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绘画:墓室壁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代宫廷寺观壁画的主要表现内容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

2023-12-28 1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代绘画

墓室壁画

5

序 言

濯流

唐代时期(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国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唐代也就成了我国墓室壁画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墓室壁画名作纷纭,气象万千,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璀璨的明珠。50余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大量唐代壁画墓,其中许多有明确纪年,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在陕西西安市(当时的都城长安)及其附近诸县集中分布着唐代帝陵和皇族、贵戚及京畿大族的坟墓,这些陵墓的装饰集中了当时最优厚的物质条件和水平最高的工匠劳动,是目前国内唐代墓室壁画发现最多、画艺最精的地区。在与陕西东西相邻的山西、宁夏境内,也不断发现唐代墓室壁画。除此以外,最集中的唐代壁画墓群发现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其中第217号墓的墓壁上绘有一组六幅屏风画,题材为双钩填彩花鸟,禽鸟动作生动,配以不同的植物,构图完整,这是研究中国花鸟画早期状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在这三大区域之外,湖北、广东、河北、北京等地也零星发现过唐代壁画墓。

长安地区的壁画墓大多规模较大,结构完备,有墓道、天井、甬道、墓室,在不同位置的壁画上绘制不同的内容,包括青龙 白虎、出行、仪卫、乐舞、宫女内侍等。学者已经对它们进行了较深入的梳理和分期研究:第一阶段从唐高祖时期至唐太宗中期 ,壁画布局和内容仍沿袭北朝和隋墓旧制,代表作有三原李寿墓(贞观四年,630年)和礼泉长乐公主墓(贞观十七年,643年);第二阶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时期,唐代墓室壁的特征开始出现,但由于高宗死后武则天实际上以东都洛阳为都城,长安的壁画墓较少,代表作有长安县执失奉节墓(显庆三年,658年)和西安南郊李爽墓(总章元年,668年);第三阶段从唐皇室西返 长安的神龙二年(706年)到唐玄宗天元十七年(729年),是唐墓壁画特征的形成时期,代表作有乾县乾陵陪葬墓——懿德太子 李重润墓、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皆为神龙二年,706年)和间开始,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756—805年),风格特征变化较 为明显,代表作有西安东郊苏思勖墓(天宝四年,745年);第五阶段约从唐宪宗元和年间到唐亡(806—907年),是第四阶段 的延续和简化,表明唐代墓室壁画走向衰落。

与以上的分阶段法不同,这次专刊将采用的是李星明教授《唐代墓室壁画研究》中的分期法,并依据不同阶段的特色而展开,由于图像资料有限,便着重展出知名度高,享有盛名的一些作品:

一、传承与蜕变:高祖至高宗时期

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618-683年)的壁画已发掘或清理的相对较多,因而为我们提供较完整的人物画的实物资料。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长安京畿地区人物画的总体面貌。初唐人物画是在南北朝晚期和隋代的传统上发展起来的。南北朝壁画墓的人物画一方面存在着多元化的绘画风格,另一方面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促使水平较高的南朝绘画对北朝有明显表现。初唐绘画就在这样一个格局中演进着,并处在一种传承和蜕变的进程之中,新旧因素并存,一方面人物造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北朝隋代的式样,另一方面在线条用笔,敷色上又有新的发展,呈现出风格多元化的局面。服饰方面,在继承隋代旧制的基础上有新变化,渐渐形成唐代服饰的常制。我们在长乐公主墓、新城长公主墓、郑仁泰墓、李震墓、韦贵妃墓、燕妃墓、阿史那忠墓中的人物壁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长安京畿主流风格。武士形象俊伟,比例协调,面部和手用笔清淡细润,晕有淡赭红色,肌肉有超伏感,衣袍线条均匀细秀,用墨较清淡,富有弹性。侍女额发剃齐,长裙系至胸乳上,仍保留隋代某些遗风,但在艺术处理上具有较高水平,身材比例适中,脸庞丰润,面部、胸颈和手均肌肤晕有淡赭色,富有起伏感,用笔流畅洗练,服饰颜色以平涂为主。人物比例一般为六个到七个头高,个别甚至达到八个头高,身材明显地变得高大起来,一扫北周隋代那种头大身小、稚拙拘谨的形象。墓中侍女形态气质落落大方,内敛大气。各墓的人物壁画之间的风格差异减小,趋同性增大,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属于整个唐代大风格中的一个阶段性风格。

