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 深挖山歌资源、民俗资源、红色资源、文艺资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池红色革命基地 河池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 深挖山歌资源、民俗资源、红色资源、文艺资源

河池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 深挖山歌资源、民俗资源、红色资源、文艺资源

2023-12-20 19: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河池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 深挖山歌资源、民俗资源、红色资源、文艺资源

“‘六新’河池的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展在千层岭、万重山……”这是日前举办的第二十一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开幕晚会上演出的新山歌《河池颂》。

革命老区、刘三姐故乡、世界铜鼓之乡、文学家的摇篮……河池拥有众多值得骄傲的历史人文资源。近年来,河池市深挖山歌、民族民俗、红色文化、文学艺术等资源,创新实践载体,建设互动式、场景式、分享式平台,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1

山歌艺术把文明实践“唱出来”

“有了政府来把关,靠山吃山讲循环,若是光靠吃老本,又能饱肚几多餐。”近日,在宜州区庆远镇东屏村大穴屯,当地壮族“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传承人正向群众演唱新创作的关于生态环保的山歌。

近年来,河池市深挖山歌文化资源,把文明实践“唱出来”。当地文联部门联合民间歌王,把理论话语转化成百姓的语言,融入山歌歌词,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深入浅出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该市组织山歌宣讲“轻骑兵”,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微小课堂等多元形式,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互动式”政策理论宣讲、实用技术宣讲。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直接受众超25万人次。河池市委讲师团在全区党委讲师团、宣讲团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2

民俗文化带动文明实践活起来

河池市境内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壮、汉、苗、瑶、侗、仫佬、毛南、水8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各民族汇聚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河池市深耕特色民族文化,以保护开发和利用带动文明实践。该市重点推进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壮族“蚂拐节”、铜鼓习俗等国家非遗项目以及白裤瑶年街民俗等,打造23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多个民俗文化节日品牌。据统计,仅今年春节期间,河池市就举办铜鼓文化等非遗传承实践活动91场次,其中铜鼓文化展演30场次、铜鼓山歌会32场次,参与展演铜鼓2660面,吸引壮、汉、苗、瑶、仫佬、毛南等各族群众62.46万人共同参与。

3

红色资源激活文明实践力量

“东兰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么丰富,风景也优美,此行不虚!”5月16日,一位来自北京的退伍军人在参观东兰列宁岩后感叹。

河池市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该市通过挖掘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文化名街等背后的人文故事,打造红色文旅精品项目,以“红色旅游+自驾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为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文明实践内容。

2022年以来,河池开展“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讲好河池红色故事”活动1200场次;推出7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11个“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文明实践点;深挖45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红色文化资源,创建东兰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及故居、列宁岩、魁星楼、壮乡将军纪念园等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投资8亿元,建成集红色体验、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东兰县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成为广西红色教育首选的打卡地。

4

文学艺术拓宽文明实践层次

多年来,从河池走出了不少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艺术家等,构成河池宝贵的文化资源。该市深入挖掘特色文艺资源,不断拓宽文明实践层次。

该市成立河池文学艺术创作中心,设立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扶持和奖励专项基金,每年落实200万元经费支持本土作家创作。建设东西文学馆、都安文学馆、罗城文学馆,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建立全国首个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站,11个县(区)全部成立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创作阅读中心;民族歌剧《拔哥》入选中国舞台剧最高奖中国剧展优秀剧目,与广播剧《大樟树人家》一并获评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池籍作家3部作品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来源:广西日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