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以歌妓戏高僧,高僧回敬了一首诗,竟成传唱千年的名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沾泥絮打一数 苏轼以歌妓戏高僧,高僧回敬了一首诗,竟成传唱千年的名篇

苏轼以歌妓戏高僧,高僧回敬了一首诗,竟成传唱千年的名篇

2024-01-17 1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冬日生活打卡季#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宝玉“妄谈禅”,与黛玉有这样一段对话:

宝玉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 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 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弱水三千”出自佛教故事,几乎人人熟知,“禅心已作沾泥絮”对很多人来说却略显陌生了。

它本出自一位僧人之口,但如果想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却要从苏轼说起。

苏轼出生在峨眉山附近,离乐山大佛不远,父亲苏洵和母亲程氏都信奉佛教。

他的外祖父年轻时出门游玩,遭遇战乱身无分文,得到了十六位僧人的救济才得以归家。此后他到处寻访恩人,却始终一无所获,于是便认为他们是阿罗汉的化身,在家中供奉十六罗汉。

这一习惯也传给了苏轼的母亲程氏。相传程氏怀苏轼时,梦见僧人来托梦,“记其颀然而眇一目”。

或许受成长环境影响,苏轼对佛教也有浓厚的兴趣,七八岁时就常常梦见自己身披袈裟,于是认为自己前世是五戒和尚。

他的诗词中也经常化用一些佛教的故事和专用词,如“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等。

苏轼一生也与许多高僧相交,如佛印、仲殊、大通禅师等等,但能与他诗词唱和的,当属参寥子。

参寥子其人,唐宋各有一位。

唐代的参寥子是一位隐士,因李白《赠参寥子》诗而留名。

宋代的参寥子就更有名气了,他就是北宋诗僧释道潜。

俗姓何,本名昙潜,由苏轼改为“道潜”,字参寥,晚年被赐号妙总大师。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七月,苏轼出知徐州,九月参寥子前往拜访。

由于早年与秦观交好,苏轼也曾读过参寥子的诗,对他的《临平道中》赞不绝口: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临平位于杭州市东北,唐宋时期是东出杭州的必经之地和第一大埠。

如今这里已改市为区,但临平山、藕花洲路依然存在,印证着诗里的痕迹。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仲夏临平山下的水边风光,风吹蒲草猎猎作响,蜻蜓与风蒲仿佛嬉戏玩闹,一望无际的荷花开满了水面,好一派江南水乡清丽动人的景色。

诗意精巧,诗句清新,诗境如画,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更是十分高妙。

众所周知,苏轼“雅好戏谑”,生来就喜欢和别人开玩笑。

在面对谨守清规戒律的僧人面前,他就总爱以青楼女子撩拨和尚的凡心。

他曾带着歌女去规矩很多的大通禅师庙里,禅师不高兴,他却表示如果禅师愿意把木鱼借给歌女用用,自己就写一首小词赔罪。小词的序中写道“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属实是过于地“淘气”。

而在给参寥子的接风宴上,苏轼也同样请了歌女作陪。

宴会上,一位名叫马盼盼的官妓不知出于玩笑,还是附和苏轼的恶趣味,不断地出言挑逗参寥子。

她举起酒杯对和尚说,“‘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法师,饮奴一杯酒,赏奴一首诗,以慰奴三年相思苦!”

“有敦瓜苦”几句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东山》,是一位戍边多年的士兵,解甲归乡的途中想念妻子的哀歌。

“瓜苦”即瓜瓠,也叫瓠子,是一种葫芦,民间婚礼上将它剖乘两半,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所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新婚之后夫妇就分别两地,婚宴上用的葫芦都被扔在柴堆上无人理会,多年不得相见。

马盼盼引用这首诗,就是故意用世俗的儿女之情,来形容自己和参寥子的关系,借此撩拨他。

席上众人纷纷大笑,参寥子却是只是微微一笑,即兴吟出一首《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我有一句话想说给这位窈窕美貌的女娇娘,像巫山神女以梦中幽会之事撩拨楚襄王一样,你也喜欢这样撩拨我。

可惜我一颗从佛修行之心,宛如沾染了泥水的柳絮,已经没办法再随着春风癫狂飞舞了。

柳絮本是最为轻薄之物,杜甫曾有“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之句,极言它在春风中如颠似狂、肆无忌惮的飞舞之态。

参寥子将柳絮比作人心,柳絮迎风飘舞,犹如人之浮于世,随波逐流、不由自主。

而入了禅门之人,一颗心却如同飞絮沾泥,至此沉寂安定、不复波动,更不可能因为小小的挑逗而生了凡心。

佛教讲经最爱以故事和比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传达意旨,然而参寥子却是第一个以絮沾泥来比喻禅寂之心不动的。

宋代僧人释德洪感慨“人情何处不同巇,禅心且作絮沾泥”,明代高濂《玉簪记》中写 “我意絮沾泥,心炼铁,从来不爱闻风月”,都是因循其意。

而今人以“禅絮沾泥”来比喻佛心受到世俗烦恼的沾染,可谓南辕北辙了。

不过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以“沾泥”来比喻自己水波不兴的枯寂之心,以“窈窕”、“神女”、“春风”等美好的词汇来比喻对方,故作谦词来婉拒对方,好像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参寥子确实也不是一个冷心冷情的方外之人,他对苏轼堪称有情有义了。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参寥子不远千里相从,宽解安慰苏轼,居留一年多时间才返回浙江。

多年后,苏轼第二次被调到杭州为官,参寥子又与他时常交游,诗词唱和。

公元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发配到当时属于荒凉之地的海南岛儋州。

参寥子放心不下,想带着徒弟从杭州湾坐船,渡海相随,苏轼担心自己一去无回,再三写诗劝阻。

不过苏轼的信还没收到,他就受到牵连,被强行要求还俗,发配到兖州去了。

直到1101年,参寥子才被赦免,被允许重新削发为僧。

参寥子是北宋最著名的诗僧之一,在当时诗名颇盛。

苏轼称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陈师道赞他“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诗苑之英”。

《藏海诗话》说他“风流蕴藉,诸诗僧皆不及”,方回评价他的诗风“句句平雅有味”。

他留下的诗作数量不少,尤以七言绝句为佳。试录几首,与君共赏。

《秋江》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江上秋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绝句》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送定上人还会稽》

西风警群木,萧瑟散秋声。 病客有归思,孤云无恋情。 月当千里共,人恨四难并。 苦学谁如子,它年在一鸣。

《邃隐堂》

雅构何幽眇,真宜邃隐名。 朝云半峰秀,夜月一帘明。 终岁尘痕少,无时爽气清。 炷香翻贝叶,安稳老馀生。

《广陵城外野步呈莘老》

林梢聒聒鸟声繁,积雪初消涧水浑。 老树卧波寒影动,野烟浮草夕阳昏。 风回笛响山前路,犬吠人行竹外村。 杖屦不知幽兴远,归来新月在柴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