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大常委会 - 关于江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阴市公司新澄路分部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 - 关于江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 - 关于江阴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07-17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4年1月10日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向大会报告我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2023 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8%左右;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9.5%;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5%以上;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

(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80 亿元;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8%;

(七)进出口总额较去年持平;

(八)实际使用外资 11 亿美元;

(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5%以上;

(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75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十一)单位 GDP 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十二)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十三)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分别为 31.9 微克/立方米、80.3%、100%。

一、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一)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惠企政策加快兑现。加快落实省“四十二条”“二十八条”、无锡“二十二条”等政策举措,出台

实施我市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十三条”,兑付产业强市资金9.23 亿元。工业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超 7000亿元、增长 4.5%以上。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 9 家、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 12 家。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预计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290 亿元,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 500 强 6 家,高新区、双良节能入选省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试点。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建成高标准农田 2.36 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28.8 万亩、总产量2.6 亿斤,蔬菜 18.5 万亩、总产量 40 万吨。完成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 27.39 亿元。新增无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4 家。璜土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创新引擎更加强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72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365 家,新增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 367 家。建成投用科创载体超 80 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25 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2 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1 家、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1 个。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124 项。新增省长质量奖企业 1 家。数字经济提速发展。预计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营收 580亿元。兴澄特钢成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入选“中国工业互联网 500 强”企业 2 家,入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3 家,入选工信部 5G 工厂名录项目 6 个、新增省 5G 工厂 2 家,获评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成为全市第 4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7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 240 家。新增上市企业 2 家。创成无锡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2 个。有效投入持续扩大。省、无锡市、江阴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目标完成率均超 100%,其中无锡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51个、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领域备选项目 13 个,居无锡前列。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围绕“4+1”功能区布局,形成“1+4+N”方案体系,建立健全“功能区+镇街”服务架构、“功能区+国资公司”运营架构,加快推进国资平台整合和市场化转型。“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稳步实施。“南征”上,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工程全面完工;旌阳湖科创园、园博会等项目有序推进;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后政品欣咖啡园等项目顺利落地。“北战”上,加速整合优化港口岸线资源,新开通远洋、近洋航线各 1 条,新启用对外开放码头 1 个,无锡(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78亿吨、增长7.8%,集装箱运量76万标箱、增长 17%。“东西互搏”上,持续推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完成腾退整治产业用地 1.4 万亩,形成连片用地超 4500 亩、千亩以上可用地块 2 个。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入选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优化“个人、企业、项目”三大全生命周期平台,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字化协同应用,9 宗土地完成“交地即发证”、6629 户业主完成“交房即发证”、12 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实现 100%覆盖,“一事一评”满意率达 99.99%。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推动与锡山、惠山联动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常州天宁区、经开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与靖江谋划合作共建新格局。对外开放持续深入。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 1570 亿元,其中出口 1050 亿元。实际使用外资 11 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制造业比重达 80.6%,3 个项目(长电微电子、前晨汽车、远景动力)列入国家级重点外资项目。新批境外投资项目 22 个,完成对外直接投资超 4 亿美元、位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

