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旅福建|泉州(上)从马可波罗的游记,看“东方第一大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泉州最有名小吃店 慢旅福建|泉州(上)从马可波罗的游记,看“东方第一大港”

慢旅福建|泉州(上)从马可波罗的游记,看“东方第一大港”

2024-07-13 0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概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泉州这样,悠远而持续地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扇门户。

海上丝绸之路四大名港:明州(宁波)、扬州、泉州、广州,兴于唐、盛于宋,在元初达到顶峰。当年帆樯林立,万舸争流,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简牍文献不胜枚举。

泉州的航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跃升为“东方第一大港”,甚至超越当时的亚历山大港,跻身世界名港的地位的文献,却源于一个外国游客的游记:“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这个游客名气很大,他说的话在西方世界很有分量。他是个意大利人,名叫做马可·波罗。

泉州有两个别名,一个叫做“鲤”,一个叫做“刺桐”。

上图|刺桐花,来源:百度百科

刺桐也叫象牙红,名称由来是因树干和老枝上长了瘤状锐刺。 这种植物是舶来品,原产地在印度跟马来西亚,五代时期开始在泉州一带肆意生长起来,慢慢成为了泉州的标志。马可·波罗将泉州称之为“刺桐港”,那已是元代的事情。

公元十世纪以来,从“刺桐港”源源不断运往南洋、印度、欧洲的商品,最著名的是“刺桐缎”,其次是德化瓷器、茶叶、铜铁器、香料跟药物。

SATIN,英语中绸缎的专有名词,正是“刺桐”在阿拉伯语里的读音Sjetun演变而来,特指泉州产的织锦缎。十四世纪摩洛哥人伊本巴都在游记中写道:“刺桐城,极扼要,出产绸缎,较汉纱(杭州丝绸)及汗八里(北京丝绸)二城所产为优”,可见外销刺桐缎曾经风靡世界。

极盛时期的刺桐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做生意,到了公元1162年,市舶税利高达100万缗,占元朝全国巨额税收的20%。

那时候做生意还可以使用纸币,交易与运输很方便,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商人还在辛苦搬运着金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写道:“纸币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拒绝支付使用,……用这些纸币,可以买卖任何东西。同样可以持纸币换取金条。”元代的纸币制度是宋代的延续,并制定法律强制执行,比欧洲早了600多年。

有很多外国人来泉州做生意,从此再也没有离开。泉州清源山东麓有一个锡兰侨民墓地,考古学家发现,墓地属于一个姓“世”的家族,这个姓是明代永乐年间,由明朝皇帝赐给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室的。

《明史》卷三二六“外国传·锡兰”云:“永乐中,郑和使西洋至其地,其王亚烈若奈儿欲害(郑)和,和觉去之他国。及和归复经其地,乃诱和至国中,发兵五万劫和塞归路,和乃率步卒二千由问道乘虚改攻其城,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妻子头目,献俘于朝廷。臣请行戮,帝悯其无知,并妻子皆释,且给以衣食,命择其族之贤者立之。有邪把乃耶者,请俘囚咸称其贤,仍遣使赍印诰封为王,其旧王亦遣归。”世氏族谱记载的始祖巴来那公,就是锡兰国另立的新君——邪把乃耶。

另有史料说,五百多年前,锡兰王子昔利巴交喇惹踏上了泉州土地,受皇帝赐姓,娶阿拉伯贵族在泉州的后裔蒲氏,从此“世”姓人在泉州繁衍。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世”姓始祖到底是谁,这一谜团有望揭开,这一段尘封五百年的大国往事,很快将浮出水面。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那时候各国计算往来中国的距离,都以泉州港为准。泉州的兴旺,首先得益于它的曲折深邃的海岸线,被称作“三湾十二港”,可以吐纳巨量的中外商船。而这些商船着陆之后,通过长江、陆路,源源不断往来内地,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丰富的商品和广阔的市场。

其次,泉州造船业非常了不起,《续高僧传》即记载,早在公元六世纪,泉州人造的远洋大舶,已能到达南洋的棱加修国(马来半岛)。白图泰游记中说,印度和中国间的交通,都用中国船。大船有四层,设备齐全,可载一千人。而随着指南针的广泛使用,泉州的船舶业声名远播。到了宋代,“泉舶”也赫然名列泉州出口产品名录之中(《太平寰宇记》)。

1974年,沉寂在泉州后渚港700余年的宋代古沉船重见天日。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船的残体,达到了24.4米乘以9.15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200吨,相当于陆路700多头骆驼的总运量,还只是在舰队中位居中等。最为先进的是,舱体用隔舱板分成13个独立舱区,假如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关闭舱板,还能保证其他舱体完好无损。这种水密隔仓技术后来被马克·波罗介绍到西方,逐渐为世界各国造船界学习。

第三,宋元时期,政府相当重视对外贸易,不仅颁布律法保护外国商人,并设立市舶司,有专员管理海关税务。在宋末的东南沿海,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假如没有后来的海禁,也许中国也会跟欧洲一样,迎来一场“文艺复兴”。

第四,历史上三次入闽高潮,每逢大乱之世,大量人口避战南迁,给泉州源源不断输入人才、技术和财富。比起颠沛流离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原,偏安一隅的泉州,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拥有中原人所羡慕的稳定。

