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汽车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未来汽车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2023-04-08 0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汽车智能化赛道从大方向上来说有两条:一是通过智能网联功能的逐步积累提升的渐进道路;二是一步到位,直接从架构层面做改造,向自动驾驶方向发展的道路。

一步到位从基本架构上改变汽车的发展道路现在在做的主要是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整车电子电器架构直接从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控制方向转。高度人工智能体系遍布全车,车辆在整体上变成了一台电脑。这个方向虽然炫酷,但自动驾驶功能的真正实现其实仍然需要相当时间,市场上能接触的车型仍然有限。从目前在售车型看,渐进式智能网联仍是主流道路。

渐进式的方式更务实,逐步的向车上累加智能功能,从智能座舱到各类自动控制、语音识别辅助驾驶等。每次击中一个或几个消费者痛点、痒点,逐步让车从功能型产品进化到智能型产品。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原来买一辆非智能车的价格十几二十万、换车买一辆智能车的价格仍然十几二十万。价格依然亲民,但功能已然进化。而不是像一步到位搞自动驾驶的车型一样,虽然新车并不能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但消费者必须为昂贵的电子电器架构研发费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高算力芯片等大量新增系统等付费,动辄五六十万往上,车企自身还不赚钱。

某种程度上说,一步到位的自动驾驶的发展道路,致力于迅速把汽车行业变身为高科技行业,在科技前沿的星辰大海里探索最酷炫的方向;而渐进积累的智能网联道路则致力于以最务实的方式,把智能化功能赋予汽车,给消费者力所能及,迅速可用的智能体验。二者殊途但是同归。目前大众化车型更多使用渐进式的发展方向。

然而渐进积累的智能网联方向,目前也面临不少的问题。

一是用户感知不足。

过去5年来,汽车智能网联化的速度其实相当的快。汽车之家的数据显示,根据历年在售车型数据观察,带有智能网联功能的产品售车型渗透率,2015年占整体市场份额只有2.6%,但到2019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43.1%,几乎是一年一翻的快速增长。

但在智能网联快速渗透的背后,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感知不足确实不折不扣的尴尬事。有不少车主表示,买车一定要买带智能化功能的车,但是一旦涉及到用车,平时能够用到的也就是地图导航、在线音乐及手机映射等少数功能。大量其他智能功能,既不了解,也不常用,同时觉得对日常用车没什么影响。汽车之家网站评论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现阶段“屏幕”依然是用户在车联网功能中关注度和认知度较高的功能,导航规划、语音控制、车联网、HUD抬头显示和远程控制等功能,用户感知度普遍较弱。智能网联汽车整体上呈现出,用户想要,但具体想要什么却并不明确的尴尬局面。

二是厂家对智能网联功能积累相对盲目

由于用户感知不足,无法确定哪些智能网联功能是消费者痛点。厂家开发存在盲目性,智能网联功能智能锦上添花,无法成为厂家吸引核心用户的关键条件。

答主参加过的整车企业产品讨论会中,多能见到讨论各方明显莫衷一是的景象。产品负责人根据大数据抓取的数据表示拥护最想要酷炫的智能功能;技术部门表示手势控制就是个鸡肋功能;销售部门表示别家车企分别用了A、B、C、D等几项功能效果还算不错;战略领导表示,我的车里A、B、C、D功能都有,但我几乎从没用过;动力系统的大佬则一再强调,车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智能网联功能上,那些东西只要有就行了,更关键的还在于设计、动力、静态、动态性能。最终的结果,车型开放过程中智能网联功能的搭载只能是往多而全布局。这种产品再呈现到消费者层面,只会进一步加强感知力弱,使用性弱的局面。

三是各车企都在堆砌相似的智能网联功能,用户缺乏有效对比的标准

由于车厂决策的盲目性,最终产品选择大多只能是大而全的智能网联功能布局方式。结果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往往呈现以下特征:基本上每款新车都有大量智能网联功能。但座舱智能谁家的更舒适便捷?智能驾驶谁家的更安全可靠?消费者缺乏有效判断的标准,更缺乏择优购买的依据。由于缺乏判断的标准,智能网联功能永远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功能,无法成为消费者心有定论,非常想要的痛点。这既影响了消费者购车,也不利于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引领行业正确发展方向。

一个良好发展的带到,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比赛规则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才能确保比赛公平开展,优秀的运动员真正拔尖胜出,从而引领这项赛事蓬勃发展

这样的比赛规则类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智能网联行业测试标准,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个赛道当前和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行业方面的标准主要有三类。

政府制定的,如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制定,并在2018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个管理规范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为基础,重在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基本不涉及座舱一类确保舒适便捷和娱乐性的东西。

第三方机构制定的,如中国汽研的《 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测评规程》。这套系统是先有试验区,后有测试标准。规程中的i-VISTA是Intelligent Vehicle Integrated Systems Test Area(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的缩写。该实验区2016年由工信部和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2018年发布第一个正式版规程并给出测试结论,目前最新的是2020版规程。这套规程不仅有总体评价和指数,还包括智能行车、智能泊车、智能交互、智能安全等多个子系统,基本上涵盖了现行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功能。但这版评价规程更多是从工程测试角度考虑问题,不包含消费者感知层面的因素。因此主要还是服务技术进步。

专业媒体制定的,典型代表是汽车之家的《汽车之家智能车评价体系》。这套系统不仅有对智能驾驶的测试,也对智能座舱、交互等用户使用层面的应用给出测评。最为出彩的是,汽车之家由于用于大量的用户数据,因此能够将上亿条消费者评价数据加入测评体系。真切的反映出某一个智能功能除了技术方向外,当前消费者的具体看法是什么。从消费者层面,能够给出真实可靠的对比标准,对厂家来说,也能非常明确的指导消费者痛点/痒点在哪里,更好的指导厂家根据消费者需求配置功能,提升技术,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

整体而言,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全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如何走有大概的框架,但缺乏细节的现有路径可以依循,各方参与者都需要大量的试错和探索。而这样的测试和探索,在有了良好的测评工具,尤其是讲车、法规、用户大数据融为一体的测试工具之后,将使这个行业更精准、更高效的发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