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从文为什么不离婚 科学网

科学网

#科学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杀人教育”,还有妓院。在此场景中,鲁迅会读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沈从文则读出:“注意到这些时,始终没有丑恶的感觉,只觉得这是‘人’的事情。我一生活下来太熟悉这些‘人’的事情了。”

15岁时,沈从文离家当兵,和士兵们一起踢“猪球”(将猪头砍下来当球踢),向刽子手学习,如何在腹部斜肋下刀,才能完整取出人的胆囊。

因苦练书法,沈从文在军队得到了一份月薪4元的司书工作,他开始读文学名著,“最初,他(沈从文)带着反感的情绪去阅读这些批判性论著,他想知道为什么人们,尤其是著名作家,总是热衷给人类的行为找寻错误。对他而言,批评家的解决方案似乎与他们所攻击的价值一样主观”。结果是,沈从文也成了社会批判者。

1922年冬,20岁的沈从文带着27元钱来到北京。

在《沈从文评传》一书中,作者显然忽略了,沈从文从初期落脚的酉西会馆搬到庆华公寓,是他走上文学之路的重要转折点。庆华公寓靠近当时北京大学,北大学生、旁听生汇集,在公寓中,沈从文结识了冯至、黎锦明、蹇先艾等,由此步入“文学圈”。

此后,沈从文与胡也频、丁玲等住过汉园公寓,焦菊隐、王鲁彦、朱湘、张彩珍、蹇先艾都曾在那里住过。沈从文自己在回忆中就写道:“当时这种年轻人在红楼附近地区住下,比住在东西二斋的正规学生大致还多数倍……共同影响到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各有不同成就。”

沈从文本想考北大,未能成功。1923年,北大录取率不到7%。进不了大学,也难靠稿酬生活,当时报纸副刊给没名气的年轻作者费用很少,撰稿人需事先声明,否则视为不要稿酬。

1925年10月,徐志摩接手主编《晨报副刊》后,第一个月便发表了沈从文的3篇文章,第二个月又发了7篇,总共给沈从文发表了40多篇小说,使沈从文每月能有4—12元钱可拿,加上他当时在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当管理员,收入足以自养。沈从文曾说,如果没有徐志摩,“我这时节……不到北平市去做巡警,就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烂了”。

▌深得胡适帮助,却说“过从不多”

徐志摩为什么如此青睐沈从文?

有传闻称,徐志摩读沈从文的文章时,曾又哭又笑。发表《市集》时,徐志摩特意在文末写了《志摩的欣赏》,称:“作者的笔真像是梦里的一只小艇,在波纹瘦鰜鰜的梦河里荡着,处处有着落,却又处处不留痕迹;这般作品不是写成的,是‘想成’的。给这类的作者,批评是多余的。”

4.jpg 

徐志摩遇难后,沈从文曾写道:“死者的诗歌与散文,兼有秀倩与华丽,文字惊人眩目,在现代中国文学上可以称为一朵珍异无比的奇花。”

梁实秋曾说:“沈从文一向受知于徐志摩,从北平《晨报》副刊投稿起,后来在上海《新月》杂志长期撰稿,以致最后被介绍到青岛大学教国文,都是志摩帮助推荐。”

不过,巴金曾说:“新月派很赏识沈从文,但沈从文并不从心底里真正喜欢新月派。”巴金与沈从文是好友,他推测,沈从文与新月派文人往来甚密,可能是曾受提携,恩义存焉。

其实,徐志摩当主编前,沈从文已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前任编辑留给徐志摩的青年作者名单,开列20多人,沈从文排在前面。可见,沈从文此时已得关注,徐志摩只是表现得更热情而已。

