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沮丧是不是神态 来,我们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来,我们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2023-03-13 19: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人写文章,向来讲究“文以载道”,即用文章来说明道理,弘扬精神。而看的人呢,又大都希望“从中学到点什么”。记得小时候做语文题,最不愿意做的就是阅读理解题,而阅读理解中,最不愿意做但又经常出的题目就是“概括文章大意并总结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是最要命的,要答得高大上,要有大胸怀、高格局,否则不能显示文章主旨的深刻性。但,是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必须要有一个高大上的“中心思想”呢?

著名作家梅子涵老师的《敲门小熊》就探讨了这个问题。书中,作家梅子涵写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特别的小熊——他喜欢敲漂亮房子的门。他去敲了小狗、小猫、小鸟、鸡、人的房子的门。他们觉得这爱好很特别就跟着小熊一起去敲门。为什么要敲门呢?不为什么,就是想敲一敲,很简单。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中心思想。但评论家们却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给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解读。

你不能说这些解读不对,因为这是评论家对这篇故事的理解;你也不能说这些解读对,因为作家当时写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怎么办呢?凉拌!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会认真地想想他们的感想”。

这个故事很有点像每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标准答案不出来,连作者也不敢妄言。比如,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阅读题,使用了一位名叫巩高峰的作者写的《一种美味》。有人找到作者,询问答案。岂料作者来了句神回复:“在标准答案未公开之前,我也不知道这最后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和评论家的关系,大概也如此这般吧。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梅子涵老师当然知道所有的故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玩的,尽管他说,敲门小熊这个故事没有中心思想,但整本书却是有中心思想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渗透在里面:阅读,尤其是孩子的阅读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其实,这只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梅子涵老师的意思)。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故事中的小熊对每一个开门的动物都说了相同的话:“没有干什么,就是想敲一敲”。类似的场景和对话反复出现,加强了这种就是单纯想敲,没有什么高尚理由的效果。同时举重若轻的语言恬淡、自如,读来温和亲切。

同时,为了区分故事和现实,绘者在图画上很是花了一番心思:现实中的人物用灰、黑两色表示,小熊的故事用彩色图画体现。例如,故事正文第一页中,就是一个人的两只手,一只手按着纸,另一只手拿着笔在画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纸的左边是一块灰色的橡皮,纸上有小熊的素描。纸的右边,小熊已经画完了,是彩色的。接下来关于小熊的故事就都是彩色的了,直到故事结束,这些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出现在书页上。这时候书页旁边一只灰黑色的手把故事带到了现实中,两个评论家也是灰黑色的。现实中的颜色远不如故事中的颜色来得鲜艳可爱。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故事中那只小鸟一直追随着小熊,几乎在每页中都有出现,但每页中的神态都不同。有时站在门廊前的屋顶上看着小熊,有时站在屋顶上低头看向开门的人;有时站在小熊身后远远地观察;有时在空中拍着翅膀好奇地看;有时站在树枝上邀请小熊来敲门。即使在夜里,它也紧紧跟着小熊。看看国王来开门的那一页图,小鸟在哪里呢?对了,它在图片最左边那个尖顶楼房的顶上,侧身站着,只露出一只眼睛。这是一只存在感很强的小鸟。一边读,一边找找它吧。

同样有意思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房子和房子里的装饰。小熊一开始敲门的是小狗的门。小狗的房子是三层楼,屋子里不仅有狗的痕迹,也有人的痕迹。大靠背椅子,高高的书架,密密麻麻的书,还有绿色的盆栽,以及墙上挂的人物照片及人和狗的照片,都说明小狗是和主人住在一起的。三层才是小狗的木屋,小屋顶上画着小狗的画像,旁边还挂着骨头。而小猫的家里,人的痕迹就很少了,只有一个弯弯曲曲的滑梯,屋子里好多猫儿,屋里的装饰不是鱼干就是弹跳鼠。墙上的照片也都是关于猫的。或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里面有几只猫,几只鱼儿。而鸡的家就完全是鸡窝的设计了,里面住着一只下蛋的母鸡和一只公鸡以及十几只小鸡。小鸡圆滚滚,胖乎乎的,神态各异,非常可爱。阅读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找,数一数。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阅读体会,至于插图作者是不是这么想,我也不敢确定。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在看到文章时想到的“中心思想”也不同。我们可以把看书时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寻找共鸣,这也算是看书后的再创作吧。对作者而言,这是读者在看书后的“心灵震颤”,是作品的和声,只要是善意的,都可以“认真想想”。故事的最后一页用书里套书的形式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最里面是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打开的一本白色的书页,最左边有一只蓝色的蝴蝶。大块的留白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而在这本书的外面又是一本书,这次是一双大人的灰黑色的手,此时,书中的空白处多了各种颜色的鲜花,还有修剪整齐的两个树丛,两只蝴蝶在上空飞舞。最外面的的书中,又是一双小孩子的手,这时候的书中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多了不少形态各异的房子。这是最初的小熊所想不到的吧。过度解读固然不妥,但一些有趣的理解,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是一种补充和丰富。

对于读者而言,作品评论或者具体到绘本中的导读,应该怎么看呢?常常在家长群里看到有家长说到导读的问题。一般来说,导读有的是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有的是对作者的介绍,有的是对故事社会价值的探索,不管是什么类型,写的人多么大牌,都是看书人的一家之言,是他在读到这个故事时的感受,仅供参考。如果怕导读中的文字影响你,你可以先把导读放到一边,自己把故事看懂、看透后再看导读,当成你和另一个人的交流。至于交流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你的理解和那个写作者达到的高度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阅读是快乐的事,不必每篇都要总结出一个高大上的中心思想。而对于作家来说,无论是读者的评论还是评论家的批评还是表扬,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这一点对于普通读者看导读同样适用。

哎呀,不知不觉,我又总结了一遍“中心思想”!但愿,这次不会离题太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