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表示再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语再一次怎么说 文言文表示再次

文言文表示再次

2024-07-13 16: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Feb24文言文表示再次时间:2020/02/24 16:35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文言文中表示再一次的词语

以下;

【复】;例如;复言之。意为再一次发言。

【更】;例如;更上一层楼。意为再一次上楼。

【再】;例如;枯树再生枝。意为枯老的树木再一次生出了枝叶。

【又】;例如;欲言又止。意为想要说话但再一次的停止了。再例;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再一次到了风景优美的村庄。

上面的举例,部分翻译似乎有些牵强。但实在是因为汉字文话博大精深,难以穷尽。而且古文更有其特殊性,所以古文中有些字很难准确的,严谨的翻译。但是只要能清晰的表达出其意思来,在文学范围而言,也不做错论。

上面例举了几个常用的带有【再一次】之意的单字。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选用,也可以组成词语使用。例如;【又复】,【更复】,【复而】等等。主要是能表达出整句语句的意思,并且和谐。

2. 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 再 zài

〔数〕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another time]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o times;doubly;ice]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 再 zài

〈副〉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again;afresh;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anew]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in any case]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3. 文言文中再字用法

是副词 表示 第二次 这个意思较为常用下面是再 的全部意思及意思:再 zài 〔数〕(1) (会意。

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

本义:第二次)(2) 同本义 [another time]再,一举而二也。——《说文》。

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樊缨十有再就。

——《周礼·巾车》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过言不再。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再战而烧夷陵。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敌枪再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4) 两次 [o times;doubly;ice]女工再税。

——《盐铁论·本议》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日再食。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至再三。

——清· 方苞《狱中杂记》词性变化◎ 再 zài 〈副〉(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again;afresh;once again]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3) 重,重新 [anew]勿复再言。

——《汉书·李广苏建传》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再眺山下。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寰再上疏。——《明史》(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

——茅盾《雷雨前》(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

——《红楼梦》(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in any case]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but;yet]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

——《红楼梦》(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4. 次数在古文中用什么表示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用法辨析

一、说明名词的数词可以放在名词之前(这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处在名词之后(这与现代汉语异)。如上例中的“一”处在名词“人”前,词序与现代汉语相同;“二”放在名词“吏”之后,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类似的句子我们还可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找到: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口技》)

――总计全船,有五个人,八扇窗户。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

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来翻译,并且在加上量词。

二、说明动词的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也需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变状语为补语,并加上量词。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公输盘一连使用了九次机巧多变的攻城 ... ,墨子抵挡了九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跳跃一次,也不能超过十步远。

三、说明形容词的数词放在形容词之后,现现代汉语全然相反。译成现代汉语时也要变动语序。如: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有七八百里,几千尺高。

其次,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中数词虚用的现象较普通。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中,“百”、“十”都是数词虚用,表示概数,否则就不好理解下文的“同行十二年”了。一会儿说“十年”后木兰回家,一会儿她的战友说与她“同行十二年”,那么木兰从军到底有多少年?其实它们都是数词的虚用现象,表示“多年”的意思。一般地说,文言文中“三、六、九、十、二二、百、千、万”等数词虚用的现象多一些。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同一个数词,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如“齐人三鼓”(《曹刿论战》),句中的“三”即为实指,因为下文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齐人确实擂了“三次”鼓。但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三”又是虚指,“三人”指“几个人”。

那么,如何辨别文言文中中的数词虚用现象呢?

之一,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上例中对“齐人三鼓”中的“三”,“壮士十年归”中的“十”的断定。

第二,我们已经知道,文言文中“三、六、九、十、十二、百、千、万”等数词虚用的现象较普遍,并且它们常常指数量多(“三”有时也指数量少,如上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判定时,我们可以用实数来翻译,看它文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情理;若不通,不合情理,可考虑是虚指。如“(晏)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高一《语文读本·晏子故事两·晏子辞千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谁会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次数都记得一清二楚,并对外公布呢?否则晏子何以知道“圣人”考虑达“一千次”之多?很显然,这里的“千”是虚指了。

5. 古文中,用什么表示“第二个”这个含义,谢谢

可以用次字,比如类似于“xx最甚,xx次之”

也可以用“明”指代第二,例如“明日”“明年(古文中)”意思是第二天,第二年,有时也用“旦日”,亦指第二天

在排行上,用伯仲叔季排兄弟

或用“亚”,例如“亚军”,很明显,第二名的意思,或“吴公先歃,晋侯亚之。”(《国语·吴语》)(歃:盟会时饮牲血以表诚意)

用“再”表示。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击鼓。。”

或用“又”字,例如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第二副册之意

本文标题:文言文表示再次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xinzhi.com/qz/968856.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