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极简规则:朱德熙《语法讲义》第三、四章导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汉语的极简规则:朱德熙《语法讲义》第三、四章导读

汉语的极简规则:朱德熙《语法讲义》第三、四章导读

2023-04-28 2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本情况

【时间】2020.11.02 19:00—21:30

【空间】腾讯会议

【人数】 42人(上外国交学院教师、上外 2019与 2020级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部分校外教师和博士,本期主持:黄健秦)

【内容】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第三章、第四章,词类与体词

【流程】学生导读——点评拓展——问答互动——小札整理

【宗旨】本期特别关注方位词、区别词、量词的问题。朱先生的书以简驭繁,帮助我们夯实基础。

【提纲】

1 导读环节 2 点评环节 3 问答环节

一、导读环节

徐颖导读第三章词类,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类的共性与个性、兼类、实词和虚词、体词和谓词、词类表;

李文婷导读第四章4.1-4.6节,即名词、处所词、时间词、方位词、数词、基数和序数;

郦璐飞导读第四章4.7-4.14节,包括系位构造、系位组合、复杂的系位构造、二和两、概数词、量词、数量词、区别词。

《语法讲义》三、四章目录

二、点评环节

01

徐颖

>

1、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究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语法研究要以教学为导向,教学是语法研究的验金石,语言研究得好不好?透不透?放在教学里试一试就知道了。

2、区别词是重点,但是 留学生教学需不需要区分区别词和形容词?

在教学过程中,留学生能够发现区别词(即非谓形容词),有不同于其他形容词的特殊用法,但是,留学生的学习则不是非得把区别词与形容词区分开来。《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方式是作为形容词的附类,如“大型”:形容词下面的属性词。

3、 词类的划分重点在于区别词、数词、方位词。

4、字典里会标注词性。

5、吕叔湘先生说,语法分析的依据有两个半东西:形态、功能是两个,意义是半个。

拓展:1953.10-1955.5词类问题大讨论

文炼、胡附先生的《谈词的分类》(也就是张斌先生和胡裕树先生)具体讨论了广义形态,发现了汉语独特的形态,对于解决词类问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见海派之灵动)

(1)凡能连接在数量词、指示代词后面的词应当划为“名词”;

(2)能将“能愿动词”加在前面,后面可以和“了”“着”“过”“起来”“下去”“过来”“过去”相结合,本身可以重叠的划为“动词”;

(3)前面可以和“真”“十分”“非常”“很”结合,后面可以和“极了”“得很”结合;有的可以重叠,单音词重叠以后,一般要加上词尾(如“儿”“的”等),双音节重叠的形式是叠字而不是叠词的划归“形容词”。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作了总结,肯定了文炼、胡附先生的词类思想,赞成将结构关系、鉴定字(语法槽)、能否重叠这些都用来划分词类,问题在于如何配合、融洽。(参看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及陈亚川、郑懿德的助读)

当年的讨论,最主要是反对“依句辨品”“词无定类”,而转向按照结构关系(分布形态)来判定词类的路子,结构关系不等于句子,更不是被语境、语用带着走。在我看来,还是在切实厘清“固定与临时”。

例如,要给学生辨析“战争”和“战斗”这组近义词,可 先从词类上区分(看其广义形态差异)——“战争”只是名词,“战斗”是名词兼动词。(去战斗,*去战争;能战斗;*能战争;战斗着,*战争着;战斗下去,*战争下去;战斗战斗,*战争战争;一场战争/战斗…… 都可用文炼、胡附先生的标准去验证。这些结构关系、鉴定字、语法槽,都是固化的而非临时的。)

接着,可 从意义上再区分,“战争”较为抽象(如《战争与和平》),而“战斗”往往表示具体对抗。最后,色彩上还可辨析,战争偏中性,战斗偏褒义。

词语辨析的步骤:

第一步看词类同不同?如“突然”(形容词兼副词)与“忽然”(只是副词),也即广义形态(分布)不同(给留学生就说“搭配不同”即可),如“《突然的自我》”“突然事件”,都不能用“忽然”。

然后再 考虑意义(范围大小、位置高低、是否上下位,是否有交叉或分工),再看看 感情色彩、主客观是否有差异。基本就是这个思路。

功能:即词语担任句法成分的能力,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朱先生论述了五大成分,没提补语,为什么?

