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杂技:绽放于世界的奇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沧州吴桥杂技团王立国 吴桥杂技:绽放于世界的奇葩

吴桥杂技:绽放于世界的奇葩

2024-07-14 0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吴桥杂技:绽放于世界的奇葩

  老艺人王保合表演三仙归洞。张勇 摄2013年11月8日至11日,全世界杂技界将把目光对准了沧州,一个拥有“杂技之乡”的运河古郡,第十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在这里举办。从1987年筹办到今天,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经走过了26年的光辉历程,“东方杂技赛场”的美称已使其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和法国“国际明日杂技节”一起被世人称为世界三大赛场。杂技融入百姓间“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爱好,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热情质朴的吴桥人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叠几组罗汉,打几趟拳脚,变几套戏法魔术。更有趣的是,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比着变戏法,新娘子空手一伸颗颗喜糖满屋飞,新郎官空中击掌支支香烟飞进手。据《史记》《汉书》记载:古冀州一带,当时流行一种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的游戏,民间称之为“蚩尤戏”,有学者认为蚩尤戏是古代杂技的雏形,也是吴桥杂技的起源。1957年,在吴桥小马厂村,发现了一座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墓。古墓的墓壁上绘有“蝎子爬”“倒立”“肚顶”“马戏”等杂技表演形象的壁画。据考证,该墓为当时的北方望族封氏家族之墓。封氏家族生活在沧州的吴桥和景县境内,古墓壁画说明,杂技在那个时期已经比较普及。其实,吴桥人喜爱杂技与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吴桥县位于古黄河下游,西有大运河,东靠四女寺河,纵横河流占去大片土地,土地盐碱瘠薄,水灾频繁,又是历代兵家战乱之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打个跟头,变套戏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巴狗之类的小动物,浪迹江湖,卖艺糊口。明清以来,大运河漕运发达,带动了沿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加剧了沿河人口的增加。码头、村镇的兴起,给吴桥艺人的杂技活动提供了优越的场所。没有吴桥不成班吴桥杂技依傍运河,吴桥人沿运河而行,走出了一条属于杂技艺人自己的路。他们或父子,或师徒,或一家大小,或呼朋唤友,肩挑手推,带着简单的道具,走出庄稼地,完成了从一个农民到江湖艺人的转变。大批的吴桥艺人从运河流域走出去,分布在全国、全世界。当年曾有“没有吴桥不成班”之说,数不胜数的名门名班都是吴桥人创办的。如子弟遍及中国北方的魔术名门——穆家门;国外回来在上海大世界享有“四大金刚”盛誉的张献树父子四人;以上海大世界为据点,数次出国演出,形成很大声威的潘德林创建的“潘家班”;活跃在台湾的“大中华特技团”,是一个由吴桥张启超等人组成的杂技班,一直到现在还活跃在杂技舞台上;张连起的儿子张金昌率领的杂技团改名为“金龙特技团”;卸索大王——王玉林以奇绝的卸索技艺著称于中国杂技界,长期在北京天桥驻扎演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王玉林被选为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是吴桥杂技艺人充实了国内各大杂技团,支撑着中国杂技的生命,促进了中国杂技的发展,有数以千计的吴桥杂技艺人,遍布全国各省市的杂技团。在中国不管什么级别的杂技团,都有吴桥籍的艺人。吴桥杂技被世界认可,很多人成为世界闻名的杂技大家,中华武术大马戏团的创始人孙福有,被法国“明日”与“未来”杂技节创始人莫克莱尔先生称为“世界近代马戏之父”;享誉欧美的中国“北京皇家班”,班主孙凤山、领班史德俊名扬一时;范洪训率领的“文武技术团”声震南亚;姚振奎曾经获得埃塞俄比亚皇帝金奖。出国的吴桥艺人的成功,带动了更多的吴桥杂技艺人和班团跨出家门,走出国门,于是引发了吴桥艺人的出国热潮。要出国光靠耍猴、吞剑是不行的,艺人必须有过硬节目,演员班子要包装一流。同时,他们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的杂技内容,对吴桥乃至中国的杂技艺术又有很大的促进。老艺人亮出绝活今年11月8日,在吴桥杂技大世界内,记者欣赏了以王保合、高福州为代表的吴桥杂技老艺人们的精湛绝技。在“杂技小院”内,年过七旬的刘师傅表演了头顶铁棍倒立和鼻子拉车的绝活,让来宾们不时高声赞叹。对于自己的绝活,刘师傅骄傲地说:“全国还没有一个60岁以上的人能表演这个。”随后,老人又与现场观众互动,让三位观众上车,绳索勾住鼻子拉着车走,技惊四座。一位观众感慨地说:“太不容易了,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在鬼手居,王宝和表演了“三仙归洞”。作为吴桥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宝和素有“鬼手”之称,他表演的“三仙归洞”出神入化,让人叫绝。据说,央视曾经用四台摄像机放到最慢速度拍摄他的表演,都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场观众的眼如何能比得过“鬼手”?不过,也有不信邪的人,一位游客和老头儿较起了劲儿,但无论是用海绵球还是换成瓶盖,甚至他坐到了王宝和表演的座位上自己动手揭碗儿,也没猜赢一次!最后,他心服口服,感慨“鬼手”不愧是“鬼手”,技艺超群。此外,高福州老人表演的硬气功更让人惊讶。只见他运气——下蹲——扭胯——举掌,手切红砖,掌劈顽石,砖石横飞,视若等闲,间或加一些幽默逗趣的语言动作,让人看得亦惊亦喜。“我练铁砂掌已经40多年了。”闲谈中,老人伸出手掌,只见右手掌鼓出一块鸡蛋般的老茧,据说手上的动脉都移位了。18岁那年,高福州曾在一小时内,把三百块砖劈成碎块。如今,人老了,但雄风依在,快乐依在,豁达依在。沧州的世界名片“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节日。”沧州人这样认为,一个好的节日能够积淀文化、振奋精神、宣泄情绪,能够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杂技节的到来,让沧州有了向世界展示的机会。”在沧州人眼里,沧州的城市节日只有杂技节才配得上。可以说,吴桥杂技是沧州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文化名片。文化名片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延伸。杂技搭台,经贸唱戏。2009年和2011年,与杂技节沧州会场同时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9中国(沧州)管道装备展览会上,贸易和项目洽谈顺利进行,累计成果金额69.57亿元:贸易类成果金额26.40亿元,其中,合同金额2.20亿元,意向金额24.20亿元;项目合作类成果共计35项,金额43.1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1个,金额13.89亿元;意向项目24个,金额29.28亿元。在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21个项目签约,其中,内资项目18项,项目总投资608亿元,拟引资266亿元;外资项目3个,总投资4.8亿美元,拟引外资3.2亿美元。近年来,吴桥杂技在保护中进行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如今,古老的杂技文化焕发出新的商机。以杂技团为主的杂技对外演出业市场火爆,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为主的杂技教育业蒸蒸日上,杂技道具、餐饮娱乐等相关衍生行业方兴未艾,杂技影视动漫业日益兴起……在沧州,一场基于杂技文化产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新探索已经初见成效。本报记者 蒋言礼 张勇

  (原标题:吴桥杂技:绽放于世界的奇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