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靖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泰州和靖江是一个地方吗 水土靖江

水土靖江

2023-08-01 18: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的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土”的释义是地之吐生物者也。 “土”的字形,是个会意字,由‘二’和‘丨’组成,上横表示土地的表面,下横表示表面下的土壤,因为要由地表下的肥沃的土壤才能滋养生命,是不能或缺的。“丨”表示从破土而出的生物。土,就是所有生物滋生的大地。因此,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大地孕育生命,吐哺万物,游子远行,总要怀揣一包家乡的故土,终老还乡、叶落归根,则又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归宿。土地承载了一切的生发原点和归属点的文化意义。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西方现代史学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就曾经提出历史的长时段理论,在他看来,地理环境、文化风俗等相对稳定的结构构成了历史的长时段,它支撑了历史的总方向。这种历史的长时段,在短期看似变化不大,但是只要有少许的变化,可能就足以对人类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土资源就是属于构成历史长时段的基本结构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土地管理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道被列为中国的三大基本国策。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为此不少地方编纂了土地志。从2008年起,靖江国土资源局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将编纂一部国土资源志与建设一幢办公大楼、锻造一支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实施“一张图”一起作为“四个一工程”,以数年的时间,投入专门力量,并集中了国土与地方志系统从省到地级泰州市到靖江市以及对岸邻县江阴的智慧,编纂出一部80万字的《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其组织、编纂、审查、排印出版之精严为近年省内专业部门志之少见。 

  

一、 活土:靖江的地域形成史及其特殊意义 

  

这部志书的价值之一在于揭示了靖江土地的形成变迁史。与其他地方境域相对稳定的情形不同,靖江地域本身就是一片“活土”。 

江苏处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古代的长江出海口在汉唐之间主要在扬州、镇江一带,所以才有广陵潮、扬州成为唐代最重要的对外国际通商口岸,长江的北岸线从扬州沿着通扬运河以南地区一直到如东一带,今天的如东洋口港之所以被开发为沿海大港,就是因为海洋学家们发现了这里有一条深水槽道,而这条深水槽道被认为是长江古代的入海水道,因此,今天苏中大片的土地都是长江北岸冲击淤涨而形成的。在千万年的长江入海过程中,长江夹带的泥沙与大海向西的潮水顶托作用,在江口形成了一道道拦门沙,这些原先在长江中的旧的拦门沙后来不断与陆地并连,长江北部平原陆地的一部分,而随着入海口不断东移,新的拦门沙又在向东不断产生。 

在今天的地图上,靖江就是长江北岸向南最为突起的一片土地,人们都知道今天的靖江与江阴之间有一座江阴长江大桥,靖江有一块两岸跨江联动开发的开发区,靖江与苏南的关系紧密度是长江以北地区中最为紧密的。但是了解了靖江地域的形成史,就会发现靖江原先就是长江中巨大的拦门沙,与今天的崇明岛和扬中岛曾经是同样的性质,在孤悬大江之中的岁月里,靖江相当长时间就是隶属于江南的常州府管辖,和江南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靖江人说的是吴语,是长江以北的吴语文化区之一。 

靖江的土地是长江冲击形成的,没有长江就没有靖江。是长江塑造了靖江这片土地地貌分区的轮廓。靖江自然区域除孤山和沿江的马洲岛外,陆地部分分为沿江圩田区、老岸区、孤北洼地区。地形中以横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为老岸沙土区,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42%。横港以南地区为沿江圩田区,由牧马小沙和磨盘沙向东涨接而成,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近47%。孤北洼地区位于孤山以北地带,由孤山北麓的北大江流槽逐渐淤塞而成,面积占全市陆地的11%。靖江三大地貌分区的形成是其多次涨沙的结果。 

