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斯荷尔拜因自画像 西方艺术介绍

西方艺术介绍

2024-04-15 1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死神的舞蹈》

荷尔拜因自幼随父学画,青少年时代也基本上在这一带活动,所以,荷尔拜因的艺术从精神气质上与题材内容上比之丢勒、格吕内瓦尔德都在发生变化。也就说, 在德国的资本主义开发之时,他开始走出国界,为时代打开了一扇窗户。荷尔拜因出身于绘画世家,其父亲汉斯•荷尔拜因是奥格斯堡画派的创始人,本人也叫汉斯•荷尔拜因。为了区别父子,艺术史上称其父为老汉斯,而称其子小汉斯。父子的绘画风格分别代表德国绘画的15世纪和16世纪。

小汉斯•荷尔拜因还有个哥哥,叫安布罗修•荷尔拜因,也是一位画家,青年时因病夭折了。小汉斯17岁时,曾与其兄一起离开家乡,前往巴塞尔。这时德国的印刷业蓬勃发展,兄弟俩在那里立刻受到欢迎,印刷商聘他们为书籍插图画家。1517年,荷尔拜因又应邀去瑞士中部的琉森,后又从琉森南下,到意大利北部作观摩旅行。回来后,即被巴塞尔接纳入画家公会。是年,他与一皮革商的寡妇结婚,从此独立开业。由于他的肖像画很出名,他的画坊很快成了巴塞尔最著名的画店。以后,他还曾去法国,受到西欧异国文化的熏染,作为知名的肖像画大师,他在巴塞尔的艺术声誉从此确立。

荷尔拜因的肖像画品种繁多,有速写肖像,黑色铅笔肖像,彩色粉笔肖像,还有精致的油画肖像。所绘的人物有巴塞尔市长雅各波•梅耶、大出版商阿麦巴赫的儿子巴塞尔大学法学教授明尼发修、著名的德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摩尔、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克拉泽以及他一生中画得最出色的德国人文主义作家伊拉斯谟。后者原是荷兰人,因看中巴塞尔这一先进的国际文化城市,定居于此。此人具有鲜明的反教会、反封建的政治色彩,荷尔拜因非常崇拜他,先后给他画过多幅肖像,现存的就有三幅。

从画家所选择的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学者对象上,可以看出荷兰拜因本人的艺术倾向以及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荷尔拜因于1526年初访英国,在那里逗留了两年,通过他所结识的托玛斯•摩尔,得以认识更多的英国上层知识界人士,其间完成了许多肖像画。1531年,他第二次去英国,从此就定居在那里,直到逝世。荷尔拜因于1543年死于流行的鼠疫病。其时正是多雾的伦敦的秋季,艺术家是年只有46岁。这一幅最后的肖像也就是他的宫廷艺术倾向的一个极好表征。据说此画是副本,原画已失。

 

荷尔拜因一生主要成就是描绘肖像,他在继承丢勒奠定的现实主义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描绘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矛盾性和精神气质的特殊性。他的肖像画写实功力极深,细腻逼真,质感和空间感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非常注重眼神刻画,使人物神形毕肖,在艺术效果上类似于当今的照片。在照相术没有发明之前,上流社会的权贵名流都希望能真实的留存下自己的形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肖像画在欧洲确实起着领先的作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画家都擅长画人物肖像,但终生从事肖像画创作,并且成就盖世者唯荷尔拜因一人。

