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有哪些地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地质条件有哪些 宜兴有哪些地质

宜兴有哪些地质

2023-04-17 04: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壹』 宜兴市陶土矿()

宜兴市陶土矿主要分布在该市南部山区,已发现陶土矿床(点)余处,探明储量的有黄龙村、黄龙山、青龙山、白泥山、南山、香山、杨店及柏山等大、中型矿床8处。宁(南京)—杭(州)公路、宜(兴)—广(德)公路通过该区东部及西部,东临太湖,交通方便。

陶土矿受高淳—宜兴—嘉定东西向构造带控制,矿床分布在湖㳇向斜、张渚向斜的翼部及太华山背斜、五通山背斜北翼。含矿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次为中泥盆统茅山组,和下二叠统堰桥组。

五通组中陶土矿分布最广。矿层赋存于该组上、下部,可采矿层一般2—7层。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小矿体呈透镜状。最大的矿体长度大于600米,延深大于500米,平均厚度18.46米。高骊山组中的矿层赋存在该组的中、下部,最大矿体长1500米,延深539米,一般厚14米。龙潭组中的矿层赋存在该组的上、下部,矿层长200—1000米,延深数十米,厚2—13米。茅山组中的矿层赋存于上部,但多数矿层薄,局部有3层可采,规模最大的矿体控制长度600米,延深80米,厚0.9—2.6米。堰桥组中赋存4层陶土矿,主矿体长600—900米,延深40—180米,厚5—8米。

陶土矿矿石种类有甲泥(紫红色的砂页岩制陶工业的主要原料)、白泥、紫砂泥、嫩泥(含水的可塑性强的粘土矿)等。甲泥赋存在五通组上部及高骊山组中、下部,白泥赋存在五通组下部及茅山组上部,紫砂泥赋存在五通组上部甲泥中,嫩泥赋存在堰桥组、龙潭组中。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石英,次为白云母、绢云母、蒙脱石、叶蜡石、长石等。矿石化学成分含量因矿石种类不一略有差别,一般Al2O3 18%—25%,Fe2O3 0.85%—9.06%,SiO2 56.05%—70.70%,TiO2 0.5%—0.91%,CaO 0.32%—0.35%,MgO 0.47%—0.97%,K2O 1.13%—2.80%,Na2O 0.05%—0.27%,SO3 0.01%—0.08%,烧失量4.47%—9.48%,耐火度>1440℃—1690℃。矿石工艺性能良好,具有中—高可塑性,较好的结合能力及泥浆性能,成型性能良好,干燥及烧成收缩较小,烧结温度范围较宽,烧成性能良好,质量符合制陶工业的要求。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沉积矿床,其中嫩泥为沉积—风化而成。

宜兴市陶土矿在古代就已发现,并被开采利用。近年来发现宜兴市归泾乡南唐村有生产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遗址,据考证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已烧过几何印纹和原始青瓷;东汉在均山生产釉陶;到西晋青瓷生产已达较高水平;宋代紫砂陶和均陶产品问世,日用陶器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自明代中期起陶器生产集中在鼎蜀山一带,形成了手工业场,此时紫砂陶和均陶开始盛行,名匠辈出,佳器问世,所制陶瓷产品不仅国内经销,还出口国外;到清代已发展成为全国日用陶器重要产区之一。

据现有资料查证,最早记载陶土矿地质情况的为1924年10月赵汝钧、刘季辰所著《江苏地质志》,文中记述了蜀山、黄龙山志留-泥盆纪之上部有白泥、紫泥及青泥。1941年,日本人平木洋三郎在其调查报告中也记述了黄龙山及白泥山硬砂岩中分别夹有1.6米、2米厚的粘土。1955年,江苏省工业厅重工业局地质科姚湛一曾到鼎山一带进行踏勘,在踏勘报告中提到黄龙山、蜀山等地是陶土矿的主要产地,其种类有白泥、乌泥、夹泥(即甲泥)、紫泥、青泥等。

陶土矿的正式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3月。为了寻找陶土矿的后备基地,江苏省重工业厅勘探队叶祖权等人在丁蜀镇(原丁山镇)附近进行初步普查工作,在丁蜀镇南约10公里之白泥山(古人开采的老矿山)进行槽探揭露,同年8月编写了《宜兴县白泥山地质工作总结》,估算了陶土储量约500万吨以上,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58年4月提交了《宜兴县黄龙山地质概况》,估算了储量。并提出在黄龙山本部寻找未采矿层,在黄龙山北部稻田之下寻找深部矿层的建议。

1958年10—12月,常州专员公署地质普查大队宜兴中队赵桂兴、迟云鹏等根据群众报矿,对杨点粘土矿进行检查,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竹海乡砺山大队老鸦岭粘土矿点检查报告》,探明粘土储量135万吨,远景储量750万吨,认为该粘土矿可做耐火粘土使用。

