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瑷珲条约》到《伊犁条约》清割让沙俄150万平方公里真实内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俄地图变迁过程视频 从《瑷珲条约》到《伊犁条约》清割让沙俄150万平方公里真实内幕

从《瑷珲条约》到《伊犁条约》清割让沙俄150万平方公里真实内幕

2024-07-14 1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沙俄似乎骨子里就充满摄取土地的狂热追求,一如对东欧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略,在将西伯利亚收入囊中后,开始把目光瞄向南方气候温和、繁荣富庶的中国。

自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者不断入侵黑龙江流域,并与中国当地民众发生激烈冲突。此时的满清入主北京不久,忙于国内统一战争,直至1661年消灭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政权。

1661年康熙继位后内外环境复杂,朝内鳌拜专权,南方三藩势力日益坐大,台湾郑氏集团骚扰东南沿海,清廷依然无暇北顾,在此后二十年里,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实现集权统一。

在国内局势渐渐稳定后,康熙将注意力转向东北,此时沙俄已侵扰黑龙江流域三十余年。

而大清帝国在雄才大略的康熙以及一众满洲政治精英带领下,国力蒸蒸,对于沙俄的侵略,采取强硬措施应对。

1685至1689年,清军在雅克萨两次围歼俄国侵略军,俄军司令官托尔布津战败身亡,时任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廷求和,1689年双方谈判代表在俄国尼布楚城缔结《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斗转星移,时间来到1840年,这一年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开端,也是民族屈辱血泪史的开始,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太平洋出海口作为历代沙皇的梦想,此刻随着清朝的衰败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1849至1853年,俄国武装部队侵入黑龙江下游,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对黑龙江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实行军事占领。

而此时的清朝正忙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对东北局势的变化未加重视,对当地政府反馈的信息不过象征性进行外交抗议。

清廷的放纵,再加上黑龙江本身环境闭塞,人口稀少,使俄国的蚕食十分顺利,到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俄国在黑龙江北岸已建立35个居民点、15个驻军据点,以及6000余名移民。

俄国的策略就是先形成事实占领,再进行外交谈判,逼迫清廷割让东北。

就在清廷焦头烂额之际,穆拉维约夫乘机率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中国瑷珲城下,提出助华防英,保卫自己领土的荒唐要求,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重新划界。

清朝皇帝咸丰指派黑龙江将军奕山前往谈判,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进入瑷珲城内与其会晤。

俄方提出草案要求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奕山则根据《尼布楚条约》,据理力争,强调:

“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

双方互不相让,争论激烈,场面十分焦灼。在随后的几天里谈判无任何进展。

穆拉维约夫暗中收集情报得知,清廷能调动的部队不过1000人,且装备极差,只有大刀、长矛和弓箭,根本无法与俄军炮舰火枪抗衡,奕山的强硬不过虚张声势。

在探得清军底细后,穆拉维约夫一改往日拘谨态度,一面邀请奕山登上俄军军舰,炫耀新式火器装备,另一面在夜里指挥俄军兵船鸣枪放炮。

“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如不签约,瑷珲城内的一切将化为灰烬!”

在俄国蛮横无理的武力威胁下,心虚的奕山心理防线完全崩塌,彻底屈服,被迫签订《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对中俄产生重要影响,俄国从中获得大片领土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斯基伯爵,以示嘉奖。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领土主权遭受严重损害,另外由于该条约系奕山私自签订,清廷得知后,朝堂震惊,咸丰愤怒之下将奕山革职下狱,向俄方通报拒绝该条约,不过很快就被打脸。

从《北京条约》到《塔城界约》:沙俄无赖勒索中国东北西北100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开启了沙俄掠夺中国的先河,沙俄在得到外兴安岭以后,又开始对乌苏里江以东领土产生觊觎。

于是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京津,同时自己又伪装中立,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在八里桥一带全歼满蒙三万八旗精锐,兵锋直抵京师,咸丰仓促之下逃亡热河避暑山庄。

十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扬言炮轰北京城,捣毁紫禁城。

被吓破胆的咸丰指令驻京的恭亲王奕訢与其和谈,为了尽快促成议和,奕訢只能卑躬屈膝的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

在沙俄的斡旋下,奕訢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英法得到利益后作罢离去。

所谓“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还没等奕訢松口气的工夫,伊格那季耶夫找上门来,以调停有功为由,提交一份俄清条约草案,对乌苏里江以东提出领土要求。

此时的大清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尚未消灭,北京城被掠夺一空,京师八旗又被英法消灭殆尽,根本无底气与沙俄叫板。

面对沙俄的威逼恫吓,清廷只能任人宰割,不敢提出异议,十一月初,咸丰下谕准许奕訢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除了承认《瑷珲条约》割让的领土外,又将中俄共管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划归俄国,至此中国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相较于人烟稀少、管理松散的东北,清廷对西北的掌控更加严密。

从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起,中央王朝就没有停止过对西域的征伐,直到1758年乾隆先后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新疆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新疆沿边的哈萨克、浩罕、巴达克山、爱乌罕等中亚部落相继归附并被清廷视作“外藩”。

