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油纸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油纸伞绘画图案简单 非遗文化油纸伞

非遗文化油纸伞

#非遗文化油纸伞|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油纸伞有着逾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寻常百姓出行必备的物品,还一度出现在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最重要场合。按照传统礼节,中国女子出嫁必要执一把正红油纸伞,‘纸’与‘子’谐音,所以油纸伞有早生贵子之意。古代的“傘”字包含5个人字,是五子登科的希冀,寓意着“多子多孙”。

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圆满成就。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国活化石。2008年6月7日,油纸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历史渊源

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的妻子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纸出现以后,人们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

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宋应星《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据清光绪八年壬午《泸县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以分水岭所制最佳,原有美美,现有六福,工作益精巧。

二、制作工艺

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意思是搬进来搬出去的环节不用算在内,手工制作完成一把伞,粗算起来也要七十二个工序。

1.制伞骨制作分起骨、打眼等。

2.制骨架:用竹片、木板等做成骨架,成型后再进行刮漆处理,以使伞面更平整。

3.刷桐油:用桐油将伞面刷匀,既可防水防霉,又能保护油纸伞不会受潮损坏。

4.制伞面:用特制的工具将伞面上的图案雕刻在伞上,再用浆糊将其粘贴好,使图案与伞面上的花纹相吻合。

5.糊伞布:在白布上涂上桐油,用来糊伞。

6.定柄:用一根铁棍将伞骨与手柄连接在一起,再进行固定。

7.装柄:用铁丝穿入伞柄固定。

三、制作材料

1、伞骨:以竹子制成,直径在2.5至5厘米之间。

2、伞面:用上好的纸或桐油浸泡过的纸。

3、伞柄:用上好的木料制成,一般有竹柄和木质柄两种,也有用竹丝做伞柄。

4、伞把:以上等材料制成。

一般有圆杆和方杆两种,也有用竹丝做伞把的,多用于演出,故称“行伞”。

5、油纸伞:伞面用上好的桐油浸泡过的纸制成,多用于演出,故称“油纸伞”。还用黄杨木、青桐木、紫檀木等制成伞架。

6、印刷:在伞的伞面上进行彩色印刷。印制的内容有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还有用红色作背景衬托出喜上眉梢的喜气气氛。

7、刺绣:将图案画在伞面上,配以刺绣工艺的图案。如凤纹、龙凤等。

四、传承价值意义

非遗,传承的不只是技艺。一把好伞,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需要使用上百种工具需要经历上千次检测、当我们撑起一把油纸伞,雨天从伞面上蜿蜒而下的不仅是雨水,也是中华文明的沧桑。它不仅象征着手工艺术的匠心精神,还融汇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素养,承载着千年富有意境的东方美学生活方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