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池上小池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2023-11-15 0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教学篇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大部分孩子读上几遍就能初知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以及一些关键词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而我认为无论低年级段还是高年级段,学习古诗都绕不开“朗读”的环节,没有琅琅书声的古诗词学习课堂就像远离水面而试图航行的帆船,任何努力的解读都是徒然而苍白无力的。因此在备课环节,我确定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

  针对低年级的年段和学情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和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时,我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低年级段古诗教学的朗读应当“读”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读出层次。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反思如下:

  一、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低年级段的语文学习,“识字与认字”是教学的一大重点。作为选入教材的范本篇章,即使篇幅较短,古诗同样也是作为孩子读书认字的载体。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初读环节,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前已经能轻易快速的将一些古诗“熟读”或者“背诵”出来。于是产生错觉,认为孩子已经“会读”了,“初读”的环节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实际上是否真的如此呢?课堂上,我请学生自读古诗后,再分行出示诗句指名请学生起立朗读。在这个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虽然能把整首诗很流利地“读”出来,但是单独朗读一行诗句或诗中的字词时却出了问题。有的同学靠着提前接触过这首诗,但音不对字,所以出现“会背不会读”的现象,例如第一句中的“撑”“艇”这几个比较复杂的字不会读或读不熟;而有的同学对照着文本把诗读“对”了,但或是方音影响,或是囫囵吞枣读得太快,字音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踪迹”“浮萍”几个词中出现的后鼻音读不准或读得不到位。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要进行纠正和训练的重点。

  二、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韵律,读出节奏。

  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古诗韵律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感受古诗中独有的韵律美对于他们而言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何感受呢?当然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吟诵。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古诗对仗工整、具有特殊的韵律和节奏,尤其适合诵读。大部分低年级的孩子,通过反复朗读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也能较快发现、感受到这种韵律和节奏。

  三、适度理解,以“情”促读。

  我认为低年级段学习古诗,不必苛求学生要对诗作内涵进行深刻理解与剖析,但对于关键词句的意思要有正确的把握。换句话说,学习时不能一味只求理解诗意,也不能完全不解诗意。例如《池上》这首诗中,为了帮助学生感知诗意,我在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踪迹”“浮萍”等词语,没有用机械的解释,而是先出示相关的实物图片,通过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踪迹”原本是人或动物留下足印痕迹,进而引导学生想象此处小艇划开水面的浮萍而留下痕迹的画面。而诗中另一个关键词“偷”,我也在课堂上试图唤起学生的同理心,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的经历,孩子们也因此理解了此处“小娃”的“偷”,不是“偷盗”的“偷”,而是像同学自己调皮时“偷偷吃了一颗糖”、“偷偷看了一会儿电视”的“偷”。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与角色迁移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而诗中“小娃”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了。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生发出了或喜爱或欢快的情感,将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同学们的朗读又多了几分韵味和意趣。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根据低年级段孩子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引导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读出一点层次,感悟一点诗情。以课本上的范例为起点,为孩子们开启一道爱上读古诗、自主寻诗韵的窗户,让他们对古诗产生阅读兴趣、学会读古诗的方法,积极自主地去接触学习更多的优秀诗篇,去感受这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学仙葩之魅力!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在谈对“偷”的理解时教室象开了锅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后我们达成共识: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所以这个“偷”字更能体现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分角色演一演,这项工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真切的体悟。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推荐= 小学一年级描写冬天的作文200字 小学一年级寒假征文怎么写 小学一年级日记(范文10篇) 小学一年级教案范文10篇 小学一年级写风景的作文(范文10篇) 我们的校园小学一年级写话(范文10篇) 查看无忧考网小学一年级全部文档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