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油纸伞怎么做它的步骤 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4-07-13 1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方便的资讯交换,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现在流行的各种古代电影和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油纸伞的影子。这是一件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作品,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匠人精神。文章以油纸伞为实例,对目前的非遗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并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和经济意义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非遗;油纸伞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镇化的加速,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物质需要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一些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传统文化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危机。近几年,国家越来越关注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我国在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存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在当代世界中传承与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加大对非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关注。因此,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我国的非遗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概述

在当今这个资讯高速发展的年代,国家的非遗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异域的冲击。一是从民族的角度看,除了苗族的《刻道》歌曲受到了保存之外,其他歌曲均处于消失的状态。二是口耳相传,只有老人能记住几个传说,后生晚辈根本不了解。三是大量的民间美术正处于消失状态。例如,民族中著名的胡麦舞,如今已很难有人会歌唱。而一 些民族的舞蹈,如傣族的跳舞、木偶舞以及一些流传比较广的跳舞都已经消失殆尽。民俗艺术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的困境。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时间较久、技术含量较高,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来完成,所以年轻一代并不乐意学习。四是手工业的传承者少,许多年轻人对手工业不感兴趣。五是民族音乐、戏曲已经失去传承人,濒临消亡。六是民 间非遗性的参与度很高,也很容易被现代社会所接受,而且一般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七是中医,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古代,由于家族的文化和观念,很多东西都是只传给男人不传给女人,致使多数失去传承。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中国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这使得中国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也给它的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山西省就拥有186个非遗,而与之相对应的保护资金却只有2百万元,很难持续下去。所以,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高效的保存这一话题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文化浪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向非传统的文化靠拢,传统的手工技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喜爱,使得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线。

自2001年5月18日,中国的《昆剧》被世界有关团体认定为"世界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之后,中国的民间文艺事业也随之提上了议事议程。为了更好地对中华的优秀传统进行保护与继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在2011年正式出台,为中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属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性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可再生能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更高价值的、更好的发展前景的非遗文化保护措施。

目前,中国政府、非遗传承人、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正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积极推动非遗产的发展。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系统。

二、分水油纸伞的基本情况

分水油纸伞属四川省泸州市汉族民族手工业,其生产时间可上溯至明朝,距今400余年,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泸州地处长江、沱江两河的交界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其拥有独特的竹、木等天然植物。油纸伞生产过程复杂、形态精美,时至今日,工匠们还在继续着最古老的工艺,用纯手工的方法制作油纸伞,这是中国唯一保留桐油和石版印刷技术的工艺,享有“中国民间雨伞艺术活化石”的美誉。在士大夫们的眼中,这把油纸伞是中国特有的象征,与江南的小雨、长街、古巷、砖石砌筑共同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

分水油纸伞在20个世纪70年代之前曾有过一段光景,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和编织雨伞,制作雨伞也因此而成了当地居民的一项重要收入。20个世纪70年代之后,开始了尼龙折纸伞的生产,它的生产过程既省时又省力,又便宜。因为油纸伞工艺复杂,所以成本很高,所以在尼龙伞的影响下,制作油纸伞的人越来越少,但毕六福还是将这把伞的制作方法传承了下来。在分水油纸伞制作于2008年度被列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并获得“中国传统手工艺”称号后,毕六福成为中国传统手工业的代表人物,中国传统手工业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毕六福”油纸伞在2009年的成立,推动了分水油纸伞在我国的发展,但是目前对其技术的保存和继承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

三、油纸伞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是非遗传承的人口老化现象十分突出。传统手艺是一种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民族技艺,因为分水油纸伞的制造过程非常繁琐,所以必须由多人在一条生产线上工作半个月才能完成。现在青年的价值观与传统的手工业观念有一些不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文化价值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很难真正地去了 解这种民间传统的手工业技术。

二是文化遗产的继承方法比较保守。目前,我国传统的非遗传承者普遍采用的是家族传承者和弟子传承者两种形式。泸州地区的制伞企业以作坊为主,以泸州市毕六福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由于传统的制作方法比较单一和陈旧,创意不足,再加上缺少宣传,在某种意义上导致制作方法的发展速度比较慢。

三是运输方面的困难。乡镇与城镇比较属于一个比较闭塞的区域,无论是在交通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没有城镇那样发达,也没有什么旅游的配套,这使乡镇难以招揽到有关人员去学手艺,并将其进行全面的展现和推广。

四是缺乏创造性。伴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提升,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个人风格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顾客不再以实用或者现实的需要为首要目标,他们更多地将其放在了有一定意义和有收藏价值上。最近几年,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对油纸伞的伞面大小、伞面图案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但是这种改革的方式相对较为简单,无法跟上不断发展的趋势,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也很难获得年轻消费者的喜欢。

五是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廉价易用的机器产品已逐步取代手工制品。20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工制作的油纸伞已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更加便捷的尼龙式折阳伞代替。油纸伞由于制作过程繁琐、费时费力、昂贵,很难和尼龙折叠式雨伞竞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油纸伞的销售受到了限制, 导致生意越来越差,很多油纸伞雨伞工厂都关门歇业,其技术也面临着消失的边缘。

