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悬架研究:电控悬架和空气悬架的四个发展趋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汽车电子悬挂系统故障 电控悬架研究:电控悬架和空气悬架的四个发展趋势

电控悬架研究:电控悬架和空气悬架的四个发展趋势

2023-05-10 1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佐思汽研发布 《2022年中国乘用车电控悬架行业研究报告》。

悬架和电控悬架的基本概念

悬架(又称悬挂,英文为Suspension)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部分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弹性元件主要用来承受垂直力并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缓汽车在凹凸路面行驶引起的冲击。

减震器用来吸收与释放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通常通过热能形式排出),从而迅速衰减车架和车身的振动,防止车身因弹性元件伸缩造成的反复颠簸;减震器改变截面实现阻尼系数变化,根据行驶状态确定悬架软硬。电控减震器的主流产品为采埃孚的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连续阻尼控制系统),每秒钟检验100次路面情况,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改变内部阀门大小,从而改变流量大小,进而改变阻尼影响悬架的软硬,从而实现:

1)、转弯的时候防侧倾;

2)、制动的时候减少点头;

3)、提升乘坐舒适性等功能。

伴随电子控制水平发展,电控悬架应运而生。电控悬架是指通过电控系统控制悬架执行机构,调节阻尼、高度、刚度,以及施加主动力等,改善车辆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的系统。

来源:一汽研发总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电控悬架控制器(ECU)通过传感器和CAN总线采集高度、速度、方向盘转角、制动轮缸压力、驾驶模式等作为输入信号,经过算法处理,得出使系统控制性能最佳的控制信号,经由驱动电路控制电磁阀通断电时间或电流大小,进而调节对空气弹簧的充气、放气,或调节减振器阻尼力,达到调节悬架刚度和阻尼的作用。

空气悬挂工作原理图

来源:保隆科技

目前,悬架行业重点推广的是空气悬架系统。通常,配置了空气弹簧的车型也同步配置MRC或CDC;而配置MRC、CDC的车型不一定配置空气弹簧。

发展趋势一:空气悬架在中国的渗透率还很低,国内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只有0.7%

商用车方面,受法规强制安装要求,空气悬架在商用车中逐步推广。根据2017年《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总质量≥12000kg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的后轴、所有危险货物运输半挂车以及三轴栏板式、仓栅式半挂车配备应装备空气悬架。海外发达地区商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已达 85%左右,国内商用车渗透率还很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乘用车方面,根据佐思汽研数据中心的统计,2022年1-4月,进口车市场空气悬挂渗透率约为24%,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空气悬挂渗透率约为0.7%。

中国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挂装配率

来源:佐思汽研数据中心

发展趋势二:中国OEM和Tier1正快速拉低空气悬架的应用门槛

空气悬架对汽车操控性、舒适性提升明显,多配置于60万元以上的进口豪华汽车中,如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保时捷等高端车型;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以吉利、一汽红旗、长城为代表的的传统车企为了提升品牌,在高端智能汽车上配置空气悬架;他们或全栈自研,或与空气悬架供应商合作,引领空气悬架向下逐步渗透。

国内车企或逐步倾向于自研空气悬架控制单元及算法(最终集成至底盘域控制器中),并将硬件总成分拆成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传感器等部件分别采购,最后再由主机厂主导集成,这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单点突破带来机遇,如保隆科技、中鼎股份、拓普集团、孔辉汽车等,已逐步实现空气悬架相关部件的量产和配套。

目前空气悬架的总体单车价值量约1.1-1.6万元,随着供应链国产化降本,以及产量的提升,预计国产化乘用车空气悬架整体价格有望降至8000元以内。

在消费升级及国产化降本推动下,空气悬架正从6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渗透至30万元区间造车新势力的选配甚至标配产品。2018 年起,蔚来 ES8、ES6 的上市将空气悬架配置下探至 40 万元以内。2021 年极氪001 与东风岚图FREE将空气悬架继续下探至30万元以内车型。