第五,早在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国(今越南北部)的占城稻,通过泉州输入,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这种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的意义非同小可,使得宋代人口突然急速膨胀,200年间已经翻了一倍,首次达到了1亿,使当时的中国成为全球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大国。人口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要知道欧洲“粮食革命”是从美洲引进土豆玉米,比我们晚400年。因此宋代对外贸易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占城稻的引进是密不可分的。

02 百岁泉州中山路老街,就是一部华侨奋斗史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展现着时代的变迁。泉州也有。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这里的双塔指的是开元寺的两座宝塔;一条街指的是中山路老街。这条街已经快一百岁了,像一位静默的老妪,被高楼大厦包围着,安然缝补着蓝布衣衫。

这可是当年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是泉州人的骄傲。在这条街附近,有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有雪白的罗马式大钟楼,仍旧滴答着,将时间走得越慢越美;2500米长的列柱式骑楼,规模之大、完好程度在中国绝无仅有;闽南式老屋,既有福建传统民居特色,又带有中西合璧的异域元素,散发着独特的“古早味”。

一条中山路,就是一部华侨奋斗史。这些融合了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让我想起新加坡和马六甲的街头,都是归国华侨所建,它们的主人曾经泛舟远航,在荒凉番外之地,闯荡出一片繁华风景,然后衣锦还乡,买田置地,盖楼建房。不管船漂泊到哪儿,这条老街都是他们握在手中的那根线,牵挂着,梦萦着,天涯海角也眷恋着。

炎炎夏日,在老街上闲逛并不觉得热。大榕树遮天蔽日,覆下浓重的阴影。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可避雨,可避烈日,商户想得周到,让客人舒舒服服地逛街,才能生意兴隆。

也许还不到旺季,行人寥寥无几,正使我感到惬意。除了一些连锁时装店,像走马灯般变换不停,小吃店、乐器店、土产店、钟表店和理发店,还是四五十年前的模样。

特别令人感叹的是老字号的招牌,即使老店已经不在了,门楣上华丽的雕饰,还完整地保存着。“建生新药房”、“黄同益绸缎纱庄”、“老华记”,这些繁体字招牌字体和颜色充满怀旧感。

还有一间传统乐器铺,门口挂着一排南音琵琶好似招牌一样亮在哪里,每一只琵琶背后都用螺钿嵌着名字:“山海情”、“筠竹影”、“沉香吟”、“急雪花”……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要多诗意就有多诗意。

在大上海理发店,能看到小时候才有的老式理发椅。这不是民国范儿的电影布景,这是泉州人真实的日子。很多居民还保留着原始生活习惯:早上一碗面线糊,中午在凉竹躺上睡一觉,下午一泡功夫茶,晚上听听南音南戏。你还可以看到补锅匠、修表匠、磨刀匠、剃头匠、糊纸匠等等在其他城市渐渐消亡的老行当,就好像重温了童年岁月。

泉州人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民风彪悍尚武。南少林寺,位于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救唐王十三棍僧人之一的智空所建,是中国南方武术发源地。南少林自唐以来,一直用肉身为汉民族反抗铁蹄的践踏。南宋末年,出过“千僧抗元”的悲壮往事;到了清乾隆年间,因反清复明,火烧少林;历经三废三兴,却如野火燎原、星星不灭。到了清末,出了洪熙官、黄飞鸿,师徒二人将南少林拳传播到东南亚及美国等地,从此江湖踏遍世界。

03 不输苏杭的泉州十八景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泉州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形状。从公元907年开始算起,泉州城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扩张和修缮。最早的唐代泉州城,规模只有三里左右,很小;四十年后,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一下子将泉州城扩大到二十里,称为“罗城”。到了宋代,泉州城在靠近晋江的地方,竖起一道四百三十八丈的长墙,以保护当时大量来华经商的外国人,称“翼城”。又过了一百多年,元朝监都契立玉“扩罗就翼”,把城墙拆掉,成为一个周围三十里的上宽下狭的长形城郭,鲤鱼城到了这时,才算形成。俯瞰解放前泉州旧城区,还能看到“鲤鱼”的影子,现在要想再看,只能去找七个城门的遗址了。

杭州有“西湖十景”,泉州有“古十景”“小八景”。没有人说得清,这些景名是什么时候,由哪些风流韵客留下点睛之笔。

早期的泉州小八景,集中在旧鲤城内,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已故泉籍著名国画家李硕卿筛选绘制成书,包括: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文物局找到一扇清初漆雕屏风《泉州十景图》,并出版了十景拓片,将晋江、石狮等地的名胜也概括进来:

2002年,这一大一小两组名录的基础上,又选出了“泉州十八景”。

坐拥14处国家级、40处省级、数百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古迹,16个世界文化遗产点的泉州,真令人羡慕不已;它还有12宗“最”:

天后宫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姐庙;

草庵摩尼教寺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庙;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惟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性博物馆;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安平桥是我国最长的古石桥;

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

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

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南安丰州九日山的祈风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

崇武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

✺未完待续……

下一篇:泉州(下)即开放又传统的泉州,堪称宗教博物馆

打赏

支持原创,给重度拖延症作者一点鼓励

旅行摄影师、设计师。慢旅网创始人。喜欢慢节奏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生活。三年来行走东南亚、南亚,对焦民俗、文化。《慢游南亚120天》正在连载中。新浪微博 @人字拖公主梵七七

◈ 慢旅|manlver ◈

慢生活,慢旅行

♬ 更多▐ 回复“暗号”查看全部检索暗号,回复“目录”查看原创专栏目录

版权作品,未经“慢旅网”书面授权,严禁商业机构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