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新山村:唤醒红色记忆,焕发扶贫“精气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汕尾市海丰县特色美食图片 海丰新山村:唤醒红色记忆,焕发扶贫“精气神”

海丰新山村:唤醒红色记忆,焕发扶贫“精气神”

2024-07-16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平坦干净的道路蜿蜒在青山绿水间,带有“红色记忆”的老房子外墙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不少游客驻足红色纪念馆用相机将其“收入囊中”……眼前的这番场景让人不敢相信这里曾是一个省定贫困村。

这就是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的新山村。过去,村民普遍以农耕为主,整个村有贫困户109户348人;如今,新山村集体经济到去年年底已获得超40万元的收入,贫困户均收入从四年前不足3500元提高到1.3万元,基本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

“基层党建+扶贫”筑牢发展根基

“近年来,我镇在市委、海丰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强班子、重培训、抓队伍、严管理,全力推进新山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建设,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海丰县委常委、附城镇党委书记林建新道出了新山村发生喜人变化的原因之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山村通过村级换届选举,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后,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活动,2017年10月以来,32场县、镇两级培训和专题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领富带富能力。此外,新山村还在全市率先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见行动”活动,全村56名党员戴党徽、穿“红马褂”,在村的显要位置设立“党员示范岗”和“承诺树”,实行党员定责任岗位、定包干区域、定服务职责,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产业就业+扶贫”鼓起村民腰包

“这个品种很好,第一抗倒伏,下雨也不怕,每亩增收五百斤,一亩地就能多赚四五百,我种了五亩多田地,一季就多赚了差不多几千块。”村民边忙着手上的农活边向记者介绍道。

在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下,新山村立足丰富土地资源,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引进建设了600亩袁隆平水稻种植基地,使每户贫困户每年平均增收约4400元。同时,该村还引进中关村高科技蔬菜基地,每亩产值可增收2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贫困户挂靠产业、稳定增收。对于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就业技能、就业门路的贫困人口,县镇还组织了专门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对接。目前参与培训并成功就业的贫困人口达70户97人,每人月平均收入2500元。

“红色旅游+扶贫”唤醒红色记忆

新山村背靠秀丽的鹿境山,前临丽江溪,后绕黄江河,是海丰八景之一“丽江月色”所在地。大革命时期,在彭湃的带领下,广大新山村村民踊跃投身革命,涌现了许多革命英烈,仅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8名,村内至今仍保存有农会旧址、农军训练场等革命遗址,是著名的“红色村”。

为打造红色村样板,新山村党总支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潜在价值,着力打造集民宿、农家乐、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庄。目前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修缮革命遗址和部分烈士故居,建设红色纪念馆、红色广场和红色文化长街,加大红色史料及革命遗址普查的挖掘力度。“目前村里平均一天到访游客超过5000人次,新山村已成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介绍道。

红色文化旅游带旺了新山村的人气,也开启了村民的致富路。以前村里只有1家农家乐,现在已发展为6家,均选用自种自养的新鲜食材烹饪。在无数美味佳肴中,最受游客喜爱的还数海丰特色美食“面猴”。用手将面团捻成一块块小面片,扔进沸水里煮,再依次加入瘦肉、鱿鱼干、虾干、萝卜干、葱条和青菜,热腾腾的的“面猴”就可以出锅了。除了农家乐,村民还经营起了小卖部,租借旧军服供游客拍照,制作出售小油伞、刺绣、麒麟挂件。

革命烈士吕焕量的后代吕正的妻子李娟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一直在海丰县城租房子住,如今,“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开展让村貌焕然一新,他们的房屋也加入了红色山村的建设改造,便决定搬回村里居住。去年以来,像吕正、李娟这样回村建房的人家已有20多户,回村实现再就业的村民达100多人,贫困户在村实现就业已达到30多人。

如今的新山村,基层组织强起来了、农村经济旺起来了、红色记忆也“醒”过来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媒体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