:学会科学洗涤常见衣物的方法。

难点: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我服务意识,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从调查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探究。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学法建议:资料收集法、观察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与媒体建议: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1.教具准备:各类肥皂、洗衣粉、水盆、需要洗涤的衣物。

2.学具准备: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需要洗涤的小件衣物;洗衣粉、洗衣液或肥皂。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劳动最

光荣》,请同学们欣赏。

2.教师播放视频歌曲,同学们跟随随一起边唱边跳。

3.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听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师小结:的确像歌里唱的一样,劳动是快乐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能够创造出一切。今天就让我们用我们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来学习洗衣服,把我们大家都塑造成一个干净、整洁、精神焕发的小学生形象吧。

板书主题:衣物洗涤---手洗衣物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儿歌创设情景,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最光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与探究

1.教师拿着一条沾有污渍的衣服沮丧地说:今天,老师打扫卫生,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根据同学们的经验,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衣服上的污渍,怎么才能洗干净呢?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2.梳理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具体的来说一说,首先来了解一下洗衣服要用到哪些用品呢?

学生汇报

教师课件展示并做适当介绍:

3.那么洗这件衣服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呢?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带来的小件衣物模仿做一做思考并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3)教师课件小结,出示洗涤衣物的方法、步骤:

4.在教师小结步骤的过程中,跟随步骤介绍有关洗涤的知识:洗涤用水、洗涤标识、如何选用洗涤剂等。

5.关于洗衣服还有很多学问呢,快来学几招吧! 学生汇报

师课件小

结:

(洗衣服有很多学问呢?快来学几招吧!)

1.洗衣时,水一定要温的,不要太凉,太凉了洗不干

净;也不要太热,太热容易把衣服烫坏。

2.洗带色或印花的衣服要用凉水。用肥皂或洗衣粉时,要在水里放些食盐,以免衣服退色,而且还可以洗去内衣上的汗渍呢!

3.千万不要把白色的衣服和其他颜色的衣服混在一起,以免将白色衣服染上颜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出示课件,整理步骤,梳理清晰学生的思路。)

(三)实践与体验

1.出示注意事项。

1.小心不要让洗涤剂进入到眼中。

2.注意节约用水。

3.小组合作要有序进行,衣物要轻拿轻

放,不要把水溅到外面来。

2.每个小组按洗衣步骤轮流尝试洗自己带来的小件衣物,其他同学一起协助。教师课件播放其他学校以及我校学生举行的洗衣服比赛或者在家里帮助爸妈洗衣服的图片,合着音乐一起让同学们感受其中的氛围,并在开心、愉悦中进行探究、动手劳动。

3.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并把小组同学洗涤的过程用相机拍下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对衣物的洗涤进行实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社会体验,激发小主人翁的精神、态度。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加强反馈、及时辅导纠正,并提醒

学生在劳动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四)展示与评价

1.教师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1.小组同学参与的情况。

2.洗衣的步骤是否合理。

3.衣物的污垢是否清洗干净。

4.漂洗的是否干净。

2.教师把刚才拍到的照片复制到幻灯片里,播放给同学们看。

3.让小组代表把自己小组洗涤后的衣物进行展示。

4.其他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评价

5.教师点评,给学生以肯定、表扬与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把同学们合作洗涤的过程拍摄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会非常乐意去看,让同学们的学习氛围再次掀起一个高潮;通过欣赏,同学们可以对其他小组合作洗涤的情况清晰可见,对此以及此小组同学洗涤出的衣物进行评价,让同学们相互取长补短,交流经验,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

(五)拓展与延伸

1.教师引导语:洗衣服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时,但想做的更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学们请看视频(正确选择洗衣液的视频)

2.今天,我们在活动中很顺利地学习并完成了衣物的洗涤过程。既锻炼了同

学们的动手能力,又使同学们体验了劳动的乐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又经历了一次成长。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爱劳动、爱生活,为将来成为生活的强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把你所学习到的洗衣知识讲给爸妈听,并在爸妈的指导下,帮住爸爸妈妈手洗一件衣物,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吧!之后,把你给爸妈洗衣服的体会和爸妈对你的评价记下了,下节课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出示视频,让学生丰富洗涤知识,回家帮爸妈洗衣服,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上所学用到生活中,提高家庭责任感。)

