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区变成“特困”,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汕头为什么分三市四区 从特区变成“特困”,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从特区变成“特困”,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2024-07-11 06: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据显示,1930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广州(据《潮海关史料汇编》)。解放以后,虽然汕头地位有所下滑,但经济实力仍然位列广东前列。

1980年,汕头与厦门、深圳、珠海一同成为国家首批经济特区。彼时的汕头(未拆分前),GDP为10.79亿元,深圳仅为2.7亿元,珠海为2.6亿元,厦门为6.4亿元。

论起点,汕头要远远高于其他三个经济特区。此外,汕头还有其他特区所羡慕的侨胞资源优势。然而,就是这样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特区,此后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

1984年汕头GDP被深圳超越,1997年又被厦门赶超。进入新世纪,汕头经济一蹶不振,GDP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一直缓步下挫。即便在广东省内,汕头经济特区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很多地级市。

数据显示,2000年,汕头GDP还能在广东省内排第六,五年之后的2005年,就掉到了第十。到了2020年,汕头GDP仅为2700多亿元,在广东21个地市中排在10名开外。

从人均GDP来看,汕头2020年人均GDP只有4.9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汕头都在四个经济特区中垫底,甚至还不如粤西地级市茂名和湛江高。

成也侨商、败也侨商

要知道汕头是如何衰落的,就首先要知道汕头是如何崛起的?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汕头开埠之后,大批潮汕人便开始到海外谋生。

据统计,仅1876至1897年,就有151万人从汕头出国,其中大部分流向了东南亚地区。潮人在海外能吃苦耐劳,敢闯敢拼,逐渐控制了诸多个行业,涌现了多位首富。

富裕后的潮人,会定期给国内的家属汇款,形成一笔笔侨汇,反哺家乡发展。

据相关资料统计,1889年至1949年,潮籍侨胞寄回批款(侨汇)在汕头投资兴办企业的资金,折合人民币5300多万元。可以说,侨汇经济缔造了汕头的繁荣局面,促进了潮汕近代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币可以经过多个渠道自由进入内地,侨汇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随之减弱。加上侨二代、侨三代回乡投资的情结没有他们父辈那么强烈,汕头侨汇业随之没落。

到今天,除了还能看到像李嘉诚等老一辈潮商会回汕头建学校、建医院做些公益外,很少有潮商在汕头有实质性投资活动。失去侨汇资金支撑的汕头,也逐渐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最大优势。

诚信缺失、特区之殇

与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不同,汕头之所以能成为经济特区,一方面得益于侨乡背景,另一方面与当时广东的政坛有极大关系,当时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是汕头人,在他的极力倡导和推动下,汕头得以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可以说,汕头经济特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其他三个经济特区有着不同的DNA。顶着“特区”的头衔,让“精明”的潮汕人做起了“合法”的走私生意。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之后,地下走私、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活动开始变得猖獗起来。

进入90年代,骗取出口退税的风潮在潮汕地区愈演愈烈。直到2001年,汕头发生了一起自新中国成立最大的税案,震惊全国,该案件虚开增值税额323亿元,骗税42亿元,涉税犯罪团伙约150个。

“玩火”的潮汕人很快遭来了国家层面的打击。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严格加强广东省潮汕地区购进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随后有18个地区相关部门向企业下发不与汕头做生意的通知。

自此,汕头在全国的名声跌倒了谷底,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本土企业不断外迁,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经济陷入长达二年的停滞期。

而同一时期,与汕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温州地区也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态势。温州与潮汕都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地区,两地人民都善于经商,都号称是“东方犹太人”。

改革开放后,温州没有特区政策加持,只能靠自己完成工业化。从早期的山寨、模仿、复制再到现在开始创新,温州涌现出了正泰、奥康等一批本土名牌企业。

如今,温州GDP位列全国城市前30强,而汕头在全国城市百强榜中早已不见踪影。

三分潮汕、特区不特

1991年前的汕头地区,包括了汕头、揭阳、普宁、惠来、揭西、饶平、澄海、南澳和潮阳八个县和潮州一个县级市,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

1980年,汕头经济特区区域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是四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小的。这样一小块试验田,对于这个当时经济体量最大的特区来说,显然不太合理。

于是,推动经济特区扩容成为汕头政府的首要发展任务。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特区必须是一个特区附带管理一个县(珠海带斗门、深圳带宝安、厦门带海沧、汕头带澄海),而当时的汕头辖八县一市,要想扩大经济特区面积,就必须做出取舍。

经过一番周折,1991年,原汕头市一分为三,成立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同时,汕头经济特区面积从5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

三分潮汕之后,汕头的经济实力大为减弱,财政收入急剧下降,手上没钱的汕头政府,无法为经济特区的发展作出长远的规划和建设。

另一方面,大家都在争当“大哥”,也加剧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不利于资源的整合。比较明显的是揭阳与汕头的“大哥”之争,揭阳凭借着土地优势,布局到广东大型石化项目,GDP一度在2013年超越汕头,位居粤东首位。

“小弟”的逆袭狠狠打了汕头经济特区一扇耳光。

除此之外,城市定位迷茫,特区不特也加速了汕头的衰败。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西部12个省区享受到不输给经济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标志着经济特区最后一项经济优惠政策宣告终结。

在特区不特的背景下,其他几个经济特区都获得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比如,深圳被国务院定位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海南获批建设国际旅游岛;珠海获批国家级横琴新区,而汕头则“一无所获”,勉强能沾边的是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然而,海西经济区是以福建省为主体,由其主导的规划,所有资源都是向厦漳泉地区倾斜,汕头连口汤都喝不上。

无论是参与海西经济区,还是融入珠三角,汕头都没沾到半点好处,加上三分潮汕之后,汕头的经济腹地受限,港口逐渐衰落,逐渐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1990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之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了庆祝活动;汕头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广东省委书记、省长出席庆祝大会;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广东省副省长出席庆祝大会;到了汕头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时,汕头已没有相关庆祝活动,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它还是一个经济特区。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广东出台了支持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加大了对汕头的扶持力度。

汕头,能否重现当年的辉煌?或许只能交由时间来回答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