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法兰西,传统面面观(巴黎雷欧:法兰西艺术丛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文化气息 艺术法兰西,传统面面观(巴黎雷欧:法兰西艺术丛谈)

艺术法兰西,传统面面观(巴黎雷欧:法兰西艺术丛谈)

2024-07-11 1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得不说,欧盟委员会的“创意欧洲计划”,对于某些欧洲国家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但对另外一些国家来说,却是重塑国家形象的好机会。

作为欧洲大陆领头羊之一的法国,政府随之也出台新政,鼓励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马克龙总统提出“以艺术重建对外形象”, 率先通过了文化艺术方面的国家举措。

记者就此采访了法国艺术评论家和分析人士雷欧先生。

雷欧先生从马克龙命令对法国政府资助的艺术家驻留项目进行全面审查谈起。

雷欧先生说,负责起草艺术家驻留项目审查报告的,是法兰西学院的行政理事会主席提里·图奥(Thierry Tuot)。

马克龙发给图奥一份文件,表明他的政府的主要目标,是让法国恢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人才的吸引力。法国政府决定每年投入700万欧元,为500名外来的艺术家提供居所和工作室。

图奥的任务,是建立一份“公共和私人艺术家留法情况的报告”,确定当前法国文化艺术政策中的优势和缺点,并起草选择艺术家的新的国家政策。

必要时,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启动新一轮的艺术区建设或改造计划。

马克龙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当下法国乃至欧洲多元文化格局的一次重新布局,目的是重建法国艺术之都的国际形象。

雷欧先生认为,欧盟委员会和法国政府的相关举措,对于艺术家和文化艺术产业而言,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机会,期望大家驭势而行,卓有收获。

此外,法国在博物馆的建设与改造之上,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其中巴黎最知名的两家博物馆——大皇宫和卢浮宫,投入最巨。

为了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大皇宫博物馆开始了改造工程,卢浮宫则在阿布扎比建立了分馆。

法国艺术界和知识界,对卢浮宫阿布扎比分馆的设立颇有异议,有人认为这是“出卖了法国丰富的艺术遗产”, 但以全球目光来看,向世界正确展示文化艺术,无形中会让法国成为重要角色。

雷欧先生说,在对待文化艺术的态度上,马克龙或许略带民族主义色彩,不像他的前辈希拉克那样“开明无私”, 但希望也正在于此。

或许,马克龙真能为法国打造文化艺术的新名片。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教育”

法兰西,几乎自古及今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引领世界文化与艺术的方向。

法国为什么会有持续不断的文化艺术创造动力?

记者就此采访艺术评论家和深孚人望的文化顾问巴黎雷欧先生,得到的回答是,与法国历来把文化艺术培养视为国民教育基本内容密不可分。

在法国,文化艺术教育也是一个“进行时”的概念。

文化艺术教育是指《教育法典》中规定的,从儿童时期开始对所有类型人类文化的学习和认识,该教育应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过程,但它也是发展变化的。

最初,文化艺术教育重在课堂,重在教导和接受,后来经历多次人为地和自然地调整,已扩展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甚而成为确保社会公平的重要成分。

法国的艺术教育起源于大革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当时的很多社会活动人士,都具有文化身份,大多是艺术鉴赏家,他们自然重视文化和艺术。

1880 年的法国教育文化部部长鲁菲力,就操作了基础教育改革,融入了绘画和音乐内容。

1968 年,法国政府举办“艺术教育与初等教育”研讨会,提出学生参与课外的文化艺术活动。1988 年,法国议会两院全票通过《艺术教学法》,这是全社会重视艺术教育的反映。

1992 年,法国的学校与文化机构互建“姊妹友好合作”单位,共同支持学生的艺术活动。1999 年,艺术与文化教育成为高中教学的一个正常部分。

2013 年,议会通过《重建共和国学校教育法》,法国文化部和教育部连续推出了两个五年计划,将“艺术教学”拓展为“艺术与文化教育”。2016 年,法国政府颁布《艺术与文化教育宪章》,确立了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十大基本原则。

1. 艺术与文化教育应惠及所有人,特别是在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机构中学习的青少年;

2. 艺术与文化教育应与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活动等相结合;

3. 艺术与文化教育既包括关注本国文化,也需要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学习并分享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确保丰富性和多样性;

4. 艺术与文化教育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敏锐性、创造性和批判精神,培养其公民人格;

5. 艺术与文化教育应考虑到青年的所有时间,包括其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6. 艺术与文化教育应该让青年更好地了解世界;

7. 艺术与文化教育应确保公平性,通过艺术与文化教育让青年与社会接触;

8. 艺术与文化教育应积极与不同的机构开展合作;

9. 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开展需要对参与教育的人员进行培训;

10. 艺术与文化教育定期进行评估和开展相关研究,确保其针对性,提升质量并鼓励创新。

在法国,艺术与文化在民众生活中地位很高,国家的艺术与文化教育政策立足于让100%的青少年受益,保证所有青少年获得有质量保证的文化艺术教育。

在法国学校教育体系中,艺术与文化教育是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可以选修。

小学阶段,学校开设“视觉艺术”“音乐教育”“艺术史”三门课程;初中阶段开设“创作和艺术活动”探究课;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音乐、舞蹈、戏剧等课程。

法国的文化政策鼓励青少年进入博物馆和艺术馆欣赏艺术品,鼓励艺术家参与教学,如艺术讲习班、艺术家与创作者见面会,鼓励艺术馆开设青少年艺术专区,政府资助各类文艺竞赛等,丰富青少年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雷欧先生说,艺术教育不仅是特长教育,它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这样组成部分。

雷欧先生表示,在当前全世界风行“STEAM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的新的形势下,作为西方艺术与文化的代表,法国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操等方面,是走在前列的。