七、板书设计

衣物的洗涤

——手洗衣物

步骤:泡→揉→漂→拧→晾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全体参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3.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案实施较顺利。

不足:

1.要上好这样的劳动课还需要继续研究、下功夫,既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控制好课堂。

2.课堂有局限性,学生不能够全面的、淋漓的发挥,教师课下组织一次洗衣服比赛,相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洗衣服的热情。

活动二:机洗衣物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洗衣机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洗衣的好帮手。本次活动,以常见的波轮式洗衣机为例,通过阅读说明书、询问家长、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学会机洗衣物的一般方法,进而能够在家

庭中熟练使用洗衣机,进行衣物的洗涤。充分感受利用现代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现在的四年级的孩子在家长精心的照顾下,会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学达不到5%,孩子们都缺乏机洗衣物的常识和经验,但是,四年级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的,机洗衣物的操作并不多复杂,只要教师引导好,学生用心学,相信学生学会本堂课的知识应该是一件并不多难的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演示讲解,让学生了解和初步学会使用波轮式洗衣机。学会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用洗衣机洗衣服,让学生感受利用现代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洗衣机的性能,让学生体会机器在改善人们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方面的作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创造,为将来投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方法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洗衣机洗衣服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前通过询问家长、请教专业人员、阅读说明书等方式来探究和了解,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储备。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用洗衣机洗衣服的体会。交流时,不仅要交流使用洗衣机的方式交流,还要交流机洗衣物时发生的难忘经历。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有关洗衣机及如何利用洗衣机洗衣服等知识。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与媒体建议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

1.教具准备:波轮式洗衣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多种洗衣机的洗衣说明书、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收集多种洗衣机的图片、洗衣机使用说明书、洗衣机使用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有只浴缸不寻常,里面圆圆外面方,洗的人儿站一旁,尽往缸里扔衣裳。

2.教师指导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洗衣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洗衣的好帮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怎样使用洗衣机洗衣服。

板书:衣物的洗涤——机洗衣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探究做好基础。) (二)学习与探究

1.洗衣服之前我们要看看衣服适合不适合机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符号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洗涤标识)学生猜一猜。

2.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怎样利用洗衣机洗衣服,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洗衣机及机洗衣物的资料,也请同学们去询问家长、请教专业人员了,你都带来了哪些相关资料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介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资料

3.关于洗衣机及洗衣机的使用,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教师出示课件) (1)各式洗衣机的样子和洗涤原理

(2)针对波轮式洗衣机,依据说明书在投影仪下师生共同介绍其使用说明。(包括:洗衣机的操作方法、按钮的作业、操作是注意事项等)

洗涤标识:

不能水洗

在湿态时须小心不可机洗

不可转笼翻转干

只能手洗

可用机洗可轻轻手洗不能机洗

30

℃以下洗涤液温度

干洗

可用手洗

不可氯漂

4.你使用过洗衣机吗?谈谈你们是怎样使用的?以及机洗衣物时发生了什么样的难忘的经历呢?

学生畅所欲言

5.你能根据你的洗涤经验总结出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方法吗?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

5.不同的洗衣机使用方法是不同的。整理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以波轮式洗衣机为例,说一说洗衣机洗涤的方法(教师课件出示步骤)

第一步:洗前准备

1.根据衣物的洗涤标识选出适合机

洗的衣物,清理衣兜。

2.接好进水管,打开水龙头阀门。

3.将电源插进电源插座。

4.放进洗涤的衣物和洗衣粉及添加

剂。

第二步:洗涤

1.按下电源开关,根据所洗涤衣物的

多少选择好水位。

2.根据洗涤衣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好程

序。

3.按动程序按钮,开始洗涤。

第三步:洗后处理

1.关上电源开关,把水龙头关上,把

电源插头从插座上拔下。

6.对于洗衣服我们还有很多小窍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出示视频:洗衣前等洗衣粉充分溶解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洗衣机洗衣小窍门

