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杂谈】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 【随想杂谈】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

【随想杂谈】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

#【随想杂谈】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文章以江南水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与宁波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对两地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解构,得出了相应的语汇和语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两地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共性与个性特征,进而从中挖掘二者的地域文化差异。结论表明:两地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共性,即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的共识性特征。同时,两地的传统村落也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中多样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 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图式语言;苏州;宁波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1)24-0074-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 李昊泽,王勇,程杰.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解构[J].规划师,2021(24):74-79.

0 引言

2012年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 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明确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江南水乡的传统村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江南文化,保护与发展江南水乡的传统村落是传承江南文化的重要一环。

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现代社会与乡土文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村落的社会风俗和空间格局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呈现出高度破碎化、孤岛化、边缘化的特点。而在目前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风貌趋同等现象屡见不鲜,传统村落丧失原真的特色风貌,这进一步加速了“传统”的灭失。目前,已经有诸多关于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的总体特征,学者们都已达成了共识。部分研究对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的产生原因及构成情况进行了解读与分析,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较为宏观的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相关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指向更为微观的层面,如对传统民居、公共空间等的研究。同时,许多新视角与新方法也相继被引入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中。

虽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地域性差异及多样化个性的分析还可进一步深入。图式语言作为一种基于图式和图式逻辑关系的研究方法,能够清晰地体现空间的布局肌理和空间生长的逻辑关系,并能够从中提炼出空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江南北部与南部的地理、文化差异,从江南北部与南部各选取了两处典型地区——苏州与宁波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图式语言的逻辑方法,分别构建两地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体系,并进行比较研究,提取共性与个性特征后进行转译分析,以期为江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解构对象

(1)苏州。苏州地处江南北部,京杭大运河沿岸,是太湖流域吴语文化区的核心区,是古代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域内的传统村落具有面广量大的特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苏州传统村落的地理环境特征,将其传统村落归纳为平原水网型、山坞型、山水环抱型3种,并选取苏州地区的平原水网型村落(李市村、龙泉嘴村、溪港村和恬庄村)、山坞型村落(杨湾村、甪里村、植里村、堂里村和后埠村)、山水环抱型村落(东村、陆巷村、明月湾村和三山岛)进行研究。

(2)宁波。宁波地处江南南部,是大运河末端城市,也是古代江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的港口枢纽。总体上看,宁波的传统村落特征较为多元,风貌原真性保护较好。按照上述的分类标准选取宁波地区的平原水网型村落(走马塘村、十七房村、新庄村、半浦村)、山坞型村落(韩岭村、蜜岩村、李家坑村)和山水环抱型村落(利民村、建设村、陶公村、殷湾村、下水村)进行研究(图1)。

图1  苏州(左)与宁波(右)传统村落分布示意图

2 图式语言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图式语言方法

景观图式语言是融合了安妮·斯派恩的景观的语言、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和西蒙·贝尔的图式方法的产物。其以景观空间多样性、水平拼接与垂直嵌套结构为核心,以图式为语言形式,通过建立具有尺度、秩序、语法和意义的景观空间整体,揭示形态、功能、意义的空间融合与生成过程以及整体景观的形成机理。

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具有强烈的本土地域特征,它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包含着人与环境长期互动而形成的特定经验认识。根据图式语言体系,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所包含的空间要素如同语言中的语汇,单体空间要素、空间要素组合、空间组团对应着字、词、词组这些语言要素,空间要素间组合拼接与嵌套的逻辑关系如同语言体系中的语法,运用这些语法将空间要素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

2.2 数据来源

传统村落的相关数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直接数据与间接数据,直接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调研,笔者和研究团队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5月分别对上文所述的苏州地区的13个传统村落、宁波地区的12个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无人机航拍和手持相机拍摄的方式获取村落的空间布局数据,包括村落整体格局、村田格局、建筑街巷布局等方面的数据;间接数据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获取,包括村落的保护规划、村史村志等相关文献资料。

本文通过直观的空间数据和图式语言的方法,在解构村落格局与提取空间单元的过程中,获取不同尺度的字、词、词组等要素,再结合村落的地理条件与人文历史等资料,进一步解析其各尺度要素间拼接或嵌套的逻辑关系——语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图式语言体系。

3 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提炼

3.1 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语汇——空间显性元素

本文根据图式语言的相关研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炼苏州与宁波的传统村落空间图式语汇(图2,图3),并将两地的图式语言语汇体系中的字与词划分为建筑布局空间、连接空间、附属空间及复合空间四大类。同时,通过基本图式的组合、拼接、嵌套形成图式语言语汇体系中的词组,包括建筑布局空间—连接空间组合、建筑布局空间—附属空间组合、连接空间—附属空间组合、复合空间4种组合方式。本文参照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划分的3种户外活动,以空间的功能属性为出发点,将村落空间分别划分为:必要性活动—生产活动空间、自发性活动—居住生活空间、社会性活动—公共交往空间及多种活动行为—复合型空间。