1964年3月,江苏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乐秀康、武仲豪、马鑫贵、沈流荃、沈国俊等,对黄龙山陶土矿进行重点普查评价,并在白泥山及丁蜀镇南西3.5公里之南山、乌龟山一带进行普查找矿。后因任务改变,提前于10月底结束白泥山、南山、乌龟山野外工作,12月提交了《白泥山、南山陶土矿地质普查总结报告》,计算了五通组下部主要含矿层及上部紫红色粘土远景储量1391万吨,其中白泥山425万吨,南山966万吨。1965年1月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黄龙山陶土矿普查评价报告》,这是宜兴地区提交的第一份陶土矿正式普查评价报告,探明五通组中陶土矿(甲泥)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64万吨,为宜兴市陶土矿第一次探明的工业储量。1965年4月经江苏省地质局审查批准。

1966年10月—1969年10月,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地质队杨德渊等采用槽探、井探、钻探等手段对白泥山进行详查,于1970年提交了《宜兴县白泥山陶土矿地质详查最终报告》,探明五通组中陶土矿(白泥)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26万吨。

1970—1972年,江苏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该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时,对陶土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提交了《社渚、张渚、丁蜀幅1∶5万区测中间报告》,编制了矿产分布图及矿床(点)卡片,对该区含矿地层划分、陶土矿的赋存部位、矿体规模、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以后的普查勘探提供了区域性地质矿产资料。

1971年,江苏省第四地质队在检查丁蜀镇西南杨店陶土矿点时亦发现有可供利用的耐火粘土矿,于1972年进行了检查,1973—1974年,戴俊法、黄光荣、林智勇等采用钻探和物探等综合方法进行勘查,于1975年4月提交了《江苏省杨店耐火粘土矿总结勘探报告》,探明陶土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174万吨,是目前宜兴地区探明储量最多的大型陶土矿床,同时探明耐火粘土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37万吨,并估算了白云岩远景储量555万吨,可综合利用。1978年5月经江苏省地质局审查批准,报告可供开采设计的依据。

1973年,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在南山东北部施工9个钻孔,1977—1978年又继续在南山施工3个钻孔,由于控制范围的局限性,致使地层、含矿层的对比缺少确切的依据,其资料仅供参考。

1975—1976年5月,江苏省宜兴陶瓷原料总厂林敖金根据川埠煤矿勘查资料及其它地质资料分析,提出在川埠香山勘查龙潭组中嫩泥矿。通过工作,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川埠香山嫩泥矿地质详查评价报告》,探明陶土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24万吨,缓解了宜兴嫩泥矿紧缺的矛盾。

1976年3—6月,宜兴陶瓷公司宜兴陶土原料普查组林敖金、余春林、刘细龙等,对宜兴全县陶土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地质调查,发现了柏山嫩泥矿、白泥矿等一批新矿点,提交了《宜兴陶瓷原料地质调查报告》。

1980—1981年,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在黄龙山西段北部按150×100—125米网度进行钻探普查,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黄龙山补充勘探报告》,探明陶土矿(甲泥)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215万吨。

1981年3月—1983年3月,江苏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二队)陈锡文(分队技术负责人)、过林森、阮海彬、钱振洪等,根据江苏省地质局下达的任务,在丁蜀镇南西之南山、朝阳山、乌龟山等地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对陶土矿进行普查,而后采用槽探、井探、钻探、老硐调查,对南山东北部3—11线和南坡7—15线进行勘探,于1983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南山陶土矿勘探地质报告》,探明陶土矿的矿石储量203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177万吨,估算了紫红色陶土矿远景储量677万吨。此外,尚对五通组中石英砂岩进行了概略性了解,该石英砂岩不仅是优质建筑材料,还可作Ⅳ级玻璃原料,可综合利用。该报告于1984年8月经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审查批准。

1983年1月—1985年6月,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任敖培、杨德渊、宋锦华等,根据江苏省陶瓷公司及宜兴陶瓷公司的指示,利用钻探手段对青龙山陶土矿进行地质普查(该矿古代曾开采),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青龙山陶土(甲泥)矿区普查地质报告》,探明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093万吨,其中五通组中陶土矿708万吨,高骊山组中陶土矿385万吨。

1984年3—12月,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任敖培、林敖金、张和平等根据江苏省陶瓷公司及宜兴陶瓷公司的有关指示,利用钻探辅以少量轻型山地工程,对柏山陶土矿进行普查—详查,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柏山陶土(嫩泥)矿区详查地质报告》,探明陶土矿(嫩泥)可供利用储量121万吨。

1984年3月,地质二队陈锡文(分队技术负责人)、过林森、吴勤新、钱振洪等,根据江苏省轻工业厅关于进行黄龙山东北部地质勘探的要求及江苏省地质矿产局下达的任务,在丁山地区开展普查,年底在普查的基础上选择黄龙山之北黄龙村附近进行勘探。通过槽探、井探、钻探、黄龙山采矿井的调查及物探静电α卡法扫面工作,于1988年底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黄龙村陶土矿区勘探地质报告》,探明陶土矿(甲泥)储量1130万吨,伴生紫砂泥41万吨,其中可供利用甲泥储量779万吨,为陶都制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型矿山。1988年8月,经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报告和所批准的储量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