对于领口、袖口处要先处理,再放入洗衣机里进行洗涤,洗涤的过程

中我们还有很多小技巧呢:

(1)分色洗涤,先浅后深。不同颜色的衣服分开洗,不仅洗得干净,

而且也洗得快,对于一些不是很脏的衣物,少放些洗衣粉,也可以减少

漂洗次数。

(2)额定容量。若洗涤量过少,电能白白消耗;反之,一次洗得太

多,不仅会增加洗涤时间,而且会使电机超负荷运转,既增加了电耗,

又容易使电机损坏。

(3)用水量要适中。水量太多,会增加波盘的水压,加重电机的负

担,增加电耗;水量减少,又会影响洗涤时衣物的上下翻动、增加洗涤

时间。

(4)正确掌握洗涤时间,避免无效动作,超过规定的洗涤时间,洗净

度也不会有大的提高,电能则白白耗费了。

7.除此之外,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小窍门。(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对已有的经验总结,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再补充,丰富学生的洗衣经验,以便掌握科学使用洗衣机的方法。)

(三)交流与总结

学生小组交流,谈一谈本节课学习后的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本节课学习的

知识要领记录到记录本上,以便实践时使用。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小结;记录下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可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并为亲手实践做准备。)

(四)展示与评价

学生代表在投影下汇报小组交谈的收获,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与延伸

洗衣机把我们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其实,洗衣机也需要清洗,你知道吗?

播放清洗洗衣机视频。

http://video.baomihua.com/3662

0639/18539087

(设计意图:不仅要学会用洗衣机洗衣服,还要学会清洗洗衣机、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洗衣机,丰富洗涤常识。)

七、板书设计

衣物的洗涤

——机洗衣物

第一步:洗前准备

第二步:洗涤

第三步:洗后处理

八、教学反思

1.合理利用资料,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师收集大量资料,图片的、文字的、视频的,实现最优化教学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

有序的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一一击破。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探究如何机洗衣物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洗涤的经验,自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足:如果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还可以更全面的、更真实的让学生掌握机洗衣物的方法,比如说针对不同情况,洗涤剂添加的数量,洗涤时间等。

活动三: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棉麻织物主要有棉麻类、人造纤维类、合成纤维类、毛制品等。无论是手洗还是机洗,不同类别的织物洗涤方法是不同的。通过本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知道每种织物都有自己科学的洗涤方法,了解各种织物的洗涤方法、注意事项等常识,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手洗和机洗衣物的洗涤方法,本节课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洗涤衣物的常识,由于四年级的孩子洗涤经验较少,对这方面的经验也是欠缺,所以在难度加大了些,对同学们来说只要细心、耐心,加上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没有多大难度。相信本节课同学们会继续热情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织物的分类、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

难点:掌握科学的洗涤方法,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洗涤经验,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交流一些自己洗涤过的衣物有哪些?用的洗涤方法是什么?洗涤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衣物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常见衣物大体可以分为棉麻类、人造纤维类、合成纤维类、羊毛制品等几类。对照不同类别的衣物,回

忆自己洗涤这些衣物的方法,小组讨论洗涤不同衣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只要能说出一、两种衣物的洗涤方法,教师就可以详细介绍各种衣物的洗涤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掌握科学的洗涤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与媒体建议: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

1.教师准备:不同材质的衣服、课件。

2.学生准备:不同材质的小件衣物、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语:同学们,洗衣服虽然是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确是一门大学问。这节课,我们先来开展一个小活动,比一比,说一说谁洗的衣服最多,都洗的什么衣服?用的洗涤方法是什么?洗涤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遗憾呢?

学生高谈阔论

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评选出“爸妈最佳小帮手”颁发小奖品。

2.教师指导语: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见常见的织物种类很多。不同类别的织物洗涤方法是不同的,你想全面了解多种织物的洗涤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

板书:衣物的洗涤——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活动,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

(二)学习与探究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指生说一说常见衣服的布料都有哪些?

(棉麻类、人造纤维类、合成纤维类、羊毛类)

2.让学生摸一摸老师带来的各种织物,认识他们属于哪一类?