图2  苏州传统村落的图式语汇示意图

图3  宁波传统村落的图式语汇示意图

(1)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字与词。通过提炼总结得出两地基础图式要素——字与词共计153个,其中苏州地区有68个,宁波地区有85个。苏州地区的字要素共有三大类,包括4种建筑形式、3种连接空间、7种附属空间;词要素共有四大类,包括3种建筑布局空间、2种连接空间、2种附属空间和5种复合空间。宁波地区的字要素共有三大类,包括6种建筑形式、3种连接空间、10种附属空间;词要素共有四大类,包括4种建筑布局空间、2种连接空间、3种附属空间、6种复合空间(表1)。

表1  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图式语汇中的字、词要素汇总

(2)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词组。通过拼接、嵌套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中的字、词要素得出,苏州地区的词组要素共有四大类,其中建筑布局空间—连接空间共有4种图式,建筑布局空间—附属空间共有2种图式,连接空间—附属空间共有2种图式,复合空间共有7种图式;宁波地区的词组要素共有四大类,其中建筑布局空间—连接空间共有3种图式,建筑布局空间—附属空间共有3种图式,连接空间—附属空间共有4种图式,复合空间共有6种图式。

3.2 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语法——空间隐性特征

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语法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村民的空间理想与生活哲学,指的是经过漫长的人地互动过程,村民们形成了对于本土地域的整体认知,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法礼制等,这些认知和风俗习惯等又映射到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态构造中。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两方面的内容,词法指基本要素通过水平拼接与垂直嵌套形成复合空间组合的排列方式与规律,句法指语汇通过关联形成完整的村落空间的逻辑法则。

(1)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词法。本文通过对苏州、宁波的传统村落进行解构,形成不同尺度的传统村落空间单元,再由此组合、拼接进而总结得出其空间单元的空间关系与形成过程。在居住生活空间的组合方面,两地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的以院落联排并列或零散布局为主,部分传统民居有天井、院落或配有园林,部分现代民居为独栋建筑;宁波的多为组团式布局,独栋民居、三合院或四合院及平行的长廊屋等以并列、围合的方式形成组团。在公共交往空间方面,两地的情况相似,它们的空间核心均为连接空间与附属空间,附属空间的生成与连接空间息息相关,如街巷沟通转角节点、广场空间,桥梁沟通河道两侧生成桥头广场。在生产活动空间的组织构成方面,从大尺度上看,两地有一定的共性,两地的村—田格局相似;从小尺度上看,两地的生产空间组织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苏州的养殖、种植绿地一般依附农户建筑,在村落中零散布局,而宁波的晒场一般设置于开阔的场地,集中布置于村落一侧。在复合型空间方面,苏州、宁波均具有富含自身特色的本土地域特征,苏州的传统村落一般呈现空间并列、空间交织、空间交叉的水平空间层面的复合关系;宁波的传统村落一般呈现空间并列、空间交织、空间嵌套的垂直空间层面的复合关系。

(2)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句法。

两地的传统村落均蕴含了丰富的句法,包括时间性、本土性、修辞性、尺度性和秩序性,其中尺度性与秩序性是宁波的传统村落所特有的。①时间性。在传统村落长期的建造过程中,村落的布局营建会顺应时代的变化“因时制宜”。苏州与宁波传统村落的生长脉络均有着深刻的时间痕迹,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其图式语言所包含的不同的时代特征。②本土性。传统村落的存在基础包含了空间与地点两个基本要素,传统村落的空间属性是人们定居的首要条件,而地点的在场则决定了空间“因时制宜”的本土性特征。苏州、宁波的本土性特征包括两种,一是共有的江南地域特征,二是各自的地域特征,因而两地的本土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③修辞性。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句法都具有修辞性,其体现在象征手法上。例如,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的营建过程都包含了“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苏州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句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排比、反复等,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空间的排比与反复并列;宁波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句法中则包含对比、强调、暗喻等修辞手法。④尺度性。尺度性是宁波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句法所特有的,体现在“家—房—族”的空间嵌套关系中。微观层面的单体要素包括宗祠、堂前、单屋或长廊屋;以堂前为核心,单屋与长廊屋向心布置,围合形成明堂,由此形成中观层面的房族院落;宏观层面的宗族结构以宗祠为空间核心,房族院落分布其周围,呈现出更大尺度的向心性(图4)。⑤秩序性。秩序性同样是宁波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句法所特有的,体现在传统的宗族规制与日常生活生产方式的结合,外化于传统村落的空间中。以宁波殷湾村为例,其空间布局以生活空间的中心堂前为起点,延伸至码头生产空间,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极强秩序性的纵向空间序列(图5)。

图4  走马塘村向心性示意图

图5  殷湾村纵向序列示意图

4 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征

4.1 共性与个性特征

4.1.1 共性特征

对苏州、宁波传统村落空间的字、词、词组3个要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地的字要素中的民居、溪河、桥、廊等有极高的重叠度,词要素中的民居组合、溪桥组合等多有重复,词组要素中的建筑布局空间—连接空间、连接空间—附属空间等也多有相似之处。苏州与宁波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可概括为“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两地的共性空间意象。经过语汇的提炼及逆向解构,总结出两地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构成关系与形成逻辑——语法。比较分析发现,两地的语法在本土性、修辞性等方面的相似度较高,体现了传统村落营建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特征,空间内涵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象天法地尊礼”的共性特征。