宜兴陶土矿通过各地勘单位历年的普查勘探,累计探明陶土矿(包括甲泥、白泥、紫砂泥、嫩泥)储量5872万吨。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5214万吨,远景储量667万吨,伴生耐火粘土矿137万吨。尚有石英砂岩、白云岩可综合利用。

宜兴陶土矿开采历史悠久,随着陶土矿的开发利用,陶瓷工业的发展,宜兴市鼎山、蜀山一带商业亦逐步发展,清代鼎山、蜀山一带已是“商贾贸易廛市,小村宛然都会”。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采矿公司接管各个开采宕口,先后成立了黄龙山矿场、白泥山矿场、西山开采场,分别开采甲泥、白泥、嫩泥,后统一归宜兴陶瓷原料总厂领导,1976年后新建香山嫩泥矿,1987年新建南山白泥矿;在此期间,乡镇集体组织开采的矿床点不断增加,陶土的产量也在逐年加大,资源优势逐渐转换成产品优势。生产陶瓷的工厂也在不断发展,经营陶器产品的商店比比皆是,并相继创办了丁蜀镇陶瓷技术研究所(现改为江苏省宜兴陶瓷研究所)、陶都工业大学(现改为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宜兴陶瓷陈列馆。目前丁蜀镇已发展成品种、门类比较齐全,应用范围广泛,配套协调的综合性陶瓷工业基地。

近年来丁蜀镇周围的周墅、川埠、濮东、湖㳇、张渚、茗岭、大浦、张诸、大华等10多个乡镇也相继建立了陶瓷厂,依靠陶瓷原料而发展起来的陶瓷工业,已成为宜兴市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贰』 恐龙蛋化石怎么鉴定

恐龙蛋外观有如下特征:

1,有蛋壳,蛋壳厚度大约.4-0.6毫米左右,很少有超过1毫米的,用十倍放大镜可看到蛋壳断面有细小方解石晶体紧密排列,蛋壳常不完整,易脱落,没有蛋壳的蛋没有价值。

2,蛋壳内外的岩石均为泥沙质,壳内为灰色,壳外为土黄色,用硬毛刷沾水涮洗形成泥沙浆。

3、如果是坚硬岩石又见不到蛋壳则多为结核而非恐龙蛋,北京的市场公开摆出来卖的蛋全是结核,但他们手上有真货,视品相和蛋壳的完整程度,大约每蛋300元至500元左右,冬瓜形的蛋要贵一些,当前国家管的很严,以少碰为妙。

4、西峡,浙川,夏馆盆地的蛋石.哪个地方埋层基本是棕色含砾沙岩和泥质沙岩,蛋客基本是青灰色,蛋体有圆或椭圆,能清楚的辨出一端略尖些.长径大概90MM--180MM之间.蛋体形状虽有变易,但与地层基质界缘明显,蛋体低倍镜观察,可见均匀分布极细小凹坑(蛋需阳光增温孵化,高温气孔).蛋与蛋磨擦有明显臭蛋味。

(2)宜兴有哪些地质扩展阅读:

基本信息

恐龙蛋化石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最早于1869年发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的数量不多。所见到的一般都是蛋的钙质外壳,极少发现保存有某种恐龙胚胎化石的蛋,很难判断所发现的蛋化石是由哪类恐龙产的。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关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取得重要的进展。

1984年在中国出土一件有6500万年的历史的“恐龙蛋窝”化石。本“恐龙蛋窝”化石出土之后,几经辗转流失到中国境外,此件“恐龙蛋窝”化石包含22枚盗蛋龙恐龙蛋,其中19枚恐龙蛋中可见初具雏形的恐龙胚胎。2003年,一名美国收藏家在美国公开拍卖会上以42万美元将其买下,后经多方交涉无偿归还中国。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通过外交途径追索流失国外的古生物化石。

中国科研人员对广东南雄盆地的恐龙蛋进行研究后认为,由于在晚白垩世最后20~30万年间,南雄地区恐龙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突变”,严重的干燥气候以及微量元素的污染,锰、锌、锶等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影响了恐龙蛋壳的正常发育,形成了病态蛋壳结构,因而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绝灭。他们利用扫描核探针,对恐龙蛋化石进行的扫描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新说法。

还有古生物工作者也认为,由于某种原因,恐龙蛋不能孵化或只有少数恐龙蛋能孵化,使保存在地层里成为化石的恐龙蛋愈来愈多,而恐龙则愈来愈少,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过去,关于恐龙绝灭原因的学说有:“气候恶化说”、“砷中毒说”、“竞争失败说”、“生殖单性说”以及最流行的“陨石撞击说”等。上述新学说已引起世界地质古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