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泰坦之战游戏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3-06-08 1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分两部,那么上部就全是铺垫了,就会显得没逆转、没主题、没落点,下决心剪一部后,便是不停做减法,减掉去主线无关的戏,剪掉刘培强和图恒宇的一些铺垫,为了这两人又不得不剪薄周喆直的线(传说中四小时的导剪版球2就慢慢等把,剪掉的部分特效都没做)……

书中“跨越极限”和“试炼之路”两幕主体内容,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都做了许多工作,有些是银幕上看得到的,更多是大家看不到的。”

从场景、统筹、道具、造型、平面、UI设计的事无巨细,到光影、色彩、特殊设备使用的工业化全面升级,再到视效、预拍摄、后期、调色、录音、音效、混录的润物无声,不难觉察到参与电影制作的主创们,大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被观众们知悉。

如此“厚积薄发”的创作是有回报的,N刷球2的朋友多少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后面观影的体验普遍更好,因为能越来越感受到电影浓厚信息密度的丰富,比如每个群演身上都有基本人设和故事,无论镜头怎么扫,他们都不会无所事事,进而保证了观众不会因为无意一瞥而出戏。

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要数摄影指导刘寅讲述驯服“野生”泰坦的部分。

泰坦(Titan)设备全世界只有三台,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数控运动机械臂,球2剧组为了用上它,接连碰上了运输难、交货晚、组装困难等各种软硬件问题,之后又是一顿边测便改。

等测试结束,这已经不是“全世界第三台”,而是“全世界唯一经过加速改装”的泰坦,它在拍摄时很好完成了实际场景需要的镜头轨迹运动。

尽管如此,有些运动仍然超出了设备的设计负荷,导致泰坦经常激活跳电保护,为满足镜头需要,经过与生产公司MRMC的沟通,剧组在保障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关闭了跳电保护机制,完成了一系列特殊镜头摄制,其中就包括“镜屋”和“数字世界”两场戏,几乎是把泰坦干到了所有极限。

比如“镜屋”场景里有个镜头,需要无数次环绕图恒宇,使他看起来变成无数个真假分身,是调度最难的镜头之一,即要保证安全,还要运镜精准,泰坦预先设定运动轨迹,再由机器百分百还原轨迹并重复执行,最终完美还原了轨迹和焦点变化,无数次重复了完全一样的运动。

不得不说,这是咱们很熟悉的典型“工作风格”,尤其关闭设备的跳电保护机制,其实是挺不专业、不规范的做法……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不拘一格的大胆,才能测试出设备的极限,并拍出脍炙人口的高质量镜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我们提到球2的时候,“国产大片”、“中国第一”等美誉不绝于耳,其水准和品质比起好莱坞A级大制作都不逊色,影片也不可避免地拥有了代表“国产电影工业化、自主化”的属性。

可事实上,读过制作手记就会发现,球2剧组上上下下,从不避讳国外佳片及先进技术经验带给自己的启发、指引和帮助。

书中第一幕的第一页,便明确说出了“心中有山才是真正攀爬的动力所在”。

2019年4月,就在《流浪地球》上映两个多月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全球上映,导演郭帆从创作和制作上看到了与世界顶级大片之间的差距:在电影任何一个场景里、甚至一帧画面的角落里,都存在许多细节,这是“漫威电影宇宙”积累十多年制作经验和创意资产后的水到渠成,更是对创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极致挖掘。

这种直观“刺激”,刺激到了郭帆,促使他追求电影细节多样性,开始了一场愈加饱和式的创作和制作(也是很多主创的噩梦)。

调色师张亘也提到自己在反复制作色彩查找表的过程中,有些疲惫和消沉,直到看了著名电影摄影指导罗杰·狄金斯制作《银翼杀手2049》时的一篇访谈才茅塞顿开。

很多幻想类电影总想用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奇艺元素,狄金斯却说:“…像丹尼斯·维伦纽瓦这样的创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倾向于从现实的环境与元素中寻找素材,因为对现实世界来说,电影里的世界不过是对现实环境的定向强化,可能是变得更理想一点,可能是更恶劣一些。”

