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和李斌:殊途同归,又同行异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汽车之家韩路自传 李想和李斌:殊途同归,又同行异路

李想和李斌:殊途同归,又同行异路

2024-03-26 1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4年11月,李斌创立蔚来;2015年7月,李想创立理想汽车,当年,还叫车和家。

在此之前,两个人的交集,同一赛道内两个最大的竞品网站的创始人:汽车之家和易车,只不过,汽车之家的上线时间要比易车晚了5年。

就在2000年,李斌创立易车的时候,李想也在创办了一个网站:泡泡网,中文IT垂类网站。和绝大多数创业者不同,李想和李斌都成功了。

汽车之家和易车现在还是汽车垂类网站的榜一和榜二,而理想和蔚来,仍然备受期待。

就连他们思考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的时间都差不多,2013年,两个人,都觉得应该去寻找新的未来。

据说,李斌曾找过李想一起合作,但是讨论下来发现两个人无法合作: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也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让对方成为自己的领导者。

但是还是有点成果的,李想成了蔚来的股东之一。

按我们这种俗人的想法,如果有一天,理想和蔚来将来谁占领更多市场,可能对于李想本人来说,也没那么重要。

我们都说,做什么,都要回到出发的地方,才能知道为什么启程。

再创业的李想,想要打造的是一款“不依赖充电桩的电动车”,因为,“为了应对环保、拥堵问题,他相信电动汽车是未来趋势所向。 ”

而李斌的蔚来,则直接表达了蔚来追求美好明天和蔚蓝天空、为用户创造愉悦生活方式的愿景——面向未来,也为了蔚蓝的蓝天。

如此看来,两个人,或者说,两个品牌的愿景一致。

某种程度上,创始人的高度决定企业的天花板。

李想属于自学成才那类人,高中就自学编程,给IT类媒体供稿,搞个人网站,赚了第一桶金,也不能这么说,反正要比当时自己爸妈的工资高多了。

在90年代的创业大潮之下,李想的父母支持了李想不考大学,想要创业的决定,很快2000年,泡泡网开始运营。

李斌的创业之路更早一点,1996年,22岁的李斌创立了北京南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他另一个title可能更响亮一点,北京大学学生,全村的希望。这家公司后来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在第二年创立的公司在现在,也算大牛,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叫李国庆,这家公司后来的名字叫,当当。

再后来的故事就比较有趣了。

李斌离开了李国庆,因为他想做汽车电商,于是,很快,易车上线。

那年是2000年,正好是李想做泡泡网那年。

很快,李斌就遇到了麻烦,互联网泡沫易车陷入了麻烦,李斌也陷入了麻烦,投资人撤资,员工剩7个,李斌背了400万的债务。

但是李想没有,泡泡网还算顺风顺水,到了后来,是李想想要趁着泡泡网还有利润,做点别的事。

和李斌的“什么赚钱做什么”相比,李想则要从容多了:分析市场,分析领域,分析用户。

在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李想的汽车之家一路超“车”,成了垂直领域的第一名,而很多现在汽车媒体所沿用的“规矩”,也来源于汽车之家当时的“规矩”。

而李斌的易车也在苦熬之后逆风翻盘,在美上市。

到两个人真正同时进入到造车领域,应该说两个人是老相识,也是老朋友,他们都掌握着,通向未来的钥匙,数据。

也都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了解用户,又洞察方向,都说要对标特斯拉,都要在新能源造车的领域中,开创一片新天地。

而实际上,在理想和蔚来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创始人都把自己当IP。

创始人作为嘉宾,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车主活动,在上面发表讲话,谈论自己和自己汽车品牌的看法,甚至不掩饰自己对于自己品牌或者其他品牌的好恶。

而车主们,也把他们,当成一个真正可以信任的人。

李斌会在蔚来app上回复车主信息,李想也会在自己的公共平台上直接和车主对话,他们都把和车主一起举办的活动看成一种“仪式”,是“生活需要仪式感”那种仪式——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信任,

也从车蔓延到了车企和创始人,或者,这种流向是相反的,欣赏这个人的魅力,欣赏到愿意帮助他成为想要成为到那个人。

说起来,特别像我们的“养成系偶像”。

毫不讳言,蔚来和理想,都在默默把自己放在“养成系偶像”的地位上,让车主,或者说,追随者,一路看着它们,成长、发展、壮大。

而有一天,他们真的成了他们曾经“许诺”过的那个样子,所有的车主,真金白银地支持过他们的人,都是见证人,甚至是“抚养人”。

但是,为什么理想总挨骂?

或者说,为什么理想one总挨骂?回到李想和李斌的经历,就会发现一件事,虽然造车是一件大投资的事,但是在此之前,李想没缺过钱。

甚至是少见的,连续创业都成功的人。

就连乔布斯都曾被踢出过苹果,但是李想没有,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总有人来救他。

曾经的大v薛蛮子不但给了李想汽车之家的天使投资,还给李想引荐了秦致,这个后来和李想在汽车之家并肩作战的战友:正是秦致的加盟,让汽车之家后来才可能做到了第一的位置上。

用点稍微玄学的观点,就是李想每次创业的时机都是对的,而每次,都有贵人来帮他。

可能李想自己不这么想,但是在结果的时间点上看过去,李想的路走得虽然激进,但是没出过什么差错。

所以,可能并不是理想挨骂得比较多,而是同样面对外界的否定,理想的代言人李想,对于外界的反应总是能掀起更大的波浪。

一个一直被夸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说自己不好。

这种顺风顺水,也能解释,为什么后来李想在理想ONE的问题上,总是看起来有点不合时宜。

先是选择了轻型电动车SEV,之后又只做了一款增程式电动车,还是已经都知道的,过时的技术,实际的答案可能是缺钱,但是实际上,开始的新势力们都缺钱,那个号称要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也缺钱,但是谁都没说,只做一款。

为什么李想这么决定?

原因,一个是昨天已经说过的,他在等政策,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要跑到政策的前面,所以他做了。

一个,则是他只是想先做一款车出来,能卖的出去的车,其他的,再说。

因为在此之前,总有“运气”降临。

有句话是,当你缺什么,你就强调什么。

李想做的事,全面面向用户,解决用户的问题,一面,在不停强调自己的优势,为什么要买自己的车:没有里程焦虑,电动车。

而另一方面,李想无法容忍其他人的所有的否定:无论是对增程式的否定,还是对理想ONE不可能事件“水银事件”对回复,都让人看到了李想的另一面——他内心,对于很多事的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反映到了李想在回复时,不能以简单的就事论事来讨论。

他用TMD来反驳,用质问他们(别的车企)有什么技术创新做回复,而本质上,所有人对于增程式技术的否定,他并没有反驳。

水银事件就更不用说了,李想先是骂人,又说有媒体黑他,这让本来挺他的人都莫名其妙。

而在李想的曾经过往创业中,他的每次决定都是对的,不光方向时对的,就连时间也是对的,在之后,又有人,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和他一起共度难关。

曾经和李想站在一起的80后4大创业者,其他三人,都已泯然众人。

而李想,如果现在给李想写自传,他已然成了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只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路笑到最后的李想,这次,又踩到了风口的李想,面对更大的挑战,更长时间的较量,也能带着理想ONE笑到最后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