四、传承油纸伞的意义

当前,我国对非遗的关注日益增多,众多的专家和学者通过艺术创造的途径对非遗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张中启将现代化的服装艺术思想应用于非遗蓝色印染的服装的创作,使蓝色印染的服装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秦曼和管雪松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并把它们与当今的美学潮流进行了融合,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的潮 流之中。非遗的继承与创造,就是要从当代美术中发掘出它的美学价值,并从中寻找出可供当代美术参考和应用的优秀美术要素。比如,在传统的手工艺油纸伞中,包含植物、几何、动物等富有内涵的装饰纹路,以及整个造型以及晕染的颜色,都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和创意并与当代时尚的美学相融合,通过书签、台灯、挂历、以及现在的人所 必备的面具等文创商品,创造出一种“品牌化、经典化、艺术化”的分水油纸伞衍生品。

油纸伞具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从“伞”的繁体字“傘”的结构来看,“人”的后面,还有四个“人”,可以想象是男人长大后,他的父亲母亲给他一把油纸伞,意思是男人长大后要做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在古代,“伞”字有五子登科之意,而“油纸”和“有子”很接近,所以,女儿的父亲和母亲都会给女儿一把“有儿子,多才多艺”的油纸伞。撑开的雨伞是一个圆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油纸伞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和浓郁的人文氛围。中国传说《白蛇传》里,许仙和白素贞于西湖断桥上同游,借来一把雨伞,以雨伞为媒介结成了一场旷世之恋,雨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一种感情的象征,是情人之间坚贞不屈的挚爱。这是一种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而红色也是一种喜气洋洋的象征,在许多地区保持着祝寿、新婚、搬家的时候赠送一把红油纸伞的风俗,将一些传统的结婚祝愿融入到床单、抱枕、床旗等结婚物品中,象征着一对新人幸福美满,多子多孙。

雨伞的骨架是竹子做的,竹子是一种长寿的树木,因此,很多人都喜爱用竹子来代表康健、长寿、安宁。而“竹”的意思代表着平安和节节高升。在古时候,每到京或者为人服务的时候,都要带着一柄“包袱伞”,也就是“保福伞”,既能为人挡风雨,又能为人所用,代表着仕途一帆风顺。再者,取其高中的意思,把油纸伞和竹子相融合,在学习用品和文化用具上进行设计。比如晨光公司推出的“孔庙祈福”系列,就以红色、金色、黑色三种颜色为主,热情的红色寓意着祥和、欢乐,绚烂的金色则寓意着荣耀与光明,而黑色则透露出一种优雅沉稳的气质,红色与黑色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颜色,再加上金色的装饰,就有了“金榜”的寓意。命名为“孔庙祈福”,并以“高分”、“必胜”、“锦鲤”等字眼,赋予人们某种精神上的启示。

对油纸伞元素的提取与再组合,使其成为一种艺术性的元素,不仅能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使其在当代的生活中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满足人们的美学需求,并为分水油纸伞寻找一条新的途径,为其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奠定基础。

五、对非遗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建议

第一,推进油纸伞非遗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结合。通过博物馆式的展示、舞台式的表演和情景式的体验,创造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非遗性的文化空间。对非遗所赖以生存的人文生态进行维护,使其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将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多样性强、传播广泛性等优点发挥出来,对短视频、纪录片、宣传片 进行拍摄,并与歌舞表演、古风类动漫、游戏等进行深入的交流,推动对油纸伞以及它的生产工艺的宣传和推广。比如,以泸州老窖酒作为一种传统的酿酒技术为依托,对泸州酒文化所依托的天然生态、人文等进行维护,并高呼“中国酒城、美泸州”、“一种酿酒的快乐之都”等口号,制作了一批记录、宣传片,对泸州这一“酒城”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提炼、加强。为此,加强对分水油纸伞的整体和独特的文化生态的维护,重视对分水油纸伞的文化象征意义的提炼,是推动分水油纸伞和旅游业的深度结合的根本。

第二,以教学为主,推动传承和弘扬。高校、文化事业单位和部分文化企业,以及在国家级参与举办的非遗学习班,特别是高校和像少年宫这样自身具备教育作用的机构,要主动与地方的非继承人进行沟通,提供通俗易懂、体验性较好的教育,让学员能够从传承人那里直接了解到非遗技术。比如青海师大为了继承与发展青海民族传统,使大学生充分体会到民族传统的艺术和艺术的深刻意蕴,举办了一系列的“非遗”主题活动,举办土族盘刺绣培训班,将地方传统的民族传统艺术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中。与此同时,要大胆突破,跟上时代步伐,把非遗的内容带到互联网,用现场直播和录像来进行宣传,并和网民们展开交流,让广大群众可以亲身体会到这些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既要有继承与保护,又要有创造与发展。几千年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文化需求、传播手段以及文化的环境都在不断地改变,这些都对非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结语

把非遗文化的要素与当代的艺术相融合,使其与当代的生活方式相融合,从而达到对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美学要求,让更多的人对这一传统的文化给予重视,这样就可以使这一传统的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非遗文化必须与美术、设计相融合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方能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平梅,陈明春,姚绍将.贵州非遗保护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以苗绣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例[J].西部皮革,2023,45(3):81-84.

[2]王峙.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评《四川非 遗文化整合与传承》[J].传媒,2023(1):99.

[3]李玉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陶瓷烧制技艺的保护与 传承研究[J].佛山陶瓷,2023, 33(1):144-14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