对此,夏志清先生的解读是:“(京派)论学问渊博的有胡适自己,论新诗才华的有徐志摩,可是在小说方面,除了凌叔华外,就再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堪与创造社的作家抗衡了。他们对沈从文感兴趣的原因,不但因为他文笔流畅,最重要的还是他那种天生的保守性和对旧中国不移的信心。……他们觉得,这种保守主义跟他们所倡导的批判的自由主义一样,对当时激进的革命气氛,会发生拨乱反正的作用。”

夏志清先生隐含的意思是:徐志摩并没读懂沈从文,误将他看成浪漫派,且二人气质均悲观,似易沟通,但沈从文并不是浪漫派作家。 

5.jpg

1936年,沈从文手绘徐志摩遇难处。

沿着夏志清先生的解读,可以更好理解沈从文与胡适之间的关系——沈从文是胡适在文坛上推崇的自由主义重镇。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与胡适相熟。1928年4月,胡适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得知沈从文与丁玲、胡也频在上海共同创业、办《红黑》杂志失败,胡适便破格聘沈从文去当国文讲师。

在《沈从文评传》一书中,作者对这段历史钩沉粗疏。

一是《红黑》杂志失败主要是经营上有问题,“思想上的分歧”并非主因。抓住丁玲在《一个真实人的一生》中的话:“(我)不像沈从文是一个常处于动摇的人,又反对统治者(沈从文在青年时代的确也有过一些这种情绪),又希望自己也能在上流社会有些地位。”该文写于1950年11月,不宜用来解读1928年的情况。1931年,胡也频被捕后,沈从文曾积极营救,并给丁玲巨大帮助。直到晚年,二人才失和。 

6.jpg

丁玲与胡也频的合影。

二是在中国公学,沈从文讲课的状况,并不像书中聂华苓所说:“虽然许多学生也认为沈从文讲课生动而有趣,但有些人却对他表现出嫉妒和怀疑。”沈从文曾承认自己“在学校教书可以说完全失败”“我的职业实近于对尊严学术的嘲讽。因国家人材即再缺少,也不宜于让一个不学之人,用文字以外写成的书来胡说八道”。在中国公学教书时,沈从文曾给胡适写信说:“从文所代之预三国文,实愿得一人来接手……在学校功课实在对付不好,因为我还是不知道爬上讲台去说什么是同学有用的话,很多不安。”

胡适离开中国公学后,沈从文在徐志摩介绍下,去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任教。

7.jpg

陈源曾邀沈从文去武汉大学教书,沈从文辞职后,苏雪林接手。苏雪林说:“沈的讲义仅数页,以人为主,我觉得并不精彩,他尚能教,我或者也可以,便答应了。”在本书中,聂华苓说沈从文的讲义像鲁迅的一样完整、细密,似无根据。

聂华苓忽略了,1933年9月,沈从文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是“振兴京派”的标志性事件,一方面,将吴宓等“老派”排挤出局;另一方面,通过挑起“京派”与“海派”之争,开始显露出左右文坛的实力。

吴宓在日记中,曾愤怒地写道:“今晨读《中央日报》沈从文撰社论,力斥文言而尊白话,甚痛愤。认为亡国灭种罪大祸极。”重提白话与文言之争,沈从文与朱光潜站在最前面,但背后是胡适。

在《沈从文评传》的前言部分,聂华苓称:“1936年,中国现代文学巨人鲁迅逝世时,文学界似乎举行了一个非正式的交接仪式。一些读者认为,这位巨人留下的文学空白可能会由沈从文填补。”当时“革命文学”勃兴,“一些读者”显然与胡适相关。 

8.jpg

1956年,沈从文根据上级布置写成《沈从文自传》,这样提到胡适:“他的哲学思想我并不觉得如何高明,政治活动也不怎么知道,所提倡的全盘西化崇美思想,我更少同感。”

