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镜头】留住最后的河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西走廊位于谁的西面 【绿镜头】留住最后的河流

【绿镜头】留住最后的河流

2024-07-01 14: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永 倪永强

  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地处西北干旱区的河西走廊而言更是如此。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却在1500毫米以上。幸运的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孕育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恶化,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下游供水不断减少,绿洲文明岌岌可危。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推进,河西地区内陆河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影响该地区的重要因素,内陆河的变迁与气候的复杂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一个缩影。

  拯救民勤

  从武威开车向北驶去,不时看到干枯的树木。当汽车驶过红崖山水库时,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让人喜出望外。行车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

  民勤,这个有30万人口的县城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是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

  7月的民勤绿洲生机勃勃。在民勤县气象局副局长胡兴才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青土湖。波光粼粼的湖泊镶嵌在沙漠之中,茂密的芦苇丛中不时有水鸟飞起,不远处则是巴丹吉林沙漠。

  对于民勤人,这一切来之不易。

  与沙漠比邻而居,民勤人早已视沙尘暴为“家常便饭”。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石羊河流入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5亿立方米锐减到不足8千万立方米,致使地处下游的民勤绿洲湖泊干涸、生态恶化。地下水的超采更加剧了当地沙漠化。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对民勤展开合围之势。

  石羊河流域和民勤的生态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曾先后十五次做出重要批示,并在2007年亲临民勤,做出了“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指示。

  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投资47.49亿元,分两期对石羊河实施重点治理。从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保卫战全面拉开。从植树造林、工程治沙到关井压田、全民节水,民勤人对沙漠的侵袭进行了顽强地抵抗。

  民勤县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邱德玉告诉记者,石羊河治理规划以水权管理为核心,通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最终使上游的水流到下游的民勤。

  甘肃省还将目光瞄向了空中的云水资源。据武威市气象局局长薛生梁介绍,为了增加石羊河流域大气降水和祁连山的冰川量,2010年甘肃省气象局启动了武威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基地项目。2012年,经过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全市全年降水量达到315.5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多21%。增雨作业重点区域——祁连山东段沿山区降水量达592.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46%,有效地增加了水库蓄水量。在民勤,由于人工增雨作业,全县农业减少了2至3个灌溉轮次。

  经过5年多的努力,民勤的生态环境已开始好转。2012年,石羊河向下游泄水3.48亿立方米,提前8年实现了“向下游输水达到2.9亿立方米”的治理规划。据武威市气象局监测,目前青土湖区地下水位比2007年上升了52厘米。曾经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自2010年首次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后,已经实现了连续两年不干涸。而自2011年以来,曾经在春季肆虐的沙尘暴只发生过两次。

  绿洲文明

  民勤的故事便是河西走廊的故事。依靠内陆河丰富的水资源,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与农业相结合,孕育了特有的绿洲文明。两千年来,河西走廊由游牧区逐渐成为历代王朝屯兵备战、戍边固疆的前沿阵地。而在农耕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生态环境却在不断地退化。

  《史记》记载,秦汉以前,祁连山“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内陆河中游绿洲星罗棋布,而下游则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和茂密的胡杨林、灌木丛和草原。自西汉至现代,河西走廊大规模移民屯田,开荒区域自内陆河下中游,逐渐向上游推进,农耕文明空前繁荣。

  河西走廊灌溉规模无限扩大,人口不断膨胀,超出了内陆河的生态承载能力。自西汉以来,三大内陆河径流量越来越小,河流下游逐渐断流,尾闾湖萎缩干涸。

  以石羊河的尾闾湖青土湖为例,在西汉时期,青土湖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隋朝时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明清时期最大水域面积为400平方公里;1959年,青土湖彻底干涸。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内陆河先后修建了一系列水库,在保证农业灌溉的同时却造成了内陆河的断流。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历史学副教授吴晓军认为,历史上无节制地开发河西走廊,使该地区生态环境由林地草原向耕地、再向戈壁沙漠转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

  水的战争

  “有限的水资源如何分配”在河西地区是个大问题。据《甘州府志》记载,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陕甘总督年羹尧赴甘肃巡视,途经黑河下游高台县的镇夷五堡,建立了黑河“均水制度”。