法国高等艺术院校数量众多,种类众多,有公立私立之分,颁发国家文凭或学校文凭,同时涵盖从高中毕业会考到硕士同级学位。

有40多所公立艺术院校隶属于法国文化部,但有国家和地方学校之分,分别由国家和社会团体资助。它们通常提供艺术、设计和传播三大门类的专业,颁发国家艺术与技术文凭 ( DNAT ) 相当于学士文凭,或颁发理论与实践教育文凭。

国家高等造型艺术文凭 ( DNSEP ) 相当于硕士文凭,在欧洲广泛认可。

学校文凭,譬如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 ENSAD )、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 ( ENSCI )、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 ENSBA )、还有阿尔勒国立高等摄影学院等,它们颁发的文凭。由于这些学校声名显赫,文凭在专业领域颇具分量。

隶属于法国教育部的大学也提供广泛的艺术教育课程,颁发从造型艺术到应用艺术专业的学士学位文凭。

部分国立专业学院也拥有艺术系,开设造型艺术和艺术科学等专业。

私立学校和工商会 ( CCI ) 学校,有动画学院等分院,毕业生多到动画工作室就职。

2014 年,经合组织(OECD)报告《艺术教育的影响力》指出:艺术教育不仅提升个人修养,还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未来所需的综合能力。

美国的相关调研结论显示:艺术与文化教育是培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最佳方式。

法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不仅多样化,而且有巨量的艺术教育资源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了法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保证了广泛的认可度。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都会”

欧洲,遍地都是艺术气息,然而各个国家又不尽相同。

如果说欧洲艺术是一车香甜艳丽的圣果,那么法兰西无疑是其中的“硬核”之一,而法国首都巴黎则是硬核中的“核”。

记者就此采访巴黎“艺术家流”顾问、巴黎艺术鉴赏参谋雷欧先生。

雷欧先生说,在法兰西,从古代、近代到当代,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到印象派、后现代,艺术盛宴一场接一场,法国不愧为艺术爱好者的天堂。

雷欧先生说,在巴黎,无论是恢弘巨大的卢浮宫,精致袖珍的橘园,还是设立在人流中心的奥赛博物馆,造型“工业化”的蓬皮杜中心,其中珍藏的艺术品,均为上品。

雷欧先生说,巴黎东京宫、中世纪艺术馆,小皇宫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罗丹美术馆、毕加索艺术馆……其特色和分量,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卢浮宫是万里挑一的超级大馆,有世人皆知的三件镇馆之宝,《米洛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

卢浮宫拥有艺术收藏近百万件,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更有数量惊人的绘画精品及王室珍玩。

卢浮宫中的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多在人们想象之外。几乎任何人来到卢浮宫,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品类。

橘园美术馆,是种橘子的温室改建的美术馆。可见法国的艺术品多到要用农业大棚来展览的程度。

橘园美术馆坐落在杜乐丽花园内,靠近协和广场,规模虽然较小,却因收藏有莫奈的巨型作品而闻名于世,《睡莲》等六幅作品是印象派的代表作,是莫奈在吉维尼花园居住时的创作。

橘园馆里,有丰富的印象派和后印象主义艺术藏品,如雷诺瓦、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佳作。

奥赛博物馆与卢浮宫、蓬皮杜齐名,共称巴黎三大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斜对着卢浮宫。是古代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艺术馆舍蓬皮杜中心的“过渡”艺术藏馆,主要藏品涵盖1845年到1915年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是法国的一家近代艺术馆。

奥赛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印象派画作,并以此闻名于世,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梵高的《自画像》和莫奈的《睡莲》,都很“震人”。

奥赛博物馆里的作品赏心悦目,没有血腥,也没有惊悚,游览了会改善心情。

蓬皮杜艺术中心堪称巴黎艺术馆中的异数。它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的艺术品,突兀而又怪异地盘踞在典雅秀美的古建筑群中,钢架、楼梯、管道等一律悬在室外,有的干脆就是装帧,“反传统”风格非常突出。

蓬皮杜中心藏有大量现代艺术精品,如米罗、毕加索等人的画作。从蓬皮杜藏品开始,艺术创作越来越弱化技法,强调观念,画面直接可看的东西少了,供人思考的内容多了,以至于有的人功课欠缺,感到莫名其妙。

蓬皮杜艺术中心,在藏品归类上,相当于奥赛博物馆的延续。看完奥赛博物馆,如果对其后的艺术感兴趣,直接来蓬皮杜就对了。

雷欧先生说,比蓬皮杜艺术中心更为前卫、新潮、狂野的,是1942年法国政府为了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兴建的“东京宫”——Au Palais de Tokyo。当时它所在的大街叫avenu de Tokyo,二战以后Au Palais de Tokyo改名为avenu de New York,但是“东京宫”的名字一仍其旧,没有改变。

东京宫里展出的,皆为当代艺术,甚至是年轻艺术家的前沿创作,参观的人们往往会质疑“那些艺术家脑子里在想什么”?