教师指导

3.你见过不同衣服上的不同洗涤标识吗?

3.根据刚才我们的小活动,小组分析、讨论不同类别衣物的洗涤方法,并填写下表。

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5.教师出示不同织物的具体洗涤方法。(出示课件)

(一)面织物的洗涤方法

1.所用洗剂

棉织物耐碱性好,抗高温性强,可用各种肥皂和合成洗衣服

洗涤。

2.洗涤方法

(二)麻织物洗涤方法

麻织物的洗涤方法与棉织物相似,但因麻纤维刚硬,抱合力差,洗涤

时要清洗轻揉,切记使用硬刷和搓板强力揉搓,洗后不要用力拧绞,以免织物布面起毛,影响外观和耐穿程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自己总结出洗衣服的经验,教师详细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科学的掌握不同的洗涤方法。)

(五)合成纤维织物的洗涤方法

1.所用洗剂

合成纤维织物品种主要有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等。一般来说各

种洗衣粉、洗涤剂和肥皂都可永远合成纤维织物的洗涤。

2.洗涤方法

合成纤维织物在洗涤前,应先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些时间(大约15分钟),不宜用沸水冲泡,因为各种合成纤维织物在不同的高温下会起皱、收缩、变形或软化,冷却后有的不能回复原状。洗涤过程中,注意洗涤液的温度和浓度,一般洗涤纶、锦纶、腈纶水温不宜超过50℃,洗维纶、丙纶、氯纶水温不宜超过40℃,洗涤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洗涤效果。洗涤动作应轻揉轻搓薄型织物可用手大把地轻轻揉搓,而领口、袖口、膝面等脏污严重之处可采用板刷刷洗。洗后,用清水漂洗,切记用力拧绞,以免衣物起皱痕、不平整。

(四)毛织物洗涤方法

1.所用洗剂

羊毛的耐碱性很差,如果使用碱性强的洗涤剂,会影响毛的强力甚至损伤纤维。因此,洗涤毛料衣服宜选用中性或弱酸性洗涤剂。

2.洗涤方法

因羊毛遇到高温热水,会出现皱痕、发生收缩,影响强力,故洗涤水温控制在40℃以下为宜。手工洗时,将浸湿的衣物捞起拧干,浸入洗涤液时,用手大把地揉搓或在搓板上顺势轻柔,切忌不能时间过长,以免缩绒。洗后,应立即用与洗液差不多温度的温水漂清。洗一件,漂一件,以使洗液漂干净。机洗时,则首先将衣物按颜色的深浅和质料的厚薄进行分堆,以防止洗涤时相互搭色。洗后甩干时,则不嫩甩的时间过久,防止织物上产生压伤的皱痕。

(三)交流与总结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衣物洗涤的收获。

2.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的交流发现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拓展与延伸

通过这节课我们已经很全面的、详细的学会了衣物的洗涤,在生活中,要想做一个生活的小强者,除了学会洗衣服外,我们还要学会做一些其他的简单家务,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我们哪位同学能够不用爸妈的帮助,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小学生。把你的表现让爸爸妈妈帮你拍下来,传到老师的邮箱里,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你劳动的快乐吧!

最后,让我们再次跟随音乐唱起来,跳起来。我们从愉快的音乐开始,让我们再次在愉快的音乐中结束吧!(教师出示视频)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本节课学会更多的家务劳动,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为父母分担家务,同时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最好一首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劳动创造美,激励孩子们爱劳动、爱生活。)(五)板书设计

衣物的洗涤

——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

八、教学反思:

1.《衣物的洗涤》实际上是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的第五个主题,通过组织教学,学生了解了手洗衣物、机洗衣物的常用工具材料和洗涤步骤,并通过调查了解、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衣物洗涤的小窍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于本节课没有办法动手实践,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是在