《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在自然环境的成陆部分,记载了靖江的六次大涨沙。第一次大涨沙是西汉时期200多年间,长江靖江段孤山以北水面暗沙出水,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第二次大涨沙是在三国东吴时期,泥沙沿孤山之麓积聚同时长出牧马大沙和牧马小沙,这块土地成为靖江地域形成的主体。第三次大涨沙在明弘治初年,靖江北部的老岸地区向北拓境约4公里,原先孤处大江中的孤山南向登陆,西北方向沙涨向外延伸达10余公里,孤山以东也延涨10余公里,使靖江本土面积比原来增加一倍之多。第四次涨沙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南江涨沙,将原牧马大沙与牧马小沙间的夹江淤塞,并在两沙外涨有10个沙滩,由于东部涨滩快于细部,逐渐形成东宽西窄的梯形地貌。第五次涨沙出现在明天启年间,长江主航道加速南移,孤山之北沙洲延涨,北大江自西向东逐渐淤塞,涨连泰兴,至崇祯年间,北大江继续东涨直接如皋,这次沙涨使原来的北江水域变成了今天的孤北洼地,靖江至此基本形成了老岸、沙上、孤北洼地三大陆地。第六次涨沙出现在清道光十四年,西部刘闻沙在数月之中从西部泰兴县蜘蛛港陆续涨过县城连老岸而东直至如皋南江口,沙上地区猛增滩涂25万余亩,至此,靖江地域基本定型。 

靖江的地域形成于历史上的涨沙节奏,在靖江土地上留下了沧海桑田的年轮和自然地理遗产痕迹,形成了三大地理区域的不同自然环境特点,并折射在靖江的很多地名中。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涨沙,靖江与周边的泰兴、如皋的百姓都曾经为新涨出水的杀敌权属发生县界争夺纠纷,甚至械斗,因此历史上靖江与泰兴界河、靖江与如皋界河的确定,同样折射了涨沙的特殊历史。同样也是由于特殊的地域形成史中与南岸江阴的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历史渊源关系,成为后来两岸联动开发的历史基础。 

靖江的土地是一片“活土”,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长江不仅能多次涨沙形成靖江的土地,也能坍江毁去靖江的土地。根据志书记载,乾隆四十六年和嘉庆十八年,靖江都曾发生大面积坍江。乾隆四十六年,靖江东部坍地纵深5公里左右。嘉庆十八年,牧马小沙及夹江成陆的旧址全部坍入江中,江岸坍卸距城墙仅43丈。新中国建立后,靖江江岸虽未发生大面积坍塌,但局部坍塌时有发生,其中,西界河至大掘港1.4公里、长江农场焦港至4号港段2.6公里、灯杆港至丹华港10公里都存在江岸坍塌的灾害风险。 

《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对靖江地域形成过程中涨沙与坍地的记载,是了解靖江自然变迁、环境特点、土地资源特征、地质风险防范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靖江历史文化生成的环境托底。 

  

二、 活水:长江与靖江水域资源的意义 

  

国土部门对土地利用分类一般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八类。以往人们对土地的关注主要是在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上,对其他类别的土地并没有引起重视。根据国标《土地基本术语》对土地功能的表述,土地具有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资产功能、景观功能,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耕地之外其他土地类型的生态功能。以靖江来说,土地利用类别中,除耕地和建设用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水域资源,特别是长江水域资源。根据《靖江市国土资源志》的记载,长江靖江段长52.3公里,20世纪70年代之前,水域面积长江(靖江段)水面面积约11266.67公顷,2011年水域面积所建为9569.8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近15%,因此长江水域是靖江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地域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地关系,人们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而生成特定的民性与文化禀赋。长江依傍着靖江流过,给靖江留下了什么影响呢?在交通地理和经济地理意义上,长江靖江段既是南北通道,又是东西走廊。除此之外,这段水域还是长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外地的人一提到靖江,总会说到靖江的美食,长江三鲜、蟹黄汤包、香沙芋等等。靖江的美食主要在江鲜,靖江是中国江鲜美食之乡,长江流经中国沿线众多市县,而以中国长江美食之乡命名的只有靖江和扬中,这不能不说长江水鲜构成了靖江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水鲜是这段江域给靖江的造化和礼物,那么靖江的这段长江水域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不同支出就在于这是长江三鲜鱼类洄游的地段,只有这一段水域,鱼上游到这一水段的时候才是最鲜美的,过了这一段也就老了。 