(四)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区域交通提质发展。沪宁沿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到发旅客 115.7 万人次,城际轨道交通 S1 线试运行。长山大道一期快速化改造工程通车试运行,沪武高速扩建工程先导段开工建设,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右线贯通、南接线全面开工,滨江路、锡澄路、新澄杨线一期等快速化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启动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 35 个城市更新单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6 个、面积 31.8 万平方米,完成主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32 部。城区“六纵六横”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环城四路和毗陵路、延陵路展现新面貌。锡澄运河公园三期建成投用,改造提升朝阳公园等城区老旧公园绿地 7 处,新建口袋公园 15 个。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全面推进“全国最干净城市”建设,清洗整治建筑物外立面 167 万平方米,清理“三乱”3000 余处。建成兴国园等“席地而坐”示范区 5 个,完成21条背街小巷品质提升改造。新增城区停车泊位超2700个。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开展“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2200 个自然村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建成现代美丽农居先行示范点2个、无锡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7个、省级绿美村庄5个、省首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村 15 个、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1 个。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持续深化。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11.6 万吨/日、危废处置能力9 万吨/年,“生态未来城”入围省首批 EOD 项目库。实施“重点行业整治”“臭氧污染攻坚”等专项行动,完成 3763 项治气工程,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全省排名持续提升。完成 165 项治水工程、162 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18 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继续保持 100%。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园林废弃物等多网融合协同收运体系,完成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生态底色不断擦亮。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绿化 5612 亩,林木覆盖率稳定在 25%以上。完成白屈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建成霞客湾生态湿地 2 平方公里,推动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小区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达 27.8%。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创新排污总量管理,保障37 个省、市重大项目落地。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 4 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1 家、省级绿色工厂 9 家、省级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3 家,全市实现节能量 5 万吨标煤。关闭退出印染企业 22 家,建成长泾镇印染集聚区一期工程。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1.26 亿元,减免失业保险费 6.74 亿元。社保扩面新增 3.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至 507 元、1075 元(较上年分别提高40 元、10 元)。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 1440 元(较上年提高 40 元)。完成国家级社会联动救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教育资源提质扩容。滨江科技城中小学、澄西高中新校区等等建成投用,新增学位 12360 个。南菁实验学校城西校区、华师大江阴实验学校等项目有序推进。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率提升至 90.6%。健康江阴稳步推进。市中医院异地新建、市妇保院改建等项目稳步推进,市中医院创成三甲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位列艾力彼全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名榜首。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开展文体惠民活动3500余场次。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实现亚运会金牌零突破,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金牌81枚,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29项次。社会安全保持稳定。统筹推进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双下降。开展突出矛盾排摸化解、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治安乱点排患整治、雪亮工程排盲提质“四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808 件,群众安全感达 99.5%。有效化解信访件,有序处置“问题楼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消费市场回暖不快,稳外贸的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还有待攻坚,市场发展活力动力需进一步激发;资源要素制约依然突出,环境质量仍然有待改善,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采取务实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总书记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 10 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基于国内外形势、上级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建议 2024 年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以上;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5%左右;

(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00 亿元;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以上;

(七)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

(八)实际使用外资 9.5 亿美元;

(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6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十一)单位 GDP 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十二)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十三)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以上计划目标并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4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巩固稳定增长态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聚焦“345”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新增上市公司 3 家及以上,力争推动科创板上市实现新突破。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年内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争创各级智能制造标杆 200 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 640 亿元。积极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培育一批两业融合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试点和区域集群试点。坚持扩大有效投资。综合运用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引一批龙头型企业、节点型项目,年内招引落地超 50 亿元项目 3 个、其中超百亿元项目 2 个。加快推进双良新能源、盛合晶微二工厂等项目建设,确保风和医疗等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全年实施政府投资项目 150 个、完成投资 220 亿元。持续提振消费需求。围绕重要节庆点,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回暖;加大对首店品牌、网红品牌的招引力度,加快国乐岛、凤凰荟等项目建设,打造优质消费场景;利用船厂公园、体育中心等新场景,活跃文商旅融合消费氛围,推动海澜飞马水城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多元化的城市消费新业态。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引领发展动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建设,加快高新区深业科技产业园、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三期、旌阳湖科创园等重大载体建设。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入驻。推动清华大学精密光电研发中心等平台落地运行,提升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等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质效,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15 个。强化科技创新合作。深入实施产学研“双百”行动计划。鼓励高校企业、创新平台联合参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项目计划,开展产学研活动 12 场、达成合作项目 100 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 100 亿元。推动本土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80 项。加快创新主体培育。优化高企奖励政策,深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靶向扶持机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超 500 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 2300 家,新增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 280 家。突出人才引领发展。优化升级“暨阳英才”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 1300 人、技能人才 1.5 万人、高技能人才 6000 人。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建立健全覆盖知识产权质押及证券化、融资租赁等方式的多元化金融供给体系,全年发放科技贷款突破 6 亿元。持续打响“霞客杯”“科技节”等科创品牌,营造“科创江阴”浓厚氛围。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功能区建设改革。围绕“1+4+N”功能区建设方案路径,全面推进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霞客湾科学城、澄东南智造区等功能区建设,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国资、规划、招商、产业等工作统筹,提升发展能级。深入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竣工交付并顺利开学,全面推进科教孵化中心、园博园建设。释放江阴港粮食、药品、进境肉类口岸功能优势,全力推进 3 个 20 万吨级码头提档升级,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3.8亿吨、集装箱运量 85 万标箱。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合作,新增航线 1—2 条。加快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全年腾出可用产业用地2000 亩、盘活存量用地 800 亩、整治低效用地 4000 亩。深层次融入区域发展。深化“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区域联动发展策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服务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稳步提升改革能效。以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为契机,构建完善“1+1+5”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体系,深化“三提三即”、“一网通办”等改革,民营企业数量突破10 万家。对外合作扩容提质。加强对长电微电子等 4 个省级以上重大外资项目跟踪服务,推动安姆科“三总部三基地”等一批外资总部项目落地投产。用好中央和省级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资金政策,助推贝德、红柳、海澜之家等企业“走出去”扩大全球化布局。