另外,我国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显著,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明显提升,从2016年的17.3%增长到了2021年的30% 。汽车消费升级也加快了乘用车空气悬架的导入。

孔辉科技自有空气弹簧装配生产线,一期规划年产能15万套。拓普集团首个空气悬架系统工厂坐落于宁波滨海新区,总投资约6亿元,计划2022年6月正式投产。新工厂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200万只空气悬架,满足每年50万辆车的配套。

保隆科技投资10亿元在合肥园区打造了一条空气弹簧产线,具备年产10万台车空气弹簧的能力。2023年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将投入生产,未来规划再建6条产线,2025年实现年产超过50万台整车空气弹簧。

国内大批空气弹簧产线的达产,必将带动空气弹簧的大批量上车,为更高级别悬架功能的导入打下硬件基础——譬如魔毯悬架。

发展趋势三:魔毯悬架功能兴起

常见的空气悬架系统往往是手动选择驾驶模式,不同驾驶模式有不同的悬架设置。魔毯悬架则更进一步,通过摄像头和雷达扫描车前方路面状况,以调节空气悬挂的阻尼、高度和刚度,达到平稳通过颠簸路段的效果。魔毯悬架比空气悬架一般多一套环境感知系统(视觉和雷达等)和更强大算力的控制器(也可能利用域控制器的算力)。

魔毯悬架系统采用最多的环境感知系统是双目视觉系统。奔驰的魔毯悬架系统叫做MAGIC BODY CONTROL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就采用的双目视觉系统。宝马也是利用了立体摄像头作为感知系统。

宝马魔毯悬架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动态减震控制系统、整体主动转向系统、智能全轮驱动系统、4个车轮速度传感器、前后轴的电动主动稳定杆、12V蓄电池及逆变器、前挡风玻璃立体摄像头等。

国内的双目视觉供应商中科慧眼和保隆科技都获得了魔毯悬架的定点项目。

发展趋势四:悬架控制需和转向及制动控制结合,也将与ADAS功能融合

在豪华品牌的底盘控制中,电控悬架功能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悬架控制往往和转向系统控制以及制动控制系统相结合的,譬如奔驰的E-Active Body Control系统。

奔驰的E-Active Body Control使用了五个多核心处理器、20多个传感器以及立体摄像头,可预测不同的驾驶情况。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基于48伏的全主动悬挂,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操纵特性差异比以往更大 ;

E-ACTIVE BODY CONTROL分别调节每只避震器的阻尼力和弹簧力,可以抵消车身的侧倾、俯仰和升力;

在COMFORT驾驶模式下,ROAD SURFACE SCAN使用SMPC立体多功能摄像头监视车辆前方的路面。然后启动弹簧撑杆,以大大减少穿越颠簸时的车身晃动与震动;

在CURVE驾驶模式下,车辆会依状况主动倾斜。此倾斜功能和舒适的悬挂设置,极大地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而对胃部较敏感的乘客感觉特别好(适用于吃饱的状态);

E-ACTIVE BODY CONTROL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实现了新版PRE-SAFE主动安全功能,能降低侧面碰撞所造成的伤害;

在全轮转向(选配)和后方大转向角(最高10度)的情况下,S级的转弯幅度最多可减少了2米。这使长轴距S级的转弯直径可小于11米;

透过将后轮转向系统与更直接的前轮转向系统相结合,还可以实现高度的敏捷性与高速稳定性;

转向和制动系统的集成,可使动态情况下的操控更加精确和稳定。

由于ADAS系统需要一套环境感知系统,魔毯悬挂也需要一套环境感知系统,因此两者可以复用部分传感器。国内企业中,中科慧眼、保隆科技分别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魔毯悬挂+ADAS的融合感知解决方案。

