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定州人的骄傲,你可了解张寒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北定州张静 作为定州人的骄傲,你可了解张寒晖?

作为定州人的骄傲,你可了解张寒晖?

2024-07-17 04: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16年,张寒晖先入定县的直隶省立第九中学上学,后来又到保定考入高等师范学校附中。1922年,北京开办了一所“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张寒晖对新的戏剧艺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由于家庭贫困,不怕家中断绝经济来往,在新婚妻子邵锦萍支持和鼓励下,考入了“人艺剧专”。

“人艺剧专”虽然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新型戏剧学校,由于仅靠私人掏腰包创办,坚持了一年多就停办了,张寒晖从此就失学了。这一年的冬天回家帮大哥务农,曾在回民街一带,以代人书写信件等来谋生。

1925年上半年,在大王耨等村高小教书,课余经常走村串户,收集民间传说、儿歌等民间文艺。同年的六月张寒晖考入北京专门艺术学校戏剧系。当时考入音乐系的还有冼星海,这两位对我国音乐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成为北平艺专的光荣和骄傲。这一年的十月初在邓鹤皋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了“三·一八”惨案前后的各项斗争。

1927年5月初,张寒晖因躲避敌人的搜捕而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28年的夏天,国民军驱逐奉系军阀张作霖势力出北京后,张寒晖从老家回到北京进戏剧系继续学习。

1930年,张寒晖毕业后回到定县。先在定县民教馆帮助工作,曾赴河北大名第七师范当教员。冬天任定县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兼教国文,负责安排学生生活以及课余活动。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推荐进步书籍给学生阅读学习。

1932年,在时任陕西省教育厅第四科科长的老同学刘尚达的邀请下,赴西安任民教馆总务主任。将地方化的话剧首次搬上了陕西的舞台。在陕西一年多的时间里,历尽艰难,由于反动势力排挤,加上失业与贫困,病倒在西安。1933年的秋天,他带病回到了老家,11月发起组织了“定县戏剧研究社”。

1934年初,张寒晖参加了晏阳初先生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具体负责平教会平民文学部的工作,晏阳初先生把新加入平教会的数十人召集到一起,给大家讲话:

“欢迎各位新同志加入平教会,给鄙会增添了新的力量,这正如我们会歌中所唱的’茫茫海宇寻同志,历尽了风尘,结合了同仁······’,从今以后,我们便是献身平教事业的同志、同仁了。”

张寒晖利用平教会提倡深入民间的机会,以“接近民众”为掩护,开展了一些地下的革命宣传活动,为整顿恢复定县地下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张寒晖参与了平民文学部的《平民识字课本》的编辑工作,编写过许多种农民通俗读物,博得了很多农民的赞赏,被大家誉为“平民状元”。

1936年夏,张寒晖第二次到西安,9月任西安二中“二八级”班主任兼国文教员,开始创作《松花江上》,该曲先在二中学生中传唱,不久,又秘密传播到东北军中。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几天后张寒晖参加了东北军,任政治部二科三股(游艺股)股长兼一二·一二剧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处理西安事变时,已经注意并学会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在对东北军,西北军团将领做团结统战工作时,就亲自指挥大家唱《松花江上》,起到了强有力的团结作用。

1938年10月,张寒晖拜访了去延安途中路经西安的冼星海,在冼星海的赞扬与鼓励下。 1941年8月,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秘密离开凤翔前往陕甘宁边区,期间曾任竟存小学部主任,并筹办“纸坊街造纸生产合作社”,改革造纸工艺,试制出麦草纸(群众称为寒晖纸),并创作了《纸之歌》、《日本鬼子我不害怕》等多首边区歌曲。

1942年4月,张寒晖到延安边区文协任秘书长,边区文协的全称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协的同志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创造民族的、大众的文化而努力奋斗着。

1942年5月,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召开了著名的文艺座谈会,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柯仲平、马建翎和张寒晖等同志代表边区文协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1943年7月在康生搞的“抢救运动”中,张寒晖受到审查,不久,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发现了反特扩大化的严重错误,并及时的做出了纠正。毛泽东亲自承担责任,并为受冤屈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张寒晖以及文协的同志们很快又同心同德地开展起更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和宣传演出活动。

张寒晖依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经常深入到文协所属各单位,团体中去,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开展工作,他有过在定县“平教会”和西安“民教馆”搞民众教育的经验,如今,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根据地里,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执导下,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才能更加得到了施展。

1945年到马栏“关中八一剧团”帮助工作,同时深入生活,根据陇东民歌《推炒面》填词创作了《军民大生产》。为了配合边区的选举运动,编写了秧歌剧《从心里看人》,同年7月胡宗南部国民党军队向边区爷台山发起进攻,关中八一剧团奉命去爷台山地区慰问演出,张寒晖为配合这次慰问演出创作了秧歌剧《拥军》,在爷台山地区访问了许多老百姓和驻军,后来以此素材创作了大型秧歌剧《打开脑筋》,同时还有《太平军》等。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一年的秋天,从马栏回到延安。

1946年,44岁的张寒晖常年劳累患病,病情恶化,于3月11日与世长辞。

张寒晖同志离开我们整七十周年了,谨整理此文以纪念人民的音乐家、中国近现代革命音乐创作先驱——张寒晖同志。

——根据梁茂春《张寒晖传》整理

整理张永辉

校对晓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