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你要做到这几点,就能当官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朝孝廉当官的故事有哪些呢 在汉代,你要做到这几点,就能当官了

在汉代,你要做到这几点,就能当官了

2024-07-12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倒不是,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要“限以四科”,共有四个标准:

第一:“德行高洁,志节清白”。这个通俗易懂。

第二:“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就是学问通达,举止得当,是精研经书的博学之士。

第三:“明习法令,足以决疑,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大意是熟悉法令,可判案决疑,还会写文书。

第四:“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意思是性格刚毅,多有智略,遇事不惑,明谋善断,像这样的人才,可以在京城三辅给个职务了。

汉武帝正式下诏要求各县以此四标准来取士,举孝廉就成了汉代一以贯之的人才政策。

当然,这些被各地举荐的孝廉来到中央之后,并不是马上就授一个实职,一般都是先进入郎署当个小郎官之类,还需要承担宫廷宿卫的任务,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这跟小学徒进了商号,得先学些基本的规矩一样。

然后还有一个选拔过程,再根据考核的结果任命不同的职位,除了极优秀的留在中央任职,其余的一般都是到地方去当个县令之类级别相近的官职。

那被举荐有没有年龄的限制?

汉武帝的诏书中似乎规定得不够详尽,估计是有些郡县推举了太年轻的人,办事不够牢靠。

到了东汉顺帝年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似乎又有些太老了。个人所知,秦汉间人的平均寿命为52岁左右,能为国家服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呵。

这且不说,左雄的建议里还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由此,孝廉科由一种地方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

就是说,这一群四十多岁的老汉们想得个一官半职还得经过正规考试。有个成语叫“白首穷经”,我以前的理解是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人啊,要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看来,这群双鬓斑白的老汉还在认真学习,原来为的是应付考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