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广州丨沙湾飘色:“色仔”是如何“飘”在空中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湾本土歌曲有哪些 声音广州丨沙湾飘色:“色仔”是如何“飘”在空中的?

声音广州丨沙湾飘色:“色仔”是如何“飘”在空中的?

2024-07-09 1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番禺沙湾镇的北帝诞都会举行一项糅合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的本土特色活动——沙湾飘色。从历史起源到构思制作,沙湾飘色都展现了广州劳动人民的智慧汗水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01

  沙湾飘色的来源

  飘色是流行于广州番禺等地的一项民俗活动,最初作为迎神赛会艺术巡游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其中,番禺的沙湾飘色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

  通常认为,沙湾飘色始于明代沙湾人李潞远把北帝塑像运回沙湾。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北帝诞,沙湾举乡都会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又均配以出会助兴,沙湾飘色由此产生。

  而每年的北帝诞都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来听听沙湾飘色协会会长黎伟明的介绍:

  “北帝是一个水神。很多人都说,沙湾飘色那天就算下雨也是早上下雨,只要飘色就不会下雨,飘色结束后再下雨。其实在民国时期,沙湾飘色是北帝巡游的一个队伍。每年抬北帝出来到各条村助阵,也就是北帝巡游,是一个很盛大、很开心的日子。

  沙湾每年三月三之前必定会下雨,因为开玩笑地说,北帝出巡,必定洗街,没雨怎么洗街呢?以前人们都是打井水的,根本没办法洗街。但这个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也没有人去探究过。”

  沙湾飘色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精致巧妙的飘色被誉为是“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沙湾飘色糅合了戏剧、杂技和装饰等艺术成分,凝聚着许多民间艺术者的智慧。2000年5月10日,沙湾飄色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遗名录。

  02

  解密沙湾飘色

  飘色是用人体形态、服饰、道具等来扮演和展示故事情节的一瞬间,把内容定个下来,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的形态把故事、事物的内涵展现出来。其造型层次丰富,每一板色的色柜、“屏”“飘”由下至上形成了三层立体的结构造型。

  从事飘色工作40年的何燮和师傅介绍,沙湾飘色着重突出色梗装饰上的飘、艳、奇、巧四大特色。色梗是一板飘色的灵魂,实际上就是支撑表演者的一条钢枝,但这条钢枝隐藏了一板色的全部奥秘和趣味:

  “‘飘’,飘逸很重要;‘艳’,要令观众感到惊艳,看起来五花八门,有竹子、有树木,例如富贵竹上面坐着一个小朋友;‘奇’、‘巧’,装置的设计巧妙,例如一支铁支升起一个小孩子,很多人觉得这个物件无法承受这个重量,观众因此而感到奇特。”

  沙湾飘色迷人之处,主要集中在这条色梗上。色梗形状既要吻合故事情节,在结构上又得连接巧妙,质量更要结实可靠。那么完成一板色耗时多长呢?和叔介绍:

  “完成一板色的时间说不定的。飘色的构思很重要,要什么形状、要用多粗的铁支,打多深的桩,而且角度刁钻,都是需要经过实践的,装饰之前把板色做好、把钢支先做好,然后就可以把沙包挂上去了。”

  装色准备就绪,巡游就开始了。通常北帝诞会只巡3天,即农历三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3天,而出色活动却持续5天。初一日前一天 “试色”, 即每坊里出一板色,结成队列游行全乡,让乡人试看并并提出意见。初三日后一日 “赏色”,即每坊里于3天中挑选最精彩的板色,再结队游行一次,让乡人都能欣赏飘色的精品。

  03

  沙湾飘色的色仔

  身着华丽戏服的小孩高高“悬”在空中,或巧妙地站在一片芭蕉叶上,或凌空手扶着一支长枪,或轻巧地被一只“小鸟”托起,表演者从容不惊,在人群惊呼声中挥洒自如。这不是杂技表演现场,而是广州特有的沙湾飘色巡游场面。舞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台面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为“屏”,上面凌空而起的造型为“飘”。二者统称为“色仔”。

  由于色仔装扮和演示的神情动作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挑选工作都是由老师傅来亲自把关。为让所有报名的小孩都有平等的机会,他们让小孩轮着站在“色梗”上,逐一筛选合适的表演者。何燮和师傅表示,并不是谁都适合的,为达到“飘”的作用,年龄、体重、身高都有一定的要求。