中国与沙俄接壤的西段边界仅有沙宾达巴哈一带,其余边界主要是与上述外藩之间的边界。

与清朝相反,沙俄对中国西北的行动远远晚于东北,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才将目光转向中亚。

此时恰逢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沙俄趁清朝中衰、西北边防废弛之际,逐渐控制中亚,加紧蚕食中国西北边疆。

主要手段与侵略东北类似,即通过武装入侵、筑垒移民等手段,强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大片中国领土,并在《北京条约》中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

把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但其实在卡伦之外的区域,清军也实施行政管理。

很明显,沙俄采用的依然是“以实际占领支持外交要求”的策略,出兵占领边界山隘、要津,造成既成事实,向清廷施压。

谈判中,俄方拟定了与《北京条约》边界条款不相符的“国界分界地图”。

利用清廷对俄文和地理知识的匮乏,单方面改变原定边界走向,越过俄方自己提出的分界标志,意图瞒天过海,将《北京条约》以外的更多中国领土指为俄有。

同时坚持以卡伦为界,“所有卡外尽作为应给该国之地”,俄方的无理要求遭到明谊的强烈反对和据理驳斥。

但俄方态度依旧强硬,声称国界必须照图划定,不久又单方面中止谈判。

巴布科夫此举为欲擒故纵,因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已经被俄国实际占用,即便不签约,清廷也无力夺回该地,反倒是明谊无法回朝交差,后来中方多次要求复会,均遭拒绝。

1863年3月下旬起,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出动军队,向中国西部境内纵深推进,直指塔尔巴哈台、科布多、斋桑淖尔、伊犁等战略要地。

“该国如此强横,若不早为完结,诚恐酿成不可收拾之势。”

1863年9月上旬,清廷在奕訢的指示下向沙俄驻华代办表示接受俄方提出的“分界议单”,11月,明谊照会西西伯利亚总督,要求俄方派员前来“商办换约”。

此时的清廷还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能争取更多权益,但俄方丝毫不让,借口来照中有“商办”字样,表示拒绝,并不断指挥军队东进。到1864年6月,俄军已蚕食至新疆首府伊犁西北部。

情势危急之下,清廷只能屈服,8月,伊犁参赞大臣明绪致函西西伯利亚总督:

“准照议单,约派使臣,速来换约。”

俄方见时机终于成熟,表示同意,10月初,中方代表明谊与巴布科夫在塔尔巴哈台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并在俄方绘制的分界地图上签字画押。

至此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被俄国占去。

《伊犁条约》:曾纪泽熊口夺食,以牺牲七万平方公里领土为代价,夺回伊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疆社会持续动荡,沙俄暗中鼓动新疆各地封建主反清,建立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1871年俄国趁乱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面对伊犁沦陷,清廷决心不再坐以待毙,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打响收复伊犁保卫战。

经过两年的战争,左宗棠大败沙俄侵略军,收复吐鲁番,取得西征决定性胜利。

1878年清廷派遣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事宜,当年11月崇厚抵达圣彼得堡与俄国开展谈判。

崇厚出身满洲贵族,历任兵部、户部侍郎,直隶总督,奉天将军等职。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后,他还代表朝廷出使法国谢罪。

除了将伊犁城归还中国,伊犁的南部西部领土全部割让俄国,以至于伊犁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成为一座孤城。

条约签订后,国内舆论哗然,就连一向主和的奕訢也认为此条约丧失的权利太多,签了不如不签。左宗棠更是愤怒不已地说:

“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

在朝野一片谴谪声中,清廷迫于舆论压力将崇厚革职下狱,并公开宣布拒绝承认该条约,同时任命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赴俄谈判改约。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清代著名外交家,清廷第二位驻外公使,1878年出使英法,对西方事务颇为精通。

1880年7月,曾纪泽抵达圣彼得堡,要求对伊犁问题重新谈判,俄方以条约签订不能更改为由,拒绝开议,后几经交涉,才表示同意。

8月下旬,中俄双方举行首次改约会谈,曾纪泽提出交还伊犁全境,同时清廷为了给谈判增加筹码,派左宗棠率大军出嘉峪关,向伊犁挺进。

左宗棠出征前命人备好棺木,抬棺出征,以表明收复伊犁的决心。

当时正值俄土战争结束不久,沙俄国力虚弱,又听闻左宗棠入疆,出于害怕重蹈伊犁战败的覆辙,沙俄终于在谈判桌上让步,同意改约,但坚决反对返还所占全部领土。

1881年2月,曾纪泽在修改后的《伊犁条约》上签字画押,争回了之前划失的伊犁九城及南境特克斯河流域2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却仍被割让给沙俄。

此条约一公布,世界舆论顿时哗然。英法美等国各大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

“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小结

不管是《瑷珲条约》还是《伊犁条约》,虽然背景内容不同,但都是不平等条约,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损害,时至今日,这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伤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