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宿迁的印记·雕塑泗阳妈祖像:千里运河上珍贵的文化遗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泗阳天后宫图片 文化宿迁的印记·雕塑泗阳妈祖像:千里运河上珍贵的文化遗存

文化宿迁的印记·雕塑泗阳妈祖像:千里运河上珍贵的文化遗存

2024-07-13 0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宿迁网讯(记者 顾园园/文 徐贻林/图)悠悠运河,滔滔流水,一尊高达32.3米的汉白玉三面妈祖雕像,就坐落在泗阳县城南的泗阳妈祖文化园内,这里三面环水,犹如镶入运河中一枚碧玉。泗阳自古以来就是京杭大运河漕运要冲,但并不临海,为何会有这样一尊妈祖像?当地又有着怎样的妈祖文化?答案就流淌在这千里运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泗阳妈祖雕像

运河出惠济闸入清黄交汇处,穿过黄河入上运河西去四十里是古泗水国桃园县,也就是现在的泗阳县众兴镇,运河穿城而过,在运河畔的古骡马街上现今保存有一片古建筑,称为天后宫,也叫“闽商公馆”,旧时为道观供奉妈祖。为三进五开间制式,现存有前庙和大殿。前大殿前壁上镶嵌“河清”“海晏”两块古石碑,祝愿天下太平之意。后大殿石柱、石础刻工精巧,保留有闽南建筑风格,金丝楠木梁柱雕花精美,工艺高超。据东南大学教授李新建考据,此建筑应建于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被列入大运河文化遗存,是运河申遗项目之一,也是大运河中段上(淮安至泗阳)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妈祖文化建筑,作为妈祖文化在苏北腹地传播的重要实例。

清朝年间,泗阳众兴镇作为漕运要冲,官家、商人、漕帮船家行船走马的盘桓之地,或南去过三闸经历风险,或北来惊魂未定,都有祈祷求盼的心理需要。有福建人在骡马街建宫供奉海神,始称“天妃宫”,后随康熙帝赐封改称“天后宫”。天后宫香火旺盛,延绵三百年,历经数次劫难,天后宫的前大殿和后大殿被完好保存至今。近年来,天后宫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定为佛家道场。

妈祖本名林默娘,于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上。她帮助附近的渔民预测天气、采药治病、救助海难。不幸的是,在她28岁的时候,因在海上救人而死。泗阳地区的妈祖文化,除具备闽浙沿海妈祖文化的共性外,还将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融入了中华妈祖文化之中,具有苏北黄、淮、运、泗交汇地区的鲜明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运河新城建设,泗阳县在京杭运河规划建设京杭大运河漕运文化——妈祖文化园,包括妈祖广场、妈祖殿以及高度达32.3米的三面妈祖像(妈祖诞辰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千里运河上首座妈祖文化园,也是全球数千座妈祖庙中罕见的集水利生态风光、佛、道为一体的文化链条和旅游景点群。

泗阳妈祖文化园于2012年9月6日开工建设,2014年5月20日正式开园,现为国家AAA级景区。高达32.3米的汉白玉妈祖雕像就坐落在园区西端。这尊妈祖像是一尊三面像,妈祖脸部神态的雕刻是该工程的核心工序之一,修建时注重其整体性及谐和感,耗费了数立方的整石石料对五官神态进行刻画,将妈祖庄严、慈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妈祖像底座及周围的石雕以民间广为流传的妈祖海上救死扶伤、济世渡人的神话故事为素材,辅之高超的石雕工艺,将各故事情节、人物形神表现得栩栩如生、仿若场景重现。对外来游客了解妈祖像和妈祖文化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2015年,泗阳妈祖庙被列入大运河珍贵文化遗存,是运河申遗项目之一,也是大运河中段(淮安至泗阳)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妈祖文化建筑群,是千里运河上的文化地标和闽台客商的精神家园。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眼下正是游园的好时光,从繁华的街市走进妈祖园,走近这尊妈祖像。钟声隐隐中,这里留下了闽浙商贾他乡飘泊的见证航标,也留下悠悠运河水沿岸人民的奋斗印记。

记者手记:

从霸王项羽的“英雄气盖世”到沈括的《梦溪笔谈》,从“炮兵之父”朱瑞到“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从千鸟园的汉白玉石柱到宿北大战群雕,“文化宿迁印记·雕塑”系列寻访记录了宿迁十余座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雕塑,讲述了雕塑背后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更加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印记,熟悉城市的历史脉络。接下来,”宿迁文化印记“系列将转段到”街巷文化“,从你走过的路,穿过的街巷寻访发展的印记,见证岁月的变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