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治文化创作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2024-07-15 0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动力。正如建议所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司法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七五”普法期间,加强工作指导,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丰富法治文化产品、载体和形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国各省(市、区)普遍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19个省(区、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围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繁荣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推进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同时整合各级资源,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阵地,逐步建立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建设。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先后命名2批25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已建设有法治文化公园3500多个、法治文化广场1.2万多个、法治文化长廊3.4万多个,涌现出浙江省杭州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一大批优秀法治文化阵地。

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培育专业普法队伍和业余普法队伍,扶持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公益性的普法社会组织,利用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和“七五”普法讲师团、志愿者,深入基层农村、社区面对面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内蒙古法治乌兰牧骑,黑龙江“龙江普法”艺术团、“红岸法治文艺轻骑兵”,甘肃庆城“金土地普法曲艺团”、甘南“马背普法队”等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突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有计划地组织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法治文化产品,以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教育人、影响人。北京2018年举办法治文艺大赛活动,全市各区、各单位创作出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涵盖歌曲、舞蹈、小品、快板等27种文艺表现形式的作品8026部,开展8000余场法治文艺基层演出,观看群众达285万余人。北京普法京戏、广西普法山歌、江西普法采茶戏、青海普法民歌花儿、甘肃普法秦腔剧等成为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结合的品牌典型。

四是加强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注重新技术新媒体在法治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在运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始专版专栏法治节目基础上,充分利用普法网站、微博、微信、公益广告等新型载体,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目前,以“中国普法”两微一端为龙头,6000多家各地普法新媒体组成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有效增强了法治宣传实效。特别是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目前粉丝量已突破1180万,成为全国政务新媒体、政法新媒体和普法宣传的知名品牌。

此外,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面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在法治建设方面着力构建公开透明的法律监督体系,促进司法公正公开、执法严格文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一步,为深入推进全民普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我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治文化工作机制。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保障,建设更多更好更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阵地,繁荣法治文化产品。认真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促进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部门,加强本部门法治文化建设。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制,推动各级各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刊播法治公益广告,把法治作为实施公益宣传平台传播工程的重要内容。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正在研究起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有关工作意见,加强工作指导,推进相关工作落细落实。

二是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结合“七五”普法规划落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等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不断增强普法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在广泛深入普及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以各级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探索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着力推动全体公民提升法治意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注重法治信仰的实践养成,促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践教育人民,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推动良法善治,带动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

三是进一步加大法治文化基础工作力度。推动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把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各种公共文化设施,纳入各种文化惠民活动。结合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和各种法律法规实施日等,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文化公益展览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乡村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场所,打造一批具有乡村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宣传栏等阵地,让村民、居民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推动实施法治文化精品工程。注重政治性、思想性、法治性、艺术性相统一,推动把法治题材作品纳入文学、电影、电视剧、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纪录片、报刊、图书、出版物扶持和奖励基金内容,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积极进行开发、推广,进一步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培育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精品。

四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在法治文化领域的应用。适应网络业态、传媒形态、舆论生态深刻变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短、快、灵的微宣讲、微视频、微故事等形式传播宏大厚重的法治文化内容,“微”言大义,春风化雨。依托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法治文化作品,促进法治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同时,根据地域、民族、文化等不同特点,结合热点案(事)件,及时进行权威、公正的法治解读,有效引导法治舆论,培养、守护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