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英雄杨彦芳的光荣与尴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语的荣耀与尴尬片段作文 治沙英雄杨彦芳的光荣与尴尬

治沙英雄杨彦芳的光荣与尴尬

2024-07-09 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我区其他市县的治沙英雄为治沙寻求出路时,平罗县陶乐镇高仁村的杨彦芳却做成了治沙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20多万株沙柳苗销往甘肃,收入2万余元,打破了治沙不能发财的定论。

  杨彦芳,1976年由陕北迁入原宁夏陶乐县,看到当地人都用麦草烧火做饭,这个“老东人”(当地人对陕北移民的称呼)萌发了种沙柳砍树苗卖烧火柴的简单想法。1985年,在

县林业局的帮助下,她凑了2000多元购买了4万多株沙柳树,在远离村子的沙漠边缘辟出300亩的种植区。谁想到,这一举动引起了村民的不满与反对。因为当时养羊还是传统的放牧养殖,而杨彦芳的沙柳地却是圈起来的,为防止羊只啃食,她在沙柳地都下了药,羊只吃了沙柳以后都被毒死了,为这事,他们家可没少和村民闹矛盾。乡亲们对她很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我们老西人(当地人的自称)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在这沙窝窝从来没有种活过树,你们老东人凭啥就一定能种活?”

  杨彦芳在家人的支持下顶住了压力。她和家人起早贪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沙柳的种植上,这一扛就是20年。除了第一年沙柳成活率在70%外,现在种植成活率都保持在95%以上。目前,杨彦芳承包的3000亩地已经有包括沙柳、沙蒿、花棒等20多种植物存活。凭着多年来在沙漠中种植沙柳的成功经验,杨彦芳告诉记者,沙柳种养技术简单,插枝便活,只要剪枝时间把握得当,是可以一直成活下去的,使沙丘逐渐变成可利用的土地。治理3000亩沙漠,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大的经济投入?这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杨彦芳看来根本不值得提及。20年来,杨彦芳累计投入治理沙漠的资金不过7万余元,平均下来每亩沙地每年仅投资不超过1.3元,而仅今年3月一个月,她就卖出了2万多株树苗,价值2000多元。

  “陕北许多地方的柳编业发展迅猛,当地沙柳枝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甘肃、新疆等地,一些客商经常从其他省区调运沙柳,用作当地沙漠治理或进行复合木板和造纸的生产加工。”杨彦芳话语间流露出的是对沙柳在治沙价值背后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的信心。然而谈及以后发展“沙产业”计划时,杨彦芳语塞了。原来平罗县有专门的苗种统一配售部门,她的沙柳虽然经济实用,但因为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提倡与推广而一直是“少人问津”。

  记者希望杨彦芳目前的情况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让这些在治沙前线的民间治沙英雄真正成为“沙产业”的受益者。(本报记者李云华)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