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洋县: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洋县网站 【陕西日报】洋县: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

【陕西日报】洋县: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

2024-04-21 0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洋县以“朱鹮之乡”闻名于世,同时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近年来,洋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定位,坚持城乡一体推进、预防治理结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了一条依托优越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的绿色之路。

朱鹮成了“环境质检员”

在洋县,朱鹮如今成为当地人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成为这里的“环境质检员”。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对栖息环境很挑剔,要有树木营巢,要有河湖觅食,要有安静的环境……朱鹮之所以选择洋县,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适合栖息繁衍。

洋县坚持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以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强力推进扬尘管控、散煤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炉窑整治,从严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为了保护朱鹮,洋县积极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投放鱼苗、恢复天然湿地,不使用化肥农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恢复生态治理面积0.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营造林2.6万亩,义务植树110万株,县域森林覆盖率达68.9%。

洋县涵养出的优越环境,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条件。

好山好水富百姓

生态“后发优势”,终成“产业先机”。

2010年,洋县选准有机农业这个绿色发展赛道,以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产业园,建成西北最大的有机稻渔综合种植养殖试验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基地、有机牡丹基地……如今,有机种植业、养殖业蓬勃发展,成为洋县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更成为洋县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

位于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的汉中市华瑞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产能最大的高效特色有机小品种油生产企业。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带动全县4080户15369人参与油用牡丹种植,助力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获利和农民增收双赢。

45岁的许小金是洋县金睿益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洋县洋州街道梁家村人。2021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流转了206亩土地,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每亩田可产150多公斤小龙虾、500公斤优质稻,亩均综合收入8000元到1万元,一年收入达200万元。“好山好水好心情,生态也能富百姓。”许小金高兴地说。

实实在在的收入,让群众看到了通过有机产业致富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发展有机产业的决心。通过10余年的持续发力,洋县逐步将长期积累的“绿色存量”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增量”,陆续招引入园企业15户,推出米、酒、薯、药、菌、茶等15大类110余个优质项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旅发展活力足

“这里景色宜人,还能看见朱鹮、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漫步在这里,有种如临仙境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身心放松。”10月23日,谈及对长青华阳景区的印象,四川游客吴梦琳说。

俯瞰长青华阳景区,青山笼白雾,绿水荡碧波,宛若一幅山水画卷。近年来,长青华阳景区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过程中,坚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以“秦岭四宝”为主题,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精神积淀,是洋县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洋县还着力构建“游华阳景区、赏‘秦岭四宝’、逛朱鹮梨园、观蔡伦造纸、购有机产品”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教育研学等新业态。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102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