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为什么修民心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汊河官网 石家庄为什么修民心河?

石家庄为什么修民心河?

2023-03-24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6月6日更新------------------------

本次更新:民心河修建以前石家庄市区内明渠修建情况。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城乡建设局《石家庄市市政建设史略》(1991年出版)

1.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石家庄,在日军工事基础上修筑内外两道封锁沟(如下图所示)。外封锁沟周长60华里,深7米,宽6米,设有电网,并在沟内侧修筑环沟铁路。内封锁沟周长16华里,深、宽各5米。石家庄解放后,两道封锁沟均被填平。

1947年石家庄地图,注意日本子为了将正太铁路改为标准轨,在1940年将原本从市区北侧入市的正太铁路改为从南侧入市并接入京汉铁路,这也为后面石家庄引水入市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基础。

2.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依据城市排水规划,开挖了9条明渠,它们同排水管道相连接,形成了较完整的排水系统(如下表所示)。

3.1958年修建东北工业区排水明渠(即钢厂西明渠)和跃进路明渠及东明渠北延。东北工业区明渠,从和平路向北沿光华路向西至东明渠,长2279米。跃进明渠长433米。1981年修建跃进路道路时,将此明渠改成暗沟。1959年东明渠向北延伸920米,接电厂明渠。1964年修建了中华大街排水明渠,从中华南大街至桥西明渠,长454.6米,渠底宽0.8米。1965年底,全市计有排水明渠12条,总长度38081米。这时石家庄市区明渠如下图所示。

熟悉石家庄市区状况的读者不难发现,东侧的明渠分布已经与现在的民心河走向十分接近。注意1958年又在市区北部修建了连接石太铁路和石德铁路的线路,并建设了一座工业站,即后来的北站,市区北部的“大十字”正式形成。

4.1981年石太铁路改为电气化,铁路西移,规划将旧路基拆除改为绿带,1982年至1983年,从西里村至防洪堤闸桥(宫家庄村南)开挖成西明渠。西明渠建成后,解决了市区西部中山路以南雨水排放问题。到1987年,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分为桥西、桥东、长安三部分。桥西系统由三条干管汇入桥西西明渠,在铁路东入南栗明渠;桥东系统通过三条干管排入元村明渠;长安系统汇入东明渠,最后在市区东南全部汇入总退水渠流入洨河,进入滏阳河水系。

不难发现,截至1987年,石家庄市南部明渠水系与如今的民心河走向已经基本吻合。虽然这时的明渠主要用于排水排污,并非向市内引入清水作为景观,但或许正是这些明渠的存在,才为民心河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以下原回答:

谢邀。其实民心河这事儿石家庄是蓄谋已久,学苑出版社曾经出过一本钱庆芳的《民心河》,就对民心河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梳理,现在可以简要复述如下:

1.1939年,日伪政府编拟《石家庄都市计划大纲》,提出在当时的市区范围内修建一条环形水路。当然,这计划根本没怎么执行,日本就完蛋了。

2.1953年,石家庄市出台《1953年至1975年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提出了引滹沱河水入市的计划,但资金不足搁浅。

3.1974年石家庄开始着手新的城市规划(1981-2000年),1980年完成,内中再次提出引水入市。要求在市区内形成河湖水系,把石家庄建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清水常流、花红树绿的现代化城市。1983年,国务院批准该规划。1984年8月,专家组开始考察引水线路和引水水源。1985年3月,市委最终决定从黄壁庄水库引水。引水工程还决定利用市内现有水渠,包括东明渠、元南明渠和方沟等。这些明渠早已存在,有的是解放前的防城壕,有的是废弃淤塞的古运河,这时都沦落为污水沟(本地人一般都叫“臭水沟”),十分影响环境。这次规划还是很详尽的,可以一到工程规划层面,又因为缺钱搁浅了。