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结束的,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气氛高涨,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一点遗憾:在课堂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让学生动手去体会,今后我会争取找机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搞一次洗涤衣物比赛,让学生有一次真正锻炼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劳动的愉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 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 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 3. 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 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 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 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 2.组织实施阶段: a. 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 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

c. 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3.整理总结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 2.实施阶段: a. 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 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一、活动背景: 勤俭节约,减少浪费,是每个孩子都会说的话,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 们已经学会节约了呢?但实际上, 摆在我们眼前的各种浪费现象实在是令人 触目惊心:只写了几个字的白纸、半截的铅笔、无人教室的“长明灯” 、食 堂中被倒掉的剩饭、洗手池边哗哗作响的水龙头、丢掉的红领巾、衣服很少 有找回……对这些,孩子们熟视无睹,似乎这算不了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 连这些生活中细小的浪费现象都不能意识到,又怎么能真正做到勤俭节约 呢? 为此,我决定组织一次“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减少浪费从我开始” 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 1、通过校园中的诸多浪费现象,使学生懂得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敲响校园浪费现象的警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 认识到校园中的浪费现象,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活动形式 : 1 、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 2、实践形式: (1)调查和访问; (2)小组合作和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3)规划、表达和发思。 五、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有关资料、课件等。 六、活动安排及实施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针对校园里比比皆是的浪费现象,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呢?经过讨论,决定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负责追踪调查一种浪费现象,并为各组命名:“节粮组”、“ 节约学习用品组”、“节水组”、“节电组”。 第二阶段:分头行动阶段。这四组同学各自按照本组的活动要求进行调查、拍照、记录等,并对了解的情况进行组内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阶段。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各研究小组按照小组的方案进行活动,主要通过对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的访问,了解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浪费情况,进行全班交流: 1. “节粮组” 调查食堂的这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学生饭后对食堂餐厅进行参观、拍摄,并采访了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学生每天倒掉的饭菜情况。通过一 些数据进行比较,学生们大吃一惊。在交流时有同学说道:“我以前也经常倒剩饭,总以为剩下这么一点饭菜算什么,没想到,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吓了一大跳,如果我们每人都节约一点点,那么整个食堂将节约多少粮食,可以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呀! 2、“节水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 _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 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 《引导学生去开采民间文学富矿》 国寺营学校苏英邦 活动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方法。 3.调查采访、记录整理。 4.佳作展示。 活动过程: 一、关于“民间故事”。 1. 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事件。 2. 情节完整,有神异色彩,有教育意义,有趣味性,以古代居多。 3. 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鬼怪故事,有的是智慧故事,有的是笑话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人的,有的是关于某事的,有的是关于某地的。 二、搜集整理。 1. 平时听人讲述。 2. 专门采访调查。 3. 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比如:拟一个有吸引力的题目,理清情节发展过程,突出重点,讲究文采,适当添加删改,剔除低级趣味的或宣扬坏思想的东西。 三、例子。 例1: 拴太阳 民国初年,巴东、长阳、秭归三县交界处,出了一位高明的骟马师傅,人称“马骟匠”。 一天下午,他与徒弟出远门骟马回来,从地主刘永福家门前路过。刘家这天雇了二十几个短工插秧,不巧午饭已过,又加上没人认识这两个叫花子模样的人,结果,师徒俩水就没讨到一杯。一气之下,马骟匠决定戏弄他们一番。他薅了把柳叶,放入牛角中一吹,叶片飞出,落进秧田,霎时变成了条条尺把长的鲫鱼,活蹦乱跳的。那群短工不知是计,放下手中的活儿,纷纷去抢鱼,可好半天也没捞着一条!就在大家忙得汗流浃背时,马骟匠又吹了声牛角,鱼眨眼间不见了,柳叶还是柳叶!短工们惊诧不已,猛一抬头,才发现太阳已偏西! 地主这时派狗腿子前来看插秧的进程,不看则已,一看大惊且大怒:“怎么还只插了几行行儿?你们分明在磨洋工!”短工们就把捡鱼的怪事说了一遍,狗腿子哪里肯信,他飞跑回去向主子告状,说短工们明明消极怠工,却编出一通鬼话骗人。刘永福倒有些见识,立即叫狗腿子去打听下午从这附近过了什么人没有。狗腿子满处一问,不少人都说看见过了两个叫花子,还吹了几声牛角!地主知情后,一面派人骑快马去追赶叫花子,一面安排大摆宴席——他认定,绝对是因为招待不周,那两人才有意作怪! 追回来后,地主忙请师徒二人入席。马骟匠毫不客气,跟徒弟爬上桌子就大吃大喝起来。待三杯酒下肚,刘永福说:“二位师傅,今儿我插秧的事……”马骟匠胸脯一拍:“好说,好说!太阳还在山边,我会把它拴住的!” 这样,短工们插呀插,一直把秧插完,太阳仍挂在山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徐雪梅适用年级:六年级 一、研究背景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的青少年中相当严重。 近期有家长反映,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同学家住,实际上是和同学在网吧上网夜不归宿,由此主题确定──网瘾的危害。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 3.创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运用统计、比较和分析的初步知识处理资料。 三、研究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研究小组。多分几个小组,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同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礼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 2.小组成员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 (1)活动安排 一、活动内容: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计划,人员分工;预期目标:确定研究方向,完成研究计划,人员分工;活动分工:全体讨论。 二、活动内容:查找研究的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实验的方法;预期目标:根据图书馆借阅的相关刊物,网上查询的相关资料确定实验方法;活动分工:全体查找资料,组长整理。 三、活动内容:完成调查上网学生;预期目标:通过实验证明上网有瘾;活动分工:第1组、第2组、第3组。 四、活动内容:拟定调查问卷;预期目标:较全面反映在校生现况;活动分工:全体讨论研究。 五、活动内容:分发与回收调查表;预期目标:进行数据统计,算出每一个问题的百分比,并得出结论;活动分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六、活动内容:体会感受;预期目标:分享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得失,积累经验;活动分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三年级) 观察有趣的昆虫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4.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5.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价值取向: 6.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7.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二、活动的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活动布置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