位于巴黎左岸的中世纪艺术藏馆,起初是个罗马浴场,荒废近千年后被修道院购下,在十五世纪末期被建成了艺术馆。

中世纪博物馆很有特色,远看是座中世纪古堡。

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社会文化宏大而厚重,因而很多艺术藏品看似平常,背后都有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故事。

中世纪博物馆的藏品,大部分来自于热爱中世纪文化与艺术的亚历山大•杜索梅拉尔。镇馆之宝是著名的挂毯《妇人与独角兽》。

宗教气氛是中世纪博物馆的特色。除了精美的挂毯,还有巨量的法器、圣物。

巴黎小皇宫博物馆是巴黎市政府的美术场馆。自1870年起,巴黎市政府开始系统地为小皇宫购买和收藏艺术品,因而它是官方艺术审美的载体。

小皇宫博物馆藏品繁多:埃及、希腊、罗马的古物,荷兰画派的绘画、素描、版画、装饰品,法国十八、十九世纪的老家具等,也有中国陶器。

1937年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时修建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个馆是巴黎规模最大的市立美术馆,1961年向公众开放。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风格典雅浪漫,其中收藏有杜菲、卢奥、马歇-葛罗梅、德洛涅夫妇等法国现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雷欧先生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可以看做“东京宫”的扩展。馆中艺术品撑起了十九世纪30年代后约百年的巴黎回忆。

位于费城公园附近的罗丹美术馆藏有罗丹的雕塑、手稿、素描、铜版画等作品,进门就可看到矗立的沉思者雕像。

罗丹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获得了世人的推崇,是古典时期向现代时期过渡的重要艺术家,在时代变革之中承上启下,其艺术作品的质量独一无二。

可以这么说:罗丹美术馆里,全是好东西。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成名于法国巴黎。

雷欧先生说:毕加索太耀眼了,你没法说你不喜欢。你不喜欢毕加索,人们就不带你玩了。所以人人都得说自己喜欢毕加索。

现在世界上有两座毕加索艺术馆,一座在老毕的故乡西班牙,另一座就是法国巴黎的这座“毕加索艺术馆”。

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收藏有毕加索作品3500多件,油画、素描、版画和陶塑都有,种类繁多,最为完整地呈现了毕加索的艺术生涯。

巴黎毕加索艺术馆还藏有毕加索的亲笔原稿,很多是由画家本人于1970年捐献的早期乃至幼年时期的画作。

艺术欧洲,滋养了艺术巴黎;艺术巴黎,增光添彩了欧洲。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内涵”

“艺术”,这个概念在法国早已普及化,普遍化,但讨论艺术,尤其在以艺术为研究对象时,有必要对其内在的蕴含考察、探究清楚。

从分类学的观点来看,艺术与科学是同级范畴,故而,一般美学和艺术学著作,在论及艺术的特征时,往往将其与科学等同级学科进行参照比较。

然而,艺术又是一种非常宽泛、复杂、变动不定的文化现象。不仅东西方的看法不同,各国乃至各个地方或每一具体的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艺术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难以捉摸的观念之一。

一般来说,当一切都是艺术的时候,即意味着一切又都不是艺术,即使有其特殊的指代,也无济于事。

因此,巴黎雷欧先生赋予艺术三个内涵:形式、情感和思想。

有人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形式,而和内容的关系并不密切。他们认为艺术中的形式因素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唤起观众的美感。仅此而已。

问题是,要定义“美感”,其难度不亚于定义艺术。而且,对那些再现性艺术以及形式上不能引起美感的作品,又如何认识呢?

有人认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不在于形式,在于用可以感知的媒介传达情感。用线条、色彩以及韵律所构成的形象传达出而别人也可体验到的情感。艺术的优劣和感染力强弱相关。

问题是情感种类很多,论强度,狂嚎滥叫比小夜曲的效果更为强烈,极简主义对于情感也不重视。故而,艺术与否,情感并非唯一因素。

路边的石头,不是艺术品。把它搬进地质博物馆,同样不是艺术。把它放进艺术馆,它才可能具备艺术特征,成为艺术。

因为,石头进入艺术馆,在艺术馆的特殊氛围中,它的颜色、形状、质地或纹理等形式特征凸现出来,成为人们审美欣赏的对象,而且它还可能携带某种隐喻。

这样,艺术与否,就只能由一些美学特征来判别了。

当一个东西成为艺术品,其形式特征,比它作为非艺术品时,更为突出。

雷欧先生又举例道,一条剧烈起伏的波浪线,在心电图报告单上,只传达动态情况,而它若在山水画上,作为山的轮廓时,色彩、虚实、节奏及韵律变化,就都被人发现了。这就是它在形式之上的情感反映。

如果一种东西具备某些审美成分,就可能被看做艺术。这种或然的方式,扩大了艺术涵义的范围。作为艺术对象的“东西”, 也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是人的“技巧”的结果,还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所致。

在雷欧先生所言“形式、情感和思想”三个艺术内涵中,第三要素是艺术品必须具备一种超出其实际范围的象征和隐喻,或者说内涵,就是思想。

艺术品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刺激欣赏者的情绪实现,喜悦、悲哀、平静等,都是情绪。艺术绘画可以刺激人的这些情绪,引发思考,一般图表或者地图则不能。

雷欧先生说,艺术,在古希腊文中跟技巧区分不清,木工、外科手术均在艺术之列。巫术、逻辑学、几何学、修辞学、建筑术、医术及烹饪术,均包含艺术成分。

到了十七世纪,美的概念才从技巧的含义中解脱出来。十八世纪,就分得更清了。因为人们认识到,实用艺术虽然也包括审美,但其审美受制于实用。

说到法兰西艺术内涵,雷欧先生提出,还有重要的“艺术自觉”和“艺术自信”。

没有自觉和自信的艺术,是跛脚的艺术。

艺术从“自觉”走向“自信”,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辛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所谓“一夕可以造就一个百万富翁,三代才能培养一个绅士”,就是这个道理。

“自觉”和“自信”,是法兰西艺术的两大基石,是法兰西美学世界的支撑,是千百年时光和无数代人的奠定,是独特、独有和独树一帜的。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流派”

世界艺术高地法兰西,古来及今,“流派”众多。

介绍各种艺术流派,往往并列起来,至多加上时间标志,说明其存续而已。因而有必要将之置入艺术发展的大系之中,来观察,研究。

记者就此采访“艺术家流”一再推荐的巴黎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艺术顾问、艺术参谋雷欧先生。

