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让优秀历史文化焕发新时代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省昆山市概况 昆山:让优秀历史文化焕发新时代魅力

昆山:让优秀历史文化焕发新时代魅力

2023-06-25 0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昆曲、锦溪宣卷、苏州竹刻、苏绣(昆山刺绣)……这些江苏昆山人耳熟能详的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瑰宝,在全社会的共同保护下得以传承,它们承载着许多人的文化乡愁,它们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

挖掘让非遗“留下来”

江苏昆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丰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至今有着6000年文明史。这个从秦代开始出现的城市,也成为了一些中华文化艺术的发源地,比如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善良的昆山人民创造了以精巧、秀丽为主要特色的灿烂文化。

数字里蕴藏着“富矿”。昆山对散落在乡村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风民俗进行挖掘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目前,昆山有各级非遗项目42项,包括国家级2项、江苏省级8项、苏州市级10项、昆山市级22项。全市有各级非遗传承人37人,其中包括江苏省级传承人7人,苏州市级传承人10人,昆山市级传承人20人。

2019年昆山启动第五批昆山市级非遗项目申报遴选工作,经各区镇、行业协会推荐,非遗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公布了在昆山市域内具有百年以上历史、有三代以上清晰传承谱系、至今仍以活态形式存续发展的苏绣(昆山刺绣)、金华村腊肉加工制作技艺、沈万三食品加工制作技艺、昆山撂石锁技艺、沪剧5个项目为昆山市第五批非遗名录。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昆山加强传统手工技艺和医药类项目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使传统生产工艺得以延续,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奥灶面制作技艺利用百年配方,不断丰富产品,拓展市场,年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以上;苏州非遗项目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技艺每年营业收入达100万元;昆山市非遗项目周市爊鸭制作技艺在昆山市区开设多个专卖店,年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一项项务实之举,一个个创新之策,留住了文化的根脉,更为昆山人民守护了一方精神家园。

传承让非遗“活起来”

走进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可以看到,这里的学生都能吟唱几句昆曲。一部分音乐天赋较好的学生先在“小昆班”接受昆曲老师的教授,回来再在各个班级教大家学唱昆曲。“我妈妈就是昆曲迷,经常带我去看昆曲演出,我觉得昆曲演员漂亮,唱得也很好听,我希望长大后也能在舞台上唱昆曲。”千灯中心小学校学生高蝶说。

千灯中心小学校有一支民乐队,民乐队的每个队员都会演奏两三段昆曲,为演唱组伴奏。尤其是在笛、管、箫、琵琶、月琴等方面,表现力极强。在人人了解昆曲、会唱昆曲的基础上,学校还会举行昆曲大奖赛,比哪位同学能在唱、念、做、打上做到完美结合,让获奖的学生去带徒弟,传承弘扬昆曲文化。

自1987年以来,昆山将昆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成立全国首家“小昆班”。“戏韵飘香,‘梅花’绽放”,30多年来,昆山在各中小学成立21家“小昆班”,实现各区镇全覆盖,培训5000余名昆曲小学员,共排演100余折昆剧名段,百余名学子进入专业戏曲院校深造。

传承昆曲,“从娃娃抓起”。昆山第一中心小学创办了昆山第一个“小昆班”,依托“小昆班”培养“小梅花”,最初发展时“小昆班”困难重重,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如今越办越红火。在“小昆班”的影响下,全校班班教唱昆曲成为一种风尚。锦溪镇、陆家镇等地专门拨款作为“小昆班”教学、演出等活动资金。在昆曲梦想的感召下,“小梅花”傲然盛开。这些学习昆曲的小演员,不少被输送到上海、江苏等地的戏曲学校,成为专业戏曲人才。在全国、省市各类文艺比赛中,也荣获了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少儿艺术节茉莉花“金奖”等各种奖项。

不仅如此,“小昆班”还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参与中法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亮相上海世博会和苏州虎丘曲会,接待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友人,“小昆班”的演出让昆曲文化广泛传播。昆山市新镇小学“小昆班”还被命名为“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

走出去为非遗插上腾飞“翅膀”

为了交流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多年来,昆山不断创新理念和举措,提速非遗走出“深闺”步伐。可喜的是,如今在昆山,“加强非遗保护,呵护精神家园”已逐渐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景区是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舞台”。在2021年“五一”“十一”假期中,昆山举办了“匠心匠艺”非遗好物进景区系列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非遗的迷人魅力。通过市集、展演、互动体验和手工作坊等,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拉近民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同时,梳理全市传统文化资源,设计“听着昆曲游昆山、跟着非遗游昆山、沿着古迹游昆山”等3类共6条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在弘扬非遗的同时,促进了昆山旅游业发展。

为让非遗走出去,自2019年以来,昆山原创昆剧《顾炎武》《梧桐雨》分别走进上海、南京、宁波、厦门、潮州、香港等“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城市进行演出,增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文化交流。

“互联网+”为非遗走出“深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昆山2021年开展昆曲云拜年活动,被人民网点评为“提升就地过年群众幸福感,着重提升年味儿”全国2个标杆活动之一。开设“雅韵昆山”官方电台,包括昆山历史、昆山非遗、昆山昆曲等8个专辑近200条音频,同时辅以视频、图片和文字,向全球讲述昆山故事,传播昆山传统文化,极大地扩大了昆山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展示了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就是要让文化惠及大众。”昆山市文体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昆山将持续坚持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的非遗项目回归现代生活,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贡献非遗力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