4.1.2 个性特征

苏州与宁波的传统村落空间也均具有包含本土地域特色的个性特征。苏州的传统村落具有“清雅精巧—应时相生”的特征,而宁波的传统村落则是“简朴多元—敦宗睦族”。两地的建筑空间布局特征差异明显。在苏州的传统村落中,现代的建筑以“一房一院”的空间形式为主,传统建筑大多拥有多进院落。同时,苏州的院落中多有园林,即便是普通的民宅,也会留有一隅来营造园林式景观。宁波的传统村落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均显示出简朴的乡土气质,且建筑形式更为多元,有独院、三合院、多进院和长廊屋等,还有受海派文化影响的西式公共建筑等。从两地的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成的逻辑法则看,虽然两地的传统村落均具有“象天法地尊礼”的空间内涵,但是宁波的传统村落具有更显著的“敦宗睦族”的特征,其空间的构造中蕴含着深厚的宗族礼法,体现出较强的秩序性,进而产生了明显的尺度性与修辞性。宁波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表现为向心空间的尺度嵌套与纵向序列的空间延伸,这些空间通过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具有较明显的核心或排布规律。而苏州的传统村落则体现出较为显著的时间性特征,蕴含着“应时相生”的规律,从建筑建成时间看,该地区的传统建筑多建造于明清时期,现代民居则普遍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设的,“断代”的特点较为明显。此外,苏州的传统建筑多集中于村落核心区,而现代宅院式建筑的布局则相对分散,传统村落整体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散点化特征。

4.2 共性与个性特征的形成机制

(1)共性的形成机制:“和谐人居”与“诗性审美”的思想观念导向下的村落营建。吴良镛曾说“经过江南人自觉不自觉的设计经营,江南地区大到城市、小到村镇,都能与自然揉为一体而形成与山水环境契合的布局形态,显现出江南区域规划设计的特色”。江南人将自己独有的人居智慧融入传统村落的营建中,形成了“以水为基底,以山为本色”的空间格局特色,给世人留下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印象。同时,江南水乡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夹带着家族避世隐居的因素。宋室南迁给苏州与宁波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原生的迁徙型传统村落(如宁波的走马塘村、苏州的后埠村,都是由一个家族全族迁徙至此而形成的)及原生村落+世族迁入的传统村落(如苏州西山的明月湾村于春秋时期便已形成,至宋室南迁之后“五大姓”世族的陆续迁入为村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江南水乡所具有的文化气质完全不同于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北方文化,它所展现的山水意境传达了一种“诗性审美”的豁达精神,从而使这些本就为躲避世俗纷扰的官绅们“流连忘返”,进而“落地生根”。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初不尽出于逸兴野趣、远致闲情,而为不得已之慰藉。达官失意,穷士失职,乃倡幽寻胜赏,聊用乱思遗老,遂开风气耳。”

(2)个性的形成机制:“地理语境”与“文化语境”的现实条件推动下的村落发展。一方面,传统村落的发源受限于“地理语境”。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空间的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苏州的土地资源较为充裕,因此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较为松散,而其丰富的地理资源也催生了精耕细作和多业兼顾的农业形式。宁波的用地资源不够充裕,其村落的建筑排布较为紧凑。因环境资源条件单一,地域间的地形差异较大,宁波的农业具有个体村落单一化、整体区域多元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发展受制于“文化语境”。传统村落的村民们在人地互动的过程中,在适应了地理环境的特点后形成了相应的生存方式。此后,文化观念便会形成稳定的推动机制,主导村落物质空间的生长与发展。费孝通先生指出,“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血缘是宗族文化产生的基础,通过宗族文化而形成的各种布局营建法则与逻辑实现了血缘的外化,并将其物化为具象的传统村落空间布局。

5 结语

本文选取了苏州与宁波地区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两地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体系,从语汇与语法两方面对两地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解构,得出了两地传统村落空间生长的布局肌理与形成逻辑,并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两地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①江南水乡的传统村落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通过苏州与宁波传统村落的图式语言的比较分析可知,两地传统村落的共性特征符合人们对江南传统村落的印象。②两地传统村落空间图式语言体系都具有丰富且多样的语汇与语法,在拥有共性特征以外也具有相当多的个性差异,这些个性差异体现了江南地区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③引发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差异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地理环境,而地域文化都是与一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地理空间的跨度产生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从而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生长。

传统村落空间的布局特征是地域文化的外化表现,保护和修复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是形成地方特色、凝聚地域文化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需要紧紧抓住特色传承的脉络,通过图式语言对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特征进行解析提炼,可以有效地识别传统村落的本土特色,从而更好地展示多元的地域文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