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池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三、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案例doc资料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活动设计是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进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占国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是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子课题之一。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解决综合实践主题研究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施计划——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这部分只是这一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要求,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计本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而教材的逻辑结构性又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 (2)重视学生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学生自行探索;从探索中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原理原则,才是真正的学习。 (3)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中,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他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 (2)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 (3)不强调系统的教材教法;主张教师的责任在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而学习活动则是学生自已的责任。 (4)重视学习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培养,因而主张合作学习 3、主题教育理论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的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活动教学目标的依据是: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第四,根据我们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五,我自身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如何加强我们的品德 北城回民小学林中胜 一、活动目标: 1、品德发展目标(活动的文主旨所在)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即具有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 (2)品德践行能力。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2、能力发展目标 (1)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的能力。 3、知识发展目标 (1)了解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并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2)整合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学以致用,将课内外、校内外联系起来,用“学习” 指导实践,以实践促动学习。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修养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2、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修养的真正涵义。 3、通过调查,了解陋习的种种现象。 4、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有关修养的文章、诗歌、顺口溜等。 5、制作“优秀文明学生”、“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奖章。 三、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采集资料,透视陋习 1、采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或上图书室采集各种陋习资料。 2、讨论资料 (1)小组之间展示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附小组交流的资料: 赌博、随礼、劝酒、不排队、打赤膊、吃野味、放鞭炮、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重男轻女、互相歧视、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草坪、随地大小便、说话带脏字、爱占小便宜、不保护隐私、公共场合抽烟、不用使用公筷、随意打骂孩子、公共场合脱鞋、不看管好宠物、手蘸唾液点钱、乘电梯不靠右站、不遵守交通规则、上洗手间不冲水、吃饭发出很大声音、咳嗽打喷嚏不掩饰、共用洗漱等卫生用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

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

民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格)

2011年10月我爱家乡--------了解家乡概况图书馆家庭 活动目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和 相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活动准备:记录本、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 动过程第一阶段:同学们就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了多种途径:上网、去图书馆、问家里人各自查找资料。 第二阶段:小组同学合作外出实地调查访问,到有关部门了解家乡的知识。 第三阶段: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处理信息,整理资料。最后小组在全班交流。 活 动效果 使学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学们了解到郑州历史如此悠久,自然景光优美,人文名胜荟萃,山、河、城、桥、大佛像、寺庙等景观处处令人留恋。同学们更加热爱家乡了。培养了同学们的自我动手、交流的能力,大家为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到骄傲。