这番话启迪了张亘,让他重新开始,基于莫兰迪色系作为底色,制作了两套不同的色彩表,以服务于不同的场景。

另外,为了应对球2的重资产、多外包的项目属性,视效总包公司MOREVFX还搭建并应用了新型数据结构USD(Universal Scene Deion)流程,USD即“通用场景描述”,它不只是个可拓展的通用场景文件格式,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框架,可用于进行三维数据交换和三维流程管理。

MOREVFX技术总监张志翔直言,USD这个项目最开始来自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应用于Maya动画流程,慢慢发展为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源项目,大家可以基于它研发自己的插件,他们能在Github上找到很多免费开源的插件,包括Autodesk和皮克斯自己制作的插件。

随着USD在球2项目中的使用,影片后期环节得到了显著优化,连带着视效外包工作方面也有所助益。

优秀且先进的经验、技术、成果是共通的,剧组能够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吸纳和应用,这也是影片制作能够尽善尽美的原因之一。

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

相比起前两点,许多人更关心的可能是“流浪地球”的世界观构建,毕竟球2的体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刘慈欣原著小说的内容。

制片人龚格尔表示,一旦我们回到小说和第一部电影所描绘的那个流浪地球世界里,许多思考自然而然会扑面而来,中间有太多的的问题要问,太多的事情会发生——于是,剧组迫切需要去重新梳理这个世界的发展史。

一支由各领域科学家组成的“世界观探险队”集合了起来,他们跨越了那个世界里的50年,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铺开整理,分门别类做了尽可能的描述,为大家画出了进入流浪地球世界的路线书。

其中,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医疗卫生,农业科学,数理科学,工业技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社会科学包括世界概况,法律,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娱乐,体育,教育,人文地理等领域。

如果说球1的世界观文件只是在那个世界里打下了一些“点”,那么球2则开始出现线和面了,这10万字+的世界观文件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感十足:一些六真四假、七真三假的介绍看下来,会给你九真一假甚至十分逼真的错觉。

比如在月球的内容中,月表构造、月球引力等许多段落都是真实的科普,但字里行间及前后章节又会自然插入球2的世界观塑造,包括逐月计划、UEG月球联合试验基地、2058年“月球危机”等等,大到基地历史、计划文件、估算公式、工程工具,小到月球食堂深受航天员们喜爱,都有详略得当的描写。

又比如“太阳危机”初期到“流浪地球”时期人类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碰撞,放到现实世界里来看也是无比真实,像是反智主义、享乐主义、丧文化等流行文化(7G信号引发粮食绝收、防辐射矿泉水遭哄抢、扫码离婚全球时髦,看上去一点都不陌生),显然是当下社会矛盾和群体焦虑的另一种投射。

最绝的是“快乐一百年”(You Only Live Once,简称YOLO,在现实世界也已兴起),这个因为“太过真实”而从电影里拿掉的计划,由许多年轻人自发组织推行,他们选择“躺平”享受当下,其强大的舆论号召力得到了资本支持,成为联合政府推行“太阳危机”应对计划的重大阻力——最后,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的确立实施,加上地下城抽签的中签者抛弃了“理想”,该组织又逐渐分崩离析。

此外,这套世界观及相应的编年史,都是站在电影之外的记述视角去编写的,并未出现任何影片中角色的名字,也没有对人工智能MOSS的威胁做什么描述,如果没看过电影,可能都分不清哪些是重大事件。

例如“2039年,全球五千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陆续遭遇原因不明的交通事故,肇事工具均为无人载具。”

“2044年3月,‘方舟’国际空间站竣工,但在随即的‘太空电梯危机’中受袭击坠毁,同时太空电梯遭到严重损毁。”

“2058年7月初,‘月球危机’,人类集结全球核武器,实施‘相控核弹阵列方案’瓦解月球,地球被迫提前起航。”

“2075年2月,地球完成为期十年的太阳引力弹弓加速,迈出离开太阳系的第一步。当月15日,‘木星危机’。”

小记

看完电影制作手记后,我进一步明白了这群人为什么能做出《流浪地球2》,同时也更加期待,未来的球2导剪版和《流浪地球3》会带来新的惊喜。

我很喜欢郭帆导演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再次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再次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这还不是结束,这是再次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