雷欧先生从“太阳王”路易十四谈起。

多次采访雷欧先生,他都谈到路易十四。雷欧先生说,路易十四做国王的十七世纪,法国人誉为艺术的“大世纪”。

所谓“大世纪” ,有几个要素。

一是政权主导了艺术。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主持成立了法兰西学院,推行古典主义文艺政策,复兴了法国文化,文艺。

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统治非常强大,政治主导权凌驾欧洲诸国,路易十四本人非常热爱艺术,致力于官方艺坛的建构,网络各种艺术人才,诗人、画家、戏剧家和建筑师都服务于宫廷和官方,光耀史册的艺术文化人物陆续登上社会舞台。

因此,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路易十四宫廷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法兰西时髦风尚的领军标志,甚至成了欧洲所有宫廷仿效的样板。

二是在路易十四和黎塞留的提倡、保护下,法兰西学院和皇家美术学院相继成立,“沙龙”风气盛行于世。法国的文学艺术真正繁荣起来了。

三是艺术家们在文化艺术创作上,逐渐摆脱南方意大利和北方法兰德斯的影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创造出“法国巴洛克”范式,后来又崇尚严谨的理性,排斥情感和主观,创作出了大量以模仿写实为特色的艺术作品,静谧而细腻,逐步取代了文艺复兴以降意大利的艺术中心地位,开启了法国艺术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延续至今的法兰西文化基础。

这个阶段的法兰西艺术思潮,被概括为“古典主义” 。雷欧先生说,可以理解为“典范创作” 。

十八世纪的法兰西呢,有人形容为“享乐时代” ,法兰西艺术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古典主义理想曾被奉为圭臬,十八世纪风光不再。

十八世纪,君主专制制度产生了危机,资产阶级革命在加速准备。宫廷艺术开始蜕化,细腻、繁复的洛可可宫廷艺术被启蒙主义所否定。

启蒙主义者的艺术观点是明晰、朴素,也就是“现实主义” 。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来临,古典主义的精巧、雅致逐渐为简洁、明快所代替。法国美术界动摇,分化,主流艺术家将注意力转移至更为现实的人类和自然方面,生活的感情体验替代了学院的理性精神。

十八世纪,学院画家也能从宫廷绘画体制中逃逸出来,自由发挥。

“享乐主义”流派仍然受到皇室和贵族的赞助,所以他们可以放肆地“华丽” ,描绘出凡尔赛艺术时期的荣光。

雷欧先生指出,深深地冲击了法兰西艺术,开启近代绘画先声的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制。

十八世纪中叶到末叶,意大利火山灾难下的庞贝古城发掘出来,欧洲知识界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兴趣骤然提升。回归古代,寻找灵感,很有激情,反抗巴洛克,强化新风格,兴致勃发,从十八世纪后半到十九世纪初,产生了“新古典主义” 。

新古典主义,追求理想之美,以教化大众为己任。

法国大革命,导致社会价值体系全面崩溃,艺术家由“强调个性”滑向“反对社会” ,倾向于“个性之美” ,排斥、取代“理想之美” 。

雷欧先生说,这样,就出现了被美化了的“个人主义” ,即“浪漫主义” 。

浪漫主义风潮,十九世纪初期席卷法兰西和全欧洲。

浪漫派艺术家,珍视个人感性。他们“反社会” 、“反现实”的干法,甚至变成逃避现实的历史回味和异国品味,于是,东方背景的各种幻想故事,成了他们最为热衷的题材。

“反社会” 、“反现实”的思潮,有时候也演变为试图改变现实的“革命”激情。

在艺术特色上,“浪漫主义”提倡栩栩如生的生命“动感” ,讲求整体效果,忽视细部修饰。

十九世纪中叶,产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状态,艺术家们突然有了许多新题材,风格活泼的“写实主义”绘画登场了,其注意力在现实环境和日常生活,与浪漫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写实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后来“嫁接”到艺术领域。“写实”的艺术创作,要求忠实、正确、完全地描写当下的社会生活环境,描绘不太被重视的底层劳动者,譬如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写实主义”的美术理念,与学院理念反向而行,成为另一种艺术革命。

十九世纪后半叶,古典主义艺术崩溃瓦解,新样式在摸索中被找到,就是“印象主义” 。大概又回到了“浪漫”的方向上。

1874年的春天,三十位艺术家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一家摄影工作室二楼举行了一个展览,记者路易·乐华在报道中称其为“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标题,是因为展览中有一幅莫奈的画作,叫《印象·日出》 。

雷欧先生说,印象派绘画,显示了摆脱传统的意愿,画家们眺望自然,再现自然,捕捉的对象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表现的风格是真实和现代,被认为是艺术的新视野和新道路。

雷欧先生为记者总结,回望法兰西“艺术流派”的来路,不难看出,左脚和右脚,轮替迈动的景象。

十七世纪,学院艺术美学;现实主义,加速改革;疏离旧传统,累积新经验;技巧融汇,描摹“印象” ……

虽然比较概略,但厘清了法兰西艺术流派的脉络。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沙龙”

“沙龙”,起初是法国贵族妇女举办的文学艺术讨论会。原意是“客厅”,在有闲阶级家庭的客厅举办,邀请的也是热爱此道的朋友。

记者就此采访法国艺术评论家和分析人士雷欧先生。

雷欧先生说,“沙龙”也有小型、小规模展览的意思。法国人自古及今,热衷于各种展览。在文学、艺术、时装、农业、汽车、航天等领域,大家都举办沙龙。当然艺术沙龙在众多的沙龙当中,是非常突出的一种。

