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19周年|“澳门”名字的来历,鲜为人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泊的来历 澳门回归19周年|“澳门”名字的来历,鲜为人知

澳门回归19周年|“澳门”名字的来历,鲜为人知

2024-07-10 0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澳门古称蠔镜。蠔镜本为蠔的外壳的一部分,平滑如镜,故名。而澳门之所以得名蠔镜,据后世学者们的解释,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因澳门地处海口咸淡水交汇处,产蠔甚多;二是因其南部有南北两个海湾,“规圜如镜”。后来由于“蠔”字以虫为偏旁,颇为不雅,文人们便易“蠔”为“濠”或“壕”了。

现存史籍中最早关于蠔镜的记载是在葡萄牙人皮雷斯于1514年所著的《东方志》中,书中记道:“除广州港口之外,另有一港名蠔镜,陆行三日程,海行一日一夜。”

在写作《东方志》之时,皮雷斯尚未来过中国,但他已去过马六甲、爪哇等地。他关于蠔镜的记载,主要是根据在马六甲经商的中国人所提供的资料,但无论来源如何,至少可以说明,蠔镜之名在明正德年间之前早已存在。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蠔镜一名最早的是成书于1561年由黄佐所撰的《广东通志》,其中云“布政司案查得递年暹罗并该国管下甘蒲沰、六坤州与满剌加、顺搭、占城和国夷船或湾泊新宁广海、望峒,或新会奇潭、香山浪白、蠔镜、十字门……”

“澳门”一词最早的记载

“澳门”一名见于记载最早者是1564年庞尚鹏的《题为陈来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疏中写道:“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陌至蠔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曰南北台即澳门也。外环大海,接于牂河,曰石峡海,乃番奏市舶交易之所。”

不过庞氏在这里虽记了澳门之名,但并未对此名作更多的解释。到清初,屈大均在其所著《广东新语》中对此就说得比较清楚了。他说:“凡番船停泊,必以海滨之湾环者为澳。澳者,舶口也。香山故有澳名,曰浪白,广百余里,诸番互市其中。嘉靖间,诸番以浪白辽远,重贿当事,求蠔镜为澳。蠔镜在虎门外,去香山东南百二十里,有南北两湾,海水环之,番人于二湾中聚众筑城,自是……诸澳悉废,而蠔镜独为舶薮。自香山城南以往二十里,一岭如莲蓬,逾岭而南至澳门,则为莲叶……澳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以相对,故谓澳门。”

屈氏的这段记载,对澳门的得名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其要点是:澳是舶口的通称,濠镜澳的南北有两山对峙,形状如澳之门,所以有澳门之称。这一说法,为后来的学人广为引用。不过,关于澳门之“门”所指何处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印光任和张汝霖在成书于1751年的《澳门纪略》中的解释:“濠镜澳之名,著于明史,其曰澳门,则以澳门南有四山离立,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

显然,印、张两氏在这里是把凼仔、路环和大、小横琴等四座离岛所构成的“十字门”视为澳门之“门”得名的由来,实际上,由于史籍中所载澳门半岛上的南台北台究竟是指哪座山,“澳门”的“门”是否就是指十字门,从来就没有统一的看法,至今仍有争论。然而这并没有阻碍“澳门”这一名称的流行,大致从清代以后,“澳门”终于成为整个半岛的名称,而“濠镜”这一旧名也被舍弃不用了。

先有妈阁庙,后有澳门城

澳门妈阁庙

澳门南端妈阁山西麓的妈阁庙香火鼎盛,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古称海觉寺,又称天妃庙,位于澳门半岛西南部的妈阁街,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相传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妈,能预言吉凶,死后常显灵海上,帮助商人及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明朝时福建人来澳门后遂与当地居民共同在现址立庙奉祀,兴建了妈阁庙。

《澳门记略》对此记载说:“娘妈角,一山屹然,斜插于海,磨刀犄其面,北接蛇埒,南直澳门,险要称最,上有天妃宫……闽贾巨舶被飓,殆甚。俄见神女立于山侧,一舟遂安,立庙向天妃,名其地曰娘妈角。娘妈者,闽语天妃也。”

澳门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发钦博士介绍,虽然有关庙的建造时间并不统一,但妈阁庙被认定是澳门最早建立的庙宇之一,澳门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先有妈阁庙,后有澳门城”,可见妈阁庙历史之悠久,是澳门三大古刹中最古老的一座。

妈阁庙所在的位置,以前叫皇家一号码头。相传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看到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随口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来源:《澳门史话》邓开颂 陆晓敏 扬仁飞/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日报》张房耿 赵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