意义为什么算半个?

王力先生在《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三个标注:词义标准、形态标准、句法标准,并指出句法标注最重要,在不能用形态标准的地方,句法标准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意义,王力先生认为“词义在汉语词类划分中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应该注意词的基本意义跟形态、句法统一起来”,可见, 语言研究的关键——千万不能离开形式、句法(分布)去空谈意义,而要从形式到意义,从意义回到形式,让形式与意义互证。这便是语言学的“心法”!

6.关于副词的虚实

各家意见不一。朱德熙先生把副词归为虚词,齐沪扬先生把副词归为实词,张斌先生的虚词词典也收了副词。我们认为副词是介于实虚之间的半实半虚的连续状态。因为它既有实词的特点,能够充当句法成分,比如都能做状语;又有虚词的特点,副词是封闭类,可以穷尽,意义也较为固定。(关于副词的研究,请参见张谊生、史金生等先生的研究,张先生还创办了专题会议——副词会,现由上外国交学院邵洪亮老师召集。)

7.语法的创新问题

比起词汇和流行构式,语法的创新较为有限,年轻网友们常在状语和补语两部分求新意。例如“帅得没朋友”“宝藏男孩”,但要防止流行一段时间就“下架”了 (如前几年的“各种”,代词临时用作了副词,“各种喜欢他”,这就得区分好临时与固定),而且很难一下子“燃爆”全网,更难规约化、固化下来。

8.兼类指的是同音同形且意义之间有联系的词。兼类的词在词典中表现为同一个字头。

例如,“一把把把把住。”

把1:量词,拉一把(动量词),一把刷子(名量词),“一把拉住他”“拉一把”是动量词。

把2:介词,处置式,汉语最著名的“把字句”,生成语法把“把”视为轻动词。介词往往也是动词虚化过来的。

把3:名词,门把手,也可能是车把手。

把4:动词,把控着,拿着,手执,“醉把芙蕖仔细看”。

例如,“叫你别别别的,你总别别的。”

别1:否定副词,“不要”

别2和别4:动词,扣,别校徽,别针。

别3和别5:别的,其它的,代词。

兼类词要注意与同音词区分开来,同音词指的是两个以上同音同形且意义上无联系的词,如“花朵”的“花”和“花销”的“花”。最直观的标准,看《现代汉语词典》上是否分为两个以上的字头,如“锁”,所有的义项和词类都在一个字头下面,那么,“锁”就是兼类词。

9.借用量词

一般都是名词,只是临时借用为量词。只要离开语境,还是原来的词类。借用量词往往是借自身体部位,如:一脚泥,一屁股沙子。只是临时借用的,离开这个结构,还是身体部位名词。 (“临时与固定”这对利器太好用了!)但借用量词的范围精确划定在哪里,还说不清楚,如“杯”是借用量词吗?

*一个杯

一个杯子

一杯水

一杯子水

“杯”已经算是固化了的名量词(容器量词)了,因为语素“杯”必须加上后缀才是可以单用的名词“杯子”,而“杯子”放在数量名结构中,就临时成了量词,可以视为借用量词,一旦离开数量名结构,“杯子”就回到名词,有借有还,这便是“借用”的应有之义。

10.体词和谓词的划分

体词是指称性的,谓词是陈述性的。体词也可以是陈述性的。名词谓语句是汉语语法的一大特色,如“今天星期天”。 注意,谓词里面的动词和形容词之间应该是有交集的,如“赶”,在“赶路/赶会/赶场子”里是动词,在“时间太赶了”中是形容词。

11.拟声词、叹词、语气词的区别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人类和动物声音、声响的词。如:咕咚、叮咚、汪汪、咚咚、砰砰

叹词要和语气词区分开来,语气词是虚词,不能单说单用,常在句末表示语气。

叹词表达语气,往往单用,如:哦豁、哇塞、哎哟,现在的表情包,如果不配文字,往往就是独立起到叹词的效果,而且从音转形,具备了无声的形象感。

12.代词的归属

代词划入实词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朱先生的书上也是把代词分给体词和谓词的,在40页那个表上,有体词性的代词,如:我、谁、这、那、什么,也有谓词性的代词,如:这么、那么样、怎么等。代词的语法功能接近名词(指称性),但语义承载是往外指的(一般为前指),雅集第4期还会专门讨论代词的问题。