长江靖江段分为上游的扬中段江阴水道和下游的澄通河段姜北沙被水道,分别长约25公里和27公里。从生态的角度看,靖江段水深10米左右,江底平坦,障碍物少,为良好的天然渔场。1970年代前,刀鱼、鲥鱼生产水口多在八圩港至下青龙港之间,其中罗家桥至丹华港口附近水口最好;江蟹、鳗鱼生产水口在上六圩港至西界河之间;河豚、鮰鱼钓钩水口在罗家桥上下、新港对岸的中心沙及和平滩、民主摊。1970年代水产资源相对得到保护,刀鱼、鲥鱼、凤尾鱼、鳗鱼均进入盛产期。但是随着长江水域的开发利用,这段水域的水下生态发生了变化,水深10米左右,江底平坦,障碍物少,为良好的天然渔场。1970年代前,刀鱼、鲥鱼生产水口多在八圩港至下青龙港之间,其中罗家桥至丹华港口附近水口最好;江蟹、鳗鱼生产水口在上六圩港至西界河之间;河豚、鮰鱼钓钩水口在罗家桥上下、新港对岸的中心沙及和平滩、民主摊。1970年代水产资源相对得到保护,刀鱼、鲥鱼、凤尾鱼、鳗鱼均进入盛产期。1973年建江阴澄西船厂,改变江水流向,使罗家桥上下渔场缩小。《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对长江水域的这段记载,对保护长江水下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醒。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产业布局的转移,江苏省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与走向国际相接轨。依傍长江的天然优势,靖江的沿江开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00年以后,靖江先后编制了《靖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靖江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港口发展规划》《靖江港总体规划》,至2011年末,靖江港区已经利用长江岸线24公里,建成码头48座、各类泊位1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5个,通过努力达5000万吨,在建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新增通过努力达106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7052万吨。按照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的发展定位,靖江港已经初步形成船舶修造及配套、特色冶金、能源石化、粮油加工、木材加工和现代物流六大港口产业。与沿江开发的总体战略相适应,靖江还在沿江地区建设了靖江经济开发区,并与江阴进行跨江联动开发,建设了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江苏和全国走出了一条联动开发的新路,两大经济园区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主引擎、经济增长的主板块,实施了“依港兴城、港城相依”发展战略,一座富有活力的滨江新城在大江之滨崛起。对此,《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将沿江开发用地从建设用地管理中独立出单独设章,凸显了沿江开发在靖江国土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不论是从生态还是经济开发意义上,长江水域和长江岸线都是靖江最为重要的土地资源。《靖江市国土资源志》的价值之一在于揭示了这段长江水域和岸线对于靖江的意义。 

(图:靖江长江百里江堤) 

  

三、 盘活用活土地——靖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探索实践 

  

20世纪80年代后,土地管理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被列为国家三大基本国策,国土资源进入了严格保护管理的阶段。国家在国土资源优化利用方面先后实施了耕地保护战略、土地整理战略、“三个集中”战略、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土地市场建设战略等五大战略。根据国家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靖江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全县(市)国土资源的新体制,国土资源部门保资源、促增长,保规范、促发展,国土资源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获得了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殊荣。 

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全国进入了一个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阶段。在靖江,1992年起建立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区项目不断增加,用地需求逐步扩大。1993年后,发展路桥经济,宁通公路靖江段、江阴长江大桥、广靖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经济段相继开工建设,2000年后随后呼应江苏省的沿江开发战略,与江阴联动开发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进行港口建设和滨江新城建设,八类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由1991年的8342公顷增加到2011年的15236公顷 ,增加82.6%;交通运输用地由1077公顷增加到2964公顷,增加175.2%;与此同时,耕地面积由33029公顷减少到27565公顷,减少16.5%.,人均耕地由0.76亩减少到0.62亩,一方面是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另一方面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压力加大。为了处理保发展与保耕地底线,解决“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靖江先后三次编制和修订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年后靖江市实施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节约集约用地战略,明确以园区集中企业,以企业集中人口,以人口繁荣城镇的发展路径,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04年起,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这一核心,启动“市镇联动开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两天建设”三项工程,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探索适合经济特色的集约发展型道路,为靖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工业集中发展方面,靖江打破了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各镇与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动合作,摈弃“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布局,市出台政策,推行“零土地招商”“飞地开发”,各镇新上项目全部进入市经济开发区,走资源节约、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各镇、村、部门可到市经济开发区内设立“区中园”,建设“工业村”,建造标准化厂房。通过市镇联动开发,不仅节约了各镇的建设用地,而且沿江和各工业园区形成了船舶、金属材料、木材、粮食、能源五大产业集群。 

