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汾阳方言 纪要

纪要

2024-01-17 21: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蛰[tʂəʔ⁴(阴入)]/[tʂəŋ³¹²(上声)]:惊蛰[tʂəŋ³¹²]不存牛。(临县方言)

渴[kʰəʔ⁴](阴入)/[kʰɔ⁵³](去声)]:渴[kʰɔ⁵³](去声)得多呢(临县方言)

拔[pʰɑʔ²³(阳入)]/[pæ²⁴(阴平)]:扳罐子pæ²¹kuæ⁵²ʦəʔ²¹(绥德方言,“扳”当为“拔”)

发(髮)[fɑʔ⁴(阴入)]/[fæ³¹²(上声)]:跌头发tiəʔ⁴tʰəu⁴⁴fɛ²¹(神木方言)

日[ʐəʔ²³(阳入)]/[iəŋ⁵³(去声)]:白日[iəŋ⁵³]儿咾出去哩(临县方言)

乐[lɑʔ⁴(阴入)]/[lɔ⁵³(去声)]:可要把通通浪[lɑ̃⁵³]坏着嘞(神木方言,“浪”当为“乐”)

药[iəʔ²³(阴入)]/[iəŋ³¹²(上声)]:山药[iəŋ³¹²]能蒸着吃呢(临县方言)

逼[piəʔ⁴(阴入)]/[piəŋ²⁴(阴平)]:你逼[piəŋ²⁴]住问乃(临县方言)

壁[piəʔ⁴(阴入)]/[piəŋ³¹²(上声)]:门口还立着照壁[piəŋ³¹²]儿(临县方言)

2.2 来源于中古阴声韵今入声韵、舒声韵两读字例释

朝[tʂʰou⁴⁴(阳平)/[tʂʰəʔ²³](阳入)]:朝[tʂʰəʔ²³]天起睡(临县方言)

褿[ʦʰou⁴⁴(阳平)/[ʨʰyɑʔ⁴](阴入)]:褿[ʨʰyɑʔ⁴]残污烂(临县方言)

覰[ʨʰy⁵³(去声)/[tsʰuəʔ²³](阳入)]:近覰[tsʰuəʔ²³]子(临县方言)

打[tɑ³¹²(上声)/[tiəʔ⁴](阴入)]:打[tiəʔ⁴]上乃两搭(临县方言)

子[ʦɿ³¹²(上声)/[tsəʔ⁴](阴入)]:二流子[tsəʔ⁴](临县方言)

死[sɿ³¹²(上声)/[sɑʔ⁴](阴入)]:几天不吃饭快饿死[sɑʔ⁴]啦(阳泉方言)

2.3 来源于中古阳声韵今入声韵、舒声韵两读字例释

赚[ʦuæ⁵³(去声)]/[ʦuɑʔ⁴(阴入)]:秤上不要赚[ʦuɑʔ⁴]人(阳泉方言)

今[ʨiəŋ²⁴(阴平)]/[ʨiəʔ⁴(阴入)]:而今[ʨiəʔ⁴]的人可受不下苦去(临县方言)

谝[pʰie³¹²(上声)]/[pʰiɑʔ⁴(阴入)]:谝嗑子pʻiaʔ22kʻəʔ22ʦəʔ⁰(汾阳方言)

蝙[pʰie²⁴(阴平)]/[pʰiɑʔ²³(阳入)]:夜蝙蝠儿iæ²⁴piɑʔ44fər²²(天镇方言)

卷(啳)[ʨye³¹²(上声)]/[ʨyəʔ⁴(阴入)]:看弄坏咾他入卷[ʨyəʔ⁴]你(阳泉方言)

本[pəŋ³¹²(上声)]/[pəʔ⁴(阴入)]:一钵[paʔ22]树的(榆社方言,“钵”当为“本”)

们[mi²⁴(阴平)]/[məʔ²³(阳入)]:我们[məʔ³²]、你们[məʔ³²](大同方言)

温[uəŋ²⁴(阴平)]/[uəʔ⁴(阴入)]:喝咾几口温[uəʔ⁴]暾子水(临县方言)

暾[tʰuəŋ²⁴(阴平)]/[tʰuəʔ⁴(阴入)]:温突[t‘uəʔ²²]子水(盂县方言,“突”当为“暾”)

臀[tʰuəŋ⁴⁴(阳平)]/[tuəʔ⁴(阴入)]:㞘[tuəʔ22]蛋(汾阳方言,“㞘”当为“臀”)

分[fəŋ⁵³(去声)]/[fɑʔ²³(阳入)]:人对缘法[faʔ²]狗对嘴(太原方言,“法”当为“分”)

相[siɔ²⁴(阴平)]/[səʔ⁴(阴入)]:相[ɕiəʔ312-53]跟(榆社方言)

撞[ʦʰø⁵³(去声)]/[ʦʰuɑʔ⁴(阴入)]:撞[ʦʻuaʔ11]住(交城方言)

甑[tsəŋ⁵³(去声)]/[ʨiɑʔ⁴(阴入)]:甑[ʨiəʔ⁴]箅子(岚县方言)

盛[tʂʰəŋ⁴⁴/ʂei⁴⁴(阳平)]/[tʂəʔ⁴(阴入)]:相离不得,相盛[tʂəʔ⁴]不得(临县方言)

三 小结

本次讲座的基本立意是提出问题和展示问题,并以摆事实的方式来落实这一立意。很显然,我们现在的研究成果,对于真正解决现代晋语研究中的用字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以上所摆出的语言事实,或许可以启发我们从古今音变规律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被特殊方音“掩盖”住的常用字找出来,从而减少方言同音借字和新造方言字的使用,使记录方言的用字更加切合于语言学学理。

另外,我们附带想说的是,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表述的重心在“音有转移”。从方言研究的用字问题来看,似乎可以把这句话调整一下,说成:“时有古今,地有南北,音有转移,字有更革,亦势所必也。”把表述的重心放在“字有更革”上。因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音有转移”,所以可能导致“字有更革”。后世之人,因“转移”后的音而借字、造字,就会导致字的“更革”。现代记录方言的人临时借用方言同音字,或者直接新造方言字,应当就是“字有更革”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会使新造的汉字数量增加。当然,古今汉字的更革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的形式也会是多样化的,我们这里指出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文/邹瑾

编辑:h_h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