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两高合并” 1+1>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泰兴和泰州什么关系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两高合并” 1+1>2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两高合并” 1+1>2

2024-01-08 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做大优势产业 优化治理模式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两高合并” 1+1>2

消费日报网讯 日前,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正式成立,这是由泰州医药高新区与泰州市高港区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这种将产业新区和行政区合二为一,在做大优势产业的同时,优化了社会治理模式。

据了解,2006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启动建设时,选址在海陵区、高港区中间位置的一大片农田中,距离两区主城都在8公里左右,希望以此带动两区融合发展。 “如果围绕扬子江药业集团打造医药城,也许起步不会那么费劲,当时选择‘远离’扬子江药业几公里外,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当年就在医药高新区工作的刘昊宇说道。建设之初,社会上质疑声不断——在一座三线城市打造医药城,简单就是天方夜谭。区内当时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没有一个成片的开发区域,凭借四处招商的一股劲儿,2009年3月,泰州医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泰州医药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硕世生物等3家企业在香港交易所和科创板上市,7家企业登录“新三板”,2020年医药高新区4家企业入选江苏省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苏中苏北地区上榜企业总数的57%。而“隔壁”的高港区则有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产销规模全国同行业领先。

泰州医药产业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两区合并”是大势所趋,这可以解决泰州中心城市规划统筹不足、首位度不高、集聚辐射力不强等问题,比如高港区城市功能、要素就被海陵区和高新区吸附,且与高新区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医药高新区需要发挥“动力核”作用,但仅凭原有空间、行政力量远远不够。多年来,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很难设置完备各类机构和部门,很容易陷于行政事务的“泥潭”,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决策与执行。此次深度融合将有利于医药高新区剥离行政事务,让高新区机构更适应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真正实现“1+1>2”。

“两高合并”并非一蹴而就。2019年2月20日,泰州市召开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第一次联席会议,两区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正式建立。按照泰州市委的制度设计,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定期研究解决两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发展、社会管理以及政策制定等重大问题。“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去年12月30日,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明确提出,融合后的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既不是一般的城区,也不是一般的园区,在定位上应该是泰州发展的“特区”,要聚焦“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幸福泰州的示范区。

新成立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新区”将依托中国医药城研发生产制造区和扬子江企业园区,探索“医药名城+医药名企”互动发展模式,鼓励扬子江与中国医药城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等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实现扬子江药业化学药研究院技术成果在区内孵化转化,企业间共享现有医药物流平台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放大中国医药城部省共建机制效应,使得国家级高新区等政策也能让扬子江药业等高港区企业享受。比如,将加快推进江苏省医药产业人才特区建设,将中国医药城“113人才”政策覆盖至扬子江药业集团。

“两区”融合,泰州人更喜欢称之为“两高合并”,希望深度融合后的两个区“更上一层”,是一出“高招”。它不仅将实现泰州市区一体化发展,还为泰州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打下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