  在原均水制度的基础上,上世纪60年代当地确立了“一年两次”的均水制度,即每年4月和5月两次从张掖境内按照农灌时间给金塔鼎新灌区放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水制的弊端日渐显现。均水制对中下游特别是下游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生态用水一直未予考虑。随着黑河断流时间的增长,当地绿洲生态迅速恶化,阿拉善地区沦为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三大内陆河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以石羊河为例,该区域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775立方米,而实际人均用水量达到1273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只有16.59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却达28.4亿立方米。

  河西地区在开足马力满足工农业用水的同时,生态用水剧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特别是下游地区的环境纷纷亮起了“红灯”。

  面对严峻的形势,自2001年起,国家先后启动了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水系治理工程规划,即《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其目标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全流域统筹调度,向下游输送生态用水,阻止生态恶化趋势。

  7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黑河中游的草滩庄水闸枢纽,恰逢黑河向下游泄水。翻滚的河水从七八米高的坝口喷涌而出直奔下游。张掖市甘州区黑河总口水管所所长王昊位告诉记者,草滩庄枢纽是黑河干流第一座拦河大坝,担任着黑河分水的重要责任。从2000年开始,为了保证下游的生态用水,每年春、夏、秋三季共有55天向下游的额济纳旗调水,泄水量年均达到8亿立方米。

  疏勒河双塔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甘肃省在1999年建立了疏勒河水资源管理局,明确要求每年向下游输水2000万立方米,以确保疏勒河尾闾西湖湿地的生态安全。

  除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河西地区全面实施了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为下游节约出宝贵的生态用水。经过十年多的综合治理,包括青土湖在内的三大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沙进人退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

  气候隐忧

  三大内陆河的水源全部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河西走廊的命运似乎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据甘肃省气象局观测,自1961年以来,河西走廊地区气温每十年升高0.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我国增温明显的地区之一。

  气候变暖,使冰川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中科院张九天等专家的研究,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西北干旱区冰川面积在1960年至2007年缩小了13%,缩小面积达3818平方公里。其中,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最明显,年均缩小1.2%。

  张九天认为,随着气候变暖,近期冰川融水增加,提高了内陆河的地表径流,有利于缓解用水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冰川面积将严重萎缩,并最终消亡。失去了冰川的调节作用,多数内陆河将面临缺水的威胁。受极端天气增多的影响,发生丰水、枯水的频率也将增加。届时,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现有水资源管理与灾害防治措施将面临巨大挑战。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蓝永超告诉记者,近十几年来,祁连山地区降水增加,河西走廊内陆河普遍经历了丰水期,因此,水资源矛盾并不明显。“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区缺乏远见,在丰水期大搞开发,未来,内陆河一旦进入枯水期,用水矛盾立刻就会显现出来。”他说。因此,他建议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用水效率,同时严控工农业用水,做好应对枯水期的长远规划。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是对未来的,眼下的极端降水已经让河西人措手不及。

  去年6月4日至5日,甘肃酒泉辖内的瓜州、玉门、敦煌等地出现暴雨过程。其中玉门遭遇了60年来最大暴雨,局地降水量超过90毫米,达到酒泉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大量农田、道路被冲毁,近万人受灾。

  “一天下了一年的雨!”酒泉市气象台台长于海兴说起近年来酒泉地区不断增多的强降雨颇感不解。他说,以往干旱少雨的酒泉并无应对暴雨洪水的经验和设施,一旦发生强降水,损失往往惨重。

  据2013年发布的《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1世纪以来,西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而干旱也加重了。

  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区,河西走廊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张九天认为,首先应该转变“重发展、轻生态”的理念,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因此,要以流域为单元,实施严格的水资源集成管理,突出水资源管理措施的生态功能。其次,应加强适应气候与冰川加剧消融的能力建设。制定预案,提高对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风险的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另外,还应加强监测,寻求应对冰川加剧消融、水资源变化与冰雪灾害增加的综合对策。

  甘肃省气象局领导表示,应当强化河西地区作为全国生态屏障地位的战略考量,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针对极端降水和洪涝灾害,加强监测预警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能力建设,积极开发祁连山云水资源。

  记者手记

  记者自东向西沿河西走廊拜访了三大内陆河周边城市武威、民勤、甘州、酒泉和敦煌等,虽然所见所闻不足以窥探内陆河的全貌,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绿洲城市高楼林立,朝气蓬勃,而在各处均未见节水提示或限水措施。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节水的观念更应深入人心,指导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每一个人对未来负起责任,我们的河流才不至于消失。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3年10月21日四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