二、主流风格的精进:武则天至睿宗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武则天时期(684-705年)和中宗、睿宗(705-712年)。这一时期,长安主流风格精进升华,形成武周风格。这一时期有一些壁画墓中的人物画仍然延续初唐风格,如安元寿墓等。武周风格较早期初唐风格而言,线条粗细均匀,行笔稳健爽利,身段苗条略呈三曲状(这种三曲状的女性形象是由于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进一步频繁而受到西域艺术的影响所致),姿态更轻盈灵动,具有一种转动舒展的韵律,并更强调线条自身的美感。关中地区武则天时代壁画中的人物画多具有武周风格特点,我们在唐代长安京畿地区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中可以看到武周风格的完美范例。这种武周风格的精进还表现在这种风格的辐射区域的扩大,这表明唐代的艺术惟长安主流风格马首是瞻,具有强烈的趋同性。另外,“盛唐风格”在中宗和睿宗时期已渐式微,代表为章怀太子墓和节愍太子墓葬壁画。故而在这一时期,优美动人的武周风格与宏丽醇厚的盛唐风格交相辉映,构成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奇观

三、盛世经典:玄宗时期

初唐和武周时期人物画造型的特点是面庞丰润,身躯一般并不肥硕,武周风格的仕女则三曲状的修长身材为特色,到了盛唐,仕女的造型不仅面庞丰腴而且身躯趋向肥硕,表明唐人的完美趣味发生了变化莫测。这种丰肥似乎是充满惬意和消闲的优裕生活的一种表现。这里要着重注意的是“吴家样”与玄宗时期壁画墓人物画风格的关系。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进一步发掘和丰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元素——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他的“莼菜条”风格与六朝以来行笔缓慢均匀的“游丝描”和“铁线描”相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掌握也更有难度。从盛唐壁画墓的人物画来看,吴道子中年始用的“莼菜条”或兰叶描并不是凭空创造的。类似“莼菜条”的新型线条在吴之前已经在一些墓室壁画的作者这种高手手下出现。而“吴家样”又反过来大大影响了墓壁人物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惠庄太子墓壁画、陕棉十厂墓壁画等。

四、延续与渐变:肃宗至唐末

这一时期从安史之乱至唐朝覆灭之间的150多年间。中晚唐时期发掘的壁画墓非常少。其中有高力士墓、唐安公主墓、靖陵等。中晚唐仕女形象虽然很胖,却并没有胖“呆”。晚唐有些贵妇所着长衫的袖子更为宽大垂膝,发髻蓬松高大,缀加花朵;眉形是短而宽的蛾翅眉,而非盛唐出现的宽粗眉。

这次专刊选出的唐墓壁画数量有限,对于一览唐代壁画的发展和风貌,我们将以专辑的方式,将以上四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一一展现,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墓室艺术的精彩纷呈。敬请期待。

一、传承与蜕变:高祖至高宗时期

新城、房陵、永泰公主墓壁画

第四过洞西壁北幅 侍女图

后室东壁 侍女图

墓道东壁 牵马胡人图

前室东壁北侧 侍女图局部

前室东壁南侧 宫女图

昭陵唐墓 杨温墓壁画

杨温墓壁画

长乐公主墓壁画

甲胄仪卫领班

四女侍图

云中车马

战袍仪卫图

段简璧墓壁画

给使图

给使图

三仕女图

三仕女图

李震墓壁画

秉烛女侍图

持如意女侍图

持杖女侍图

嬉戏图

戏鹅

李思摩墓壁画

持扇女侍图

弹箜篌乐伎图

弹琵琶乐伎图

二女侍图

燕妃墓壁画

二女伎对舞图

屏画

屏画

提壶男装女伎图

奏乐图

韦贵妃墓壁画

备马图

持笏给使图

卫兵图

舞蹈女伎图

仪卫图

阿史那忠墓壁画

抱弓弢箭男装女侍图

持蚕纸女侍图

牛车图

捧果盘男装女侍图

提鞶囊给使图

二、主流风格的精进:武则天至睿宗时期

章怀太子墓壁画

后室北壁 游园图局部

后室东壁南铺 小憩图

墓道东壁 狩猎出行图

墓道东壁 客使图局部

墓道东壁 狩猎出行图

墓道东壁 仪卫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

第二天井東壁 列戟圖

第三過洞西壁 宮女圖 局部

第三過洞西壁 內侍圖

第一天井西壁 列戟图

墓道东壁 仪仗出行图之一局部

墓道西壁 阙楼图局部

节愍太子墓壁画

东宫府吏图

飞凰图

华装仕女图

墓道西壁 持戟仪卫局部

前甬道西壁人物局部

契苾夫人墓壁画

契苾夫人墓壁画 宫苑仕女图

安元寿墓壁画

摆袖给使

持扇女侍图

捧包裹女侍图

提壶男装女侍图

柱杖给使图

扬州大都督韦浩墓

高士

花鸟侍女

侍女

右金吾卫大将军李晦

捧物侍女

舞女

三、盛世经典:玄宗时期

惠莊太子墓壁画

男侍图

文吏进谒图

文吏进谒图局部

陕棉十厂唐墓葬

私家乐舞图局部

私家乐舞图局部

文吏图

袖手侍女与执笏文吏

四、延续与渐变:肃宗至唐末

靖陵唐墓壁画

十二生肖之卯免

十二生肖之午马

执戟武士图

执戟武士图

----------------------------------------------------------------------------------

13年来,我们一直做的是中国书画的大数据!

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