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乐猜龙谜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汤圆的谜语儿童 元宵乐猜龙谜语

元宵乐猜龙谜语

2024-07-12 1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团结报

  □钱续坤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字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则开始于南宋。在龙年元宵节,猜一猜与“龙”有关的谜语,其乐无穷也。

  谜语从分类上说,主要分为“事物谜”与“文义谜”两大类,一般由“谜面”“谜目”“谜底”三个部分组成,有些灯谜还运用谜格制成。

  “事物谜”也叫“民间谜语”“儿童谜语”,除了少量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和“物”,比如动物、植物、器具、用品、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等,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短诗的形式加以表现。

  且看谜面:“有人尊我为皇上,有人夸我海中王,有人画我怕点睛,说时点了会飞翔。”“腾云驾雾非等闲,施恩布雨在人间,家有珠宝寻常事,统领兵将皆海鲜。”“有角不是牛,有鳞不是鱼,有爪不是鸟,没翅却能飞。”这些谜目都是“打一动物”,显而易见,其谜底都是“龙”。这些谜语是典型的“事物谜”,其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声音、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拟人、比喻、夸张、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再看“去掉笼头归大海”“尤带佩剑见君子”“系根带子尤其美”等谜面,谜目都是“打一字”,稍加思考,一般也会知道谜底是“龙”字。

  “文义谜”又叫“文虎”“灯虎”,则利用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富有变化的特点,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互扣合。

  先看谜面“叶公吃惊”,谜目为“打一动物”。这里就运用了成语“叶公好龙”的典故,同时采取了会意的手法,使人会想到谜底为“恐龙”。再看谜面“哪吒不闹海,武松不过冈”,谜目是“打一成语”。这里只要掌握了一点古典文学的知识就会知道,哪吒不闹海,“龙”王就不会死;武松不过冈,老“虎”也就活生生,自然会想到谜底“生龙活虎”。再举一例,谜面为“红极一时能震主”,谜目为“打一四字电影”。通过联想,“红”义为“赤”,“一时”指“子时”,“能震主”别解为“威胁到君主”,谜底显而易见为“赤子威龙”。

  至于“谜格”,其作用是提示谜底必须作出某种改变,不同的改变形式有相应的谜格及格名。最常用的谜格有“秋千格”“卷帘格”“徐妃格”“求凰格”“白头格”“梨花格”“蝇头格”“遥对格”“解铃格”“骊珠格”等。

  且看谜面“叶公为何不好龙”,用“谐音格”打一人名。“谐音格”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过特定的语音相似性,将不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意义或者声音效果。此题谜底为“鉴真”,由“见真”谐音而来。再举一例,谜面为“龙门”,用“回文格”打一成语,其格法要求猜射时,先将谜底顺读一次,再逆读一次,两次结合起来扣合谜面。谜底是“充耳不闻”,按谜格要求应读成“充耳不闻,闻不耳充”,意谓补充“耳”于“龙”下成“聋”,是“不闻”的意思;“门”是“闻”字未曾补充“耳”的意思。

  最后,请看以下三个谜面“蛇年前后活力旺”“唐僧坐骑姿雄健”“中华抖擞迎甲午”,谜目是“打一成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谜底为“龙马精神”。元宵乐猜龙谜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