在农民集中居住方面,2003年,靖江市提出“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现代农村新模式,全市按照“一个中等城市(主城区40万人口)、两个小城市(新港城、新桥城集聚人口各10万左右)、两个特色镇(生祠镇、季市镇集聚人口各3万)、若干个农村居民点”的城乡建设规划布局,按照“便于生产、方便生活、集中布局”的要求,打破行政村、组界限,选择区位优势好、农民集聚程度高、配套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方作为集中居住点,吸引农民入住,将原规划的200个农村集中居住点压缩到30个左右,至2011年底,靖江全市8个这根、1个街道共规划建设10个集中居住点,简称公寓式农民安置房近98万平方米,比一户一宅式安置住宅楼节约土地近30%,有5100余农户嵌入集中居住区。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靖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的靖江沿江地区大开发高潮中,原先的村庄几乎全部征地拆迁,改为农民集中居住,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靖江沿江地区的自然聚落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这场剧烈的社会变迁不亚于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农民被集中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而这一次是更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布局集中,伴随着产业布局大调整、土地大开发的是一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变迁,这不只是土地问题,而是理解靖江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靖江的沿江开发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同时还是整个江苏沿江开发和社会变迁的缩影和样本。 

  

四、 志书体例运用及其史料价值 

  

《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全书80万字,除卷首彩页、总述、大事记以及卷末附录、索引外,全书主体分设地域概况、土地制度、地籍管理,土地利用、保护与开发,建设用地管理,沿江开发用地,土地市场与地价,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税费,法治建设,科技档案,机构队伍12章。作为国土资源系统的一部部门志、专业志,系统地记载了靖江市国土资源的自然状况,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内容全面。在概念内涵方面,该志突破了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内很多地方使用的“土地”和土地管理的范畴,从部门职能扩展的实际出发,收录记载了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和测绘行业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土资源及其该志的全部内容。资料方面,政策与实施以及数据资料均较翔实,其中对孤山煤矿的历史、地下水和地热资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预防的记载,具有历史意义和较高的现实参考价值。 

在志书的体例体裁运用方面,该志值得称道的是图、专记、附录和索引的运用。全书除卷首现状的靖江区全域图、靖江市城区图、靖江市土地利用现状图、靖江市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以及随文照片外,正文中共使用各类地图20幅,包括2011年靖江在长江三角洲区位图、清朝靖江县行政区划图、2011年靖江市行政区划图、清光绪五年靖江县境图、唐以前马驮沙及其附近地区江海岸线变迁示意图、警戒线地貌分区图、1985年靖江县土壤分布图、1994年靖江市水文地质图、2011年靖江市靖城街道地籍图(部分)、2011年靖江国际大酒店宗地图、东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1年靖江市市域空间利用(一城四片区)规划图、2011年靖江港口岸开放范围示意图、2011年靖江经济开发区布局示意图、靖江市城区综合土地级别图、靖江市城区商业地价区段基准地价图、靖江市城区住宅地价区段基准地价图、靖江市城区工业地价区段地价图、2011年靖江市土地执法卫星遥感影像图斑。虽然一些地图由于历史久远,有些模糊不清,但是利用地图的形式反映了靖江历史变迁和不同方面的土地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虽然是作为一部部门专业志,该志仍然较为注重体现志书的人文性,在志书的附录中收录了与土地相关的明清时期诗赋选。 

在西方,有古老的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靖江地情的角度而言,《靖江市国土资源志》基本上替靖江回答了靖江何从而来,何以形成今日地域风貌格局,以及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靖江将来发展的基本方向问题。我们栖居在靖江的大地上,靖江的国土资源不只是为今天的人竭泽而渔所用,而且要从子孙后代永续利用,因此《靖江市国体资源志》将对靖江和靖江人民发挥持久的重要地情参考文献作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