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故事会,通过案例故事,来谈谈法律解释方法中的文义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律社会学解释的案例有哪些 法律故事会,通过案例故事,来谈谈法律解释方法中的文义解释

法律故事会,通过案例故事,来谈谈法律解释方法中的文义解释

2023-07-10 2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法律这个行业说一千道一万,都离不开一个东西:法条(当然也有习惯、定理等,在此不论)。假如我们把法律比作一棵苍天大树,那么法条就是这棵大树下的根茎。在法律领域,你一旦离开了根,不管在外面耍出什么花样,都是在瞎搞,就如风中浮萍,不堪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问题来了,法条就孤零零的立在那儿,印刷在纸上,让人感觉“刻板生硬”。

做菜如果不放调料,哪怕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烹饪,最高端的食材也会令食客难以下咽。

法条也是这样,鉴于此,我们就要给法条加点“佐料”,对其含义作出相关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以及未来几天的文章主题——法律解释,即对法律条文所作的说明(解释)。

也许有的读者觉得如果单单把法律解释的定义仅仅冠以一个“说明”,实在有损形象,那我们试着换个更专业点的定义:

“所谓的法律解释方法,是指在找法的结果找到现行法上有一个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条文之后,为了确定这个法律条文的内容、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第三版,梁慧星,P1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定义,我们往下走,讲法律解释的分类。

首先说明,这个分类是由争议的,你说分十种,我说分五种,无所谓谁对谁错,只是站的角度、定的标准不一而已。我今天讲的法律解释分类是参考主流观点定下来的,分为四个类型和七种方法。四个类型即文义解释、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七种方法是指论理解释的七种方法,即体系解释、立法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和合宪性解释。

今天我们只讲一种:文义解释。

文义解释的定义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它就是按照法律条文所使用文字词句的意思,对法律条文进行理解、解释。

汉字大家都懂,每个汉字词语背后都有自己的含义,例如你看到一头猪,你会说是猪,而不会说它是条狗;词语的意思已经形成定格,不能随意改变。

这个特点也就引申出解释学中的一个规则:解释法律必须由文义解释入手。换句话说文义解释是所有解释的“爹”。

文义解释的案例故事有很多,今天限于篇幅我只简单讲一个“偷电案”,具体细节略过,如果有机会,我以后再补充。

案情就是上世纪在日本,一个人从公共电路上接一根电线私用,被人抓到了,要定罪。围绕这个定罪展开的一场争论。

也许聪明人一看就知道了,这哪叫私用,这板上钉钉的属于盗窃嘛。

现今法律较以前相对完善,定盗窃没有争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七十一条 盗窃电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上世纪的日本,这种私用电力的行为是不是构成盗窃,着实让法官犯难。一审法官判盗窃,结果被当时的舆论骂了个狗血淋头。

原因在于:日本法律虽然明文规定了盗窃财物罪,但又没有明确规定啥叫“物”。《日本民法典》第八十五条纵使规定了物的定义,但它却神奇的限制在有体物(时代限制)。从这两个条文我们就看出猫腻了,主人公私用的是电,电是啥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无体物。饶了半天,当时日本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私用电力属于盗窃行为。刑法采取罪刑法定原则,没有明文规定的,当然不能随便乱扣帽子。

综上,你还能说私用电力属于盗窃罪吗?这便是严格适用文义解释的一个典型例子,很有参考意义。

(上述参考案例来源于梁慧星教授《裁判的方法》第三版)

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通过案例故事的方式讲其他法律解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