《2022年中国乘用车电控悬架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本报告共220页

01

电控悬架产业概述

1.1 悬架系统简介

1.1.1 悬架和电控悬架定义

1.1.2 悬架的构成

1.1.3 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1.1.4 电控悬架形式和发展趋势

1.1.5 阻尼可调悬架

1.1.6 车高可调悬架

1.1.7 刚度可调悬架

1.1.8 电磁悬架系统

1.1.9 国内外电控悬架开发进展

1.2 空气悬架

1.2.1 悬架智能化和主动化

1.2.2 空气悬架

1.2.3 中国乘用车市场配备空气悬架的主要车型

1.2.4 2020-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配备空气悬架车型的销量趋势

1.2.5 空气悬架供应商暨产品布局

02

电控悬架Tier1研究

2.1 大陆集团

2.1.1 大陆在华布局

2.1.2 大陆集团空气悬架系统

2.1.3 大陆CAirS

2.1.4 大陆其他空气悬架产品

2.1.5 大陆空气悬架的生产布局

2.1.6 大陆空气悬架产品的应用

2.2 保隆科技

2.2.1 保隆科技简介

2.2.2 悬架业务发展历程

2.2.3 生产布局

2.2.4 营收和发展规划

2.2.5 主要产品:空气弹簧

2.2.6 主要产品:电控减震器

2.2.7 主要产品:储气罐

2.2.8 合作伙伴和应用车型

2.2.9 新产品销售情况

2.3 孔辉科技

2.3.1 孔辉科技简介

2.3.2 生产和研发布局

2.3.3 发展历程

2.3.4 悬架系统产品布局

2.3.5 悬架系统相关产品

2.3.6 主要客户和应用车型

2.3.7 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3.8 未来规划和布局

2.4 拓普集团

2.4.1 拓普集团简介

2.4.2 拓普集团生产和研发布局

2.4.3 拓普集团发展历程

2.4.4 拓普集团悬架系统

2.4.5 拓普集团悬架系统产品

2.4.6 拓普集团悬架系统客户分布

2.4.7 拓普集团悬架系统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4.8 拓普集团悬架系统布局

