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江苏】致一代人逝去的青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的名人故里 【魅力江苏】致一代人逝去的青春

【魅力江苏】致一代人逝去的青春

2024-07-12 15: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那么一代人,他们有一段共同的命运,他们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他们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他们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知青岁月,锻炼了他们的筋骨,也成熟了他们的思想;它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但这一代人的深刻印迹永远都不会淡漠。

这里,还原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居住地的建筑风格,收藏了从毛主席像章到煤油灯、到蛤蜊油等数千件老物件,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知青时代特殊的生活场景和激情岁月。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京浦口的南京知青纪念馆,现场感受了那一代人不同寻常的青葱岁月。

▲感受那一代人不同寻常的知青生活

▲馆内陈列着各类珍贵的老照片

纪念一代人逝去的青春

南京知青纪念馆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这座占地3300多平方米的庭院全部由青砖黑瓦打造,模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风格,是一座以知青为主轴,体现知青文化、生活、民俗主题的庭院式纪念馆,中央是一块知青自留地和一座按照小茅屋实物还原的知青之家。

纪念馆内按照“序厅、永宁知青、知青之歌、浦口知青风采、知青体验馆、知青民俗屋”六大主题布展,陈列着各类珍贵的老照片和实物藏品,主要展现知青上山下乡时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生活场景等内容,对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劳动过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和再现,为参观者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知青们“上山下乡”的生活风貌。

在永宁知青篇章,记录着孙晓云和雷晓宁两位当代知青文化名人当年上山下乡的生活轨迹,他们曾经分别在永宁公社永合大队和永宁公社六联大队插队。浦口知青风采篇章则用“流放少年-艺入佳境-江浦游子-归国琐记”四个篇章记录下曾在浦口插队的陈丹青在知青年代留下的珍贵回忆。

上山下乡时期的红袖章也是纪念馆展出的一大特色,红袖章有700多种,数量超过1000件,除了南京本地之外覆盖了全国所有主要城市,数量也是国内最多的。

▲南京知青捐赠的校徽

5000多件老物件重现知青生活

煤油灯、熊猫牌缝纫机、老式手摇电话机、搪瓷脸盆、铁皮水瓶、梅花牌蛤蜊油,还有漆面斑驳的南京饼干铁罐子……乍一看,这么多的老物件,仿佛让人穿越来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京知青纪念馆收藏了5000多件知青老物件,都是分散在各地的曾经在南京江浦插队的老知青们捐赠的。

记者了解到,纪念馆开馆之初,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曾经上山下乡的老知青们,他们捐赠文物的热情非常高涨,包括军装、书信、手抄本、火车票、粮食关系迁移证、茶缸……这些记录着知识青年特有的历史印记的物件,都是那个红色年代的社会缩影。

在知青之家,下放时期知青使用过的旧座椅、劳动工具、收音机和茶壶等生活用品都依照原貌摆放。很多知青感慨,这跟他们当年插队时住的屋子一模一样。

讲解员告诉记者,按照原比例复建的供销社实景是纪念馆中布展难度最大的,门头是按当时老浦口地区供销社的样子重建;照明的煤油灯都是知青们用过的老物件;供销社里的搪瓷脸盆、铁皮水瓶也都是老知青们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几个漆面斑驳的南京饼干铁罐子是从老知青家里征集到的,当时这罐子家家户户都舍不得扔;放在供销社货柜里当年在安徽芜湖生产的梅花牌蛤蜊油,在南京早就找不到了,这些都是现在生活在安徽农村的知青捐赠的……

踏进纪念馆,时光好似回到了50多年前,恍惚间,好似看到了爸爸妈妈们的知青岁月--扎着长辫子的妈妈在食堂蒸馒头,赶着耕牛的爸爸在田野上种地,响亮着知青之歌的大地上一片忙碌、欢笑……

▲按照原比例复建的供销社实景

▲有着历史印记的老物件

《知青之歌》

陪伴无数人度过青葱岁月

侯冲是南京知青的故里。在当年,曾有4000多位南京知青在侯冲生活过。永宁知青中名人很多,有省美术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有“当代第一马”雷晓宁;有鼎鼎大名的画家陈丹青……他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同时也继承了农家的吃苦耐劳。

南京本土书法家孙晓云的青春时代是在插队和部队中度过的,1973年,孙晓云去江浦永宁公社插队,成了一个知青。每天四五点钟天没亮就得下田劳作,夏天插秧,秋天割稻子、脱粒。孙晓云说,青年时代的“吃苦”和现在的感觉大不相同。那时候人们心里总是很乐观,即使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艰难的事情,当时并不觉得苦。但那时孙晓云一直没停止书法练习和创作。插队期间,时间非常紧,一天15个小时劳动下来,人累得没了形,她还是忍不住想练,晚上没灯就在空中比划,心里默写……直到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孙晓云去了部队当图书管理员,才有了个系统学习书法的机会。

在永宁知青的名人中,还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南京第五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南京知青之歌》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支知青歌曲,它真实地反映了知青上山下乡之初万分复杂的心理,是对当时社会思想最为直接的一种呈现,具有广大的社会心理背景。歌曲深深地触动了当时无数知青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达了知青对故乡的眷念、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前途的迷茫。由于对知青心理及情绪的准确捕捉和通俗的旋律,很快以手抄本和口口相传的形式在知青中广为流传,并被改名为《知青之歌》。其穿越时空的优美旋律,陪伴无数知青度过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嵇刊/文 吴宇/图)

原标题:《【魅力江苏】致一代人逝去的青春——南京知青纪念馆再现父辈们难忘的知青岁月》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