代词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替代性,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它所替代的词的语法功能相当。根据代词所代替的词,又可以把代词分为代名词和代谓词,代谓词如:“这是要不得的”、“我不喜欢你这样”。

02

李文婷

>

4.1名词

体词的划分

①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这三者各家没有争议,代词、区别词有争议。

②区别词介于体词和谓词(形容词)之间,比如“金灿灿”的“金”,很多人认为“金”是形容词,但是“金”为区别词。

举例:这是金。(×)

这是金的。(√)

金会发光。(×)

金子总会发光。(√)

金可以做定语但是不能做谓语,也不可直接做主语。(这便是“非谓形容词”的内涵)

名词三个“一般不做”

① 一般不做谓语,举例:“赵雅芝著名演员”“我一个女人”。

名词谓语句,当名词直接作谓语时,往往是表陈述义。

“我一个女人”,往往有孤单、弱势的形象色彩,可对比“我是一个女人”。

②一般不做状语,反例如:“电话联系”“微信互动”,古汉语“斗折蛇行”,朱先生《语法答问》那张图,在名词和状语之间还是可以连一根虚线的。只是一般情况而言,名词不做状语。

③一般不做补语,“放在桌子上”(桌上为补语,补充说明终点处所) / “放(苹果)在桌上” (“桌子”是名词,一般不做补语,这里也不做宾语,否则成了双宾语句了。“*放在桌子”,“桌子上”是方位短语,就可以做补语了。)

“桌上”是一个空间量,补充说明名词(苹果)的终点和结果。

“走向明天”,先是“走向”的动介组合,然后才是名词“明天”做补语。

名词的附类

思考:

“身旁躺着个车长杰”(更靠近存在句)

“身旁躺着车长杰” (更靠近动词句)

语感调查显示,加“个”为常。存在句的核心语义:前面为空间量(往往要用后置方位词作为空间量标,以激活名词的空间语义属性),后面为物量(体现为数量名结构)。“车长杰”为名词,“个”为数量结构,“(一)个车长杰”为数量名结构,凸显物量。

另如,歧义的消解:

“山上架着炮”会有两种理解:进行(正在架炮)和存现(早就架在那儿),如何消解?可以这么操作——

“山上(正)架着炮”,成为了动词句,进行体。

“山上架着(一门)炮”,成为了存在句,这就是数量成分的作用,将“炮”个体化,与V(架)隔远一点,从而凸显空间量和物量成分的直接对比,刷出“存在感”。(黄健秦2018)

4.2处所词

① 区分三类名词:“上海”“厨房”“桌子”

“上海”为地点名词,表空间,用“在”就可以定位,

“在上海”(√)“在上海里”(×)

“厨房”介于空间与实体之间,

“在厨房”(√)“在厨房里”(√)

“桌子”为实体名词,一般不表空间意义,必须用“上”“里”激活空间量,

“在桌子”(×)“在桌子里”(√)

空间量理论(黄健秦2013):所有的实体都可以被打开为空间(如“桌子”,甚至“沙子”,那么小照样可以打开——“一粒沙中见世界”),所有的空间也都可以关上成为实体,所以,并不存在空间和实体的绝对对立,只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概率而已。以“冰箱”为例,“商家送来冰箱”(实体-物量),“把大象放进冰箱”(空间-空间量),是激活空间量还是物量,要看实际情况,都可以在分布中找到具体的量标记(如数量成分、后置方位词、某些动词)

所谓“空间量”,可以有点、线、面、体(零维到三维),具有容纳性的空间场景,往往演变虚化为抽象的时间、范围等。

② 从“时间点/时间段(量)”到“空间点/空间量”

关于时间的研究,可以作为旁证,时间有“时点-时段”(八点-八小时)之分,那么,空间的研究,也可以有“空间点-空间量”之分(黄健秦2016),以“图书馆”“上海滩”为例:

——你在哪?

