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与弘扬沂蒙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沂蒙精神形成的背景 深入研究与弘扬沂蒙精神

深入研究与弘扬沂蒙精神

2024-07-12 14: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山东的具体展现,是精神谱系中富有特色的内容,具有独特价值意蕴。推进沂蒙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贯通研究,是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大力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必然要求。

 

  沂蒙精神的独特价值

  ◇王焕良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谱系的起点与主线,而诞生于不同时代、蕴含不同内容的系列革命精神,都从不同方面传承和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山东、在沂蒙革命老区这片红色沃土的具体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富有特色的内容。

  沂蒙精神具有内涵特质上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各种革命精神有共同特质,比如坚持真理、忠诚担当、敢于牺牲等,但各种革命精神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沂蒙精神突出地体现为密切的党群关系。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党指挥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惧牺牲、奋勇支前,党群同心、军民一家,共同铸就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主要内容,蕴含着独特的政治品格和红色基因,体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和政治智慧,具有鲜明的党性。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对增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实践的发展,沂蒙精神会注入新的要素和新的内容,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这一主要内容和特色不变,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不变,这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续精神动力。

  沂蒙精神具有政治品格上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价值宗旨、品格作风的集合表达。沂蒙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来看,沂蒙精神是一面政治旗帜,它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人民群众相信党、热爱党、拥护党的鲜明态度。这面旗帜极大地影响了沂蒙人民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沂蒙精神是党的性质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亲民、为民、爱民、忧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取向来看,沂蒙精神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生动呈现,彰显的是党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初心。沂蒙人民忠诚、担当和奉献的精神特质正是来自党和人民军队亲民、爱民、为民、护民的实际行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品格来看,沂蒙精神蕴含着坚定信仰忠诚于党的政治智慧、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政治自觉,这些政治品格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展现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总体风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

  沂蒙精神具有价值滋养上的独特性。沂蒙精神来自党群互动的生动实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精神凝聚功能、意志激励功能等,已经深深融入党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支撑。一是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近代以来,沂蒙党政军民心怀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二是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沂蒙党政军民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促发展,始终都是围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正是由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党带领人民群众才能在极端困境中突出重围、发展壮大,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蒸蒸日上。三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沂蒙山区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发展成为物流之都,从贫穷落后到赶上时代潮流,靠的就是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无论是革命战场上的炮火弹雨,还是和平时期的风险挑战,沂蒙人民总能在党的带领下,不畏强敌、不惧艰险、敢于斗争、勇于争先,以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力量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沂蒙精神具有赓续传承上的独特性。紧跟时代节拍,始终与人民同步,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沂蒙精神不是过去完成时的,不是既成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沂蒙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红色文化因子,浓缩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积极成果,形成了既悠久而又弥新的精神血脉。沂蒙精神有着特定的形成条件和特定内涵,但更具有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特质,不断随着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而丰富和发展。提到沂蒙精神,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沂蒙支前队伍、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先进群体和大青山胜利突围、渊子崖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等印象深刻的历史记忆,这就导致有些人认为沂蒙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仅仅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党政军民勠力同心杀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艰苦奋斗、敢打敢拼、摆脱贫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排除万难、创新创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不同时期的沂蒙精神内涵外延既各具特色又有贯穿始终、恒定不变的党群关系元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赓续传承上的独特性。

  (作者系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临沂大学—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

 

  从“以人民为中心”看沂蒙精神

  ◇魏本权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贯穿于百余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奋斗历程,沉淀为党的文化基因并凝结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人民至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根本立场,体现了沂蒙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与伟大力量。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地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精神文化结晶。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富强、复兴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植入沂蒙大地以后的精神硕果,是党在沂蒙地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精神结晶。在革命战争年代,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内涵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继续丰富、充实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沂蒙精神的孕育形成与弘扬传承中彰显于沂蒙大地。

  沂蒙精神体现了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根本立场。人民利益是党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揭示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践行是沂蒙精神孕育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党在沂蒙地区植根人民、唤醒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因为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内涵很好地表达了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沂蒙地区党与群众关系的基本样态——党群同心、军民情深。这样的党群关系来自、也只能来自党与人民利益的高度同一与完全契合,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沂蒙的坚定贯彻与具体落实。

  沂蒙精神是百余年来党的群众工作与党群关系的写实与写照,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党创建、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尊重沂蒙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开了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推动了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稳如磐石的党群军民关系,领导沂蒙人民铸就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铜墙铁壁。1945年7月1日,在沂蒙根据地出版的《山东画报》刊载了那逖的木刻《母亲——人民》,并配发了这样一段文字:“……人民和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教育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补充着我们,希望我们壮大、健康,希望我们胜利,也希望我们和她靠的更近,不要惹她生气,不要使她伤心。中共中央谆谆告诫我们:人民就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母亲。孝顺儿子个个都是顶爱护自己的母亲的。八路军的好战士好同志也就应该特别尊敬母亲——人民,永远为保卫人民利益而战斗,永远和人民紧靠在一起!”这就是山东根据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军民关系的写照,是山东根据地卓越成功的群众工作与革命动员的体现,在本质上这是党群关系的集中体现,表现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的思想觉醒和行为选择,在现代政党组织与革命的普罗大众之间建立起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联系与连接纽带。

  沂蒙精神彰显出人民力量的伟大与不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政治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活并领导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推动了近代以来中国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沂蒙人民,铸就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铜墙铁壁,迸发出支援、支持革命的伟大力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被誉为红嫂的沂蒙女性彰显出女性的伟大与至爱,涌现出举办战时托儿所的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祖秀莲、沂蒙六姐妹等大批先锋模范人物与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整山治水、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奔向小康,涌现出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九间棚、代村等时代典范,创造了率先实现革命老区整体脱贫、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打造“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领导沂蒙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磅礴伟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沂蒙地区的实践,孕育形成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以及传承发展的百年历史,也深刻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沂蒙精神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维度上,均体现为深度交融与本然契合。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党史研究专项“山东解放区民众踊跃参军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研究”(17CDSJ16)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系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斗争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