《艺术家的妻儿》,是画家描绘身边最了解的人的一幅肖像画,也是他最成功的肖像之一。在这幅画上,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倾诉了自己对亲人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似乎在其余肖像画上是难以找到的。被画者是画家的妻子依丽莎白•宾贞斯托克,一位在生活上十分俭朴,终日操持家务的中年妇女。她虽不年轻,但脸部仍显得端庄、清秀,由于丈夫的艺术活动繁忙,家庭的负担似乎使她整个身心都憔悴了。两个孩子依偎在身边,大的男孩叫菲力浦,是荷尔拜因的长子,他专注地望着远处,那种少年的纯真感又隐含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膝间是小女儿,叫卡特琳娜,小脸虽充满着稚气,这时似乎也能感受到大人的一丝愁意。这幅画的人物头部有真人大小,据一些学者从其他摹制品画稿上看,认为原画的背景可能还有一些建筑物,右边也被割去了一块,在画的上眉,原来还有一个题名,现在均没有了。画家作此画的时候,正是他妻子在病弱时期,而荷尔拜因又将要远去英国,当时是在巴塞尔暂作逗留。目睹此情此景,不禁也使画家潸然泪下。这一切都被画家流露在笔端,形象是十分感人的。 此画原是画在四层厚的纸上的,然后再沿人物外轮廓裁下,裱在木板上,约有79×65厘米,现藏巴塞尔国立艺术博物馆。

《伊拉斯谟像》中的主人公伊拉斯谟,是当时尼德兰具有鲜明反封建、反教会思想的人文主义学者,也是《愚人颂》一书的作者。小荷尔拜因很早就闻其大名,后在朋友 的引见下与其相识并成为至交。小荷尔拜因在1523~1524年间,先后为伊拉斯谟画了三幅肖像画,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幅。画面描绘了伊拉斯谟侧身而坐、 闭目凝思的一瞬间。他身穿黑袍,头戴黑帽,正闭目沉思、全神贯注地思索问题。高挺的鼻梁,浓密的眉毛,紧闭的嘴唇透露出一种哲人的睿智和思索的快感,甚至 还有嘲讽和揶揄的味道。那伏案疾书的双手,正握着一支长笔,洁白的书纸上已经书写下了几行鞭挞时弊、树立新风的名言警句。他的左手指上还戴着一个熠熠生辉 的宝石钻戒,暗示着主人公光明磊落的人格和永远光芒的思想。这幅画采用了侧身而坐、闭目凝思的构图,这种看似简单的造型,其实是肖像画中最不容易发挥好的 姿态,因为这种架构留给画家的表现空间极小。画家必须通过极为简单传神的肢体或者表情的生动刻画而达到一种画龙点睛般的效果,很有以少胜多,四两拨千斤之 势。在这幅画中,画家的表现无疑是极为出色的,他把全画的焦点集中在人物的面部和双手上。通过对人物眯缝的双眼、紧闭的嘴唇以及高挑的鼻梁的细致描绘,把 伊拉斯谟和蔼可亲、可敬可佩的外部形象以及坚强勇敢、聪明睿智、沉着稳健的内心世界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是极为难得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写实功 底,不能对人物言行举止以及内心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是很难取得这种艺术效果的。人物的双手和面部的表情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荷尔拜因身为宫廷画师后,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国王画肖像,类似的国王肖像他先后画了许多幅。5年里,除了这一幅《亨利八世肖像》外,还有《皇后詹·塞穆尔肖 像》(1536年作,藏维也纳)、《丹麦克丽丝蒂娜肖像》(1538年作,藏伦敦)、《威尔士亲王爱德华肖像》(1539年,藏纽约)等等。而这一幅《亨 利八世肖像》是他最后一幅代表作。  英王亨利八世在历史上是一个暴虐君主,其生平最轰动的大事就是结婚次数很多,而且在每次新婚前都要借故杀 掉前妻。这种宫廷丑闻在贵族内部早已风闻遐迩。荷尔拜因作为受雇于这位暴君下的画师,在这幅肖像上运用的是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他真实地刻画了这一历史人物 的暴戾与残忍的性格。这位国王身材高大,脸庞平阔,由于饱食终日,身子虚肿。脸部肌肉已经松弛,而眉宇间仍显露出那种诡诈、嫉妒与残暴成性的阴险品质。这 一切,在画家的笔端刻画得入木三分。荷尔拜因把国王身上青年人珠光宝气的华服装饰,描绘得相当仔细,几乎每一饰物,每种绣品以及每件挂珠的精美色泽都作了 认真的再现。尽管如此,皇帝的雍容华贵仍掩饰不了肖像的本质特征的揭露。这个人物身上所有昂贵的披挂物,都意味着英国千百万人民的血汗结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