然而,在1952年《博物馆工作人员交代社会关系表》中,沈从文这样提起胡适:“1927至1928熟悉胡适,私谊好,过从不多。因所搞政治和哲学,我兴趣不高,我写的小说,他也不大看……解放前,国共和谈未破裂,尚寄托希望于马歇尔作和事佬时,个人尚以为胡还爱国家,或可为国家内部和平有贡献。后为蒋请美援,即近于为虎作伥。但直至其逃美,个人尚以为可劝其不要再受蒋利用,将来可为国家做点事。为中美关系好转时,帮人民做点有益于中国新社会的事情。向人民自赎。到美帝侵略朝鲜,仁川登陆,并表示用舰队封锁中国海上交通,侵占台湾时,对于凡在美国住下受敌利用,深觉厌恶。和胡适也完全要断绝一切联系。”

▌后半生犹如现实版《象棋的故事》

1949年3月28日,沈从文把自己反锁在家里,喝了一些煤油,且用刀割开手腕和颈部,被妻子的堂弟张中和救下。

《沈从文评传》对此事解读较浅显,认为与郭沫若在1948年发表的《斥反动文艺》一文有关。该文在1949年被北大学生抄成大字报张贴,但当年1月,中共地下党北大支部曾与沈从文接触,希望他留在大陆,沈应该了解党的态度。

钱理群先生曾指出,沈从文自杀亦与家庭矛盾有关。1936年春节时,沈从文曾与福建女作家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发生婚外情,绵延数年,好容易割断这段情缘,沈从文又与别人传出绯闻。1949年5月10日,张兆和去华北大学学习,沈从文担心张与他离婚,一去不返,以致精神崩溃。 

9.jpg

沈从文与高青子。二人相处8年,高青子曾发表小说《紫》,暗射了当时的情境。

此外,沈从文当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称:“算账的日子近了。”随信还附有一枚子弹。甚至早在北平解放前,沈从文已开始将私人收藏赠送给朋友和学生,说:“我这个人也许该死,但是这些书并没有过错,不应该与我同归于尽。”

钱理群先生曾指出:“1949年沈从文自杀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政治的压力,也有家庭的危机,更是易代之际知识分子游离时代,被社会拒斥孤立,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精神危机。这都是具有极大典型性的。”

《沈从文评传》单向解读沈从文自杀,则有两点难解:其一,此后更剧烈的变动中,为何沈从文反而不自杀?其二,沈从文也有过一些不妥当的行为与言论。

1957年,萧乾被打成“右派”,在文联召开的批斗会上,沈从文突然说:“我知道萧乾早在1930年就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上了”。所谓“勾结”,指1931年6月1日至1931年7月29日,美国青年安澜创办英文《中国剪报》,请萧乾当编辑,当时萧还是大学生,总共出了8期,因销路不畅,安澜赔光钱后便停刊了。对这段历史,沈从文再清楚不过,为何要落井下石?

此外,1973年2月,萧乾从“干校”请假回京看病,拜访沈从文,见沈一人住在一间平房中,夫人和孩子住在别处,托人帮沈从文解决住房问题,未成功。很快萧乾收到了沈从文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指责他多管闲事。不久,两人路遇,沈从文斥责道:我住房的问题,用不着你张罗。你知道吗?我还要申请入党呢。

萧乾说:“我希望我从没听到过这句话。”其实,1964年5月,文联工作人员访问沈从文时,沈从文曾委婉地提出过房子问题,他说:“我现在的房子挤一些,孩子们回来时只得搭地铺。不过也有个好处,就是离我和我爱人的工作地点较近,很方便。” 

10.jpg

1960年,文联在探访沈从文时,记录道:“谈到学习,他说对学习是抓得紧的,亦是因为工作上须用马列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一有疑问,就必须翻书。”“他在文艺思想上是有些问题的,但他没有谈出来。在红与专的问题上,他认为是必须先专后红的。对青年人的诗、文,似乎是不重视的。对现在他的生活条件是不满意的,他流露出条件不好影响了他的工作的意思。”

1949年后,沈从文思想变化微妙,比如1950年3月进入华北大学学习时,他写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