(四)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交通路网建设。轨道交通 S1 线春节前开通试运营,滨江路(城区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及南接线、沪武高速扩建、锡澄路一期等项目稳步推进,开展长山大道二期、滨江路二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各镇街、开发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推进主城区老旧小区、核心商圈等品质提升。开展老旧小区改造 8 个,完成拆迁 180 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安置房 90 万平方米、建成 60 万平方米。推进青山未来社区建设,启动市工人文化宫、西横河景观提升、青山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锡澄运河公园四期、科技馆、美术馆等项目年内建成投用,新建“江小澄”口袋公园 5 个。升级城市精细管理。推进重点区域内老旧小区、核心商圈等品质提升工程,整治提升背街小巷 20 条。开展主城区停车秩序、门店秩序、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新增城区停车泊位 3000 个以上,拆除违建 150 万平方米、违法广告设施 1 万平方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清理“三大革命”为重点,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争创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启动新一轮 50 个村现代“美丽农居”建设,建成 1—2 个美丽农居先行示范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开展耕地整治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五)坚持绿色低碳,加快建设美丽江阴。打造优质生态环境。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聚焦 PM2.5 和臭氧双控双减,持续推动源头治理、工程治理,开展重点行业、工地码头道路扬尘、城市面源治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深化排污口整治成效。加快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强汛期监管与水质保障,国省考断面持续稳定保持优Ⅲ。创成秦望山产业园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动固危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巩固夯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加快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示范区。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科学开展绿化造林、湿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林木覆盖率稳中有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5 家,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 15 项以上,全年实现节能量 5 万吨标煤。

(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办好完善交通体系、提升宜居环境、夯实科教基础、丰富文创功能、促进稳定就业、守护“一老一小”等 6 大类 12项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保障,提供就业岗位 6.2 万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4500 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 3800 人。社保扩面新增 3 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升。完善居民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学生少儿和其他居民医保个人筹资标准提高30 元/人/年。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华师大江阴实验学校、江阴职技院改扩建三期建成投用,加快南菁实验学校城西校区建设。推动江阴一中创成省高品质特色高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改建工程、江阴市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确保市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建成投用。争创无锡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一老一小”保障能力。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00户。打造“1+N”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新模式,提高全市未保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 43 张,每千人口拥有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5 个。完善城乡文体服务。拓展艺风书房、“三味书咖”城市布点。推动体育公园、健身路径新建扩建。举办江阴市半程马拉松赛,积极承办各项省级以上体育竞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 5 个“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维护发展大局稳定。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危化品、冶金工贸、城镇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拉网式排查和“回头看”检查。深化“厂中厂”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持续“双下降”。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巩固平安江阴建设成果。防范化解“问题楼盘”涉稳风险。全力化解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

附件:1、江阴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和 2024 年目标建议

  

附件:2、江阴市 2024 年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工程项目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