——我在图书馆。(空间点)

——我也在图书馆,没看见你呢?(空间量)

——哦!我在图书馆二楼现刊阅览室。(空间量,不断打开)

我的最爱上海滩。(空间点-实体)

上海滩高楼林立。(空间量)

实体(物量)——空间点——空间(空间量)

(临界状态)

物量和空间量,这两种量经常互相转换,而我们习焉不察,如“哀鸿遍野”“才高八斗”。

4.3时间词

①“找了你半天”

“半天”为程度补语,而不是宾语,不应该与宾语你“争宠”。(虽然从形式上看,很像“双宾语”)

② 时点与时段的分界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转化的,关键看激活何种量性特征。

举例:“今天”

我们今天几点开始雅集?(“今天”为时段)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雅集的意义。(“今天”为时点)

4.4方位词

①“上”与“下”的不对称

“椅子上”是表面,“椅子上面”是悬空;

“*椅子下”“椅子下面”是悬空。

“上”可以表示“表面”义,“下”则表示空间量义。

②桌子下有四条腿。/桌子有四条腿。

桌子下有四条腿:两个人的腿

桌子有四条腿:桌子自己的腿

YN: 朱德熙先生认为“*椅子下”不能说,为什么?

答:朱先生是不是想找到“椅子上”(表面义)的对举表达?所以应该是“椅子下面”。又或者,可能在80年代是不能说“椅子下”的,而要说“椅子下面”,我查到80年代的一部电影叫做《大桥下面》(空间下方)。

“X下”

若想表示下表面,只能用“X下面”(二维平面);

若想表示空间下方,“X下”和“X下面”都可以。(三维空间)

③ 复合方位词虚化

上头:上头有人

④ 在这次交流中

学生认为“交流”为过程,但是过程为时间,“中”便虚化为可以表时空范围。

⑤ 在A上

“在A上”如果视为“框式介词”,但“A”与“在”和“上”并不等距,“A”与“上”距离更近一些。

4.5数词

①“个”不应该是数词单位,已经向量词发展;“兆”为数词单位。

②“第”与“初”应适当展开对比,两者有不同的分工。

03

郦璐飞

>

1.“三千万”该怎么切分?

同学回答“三千/万”,其实,还可以做语音试验。“三千五百万”也同样切分成“三千/五百/万”,我们虽把“百万”“千万”当作一个单位词来用,但是它们似乎在语流中不起作用。这个问题很有趣,韵律逐渐成为研究的第五个层面,前四个分别是句法、语义、语用、语法化(历时层面)。

2. “来”“多”的作用好像主要是填充个位,可再仔细观察和分析语料。

3. “一、满、全”问题中的“一”不是数词,而是全称量,有点“小夸张”的味儿。

*全脸是汗/满脸是汗 (只是凸显脸部的空间量,不能用“全”)

全:物量全称。(全院的人,都是院内员工)

满:空间全称,(满院的人,不一定都是院内员工)

4. 准量词问题

我觉得没有必要单列,就算在临时的借用量词里面即可。比如张謇名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之眼光。”县、省、国都是名词,临时借用为量词。否则,如果遇到像“处长一走廊,科长一礼堂”这类用法,难不成还要增加“走廊”和“礼堂”为准量词么?

5. 教材对比要注意体系

比如,现代汉语教材和现代汉语教材对比(像北大版、胡裕树版、黄伯荣版、张斌版、邵敬敏版等等)。对外汉语教材和对外汉语教材对比,因为受众不同,现代汉语教材是对国内大学生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对国际中文教育师生的。语法教材体系都是专家的一家之言。

6. 一条大蛇 与 一大条蛇

“一条大蛇”,蛇是活的生命,“一大条蛇”,可能就是蛇肉了。

量词受形容词修饰以后,所修饰名词的生命度、完整度可能会降低。(可再讨论,如“一大张纸”与“一张大纸”的完整度差异)

7.“作谓语”这类表述,基本上改成了“做谓语”。

8. “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数量词具备指代用法,数量成分的指代性是怎么来的,湖州师范学院的王刚老师近年就在研究这个问题。

三、提问环节

基本信息:大家积极提问,涉及十余个问题,或一人一问,或一人多问,或继续追问,气氛热烈。积极参与这就对了!小札整理,师生又花了两周时间,但非常值得。

1、凤旗: 说区别词不能单用,但为什么卫生间会单写“男”和“女”?