2012年1月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异体字社区 活动目的:1.通过寻找街头不规范字,正确书写和认识汉字,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活动准备:教师给学生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让学生讨论商定活动的具体办法,写出实施策略。 学生利用周五下午两节课走向社会进行观察和调查,做好纪录,部分学生带好纸笔便于自己记录。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先请同学们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请同学们事先查字典,找一些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规范字。2.请学生自我检查有没有写错别字现象。3.检查老师批阅作业有没有错别字、不规范字。4.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有没有谁特别爱写错别字,异体字。 第二阶段请同学们进行调查采访。走出课堂,孩子们首先查找的就是我们学校里的不规范用字。 第三阶段老师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寻找沿街商铺名称,街头广告有没有不规范字,异体字现象,老师一路用相机记录沿街的一些不规范字以及异体字,并记录同学们发现和讨论错别字、异体字。 第四阶段请同学们在班级内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优秀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并将同学们的寻找结果在班级空间进行公布,然后根据学生的记录和交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活动效果 在综合实践的大课堂里,孩子们兴趣盎然。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不用划划背背,不用愁眉不展。在这儿是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快乐与兴趣的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学会了交际与合作,学会了用综合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我相信,综合性学习的种子只要植根于社会生活这块土壤,凭着同学们多维的思考,自主的探究,真诚的合作在校外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我让鸡蛋撞地球》案例分析 一、设计意图: 《保护鸡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6课。本课属于“材料”单元,是在前几课研究材料的特征、材料的选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节约使用 材料的意识。“材料”单元前面的内容学生即使没有学习,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都知道,拿鸡蛋去撞地球,无疑鸡蛋会粉身 碎骨。而且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 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适合综合实 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因此将本 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 把课题设为富有挑战性的《鸡蛋撞地球》。 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体现在借 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因此设计中增加了活 动前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 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还加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 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把整个活 动过程设计为“提出问题----设想方案----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实验验证----全程反思”六个环节。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明白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途的基础上,能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能对材料进行加工,能把材料的应用与技术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在各小组不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并能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将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调查了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假如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 2、任务驱动: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活动案例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活动案例 一、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本学期本班有学生7人,没有女生。全班没有残疾生和智力低下生。经过上学期的教学活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学会了一些探究方法。 从总的来看,该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课堂纪律良好,肯学肯钻,有上进心,团结协作。但是,该班学生在区别信息真假上还比较差,在撰写小论文、编写计划、方案、总结等方面也有些不足。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得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对本册教材的分析: 省编教材《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五年级下册为学生提供了11个活动主题。它们是: 1、小小气象员; 2、神奇的种子; 3、身体的秘密; 4、生活中的旋律; 5、快乐的服装设计师; 6、学做图书管理员; 7、小小茶博士; 8、今日传媒; 9、走进广告的世界; 10、我与世界和平; 11、家乡河流探查。 所有这些主题均留给师生教学活动的巨大空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在开展研究,也可以借鉴教科书提供的思路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既要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还要学会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不怕失败,也不要骄傲,让学生懂得成功和失败都是英雄。但是要善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三、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世界和平的意义,体会种子的神奇;学会做图书管理员;争当小小气象员;体验“生活中的旋律”和搞服装设计师的乐趣等。 3、培养学生运用好已学过的制订计划、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写实验总结、搞小制作、调查访问、归纳、分类等探究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和上进精神,鼓励学生失败精神和成功观。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本学期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1、辨别信息和广告的真假,从而能有效地、充分地有利用信息和广告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 2、了解互联*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危害,及怎样正确使用*络等。 3、了解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4、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五、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活动措施: 1、调查研究,明确目标。 教师通过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如心理需求、求知欲望、行为动机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确定具体目标,才能有针对性,有方式方法。通过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做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以及时效性。 2、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为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趣和参与热情,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应用,提高对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而且乐于参与,尤其是后进生,注重参与,注重问题的提出,而不是只要学生给答案。因为“问题比答案更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