  “我以前刚接触飘色的时候,小孩的体重要求是10几斤,小孩才一岁多。现在我们表演小孩的体重大概是40斤左右,最重的有50多斤,读小学一、二年级,最轻的是三十多斤,读幼儿园小班的样子。每次表演,我们会多找一两个小孩作为备用。”

  何燮和师傅说除了体重达标之外,还需“胆够大、唔畏高”。

  “小孩有胆就行了,让挥手他能挥就行了,如果他害怕那就不行了。上了色梗就知道,上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一般是三、四米高,最高的有六米高,要在上面呆两个小时左右,畏高的小孩就做不来。”

  “色仔的安全”

  04

  挑选“色仔”是沙湾飘色的重要环节。传统飘色中的小孩,家中非富则贵。因他们演出时都要穿金戴银,一来剧情需要,二来也可以此显示富有。沙湾一带有着争献子女做屏和飘的习俗,据说要是被选中扮色,说明自己的子女长相俏丽和家中殷实。二是相信扮色可助聪明健康,成长顺利,祛病挡灾,全家平安幸福。何燮和师傅说,现在每次活动都会有一百多个小朋友报名,还少不了一些外地的朋友过来凑热闹:

  “北帝公保佑小孩快高长大、祛病挡灾。曾经有个小孩身上有病,扮完飘色之后病就好了,不知道是碰巧还是真的灵验,没办法解释。于是吸引了很多小孩过来报名试色,有人请假都要来,越来越多人喜欢,来参加的外地人也多了起来。”

  除了“屏”和“飘”,负责一板色的还有近20人,其中有2人负责专门抓叉,来保障小朋友的安全,一起听听和叔的介绍:

  “抓叉的人在演出过程中什么都不要看,一定要保障小孩的安全。如果小孩位置没变动就没事,如果位置变动了,小孩就一定会掉下来,就算变动了色梗也不会立即就断。抓叉的两个人非常关键,靠经验和感觉来判断,所以一定要找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

  沙湾飘色人物造型设计华美,色仔所穿衣服古典、华丽,以所饰人物年代、身份来配搭服饰和脸谱。其色彩斑斓多姿,不论是其主角飘和屏,还是处于陪衬地位的色标、罗伞,均大量采用了红、黄两种汉族人民认为喜庆的颜色,间中配以粉红、粉蓝、翠绿等艳丽的颜色,给人一种光辉灿烂、五彩缤纷、喜庆吉祥的感觉。

  05

  沙湾飘色的发展与创新

  沙湾飘色以东、南、西、北村为主,各村均有一批艺人。来自北村的何燮和师傅介绍,目前各村或多或少都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

  “我现在很头疼,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做飘色。村里的飘色艺人以前有三个、后来变成两个、现在就只剩下我了。做飘色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请不了假回家做,回也只能回一两天。我们北村现在真的很难找了,东、南、西、北村都用这种情况,可能东村还灵活一点,但西村、南村的情况也不好。

  学沙湾飘色不难,作为一项手工劳动,只要你要用心去学就没问题。师傅不是手把手教你,而是把传授经验给你,最终还是要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创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创作。”。

  飘色艺人主要对飘色进行整体设计,着重是色梗的设计制作。传统题材的板色,一是取材于古典戏曲小说,二是取材于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2008年以来,由于飘色活动场地已经改变(由狭窄的古巷道移至宽阔的广场和大马路),飘色的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加入现代科技元素,由原来的“一飘一屏”变为“多飘多屏”,即色柜上扮演屏的色仔,由1个增加到两个或多个,在色梗上扮演“飘”的“色仔”,由一个增加到两个或多个;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新题材,创造出一批反映时代社会重大事件和沙湾本土风情的新板色。

  每逢赛会之期,邻乡民众纷纷乘会观摩,乡人的亲戚朋友无论亲疏远近都蜂拥而至。各家各户除了参与赛会事务外,还需分派人手安排客人食宿。这不仅令乡中食店爆满,6个街市上的鱼肉蔬菜抢购一空,更使客人的住宿大成问题,以致有些家庭在无奈之下,有悖于平常的热情好客之道而闭门谢客,故有“沙湾出色,雨水滴滴,闩(关)门避亲戚”之民谚流传开来。

  资料来源:FM96.2《老友记》节目、沙湾飘色协会会长黎伟明、何燮和师傅、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下)、

  广州文史、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

  资料整理:泳怡

  声演:皓明

  编辑:泳怡、张毓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