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抗疫手记惹争议,“全校师生沆瀣一气”,被网友骂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沆瀣一气成语的意思 上海交大抗疫手记惹争议,“全校师生沆瀣一气”,被网友骂惨

上海交大抗疫手记惹争议,“全校师生沆瀣一气”,被网友骂惨

2024-07-12 08: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此事在网上发酵,该系已经撤下了该文章。

其实,近几年我国高校因为用错词句翻车的情况并不少见,连清华、北大也不能避免。2018年,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将「鸿鹄( hú)」一词错读为「鸿鹄(háo)」;清华大学更是“惯犯”,2019年迎新欢迎横幅上将「热烈欢迎」写成了「热列欢迎」,校园内“清华大学”的篆刻装饰雕像将「华」字误刻为「垂」,2021年6月又将「晴空万里」的「晴」字写成「青」字……

但这次,可能上海交大方面会“喊冤”。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词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多次变化,“沆瀣一气”也不例外。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里的一个故事,唐僖宗年间,有一个叫崔沆的官员,一次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崔沆担任主考官。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人叫崔瀣,很有才学,崔沆在批阅考卷时,看到崔瀣的卷子连声叫好,于是就把崔瀣列入及第名单。

按照当时的习俗,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所以发榜后,崔瀣就郑重其事地前去拜谒“恩师”崔沆,因为二人同姓,沆瀣又指夜间的水汽、雾露,当时的人感到很有趣,就编了一句顺口溜: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从这个成语的起源来看,沆瀣一气只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其历史上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它在很长时间里是中性成语,与“气味相投”相近,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贬义成语。

所以,如果只看成语原本的意思,上海交大用“沆瀣一气”并没有错误,反而多了一层缘分难得、惺惺相惜的意思,可惜却没有考虑到知道“沆瀣一气”原意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它“臭味相投”的贬义意思却早已深入人心,只能说太不接地气了。或许,这就是理工科学生特有的一根筋的脑回路吧。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