在艺术大都会巴黎,绘画沙龙的诞生和发展,对法国绘画艺术曾起到过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十七世纪之初,及其以前,绘画在法国的地位不是很高,绘画艺术被定义为一种技能,和“知识” 、“技术”并列,社会地位较低。而文学、语言、音乐、几何、数学、天文等自然学科的本领,却被目为“艺术” 、“自由艺术” ,受到社会的重视。

由于绘画和雕塑被贬低成“技能”,流落成了“本领”,这类艺术人才的社会地位长期低下,生存艰难,于是,他们结成一些行业协会,开设店铺,销售绘画、造型艺术作品。

可是,这样一来,手工劳动加上小商贩经营模式,使得艺术家的形象愈加衰落,似乎成了真正的“工匠”,他们的艺术也似乎成了真正的“匠术” 。

从事绘画和造型创作的画家和雕塑家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风向却会变化。

雷欧先生说,十七世纪中叶,古典主义艺术兴起,“回归”艺术风潮就是“复古创作”风潮。得风气之先的宫廷画家、御用雕塑家异常敏感,带头要求提高艺术行业的社会地位,希望由官方建立高等级的协会,以摆脱艺术创作的工匠化、商业化,促进艺术的健康发展。艺术家们还提出改善教育机制的要求,变换商业门店“学徒”的教授模式为年轻画家、雕塑家的学校教育。

这些要求改革的艺术家的带头人是查理·勒布朗(Charlesle Brun),在他和同好们的努力下,恰好“太阳王”路易十四又是个热爱艺术的国王,1648年,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在巴黎正式成立,大学艺术教育取代了原有的手工业色彩浓重的学徒制教授法。

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颁发“艺术院士”学位证书,画家和雕塑家的社会地位一跃而高,彻底摆脱了销售门店的和街头市场。

没有了销售门店的和街头市场,他们的艺术作品怎么销售?雷欧先生说,确实,他们犯愁了。

如何销售呢?苦思之后,艺术院士们决定举办展览,向公众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推销的目的。

1692年,皇家绘画雕塑学院迁到了卢浮宫。院士们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展就在卢浮宫的大画廊举办了。后来展览固定在卢浮宫的方形沙龙。

艺术展每两年一届,在卢浮宫方形沙龙连续举办了几十年。由是,“沙龙”演变成了展览的代名词,成为了法国艺术界的风向标。皇家绘画雕塑学院沙龙,也自然成了法兰西绘画艺术的第一官方沙龙。

雷欧先生说,在沙龙展览中,最受推崇的是古典艺术。在卢浮宫方形沙龙中,绘画题材是被限制的,只有古希腊罗马历史、风俗、肖像、风景以及静物等题材,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地盘。

法国大革命后,学院沙龙虽说仍然是官方的,但是它向院士以外的所有画家开放了。

官方沙龙,大门敞开,各种画风,纷至沓来。画作不再囿于学院派传统绘画技巧和古典题材,浪漫主义、东方风格、印象派等新颖的绘画流派涌现出来。

新的艺术流派渐渐地开始挑战官方权威,他们也独立举办沙龙了。

1863年,“落选作品沙龙”出世,题材以印象派绘画为主。新派画家爆出强烈的火药味,欲求在官方和学院派控制的画坛杀出一条生路。而实际上他们确实非同凡响。

在新派绘画风气的冲击下,1881年,法国政府决定不再干预绘画沙龙,让他们自己组织和管理。于是,法国艺术家协会应运而生,接管了卢浮宫方形沙龙,改名为“独立沙龙”。

1889年,国家美术协会成立,与法国艺术家协会形成竞争态势,他们组织了“秋季沙龙”。

“独立沙龙”和“秋季沙龙”均系定期举办的绘画艺术沙龙。

此后半个多世纪,法国沙龙之风大盛,“五月沙龙”、“比较艺术沙龙”、“时代见证沙龙”、“拉丁世界沙龙”“青年画家沙龙”、“版画和水彩画沙龙”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法国政府调整文化政策,大多数沙龙不再享受政府补贴。

绘画沙龙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艺术功能弱化,商业色彩变浓,展览场地租金日升,艺术被迫向市场低头了。

雷欧先生说,法国的沙龙制度是欧洲近代展览制度的滥觞。巴黎绘画沙龙的兴衰,与法国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也可以看出,艺术离不开王权与官方的推崇和支持。

绘画沙龙搭建的艺术平台,曾经为法国绘画与造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国王时代的沙龙或许还有太多御用的成分,大革命以后的沙龙则实现了现代艺术的拓荒,促进了艺术流派的多样化,为艺术家们创造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气氛活跃的“艺术场”。

二十世纪以来,巴黎的绘画沙龙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日益灰头土脸。主要是缺少了政府补贴,资金成为沙龙运转的挠头难题。即使个别沙龙能够得到补贴,其社会认可度也大大地弱化了。

目前巴黎拥有大量的画廊,艺术博览会也举办了很多年,巴黎艺术品一级、二级市场替代了原先的沙龙,参观者的门票钱是他们的资金来源。

艺术沙龙,现在也有以小协会面目出现的,但一般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总而言之,绘画沙龙地位下滑,规模萎缩,影响式微,比较无奈。

当然,法国绘画沙龙、民间绘画协会中不乏真诚的艺术追求者,祝愿他们以特色与魅力,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建构不断上升的人望。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魅力”

很多人提起大西洋岸边的六边形法国,都得说到艺术魅力。

为什么?以巴黎为例来说吧,因为人们对巴黎的向往是全方位的,全球性的,到过巴黎的人念叨巴黎的种种样样,尚未到过巴黎的人从各个渠道了解巴黎,觉得求学也好,旅游也好,选择法国,选择巴黎,一定很奇妙。

确实,最吸引人的是巴黎的艺术魅力。法国的其他城市,里昂了,马赛了,图卢兹、尼斯、南特了,蒙彼利埃、亚眠、戛纳、第戎了,每个城市,都是个巨大的艺术存在。不说别的,法兰西大地上流传千年的众多古堡,就是历代法兰西先人的建筑艺术杰作。

在大都会巴黎,塞纳河,河边的人,埃菲尔铁塔,塔下的人,罗浮宫,参观的人,似乎都渗透出艺术的气息。

塞纳河委婉而美丽,巴黎市民在河边走动、停驻,水道上观览船穿梭而过,路上船上偶尔来个互动,情调也是美丽的,艺术的。

巴黎圣母院是个著名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传承载体,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脍炙人口,小说和剧本里有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细节?

