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了解八百年民间诗歌传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魏六朝诗论丛余冠英内容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了解八百年民间诗歌传统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了解八百年民间诗歌传统

2024-07-09 01: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00种之第11种。

余冠英,(1906-1995),著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

余冠英先生与诗结缘极深,一生研诗、品诗、写诗、谈诗。本书所收的十余篇文章,或考据,或分析,或讲解,或品读,有短有长,其主旨皆离不开一个“诗”字。有舂容大章,也有残丛小语,文字平易、娓娓道来,相信读者会于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

本书收入的文章,题目有大有小。我们通过这些论文可以看到,余冠英先生对于乐府诗歌的总体把握很深细。他的分析总是那样细致人微,而结论也总是下得恰到好处,每一篇都有自己独到的学术心得。他行文简洁流畅,朴素平易,论文写得一点也不枯涩,读来犹如优美的散文。

1.在现代语体文里每当“言更无第二人”或更无第二物的时候,常见到一个套子,就是“第一是xx,第二是xx,第三还是xx”。例如张定璜在《鲁迅先生》一文中说:

我们知道他有三个特色……第一个是冷静,第二个是冷静,第三个还是冷静。

鲁迅先生自己也曾有“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秋夜》)的名句,不记得是否在张文之前?这方式后来用者纷纷,以至于成了一个套子。其实不妨说古已有之,如将“公输与鲁班”换一个摩登的说法,不就是“第一个是鲁班,第二个还是鲁班”么?

2. 曹植是好大喜功的人,强烈地追求身后荣名。他的第一志愿是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立“经国之大业”。其次是在学说上有所贡献,“成一家之言”,最后才是做一个文学家,“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但究竟还算看得起文学,他相信文学也可以使人不朽,所以他在王佐事业上碰壁以后还是下决心“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虽然做诗人是他的第三志愿,他却是第一个以诗为事业的人。诗终于使他不朽。

3.陶渊明因贫而仕,由仕而隐。他之所以“归田”、“辞世”,是由于高傲,耻“为五斗米折腰”;是为了自洁,不肯参加污浊的政治是由于慕自然,以仕途为"尘网"或"樊笼”;也是为了避祸保身,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庶无异患干”。这些想法有一些近于左思,也有一些同于阮籍,但结果却和左、阮不相同。他走向田园之后就接近了农民,参加了劳动。“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他从此找到更充实的生活由于热爱这种生活,所以没有缄默,反而写出许多田园诗来。他写的是生活和生活的感受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游仙想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