2.5 安美科

2.5.1 安美科简介

2.5.2 安美科生产和研发布局

2.5.3 安美科发展历程

2.5.4 安美科悬架系统产品布局

2.5.5 安美科悬架系统相关产品

2.5.6 安美科主要客户和应用车型

2.5.7 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5.8 未来规划和布局

2.6 威巴克

2.6.1 威巴克简介

2.6.2 威巴克生产和研发布局

2.6.3 威巴克发展历程

2.6.4 威巴克悬架系统产品布局

2.6.5 威巴克悬架系统产品

2.6.6 威巴克主要客户和应用车型

2.6.7 威巴克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6.8 威巴克悬架系统未来规划和布局

2.7 苏州盖茨

2.7.1 苏州盖茨简介

2.7.2 苏州盖茨生产和研发布局

2.7.3 苏州盖茨发展历程

2.7.4 苏州盖茨悬架系统产品布局

2.7.5 苏州盖茨悬架系统产品

2.7.6 悬架系统主要客户

2.7.7 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7.8 未来规划和布局

2.8 科博达

2.8.1 科博达简介

2.8.2 科博达生产和研发布局

2.8.3 科博达发展历程

2.8.4 悬架系统产品布局

2.8.5 全球主要客户

2.8.6 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8.7 产品未来规划和布局

2.9 联合汽车电子

2.9.1 公司简介

2.9.2 生产和研发布局

2.9.3 联合汽车电子发展历程

2.9.4 联合汽车电子悬架系统产品布局

2.9.5 主要客户

2.9.6 产品量产和应用情况

2.9.7 产品未来规划和布局

2.10 精工汽车

2.10.1 公司简介

2.10.2 发展历程

2.10.3 业务布局

2.10.4 核心能力—系统设计能力

2.10.4 核心能力—电控/软件开发能力

2.10.4 核心能力—分析能力

2.10.4 核心能力—验证能力

2.10.5 主要产品:悬架总成

2.10.6 产品优势

2.10.7 客户分布及营收情况

03

国外乘用车主机厂电控悬架布局

3.1 奔驰电控悬架

3.1.1 AIRMATIC主动空气悬挂

3.1.2 E-ACTIVE BODY CONTROL

3.1.3 奔驰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1.4 奔驰代表车型的悬架功能详解

3.2 BMW电控悬架

3.2.1 BMW魔毯智能空气悬挂系统

3.2.2 EDC,VDP和EARS

3.2.3 整体主动转向系统

3.2.4 DSC系统

3.2.5 电控减震EDC系统

3.2.6 BMW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2.7 四种驾驶模式

3.2.8 双轴空气悬架系统

3.3 AUDI悬架系统

3.3.1 AUDI 空气悬架系统

3.3.2 AUDI 主动悬挂系统的发展历程

3.3.3 AUDI e-tron的悬架系统

3.3.4 AUDI A8的主动悬挂

3.3.5 AUDI 五种驾驶模式

3.3.6 AUDI 横向稳定杆补偿系统

3.3.7 AUDI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3.8 AUDI代表车型的悬架功能详解

3.4 GM 悬架系统应用

3.4.1 GM电磁悬挂系统

3.4.2 MRC介绍

3.4.3 凯迪拉克悬挂系统

3.4.4 GM空气悬架系统

3.4.5 GM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4.6 电磁悬挂应用车型

3.5 Volvo悬架系统应用

3.5.1 Volvo空气悬挂系统

3.5.2 沃尔沃SPA平台双轴空气悬架

3.5.3 Volvo 4C自适应底盘

3.5.4 Volvo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5.5 Volvo代表车型的悬架功能说明

3.6 LAND ROVER悬架系统

3.6.1 LAND ROVER智能空气悬挂系统

3.6.2 可预判前方路况的电子空气悬挂

3.6.3 全新集成底盘系统

3.6.4 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

3.6.5 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6.6 代表车型的空气悬挂系统构成

3.6.7 LAND ROVER空气悬挂系统操作模式

3.6.8 LAND ROVER电子空气悬架功能详解

3.7 Porsche悬架系统

3.7.1 Porsche空气悬架系统

3.7.2 Porsche主动悬挂管理系统

3.7.3 主动悬挂管理系统的构成

3.7.4 Taycan三腔式空气悬架系统

3.7.5 Porsche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8 大众悬架系统

3.8.1 大众辉腾的空气悬架系统

3.8.2 大众途锐空气悬架系统

3.8.3 代表车型的主动悬架配置

3.8.4 途锐悬架功能详解

3.9 Toyota悬架系统

3.9.1 AVS悬架

3.9.2 AHC系统

3.9.3 KDSS系统

3.9.4 VDIM系统

3.9.5 Toyota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3.9.6 Toyota 霸道4000车型悬架功能详解