罗浮宫内有数不胜数的文物典藏,各国的最高规格的珍品汇聚于此,一座卢浮宫就构成了世界历史文化的盛宴,观光者热捧,研究者也对其中的奥妙追索不尽。

法国画家多,高层级艺术院校多,艺术交易场所多,城市中画廊遍布。大小商家门店,各种殿堂厅室,均悬挂画作。街头涂鸦,高高低低,抽象的,稚拙的,字母拥挤动感强烈的法语词汇,不能说触目皆是,也到处可见。

连跳蚤市场都是艺术品的天下。从旧货中艺术物件的品相可以看出巴黎人对艺术的珍爱,男性的唱机、相机,女性的画片、丝巾,一般都没有伤损,形影中惟蕴涵着苍老感人的岁月故事。

法国的雕塑,到艺术馆所欣赏,当然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真品,街头、壁上、桥梁、绿地、林中、水畔、街角、庭院,到处都有,尽可观览。

法国城市中音乐会不断,只要有时间欣赏,总是有令人激动的场次消息。街头音乐家或者发烧客不拘地点,拉开摊子就可以演奏。

街头舞蹈也可以看见,雷欧曾和朋友们一起在闹市表演拉丁舞,颇得好评,路人停下来欣赏、拍照,伸大拇指。

法国饮食风格独特,除了品味,主要是讲究艺术,滋味,色彩,盘盘碟碟的摆放,食品的造型,酒水的光泽,队列,面包,法国面包的烤制,甜点,法国甜点的造诣,无不是人世间出类拔萃的艺术。

法国城市都有很多公园,就巴黎而言,巨大的如枫丹白露,较小的如迷你小圆,野生状态均保持得相当之好,郊外森林就更好了,巴黎人休息日前往“徒步” ,体验野趣,根本感觉不到身边或身后就是世界顶级大都市。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来到法国,来到巴黎,欣赏艺术,学习艺术,说明艺术没有国界,精神食粮的需求各处都一样。法兰西因此令人敬仰,令人难忘。

其实法国非常传统,巴黎尤其是一个非常乐于保守传统的城市,不愿意改变既有,使它发展缓慢,不像有些后起之秀国家,一日千里,因此巴黎显得沉重而老旧。

当然,巴黎也被世界潮流裹挟着前行,两年后将承办奥运会,巴黎正在借东风“扩大都市圈”,也许你两年后再到巴黎来,它真的“腰粗”了一圈。

谈法兰西“艺术魅力” ,挂一漏万,也难免泛泛,请谅。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风情”

法国的浪漫气息无处不在。从高耸云表的埃菲尔铁塔,到一般人家的小居室,艺术气息也无处不在。

据说巴黎潜藏着无数爱情故事,塞纳河的流波摄录了无数美丽迷人的爱情画面,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也蕴藏着人生相知的热烈。

在巴黎生活,和法国人做朋友,会到法国人家中聚会和交流。一般来说,触目所及,皆是艺术元素。法国人的艺术情怀真的是深入而广泛。

法式家具,风格多样。扶手椅了,酒柜了,小书案了,古典型的路易十六风格最为常见。当然,质地不一。也有真品和仿制之别。真品多为桃花芯木制作,加以黄金镶嵌或装饰,价格自然昂贵。仿品在外观上并不差,有的还相当精美。风格呢,最突出的特征,桌椅的腿都是上粗下细的立柱,简洁大方。

法国家庭的摆设都非常讲究,至于风格当然和主人的趣味相关。

典雅的古玩是常见的。骑士铜雕,少女塑像,抽象动物,异域风情的物品,摆在台阁上或壁炉的延伸台上。

大厅中央的顶上是华丽的水晶吊灯,映照着打蜡的地板。

有的人家铺设地毯。富有人家,购买波斯毛毯或者丝毯,也有印度毯,巴基斯坦的,法国的。普通门户,在大商场购买毛、棉机织地毯,古典色彩,现代风格,应有尽有。客厅、饭厅、走廊,分别铺一块垫毯,也是有点富丽的。

欧洲国家之间没有旅行障碍,欧洲人出行方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非洲、亚洲、美洲的旅游收获,各种各样的非洲黑木雕、亚洲瓷罐、东南亚绢扇、印度铜盘、中国小型秦俑、阿拉伯杯子等,随处可见。

一般法国人家中的摆设并不名贵,而是趣味至上,以调剂气氛为主。

在法国家居布置中,墙壁上可能有挂毯,但绘画是必不可少的。到任何一个法国家庭,都能看见墙壁上有绘画作品。

富有的人家可能悬挂古画,名画,有来历的画作。一般的家庭也会到街头的画廊,到艺术品跳蚤市场挑选几幅自己喜爱的油画,价格实惠,悬挂起来。

名画复制品很多,做得都很讲究,配上各式各样的框架,也能使人赏心悦目。

法国人中有喜欢中国水墨绘画或汉字毛笔书法的,配上画框挂起来,亦甚别致、雅致。

法国人绘画比较普及,年轻人多喜爱涂画几笔。年轻人将自己的作品挂上墙,祖父母将孙儿女的学步之作挂上墙,更有赞美的意味。

照片也是传统法国人的最爱。个人照、全家福、老少乐、工作照、旅游记录,都愿意挂起来,看上去很美。有人上了年纪,搞出一串照片:从童年到青年,再到华发壮岁、暮年风光,令人慨叹岁月流转,今昔无常。

