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退出北约,究竟有何内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脱离北约不可能 法国退出北约,究竟有何内幕?

法国退出北约,究竟有何内幕?

2024-07-12 18: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生一件大事:法国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再履行北约防务。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美国更是犹如遭遇当头一棒。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咄咄逼人,核战争阴霾笼罩欧洲;在此背景下,法国为什么敢于向美国叫板,退出北约呢?

关于法国退出北约的原因,网上有个段子:

1966年,勃列日涅夫邀请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勃列日涅夫安排戴高乐访问了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

在那里,戴高乐看到了很多导弹发射装置,被告知这些导弹的射程有1.2万公里远,能够打到华盛顿。

听到“华盛顿”三个字,使戴高乐联想到法国的巴黎,吓得浑身筛糠。

“巴黎是一座属于全人类的美丽城市,一旦被核武器击中,可就万劫不复了。”戴高乐毛骨悚然。

戴高乐结束了他在苏联的访问之后,法国便退出北约,北约总部也从巴黎迁往布鲁塞尔。

段子终归是段子,其实法国退出北约并非那么简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高傲、自卑和不满情绪的发泄

法兰西是个伟大的民族,是诞生了拿破仑大帝的国家。

可是随着英国、德国的崛起,法国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欧洲大陆的失败者。

一战时期的法国靠着英国的力挺,才坚持了四年之久。

二战时的法国只坚持了短短几十天,留下了“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梗,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法国的溃败让法兰西蒙羞,不可一世的法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

极度自卑就会产生极度自傲,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以旁观者和拯救者的身份出现,自然会瞧不起盟友,尤其是法国。

美国人看来,法国在战争初期军队不堪一击,根本不值得尊重。

1942年11月初,盟军成功在北非法属殖民地登陆时,作为自由法国抵抗运动负责人的戴高乐事先竟然不知情。

二战结束前后的许多盟军的重要会议,包括雅尔塔会议,都没有邀请法国参加。

北约成立后,盟军仍不重视戴高乐,英美两国首脑会议很少邀请戴高乐参加,盟国联合参谋总部在决策过程中也很少征求法国统帅部的意见。

甚至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都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直至1944年10月23日,巴黎解放后的三个月,临时政府才终于被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承认。

这极大地伤害了法国人的自尊,刺痛了戴高乐脆弱的神经,怨恨和不满在内心挤压。

而在法国人看来,美国人在二战中就是下山摘桃子的,他们才是欧洲的中流砥柱。

他们认为,由于法国投降,法国本土没有遭受破坏,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完好无损,军队得以保留。

在战争后期,自由法国的军队一度膨胀到100余万。

最为人称道的是,法国还保留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为盟国战胜纳粹打下基础。

所以说,法国是战胜纳粹的主力军之一。

还让法国人自豪的是,战争胜利后,自由法国很快接管法国故地,迅速开始战后重建,国内经济恢复速度之快,令世人为之瞠目。

所以,在戴高乐看来,法国是法国人民自己解放的,跟美国关系不大。

在法国蒙难的时候,美国人只会隔岸观火,没有资格居高临下,没有美国,日子照样过。

离开美国,法国人会生活得更好。

美国对法国的蔑视和忽略,让戴高乐非常不满。

尤其是从1958年9月到1960年6月,戴高乐曾三次向美英两国提出法国要享有参与大西洋联盟的领导与决策权,遭到拒绝,更是火上浇油,加剧了这种不满。

1959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给军方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今后不经法国政府同意,任何人不得将法军投入任何作战地区。”

所以说,美国的傲慢和“单边主义”让戴高乐超级不爽,产生了强烈的反弹,为法国退出北约埋下伏笔。

如果说以上做法,仅仅是态度上的轻视,下面的做法就是行动上的打击,让法国人彻底伤心。

美国对法国的打压,让两国结怨

为了在全球的战略利益,在二战之后,美国极力推动殖民地独立。

对此,英国积极响应,允许各殖民地独立。

可是法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许殖民地人民独立。

法国镇压阿尔及利亚和越南独立运动,引起美国政府的不满。

美国领导人多次对此进行指责,给法国施压。

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人的落井下石,让法国人为之愤怒。

1956年,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战争爆发后,作为伙伴和盟友的美国为了拉拢埃及,却胳膊肘向外,站在了英法的对立面。

美国和苏联一起,在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又敦促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

不仅如此,美国总统还下令对英法实施经济制裁。

更有甚者,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表示为了维护埃及对运河的主权,美国不惜一战。

在此背景下,英法不得不从埃及狼狈撤军,弄得灰头土脸。

美国的做法,让法国人寒心,对北约不再感兴趣。

法国实力已经恢复,不需要北约庇护

平心而论,在冷战开始后,法国担心苏联的威胁,因为苏联手里有原子弹。

因此,法国不得不加入北约,靠美国的核保护伞维护国家安全。

但是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法国政府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加快了研制核武器步伐。

1960年2月13日,法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撒哈拉大沙漠试爆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有核国家。

1962年6月,法国政府又提出耗资达300多亿法郎的“军事装备计划法案”,其中60多亿法郎是用于加强核威慑力量,之后法国很快就拥有了多种核武器。

1967年3月29日,法国“可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下水,这标志着法国具备了远程核打击的能力。

换言之,这时候的法国,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保卫国家安全的能力。

在此情况下,戴高乐认为,法国不必再看美国人的脸色,对其亦步亦趋。

法国应该在外交上自己做主,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戴高乐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希望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

戴高乐是个胸怀远大理想的政治家,他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希望像拿破仑一样,重振法兰西帝国雄风。

戴高乐不仅有这样的政治抱负,也有这样的资格。

法国沦陷之后,戴高乐扛起抵抗大旗,成为自由法国运动领袖。

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戴高乐终于领导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侵略者,让法国取得独立。

在此情况下,戴高乐的个人威望得到顶峰。

一个人威望达到巅峰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自信,忽略集体的作用,戴高乐也是如此。

戴高乐相信个人的能力,低估政党的作用,认为那是实现抱负的牵绊。

1946年,任临时政府总理的戴高乐在国家的概念和政党的作用方面与制宪议会发生了冲突,不得不提出辞职。

因为戴高乐归于强调个人作用,不喜欢政党政治,各党派对此忧心忡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戴高乐一度被法国政府禁言,不得在广播电视上发表讲话。

50年代,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阻挠其独立深陷战争泥潭,国家面临重重危机。

在此背景下,人民寄希望于戴高乐,希望他带领法国走出危机。

1958年,议会进行了投票,以553票对329票通过授权戴高乐组建新政府。

于是,戴高乐作为第四共和国的末任总理再度当政。

议会通过授权给予戴高乐期限为六个月的特别权利,并准许其进行宪法改革。

1958年9月28日举行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以79.2%的压倒多数被通过。

12月21日,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戴高乐因此受到鼓舞,为了削弱议会,他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得到六成民众认可。

1968年,法国陷入全国性危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议会通过了发对他的提案。

戴高乐内外交困,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依依不舍退出政坛。

总而言之,戴高乐是个民族主义者,希望恢复法兰西帝国的荣光。

要想实现理想,必须摆脱美国控制,独树一帜。

戴高乐的对外政策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对美既联盟又独立,对苏既坚定又对话;打破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二、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人的欧洲'',主动向中东、拉美等地出击,扩大法国影响。

三、建立法国独立核力量,树立法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大国形象,加强法国的大国地位。

综上所述,法国当年退出北约,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既有利益纠葛也有主导权之争,还和戴高乐的行事风格密不可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