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班泥塑活动的指导与开展(中三班束老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泥塑房子作品图片儿童 浅谈幼儿园小班泥塑活动的指导与开展(中三班束老师)

浅谈幼儿园小班泥塑活动的指导与开展(中三班束老师)

2024-06-28 0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手部小肌肉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在活动时的兴趣和注意力容易转移。在泥塑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而且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审美情趣都能得到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孩子创作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参与泥塑活动,积累运用已有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能力以及塑造的技能。

关键词:泥塑活动  兴趣   策略  

正文:

泥塑活动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由于它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想象力进行随意捏塑。它对于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一定的帮助,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情趣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泥塑活动”作为我园民间美术特色课题项目之一,在研究中我发现,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由于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得把作品表现出来,他们有参与活动的兴趣,但往往注意力不能长久得保持,因此如何在泥塑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孩子的创造力呢?下面我就开展小班泥塑活动时培养其兴趣为先导,总结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环境氛围。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力也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许多教育家如卢梭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可见环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在环境上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

1、物质环境:

(1)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

在幼儿园专设的陶泥室里陈列了一些泥塑作品,让幼儿参观这些泥塑作品,从而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2)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当孩子对泥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象火柴棒、贝克、绳子等,如:小班泥塑做蜗牛,当幼儿第一次上课中掌握了蜗牛的基本形态后,第二次我们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进行创造不同形态的蜗牛。老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进行塑造,如用火柴棒做蜗牛的触角;用一些不同形状的贝克做蜗牛背上的房子等。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2、精神环境

我们老师要给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发挥想象的空间,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其次我们老师要多用赏识的教育来肯定孩子的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

二、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泥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一切活动的起点,只有当幼儿以极大的兴趣参加泥塑活动时,他们也必然以最大的热情积极而努力地去完成作品的。在培养幼儿对泥塑活动兴趣的活动中,我经常使用的是欣赏法。因为泥塑对小班幼儿来说,生活经验相对匮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为幼儿创设有利的条件,去激发幼儿对泥塑创作的欲望。如我们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泥塑作品,如无锡惠山泥娃娃、北京兔儿爷、天津泥人张等一些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实物供幼儿欣赏。除了实物赏析外,我们教师还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泥塑图片供幼儿欣赏、讲评。因为这些作品比较能接近一般孩子的水平,很容易为他们吸取和借鉴。在让幼儿充分自由欣赏的同时,教师可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好看吗?为什么你觉得它好看?”等等,使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对象,发掘它们的美,并帮助幼儿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表象。通过欣赏增长知识,培养审美能力,更能激起幼儿对泥塑的浓厚兴趣。

三、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巧妙引导幼儿学习泥塑知识技能。

泥塑活动创造性强,没有过多的规则,孩子们都很喜欢泥塑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枯糙的示范讲解,肯定不能让幼儿对泥塑活动保持长久的注意力。《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巧妙引导幼儿学习泥塑技能。

1、情境创设的游戏化

如在泥塑教学《小兔送萝卜》中,教师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以游戏化的口吻提问:“今天,有个小客人来到我们班,是谁呢?(出示小兔图片)小兔妹妹今天要去外婆家送萝卜,需要我们小朋友帮助小兔采许多萝卜,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小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朋友,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幼儿会非常感兴趣,也会很愿意地去帮助小兔。自然在泥塑活动捏萝卜中也会表现地非常积极、主动。

2、讲解引导的儿歌化

在小班的泥塑活动过程中,教师将技能的传授融入到儿歌游戏中,由浅入深的教给幼儿一些泥工技能。例如:在一次泥塑活动《蜗牛》中,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蜗牛的形态,较容易地掌握捏蜗牛的技能,教师以儿歌的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小结蜗牛形态时,就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蜗牛真可爱,身体细细又长长,一头粗来一头细,长长的触角立起来,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这样以儿歌的形式幼儿很快就记住了蜗牛的样子,也便于接下来的泥塑操作活动。接下来教师的讲解示范其实是小班幼儿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所以在这里我们老师也把儿歌教学融入到此环节之中。如捏贝壳: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从里到外卷一卷,紧紧卷成小房子等。幼儿边念儿歌边制作,不但掌握了制作蜗牛的方法,也使活动充满了乐趣。

3、指导语言的形象化

我们知道,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形象化的指导语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起创作欲望,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技能。

四、重视幼儿的自我创造,肯定幼儿作品。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常常会以幼儿的作品“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作品没有达到与成人相似或一样的就被否决为不好的。在泥塑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想象、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这种差异与幼儿的经验、主观感受、体验有关。同时,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现差异。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我们要相信每个幼儿的可塑性都是很强的,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是不会按成人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我们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敢于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幼儿持开放的态度,并以孩子的眼光,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尝试新的东西,与孩子共同面临失败,共享成功。在每次泥塑活动中我都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力求“与众不同”,对于每个幼儿的创作作品都能给与肯定与表扬。如:在泥塑《蜗牛》二次教学中,幼儿在已经掌握塑造蜗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发挥想象空间,自由创作蜗牛形态。在创作中,幼儿大胆想象,当遇到困难时,教师能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在作品呈现时,幼儿塑造的蜗牛可以说是“百态齐放”,有宝塔形的、球形的、蜷缩着的等等。看着每个幼儿创作的蜗牛,教师给与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每个幼儿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一学期下来,老师发现泥塑活动的确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小朋友们带着一颗童心,动手捏造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小朋友的泥塑作品想象力丰富,形象又可爱。在以后的泥塑活动中,如何让每个幼儿在泥塑技巧能力上有所提高,还需要我们老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上不断地去摸索、挖掘,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吕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 张富芝. 地质出版社.2001

3、《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 王凤琴. 赤峰学院学报出版社.201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