法国气候适宜植物生长,不适宜植物成熟,因而法国花草常绿。家家户户都置放和悬挂鲜花,培植绿树。

到法国人家中做客,总是感到满目春色。门厅、地脚、书柜上、窗台上,处处碧绿欲滴,青翠可人。阳台上尤其是花草世界,种类多样,常开常鲜,对内,自己欣赏,对外,送给路人喜悦。

另外,法国人的门廊、厨房和洗浴间,都比较讲究营造相应的气氛。

厨房,窗明几净,灯火热烈,瓶瓶罐罐,清洁整齐,用餐时胃口好。浴室,灯光柔和浪漫,浴巾干净柔软,色调简单大方,洗浴得更愉快。

法国的浪漫气息深入骨髓。法国的艺术元素、艺术气息也深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度的动人风情。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涂鸦”

在巴黎,有时候晚归,看到几个年轻人结伴,带着喷漆罐,就知道,明天又有一处或几处的墙壁会“说话”了。

没错,他们是去涂鸦的。他们其中,有的家中经济情况并不大好,可能下午刚刚拿到学校的“困难补助金”,但天还没黑,就买了涂鸦专用的喷漆罐了,他们是执着的艺术家。

“涂鸦”之谓,在中文里往往是形容某人画技拙劣,某生作业潦草,在巴黎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一种世俗的文化。

在我的左岸住处,门外不远的楼上,涂鸦画家“排列”了很多巨大的“书”,远远望见,好像楼房成了一个书柜——已经成为街区的标志了。

巴黎有着古老的街道、整齐的小巷、典雅的建筑,整个城市色调暖灰,素雅而整洁,而大街小巷的墙壁上,到处有涂鸦——自由甚至狂放的艺术创作。

现代涂鸦最早出现在法国——证据是摄影大师布拉塞(Brassai)1960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叫《涂鸦》(《Graffiti》),在这本书里,涂鸦被成为“毛艺术”,“涂鸦”这个戏称十年后才出现在美国。

批量生产的涂鸦最早出现在巴黎街头——创始者是Blek Le Rat。他使用一种自己剪出来的“纸模” (Stencil),或者是厚纸板切割出来的,优点是它能作为模具,多次地在不同地点重复使用。

纸模涂鸦让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看到同一个图像。当一个人第一次看到某个图像时,可能没有感觉,再一次看到时,会自动联想记忆,识别它的存在,假若再有几次重复,图像就可能进入人的心灵,引发想象力并调动深层次的的幻觉意识。

巴黎城内的各个地方的墙壁,都是都是涂鸦大师们喜欢的自由创作“画板”, 欧洲其他国家甚至美国的涂鸦艺术家也都喜欢专程跑到巴黎,展示他们的涂鸦创作,丰富法国的涂鸦文化。

有了高速公路以后,确切的说,是高速公路两边出现了大批的栅栏与档板之后,这些栅栏与档板以整齐划一和“相对流动”,使之成为涂鸦艺术最理想的表现载体。

在政府的支持下,法国街边艺术家Jean Faucheur创立了Le Mur协会,这个协会的使命就是推动法国的墙壁艺术。

墙壁艺术,逐渐受到了艺术机构的认可,出现了一些以街头艺术为主的画廊。Sergeant Paper就是这样的一个画廊,它坐落在蓬皮杜中心,通过出售一些著名街头艺术家的作品来维持整个画廊的运作。

法国街头艺术家Space Invader走出巴黎,占领了包括伦敦、罗马、东京的世界每一个角落。他的第一幅作品完成在1990年,到了2011年,他已经拥有上千幅画作,并在网上建立了作品数据库,列有作品的图片,根据作品的成分和地点进行了归类。

另一个举世闻名的葡萄牙街头艺术家威利斯,曾在伦敦和班克斯合作。他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将作品画在平滑的墙面上,而是借助粗糙的石质墙壁,仿佛“雕刻”出了一张抽象的脸。

瑞士艺术家Thoma Vuille又被称为柴郡先生,他的微笑的卡通猫通常“出现”在高不可攀的地方,但是2012年6月,一匹黄色猫咪的涂鸦例外地出现在一面倾斜的护坡上,大笑的嘴巴、变形的白色的手和S形的尾巴相映成趣。

美国涂鸦艺术的领军人物谢帕德·伐瑞(Shepard Fairey)2012年6月在巴黎当地理事会的全力支持下,在万众瞩目之中,借助巨型吊车创作了近10层楼高的人像杰作。

Tic小姐是巴黎女性涂鸦艺术的先驱,她的作品一般位于蓝领居住区,画面上经常是一个打扮时髦的黑衣女郎和几句话,意思常常是“献给爱和生活”。她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就连城市涂鸦清理人员也舍不得将其抹去。

热爱艺术,会被巴黎随处可见的街头涂鸦所迷,情不自禁地拍摄下来,再慢慢地翻阅欣赏,常赏常新,因为“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巴黎雷欧 || 谈法兰西“艺术家流”

法兰西是一个艺术的国度,巴黎是一座艺术的都会。

巴黎的艺术机构、艺术团体众多,巴黎“艺术家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巴黎雷欧,是“艺术家流”一再推荐的艺术评论家,艺术顾问,艺术参谋。