4.1975年,石太旧铁路拆除,规划部门考虑利用铁路旧址实施引水入市。资料表明最终铁路旧址部分路段成功通水,但起止点目前尚不得知。

5.1990年,《石家庄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出台,又一次提出引水入市、制造河湖水系、改善市区环境,又因为资金和水源问题搁浅。

6.1997年4月8日,省市四大班子领导和驻军领导会同军民三万人清理石津灌渠,劳动间隙时任省委书记程某人莫名提到考虑引水入市,改善一下市区环境,“还要把渠岸搞得漂亮一些”。此言一出大家纷纷响应。由于市里早就谋划引水入市,此时更是双手赞成。90年代石家庄发展得还不错,攒下些家底,引水入市工程由此进入快车道。

7.1997年4月18日,引水入市规划汇报稿形成(看这速度,根本就是预谋多年~)。

8.1997年4月21日,引水入市规划上报省长并原则性通过。

9.1997年7月,引水入市可研报告获市委批准。

10.1997年7月25日,引水入市工程正式获省委通过,议定9月开工。

11.1997年9月29日,引水入市工程在石清路与城乡街交叉口举行开工典礼。程某人将该河命名为“民心河”。

12.1999年9月,民心河全线竣工并通水。

回过头来说,民心河是不是会限制某些地块的发展,肯定会的。人工河也是河,通了水就是天然屏障,不修桥就过不去,当然是限制。不仅某些地块,现在很多有民心河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宽敞的马路中间架了个窄桥,成了卡脖子路,这就是当初架桥的时候没考虑到拓宽需求。不过在牺牲交通便利性同时,民心河还改善了市区环境,沿河还建设了公园绿地,有利于市民休闲娱乐。这之间如何权衡,可能就是见仁见智了。

事实上关于石家庄到底是不是缺条河的问题,恐怕也难以说清。因为大凡沿河发展的城市,多与水运有关(参看天津、上海、无锡、广州),石家庄守着滹沱河却围着火车站转,正是因为滹沱河水浅,货船只能走到衡水就上不来了,深泽到饶阳只能走小帆船,深泽往上更是只能用皮筏子运货。单论通航能力,滹沱河还比不上南边不远的滏阳河(1930年前后滏阳河甚至一度开行过邯郸至天津的小客轮)。另外别看滹沱河水浅,它发起水来还真不含糊,清末的几次洪水让两岸损失惨重,甚至96年的时候在全线断流的情况下竟然还闹了一出洪水。所以搞不了水运,还有洪水的危险,为什么还要守着河发展?现在可以说为了美化环境云云,可是在没有环保意识的解放前,个人认为守着这么一个破河简直是灾难(不要说沿河灌溉,建国初石家庄市地下水深度仅1至3米,还谈不上缺水;而清朝的黄河改道和泛滥已经把华北平原尤其是河北省南部的土地糟蹋得肥力严重下降了,华北耕地当时最大的问题不是缺水,而是缺肥,建国前华北地区粮食根本不能自给,要靠南粮北运才能喂饱京津的有钱人)。所以我们可以说随着滹沱河水资源的匮乏和防洪泄洪能力的相对增加,加上人民对优美环境的追求,在城市里搞条河成为时尚了,看着顺眼同时也搞得起了(当然先搞了条民心河还不过瘾,又要让整个市区北上向滹沱河靠拢的操作是要另当别论的——石家庄离洨河也很近,洨河上有赵州桥,历史也很悠久,洨河边有产业园,有工业区,有经济基础,干嘛不沿洨河两岸发展~)。但要说石家庄其实早就该沿河发展,我则不太赞同。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目前沿河发展的机会,要看到沿河发展的成本巨大。目前滹沱河依然处于全线断流的状态,2018年开始的滹沱河生态整治,让黄壁庄水库到藁城的河段有了水(靠的是拦水坝,憋住一滩死水,定时定量下泄),现在正在搞的二期工程会让藁城到深泽段通水,而下游的衡水和沧州,则暂时难以享受这样的待遇了。当然我们都希望河北的环境越来越好,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河皆干的局面能彻底扭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