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来:向海而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汕尾特刊《靓丽明珠 汕尾答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汕尾地理图片全景 新未来:向海而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汕尾特刊《靓丽明珠 汕尾答卷》

新未来:向海而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汕尾特刊《靓丽明珠 汕尾答卷》

2023-10-12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汕尾拥有455公里优质海岸线、881个海岛,海岸线长度居广东省第二、粤东第一,海岛数量为全省之最,《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更是将汕尾确定为珠三角连接粤东地区的战略支点。

经略海洋,筑梦深蓝。汕尾如何把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擦得更亮,助力我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我们试图从《汕尾市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寻找答案。

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鸟瞰图。资料图片

【高端访谈】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汕尾发展海洋经济时机已到

“这是一份内容全面、分析准确的规划。”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在他看来,《汕尾市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立足汕尾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汕尾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明确了汕尾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南方日报:您认为《规划》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陈鸿宇: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沿海经济带的建设,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并把汕尾、阳江作为衔接东西两翼地区和珠三角沿海地区的战略支点。

三年多来,汕尾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GDP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和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印证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作为沿海经济带东翼战略支点,汕尾也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汕尾被纳入深圳都市圈,既接受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的辐射带动,又将粤港澳大湾区的能量传递辐射给河源、梅州和汕潮揭都市圈,这份《规划》是汕尾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施工图”,彰显了汕尾在全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进程中的担当作为。

南方日报:规划明确提出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力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您认为汕尾是否已经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

陈鸿宇:发展海洋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趋同选择,但并不是说有海岸线的地方就都能成为沿海经济带,还必须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港口条件、完善的交通网络、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人文科技的支撑。

正是由于之前这些条件不成熟,汕尾虽然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但经济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近些年,汕尾抢抓“双区”建设和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重大机遇,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逐渐齐备——广汕铁路、汕汕铁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都有了明显好转。可以说,汕尾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海洋经济的时机已经到来。

南方日报:《规划》提出汕尾要打造中国滨海旅游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您认为汕尾发展滨海旅游有哪些优势?如何发挥这些优势?

陈鸿宇:由于汕尾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仍是一块尚待发掘、雕琢的“璞玉”,并不是已经发展成熟到了要出新出彩的阶段。在尚未充分开发的发展阶段,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规划》明确了城乡建设岸线、港口岸线、工业岸线、旅游岸线、渔业岸线、其他利用岸线等不同功能的岸线布局,其中旅游岸线占全市海岸线总长度的1.2%,并提出重点按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控制旅游发展强度,保护近岸海域、海滩、沙丘及植被等景观资源,保持旅游岸段海岸景观完整性和原生性,这是非常必要的。汕尾生态优势突出,可以多借鉴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最生态、最绿色的滨海旅游。

另外,汕尾还具有文化本底优势,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交相辉映,每一种文化色彩都为汕尾滨海旅游注入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这也奠定了汕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滨海旅游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汕尾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红色旅游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接下来重点要做好“红蓝绿古特”不同旅游资源的融合文章,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同时也要做好文化的“东承西接北融”文章,向东融入潮汕文化、向西融入广府文化、向北融入客家文化,促进文化多元交融、兼收并蓄,当好衔接东翼地区和珠三角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支点。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创业学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向龙

以科技创新支撑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汕尾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本标杆。”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创业学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向龙认为,海洋是汕尾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

南方日报:您认为汕尾发展海洋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

徐向龙:因势而谋占先机,顺势而为赢主动。汕尾发展海洋经济要准确把握全球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精准分析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城市地区的先进经验,细化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链定位、技术路线图、空间布局、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项目选择等发展举措,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重心、重点任务、产业布局、发展策略,分阶段推进实施,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要坚持陆海统筹,正确处理好陆地与海洋、人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立足汕尾,面向湾区,对标先进,放眼世界”的理念,统筹规划海陆空间资源开发格局,推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以数字经济优势赋能海洋产业发展,聚焦海洋经济、海洋信息、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等重点领域,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发展高端海洋服务业、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发挥产业链集群效应,不断推动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作为粤东片区唯一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汕尾应如何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

徐向龙: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安全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一,要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海岛、海湾、海滩等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整治修复,推进重点海洋生态区保护和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第二,要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海洋资源数据信息库,为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生态红线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要严控海洋捕捞强度,加大海产品深加工技术应用,提高渔业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创新海水健康养殖、远洋渔业、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海洋产业新业态,拓宽海洋绿色养殖空间,发展绿色海洋渔业,科学有序高质量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第四,要基于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条件,升级粗放式、高耗能、掠夺式资源开发型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海洋产业园区,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聚集发展,构筑生态型、集约型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区分度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产业的联动性,加强海洋产业后向关联效应与前向关联效应。

第五,要建设绿色海域经济链和沿海绿色产业经济带,构建“立体海洋”绿色发展新模式,实现由“蓝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过渡,提升近海资源可再生能力与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海陆两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引领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深圳是全国首个发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决定”的城市,汕尾应如何全面接轨深圳,接受这一利好辐射?

徐向龙:科技创新是支撑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是汕尾海洋经济创新集聚发展的战略基点。

汕尾应直面海洋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匮乏、海洋技术开发主体不足、海洋科技研发集群效应不大、产学研协同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客观实际,借助深圳创新资源优势,面向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推动形成利于企业分工协作、协同发展、功能齐全的海洋产业园区,推进汕尾海洋经济集群化发展,引导和推动汕尾海洋产业区域间合理分工。

同时,汕尾要加大对深圳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成果对接,培育海洋经济中坚力量和区域特色海洋产业链。比如,借助南山海事卫星通信全球研发中心打造“海洋电子信息+工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借助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推进传统陆地技术在汕尾下海;借助深汕特别合作区,共享深圳高端海洋人才,不断探索海洋经济前沿技术深圳研发汕尾落地,助力深圳成果汕尾转化,推动汕尾涉海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图解规划】

《汕尾市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总体定位

●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粤港澳大湾区东翼枢纽门户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有活力有魅力的沿海经济带

发展目标

●科学有序的空间开发格局

●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强有力的创新体系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枢纽型节点

●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市

发展格局

“两带一轴六组团”

两带:沿海经济核心发展带和沿海经济协同发展带。

一轴:陆海联动发展轴。

六组团:高端制造业、海洋渔业、现代服务业、清洁能源产业、石化新材料产业、绿色生态农业六个产业发展组团。

发展策略

1.打造沿海现代产业集聚带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高端制造、新能源、石化新材料、现代服务、农渔业等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全力打造“5+N”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2.开发特色滨海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汕尾市沿海经济带独特的“红、蓝、绿、古、特”文化及环境资源优势,优化旅游资源布局,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塑造汕尾市滨海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打造中国滨海旅游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六大旅游片区:东关联安围湿地片区、环品清湖—金町湾片区、红海湾片区、大湖—赤坑片区、玄武山—金厢滩片区、三甲—湖东片区。

3.做强科技创新引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沿海特色产业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汕尾市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以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系统完备、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5.推进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特色小镇建设为重要载体,着眼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新格局。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海洋环境监管与污染防治,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建设陆海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构筑“水清滩净、湾美物丰、人海和谐”的沿海生态绿带。

7.完善多元公共服务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多层次多元化需求,逐步扩大沿海经济带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硬件设施水平和软实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8.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发挥地处大湾区外溢效应第一圈层和东翼沿海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叠加优势,加速融入“双区”,向西全面接轨深圳,向东携手汕潮揭,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南方日报记者】 陈欣欣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