记者近日就“十七至十九世纪欧洲艺术”采访雷欧先生。

巴黎雷欧先生说,早在法国之前的大约300年,“学院派艺术”就已在意大利兴起,随着文艺复兴大潮,走向西欧和欧洲大地。

1648年,法兰西皇廷兴建绘画与雕塑学院,1666年,创建法国学院,同时由国家出资设立“罗马留学奖金”, 作为一种机制,每年选送获奖者前往罗马留学,学习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打通了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高层艺术通道。

文艺复兴时期,又有背离古典主义的巴洛克艺术兴起。“Barroco”, 这个词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变形的珍珠”, 在法语中,“Baroque”有“庸俗而凌乱”之意。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艺术的黄金时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兴未艾。尤其是法国学院派的崛起,为欧洲的艺术繁荣,乃至为后来“反学院派”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而法国,正是在十九世纪成了世界艺术的制高地。

巴黎雷欧先生说,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执政生涯中,法国成为欧洲时尚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身材健美,长相英俊,酷爱艺术,引领风尚身体力行,为法国文化带来了大繁荣和大发展。

身为国王,路易十四本身具有威权,加之他的个人魅力,就是艺术家的气质和作为,从而能够引领风尚。

路易十四是位技艺精湛的舞蹈家,擅长芭蕾。他将悲剧和芭蕾结合起来,开创了法兰西歌剧,与其他舞蹈家一起研究,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足位、十二个手位和一些关键舞步,奠定了芭蕾舞的基本体系,对后代芭蕾舞影响深刻。

路易十四还创立了巴洛克宫廷社交舞,融入了大量古典芭蕾特色,在法国盛行一百多年。

路易十四经常率领王室贵族,给艺术家当模特,刻意创制时尚典范。

作为法兰西的“男一号”,路易十四非常注重形象包装,精心修饰打扮自己。他喜欢穿红底高跟鞋,因为红色染料极其昂贵,以致这种鞋子成为时髦与身份的象征。他还喜欢戴假发,收藏有数千顶假发,根据衣着选配款式与颜色。

在宫廷演出中,路易十四戴着太阳面具,化身太阳神阿波罗,翩翩起舞,倾倒男女。

后来路易十四选定了“太阳王”为官用纹章,上刻拉丁铭文“高于一切”。

路易十四对于艺术家和作家,尤其是为他的凡尔赛王宫生产作品的文人,给予了慷慨的资助。他把艺术和科学纳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各个皇家研究院,包括绘画雕塑院、巴黎歌剧院、音乐学院、箭镞学院等,在研究院里,专家传授艺术、文学、音乐、舞蹈,以及研究科学知识。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三大台柱高乃依、莫里哀、拉辛,都领取过当时法国王室的年金或津贴。

巴黎雷欧先生曾在凡尔赛居住多年,凡尔赛宫是路易十三所购、路易十四建设的行宫。

路易十四搬到凡尔赛宫以后,以前居住的卢浮宫让出来给法兰西学院使用,铭文学院、建筑学院、科学院后来都搬了进去,有效地促进了法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巴黎雷欧先生说,自十七世纪下半叶起,法国的 “艺术沙龙”得到迅猛发展。“沙龙”逐渐成为巴黎贵族、有钱的专业人士、有创造天赋的作家和艺术家的非官方聚会场所,延递到十九世纪及以后。

上流社会的女性,喜欢邀请嘉宾,讨论哲学、文学和艺术,成为法国社会生活中一种持久的、富有特色的民间机构。

由于这些沙龙也欢迎著名的外国来访人士参加,从而为法国文化和社会习俗远播欧洲各地充当了传媒。

巴黎雷欧先生指出,时至今天,法兰西艺术上的“学院培养”、 “罗马大奖”和“艺术沙龙”似乎都远去了,新的艺术和新的传播方式不断产生。

巴黎“艺术家流”就是以新传播学为指导,以法国和巴黎为胜地,以艺术家和鉴赏收藏家为主体,以全球艺术热爱者为朋友,这样一个全新的机构。

“艺术家流”,是踞于艺术高地、把握艺术脉搏的艺术之家。

巴黎邮报 2019.09整理组发

巴黎Léo

巴黎雷欧,曾用名李由,任由之,巴黎高商国际经济谈判2011级,曾任通用电气公司欧亚总部中层经理,曾任新浪欧洲财经特邀记者,早年出版过文集《晨曦集》,《在成长》,论著《跨国公司内部谈判》(法文,大16开),近年出版有《情绪管理十二讲》(英文,16开)《远东文化艺术》(法文,16开)《巴黎雷欧艺术评论》(3卷)《国际谈判哲学》(法文版)《国际谈判实务》(华文版)等。现为巴黎旅游文化协会、巴黎旅游评级机构、巴黎法中艺术交流协会,巴黎小皇宫珍宝馆、全球版权交易机构、巴黎邮报……艺术顾问、评论家、西欧旅游规划专家。

巴黎雷欧:欧洲文艺复兴五大动因

巴黎雷欧:绝对利益法则和比较利益法则【原创】

巴黎雷欧:曼昆经济学原理札记【原创】

巴黎雷欧:论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巴黎雷欧:论对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巴黎雷欧:幼稚园毕业论文

巴黎雷欧:治愈厌倦,参与周围的环境

巴黎雷欧著《情绪管理十二讲》节选+目录

巴黎雷欧:谈判人性格的影响

巴黎雷欧:输-赢模式与赢-赢模式

巴黎雷欧:谈判力及其影响因素

巴黎雷欧:国际商务中的信息合作

巴黎雷欧:优质谈判与价值实现【原创】

巴黎雷欧:找到自己的人生平衡【原创】

巴黎雷欧:优越感与人文关怀【原创】

巴黎雷欧:十谈法兰西艺术【原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