  ◇赵长芬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由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的先进思想形态和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具体写照。斗争不仅意味着矛盾冲突,还意味着顽强奋斗。在战争年代,斗争意味着有牺牲,共产党人坚持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在和平年代,斗争意味着付出,共产党人坚持实干苦干,自强不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要深刻把握沂蒙精神所蕴含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价值意蕴,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略气度和战略举措,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胜利。

  勇于革命、敢于斗争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和百余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具有鲜明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中产生,又在跌宕起伏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发展,因其彻底的革命性斗争性和大无畏奋斗精神而呈现出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浓厚忧患意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抗争、敢于牺牲的伟大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和坎坷,塑造了在大灾大难面前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韧性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又赓续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民族品格,在长期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始终保持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斗争精神包含着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因子。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素以不畏强暴、敢于斗争闻名于世。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搏斗。据山东省民政厅数据统计,山东登记在册的烈士共有30.1万人,占全国的11.5%。这生动诠释了山东军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渊子崖抗日纪念塔上刻着的“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碑文,是80年前渊子崖保卫战最真实的记录。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和铁叉等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拼杀,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人,成为农民自发组织的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在沂蒙大地先后发生了4000多场大小战斗,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正是有了这样的英勇气概和斗争精神,才驱逐了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回顾新中国史,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山东人民从来没有低过头,都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斗争精神还包含着苦干实干、勇闯新路、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是沂蒙人民的风骨和鲜明品格。沂蒙人民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敢闯新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不屈不挠之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秉持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一穷二白的基础困境,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建设新家园。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了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厉家寨三个全国先进典型。王家坊前自力更生,发动社员投资,解决合作社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高家柳沟创新性开展记工学习班,推动了农村的扫盲工作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进程。厉家寨创造了“三合一”梯田,打造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样板,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在厉家寨人民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和激励下,沂蒙大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山治水运动。20世纪60年代,沂蒙地区成为全国知名的两个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到1995年底,一举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沂蒙人民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积极进取,谱写了革命老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沂蒙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拼搏意志,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强调要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要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沂蒙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依然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克服一切困难;依然激励着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义无反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迈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研究”(21BDJ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探寻沂蒙精神的历史渊源

  ◇李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在形成与发展中体现着鲜明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精神背景,既体现出对沂蒙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当做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机结合,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互相成就。

  沂蒙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范例。首先,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地,它根植于沂蒙地区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内蕴了沂蒙人民独具魅力的思想品格。沂蒙地区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早期儒家文化的重要来源地。复杂艰苦的环境锤炼了沂蒙人任劳任怨、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淳朴民风,以及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尚武好仁的奋斗精神。随着儒学在沂蒙大地的传播,沂蒙人忠孝仁义、崇实尚礼的品格在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得以强化。而齐文化、楚文化、兵家文化等亦对沂蒙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既体现了沂蒙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其文化中包容进取的一面。多元的文化,赋予了沂蒙精神融合性、创新性等特征。其次,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实践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沂蒙地区的传播为沂蒙精神的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初心不改,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舍生忘死,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沂蒙人民则心念党恩,坚定跟党走,怀着对党无比坚定的信仰和对党的崇高事业的无限忠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从而形成“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的局面。由此可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基本内涵,表现出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和鲜明特质,有着清晰的生发逻辑与内在机理。最后,沂蒙精神的独特内涵,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贯通。这种融通不仅在于内容上的联结,还在于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契合。例如,在“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中,我们能看到沂蒙文化中讲信修睦的一面;“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大爱情怀正是沂蒙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它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相合;而沂蒙人民的许国以忠,有着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忠孝的因子,我们不难发现它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相通之处。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机统一。首先,在“两创”“两个结合”中充分汲取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深度挖掘其精神内涵,全面展示其时代风貌。沂蒙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文化血脉互融、实践同根共生、内涵相互贯通、个性特色鲜明、价值角色共鸣”的关系。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充分表明了沂蒙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形成的,也说明文化的活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融合创新。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也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所以,需要我们继续做好对沂蒙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挖掘和阐释工作,尤其是契合沂蒙精神内涵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时代价值等的阐释工作,从而在传承沂蒙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沂蒙精神的融合共进时,进一步厘清结合什么、在哪些方面结合以及进行何种程度的结合等。其次,做好沂蒙精神和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讲好沂蒙故事。沂蒙地区历史名人如群星璀璨,他们或重孝道,或尚礼仪,或重公义,或有气节,或清廉自守,或精忠为国,这些都成为沂蒙精神得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而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的故事、老区人民踊跃支前的事迹等同样感人至深;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了众多艰苦创业、爱党爱军的典型。这就需要从弘扬沂蒙精神的角度进行构思和设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己任,丰富传播内容;充分利用全媒体形式,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以文化标识建设为抓手,突出党的精神谱系研究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沂蒙文化“走出去”;等等。再次,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以沂蒙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沂蒙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需要主动加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临沂市兰陵县充分利用其荀子文化资源,创造性地把荀子隆礼重法思想运用于基层治理中,在创新县域治理方式、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夯实为民服务本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及有益实践。其中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既是对荀子民本思想的发展,也是对沂蒙精神的弘扬。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为当今社会的“正理平治”,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提供了借鉴。

  【本文系临沂市“联·资政咨询”品牌专项课题“文化认同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21LX 2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