主持人:单用指的是在句子里单用,卫生间标识不是作为语言符号单用,而只是作为指别性符号,跟红路灯差不多了,最多也只是标题语法,非常规语流中的语法。所以有的地方会用“烟斗-高跟鞋”或者别的符号代替。

2. 凤旗 : 怎么区别词和词组?扩展法不一定都行得通。

主持人:词语划界,也就是切词,切到词,是个老大难问题,如“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天鹅蛋”这样的序列,最高频的“鸡蛋”(往往“蛋”就是指“鸡蛋”)是复合词,偏正式,是从短语结构来的,但因高频使用,不用再分开理解,非得说成“鸡的蛋”,而“天鹅蛋”不常见,可视为短语“天鹅的蛋”。 但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的“天鹅肉”理解为词也是可以的,因为“出镜率”高。是否词汇化(或者词化),我认为韵律先合,然后语义合,最后句法、词法才合。词和语的划分不仅有语法因素,还有频率、韵律、历史等因素。(可以请教一下刘静静老师)像“纸张粉碎机”,只要固化、高频,都可算词,对于词和语的大界,有学者持较为开放的态度,把过去叫“插入语”的那些成分(我说给你听,说句心里话,你给我听着)都称为“新虚词”——语用标记或者语篇标记,这是从功能的角度观察的。

3、祎凡: “波”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量词这个义项,现在已经把它当作量词用了,“一波浪潮”“一波人才热”“一波疫情”甚至是“睡一波觉”“撒一波狗粮”,增加了量词的义项,怎么从名词转向量词,一方面跟“波”的数量有关,本义是“波浪”,也跟空间动态有关。想请教一下您对量词怎么看的?

主持人:这里应该是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波义(名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化出来的,牵涉热点事件,有不平静的含义。可以查一下,“波”最早作为量词是什么时候?一定要查找到“一波+N”这样的最早用法。汉语的量词有非常强的形象性,比如“个”,虽然是最为“个化”的量词,却依然有“站立”的视觉色彩(中国画中关于竹叶的画法就有“个字法”和“介字法”)。很多量词都具有空间量特征,如“张”有二维性,“堆”有三维性,“条”有一维性。

可以梳理一下语义的发展线索:

(1)从有“水”到没有“水”,一开始跟水有关,发展到后来与水无关,这就是语义的由近到远,隐喻,转喻,类推各种操作。

(2)从名量词到动量词,如“撒一波狗粮”指向整个事件,而不是“狗粮”,所以是动量词,“一波”修饰的是“撒狗粮”(秀恩爱)这个事件,还有“秀一波”等。可借鉴学界对“到家”的研究,线索是“从达到到超越”,功夫到家,是指功夫非常厉害的意思。

4、祎凡: “某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中的“波”指向“进攻”还是“某军”?“某军”有动态的集合性,“波”好像指向“某军”?

答:应该还是指向“进攻”的,还貌似有点“未成功”的意思,可以对比“一轮又一轮”,看到底差别何在?或者说用“波”的新意何在?创新求异,除了副词外,带有形象色彩的名词、量词也会偶有创新。观察量词的创新,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对“某军”的分析,不能只是凭语感,语义的形象感,[+动态集合性]是否存在,还是得找到形式上的证据。比如对比一下“他对她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中的“他”和“某军”有差别吗?这就是最小对比对。

5、丹丹: “一把锁”和“锁门”的“锁”是不是兼类?

主持人:是兼类,因为义项相通,义项间可以通过隐喻或者转喻来说明,画出思维导图。最简方法,查《现代汉语词典》,“锁”只有一个字头。

小结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走过的路,

虹语雅集也会记录下我们一起读过的书、讲过的故事、遇到的人,

每一步都算数。

至此,2020雅集第二期顺利完成

接下来,余下的雅集故事,

需要我们一起探索、书写,

语言规则的世界,

有你参与会更美。

虽无曲水流觞,但有雅集在旁

期待下次相聚!

文字整理:徐颖、李文婷、郦璐飞

美工编辑: 汉瓦 李文婷

汉语的极简规则:朱德熙《语法讲义》第一、二章导读

汉语的极简规则:朱德熙《语法讲义》第三、四章导读

大学之义,在弘弘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