04

国内乘用车主机厂电控悬架布局

4.1 理想空气悬架

4.1.1 理想L9空气悬架系统

4.1.2 理想L9空气悬架供应商

4.2 长城汽车电控悬架

4.2.1 坦克系列悬架系统

4.2.2 长城炮悬架系统

4.3 比亚迪悬架系统

4.3.1 比亚迪悬架系统介绍

4.3.2 扭矩控制技术iTAC介绍

4.3.3 比亚迪代表车型悬架配置

4.4 一汽红旗悬架系统

4.4.1 红旗H9车型悬架详解

4.4.2 红旗部分车型悬架配置

4.4.3 红旗电控悬架研发规划-半主动悬架

4.4.4 红旗电控悬架研发规划-空气悬架

4.4.5 红旗电控悬架研发规划-主动悬架

4.4.6 红旗电控悬架产品规划

4.5 蔚来汽车悬架系统

4.5.1 蔚来汽车的悬架布局

4.5.2 ES8空气悬架系统

4.5.3 ES6空气悬架系统

4.5.4 ET7空气悬架系统

4.5.5 蔚来代表车型的悬架配置

4.6 东风岚图悬架系统

4.6.1 岚图FREE车型悬架简介

4.6.2 岚图FREE车型空气悬架优势

4.6.3 岚图FREE双球链前双叉臂式悬架详解

4.6.3 岚图FREE后悬架功能详解及悬架供应商

4.7 吉利极氪空气悬架系统

4.7.1 极氪空气悬架介绍

4.7.2 极氪空气悬架CCD电磁减震及供应商

4.7.3 极氪001 空气悬架专属产线投产

4.8 其他车型的电控悬架

05

电控悬架产业发展趋势

5.1 悬架系统智能化、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5.2 汽车悬架系统产业链初步形成

5.3 国内外空气悬架系统核心Tier1争相布局中国市场

5.4 20多家乘用车OEM纷纷导入空气悬架

5.5 魔毯悬架从BBA豪华车型下探到30万+车型

5.6 造车新势力引领空气悬架向下逐步渗透

5.7 国内高端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应用加速

5.8 岚图梦想家开启电动MPV魔毯悬架应用先河

5.9 魔毯系统扩展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应用空间

5.10 国内主流车企布局电控悬架的不同模式

5.11 空气悬架系统国产化替代进行中

5.12 国内车企要求拆分供应,推动自主加速突破

5.13 2022-2025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预测

5.14 汽车悬架系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更多佐思报告

报告订购及合作咨询联系人:

佐思2022年研究报告撰写计划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2年5月版)

主机厂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上) 高精度地图 商用车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下) 高精度定位 低速自动驾驶 汽车仿真(上) OEM信息安全 ADAS与自动驾驶Tier1 汽车仿真(下) 汽车网关 自动驾驶与座舱域控制器 毫米波雷达 APA与AVP 域控制器排名分析 车用激光雷达 红外夜视 激光和毫米波雷达排名 车用超声波雷达 车载语音 E/E架构 Radar拆解 人机交互 汽车分时租赁 充电基础设施 L4自动驾驶 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汽车电机控制器 L2自动驾驶 EV热管理系统 混合动力报告 燃料电池 汽车功率电子 汽车PCB研究 汽车OS研究 无线通讯模组 汽车IGBT 线控底盘 汽车5G融合 汽车线束 ADAS数据年报 合资品牌车联网 合资品牌ADAS 传感器芯片 自主品牌车联网 自主品牌ADAS 自动驾驶芯片 专用车自动驾驶 农机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重卡 矿山自动驾驶 港口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设计 无人接驳车 飞行汽车 商用车ADAS 智能座舱Tier1 汽车智能座舱 座舱SOC 商用车智能座舱 商用车车联网 汽车座椅 仪表和中控显示 座舱多屏与联屏 汽车照明 智能后视镜 智能汽车个性化 汽车VCU研究 汽车数字钥匙 汽车多模态交互 汽车MCU研究 汽车云服务研究 TSP厂商及产品 汽车UWB研究 车载DMS OTA研究 汽车EDR研究 800V高压平台 AUTOSAR研究 模块化报告 滑板底盘研究 软件定义汽车 转向系统 环视市场研究(本土篇) Waymo智能网联布局 汽车镁合金压铸 环视市场研究(合资篇) HUD行业研究 汽车功能安全 乘用车T-Box 自动驾驶法规 路侧智能感知 T-Box排名分析 自动驾驶标准和认证 PBV及汽车机器人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 智能网联测试基地 汽车eCall系统 造车新势力-蔚来 V2X和车路协同 电装新四化 智慧停车研究 边缘计算

「佐思研究月报」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车载信息系统月报 | 乘用车ACC数据月报 | 前视数据月报 | HUD月报 | AEB月报 | APA数据月报 | LKS数据月报 | 前雷达数据月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