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大道上的风光与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中与关中的通道 川陕大道上的风光与人物

川陕大道上的风光与人物

#川陕大道上的风光与人物|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所谓的“川陕大道”,是指从今天的陕西西安到达四川成都的全部道路而言。这些道路既包括古代的道路,也包括现代的公路。川陕大道穿越秦岭、巴山两座巨大的山脉,山高林密,道路险峻,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同时,历史上这些道路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留下了无数英雄人物的故事与遗迹,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底蕴。行走在这些道路之上,如同在一幅壮美的山川长廊中,阅读千年沧桑的中国历史。

1 秦岭巍峨、巴山锦绣

川陕之间横亘着两座大山,这就是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成为阻隔川陕交通的极大障碍,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便是由于要翻越这两座大山而造成的道路险峻。但也正是这两座大山,给川陕大道带来了无限壮美的风光。

1秦岭

秦岭山脉横亘中国中部,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山南、山北的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因此,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广义的秦岭山脉西接昆仑山,东抵淮阳山地,东西长达1500公里。狭义的秦岭只限于陕西境内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西起嘉陵江,东与伏牛山相接,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面积550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4。这段秦岭平均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重峦叠嶂,巍峨青翠,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秦岭北坡陡峻,南坡平缓,南北形态迥异。北坡从山麓到岭脊线水平距离仅40公里,悬岩峭壁,惊险万状,河流源近流急,飞流直下,切开深邃的峪谷,往往有壮观的瀑布,犹如银河落九天。站在岭脊北望秦川,轻烟缭绕,田园村落如画,渭河就像一条玉带,蜿蜓东去。从关中平原仰望秦岭,岭天一线,高不可攀,峰峰耸峙,昂首天外。唐人赞美“太乙近天都,连山倒海隅”,“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正是写实。南坡从山麓到岭脊线水平距离达100~130公里,坡缓谷宽,河流源远流长,由于岭脊阻碍寒冷空气入侵,南坡温暖湿润,绿波万里,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秦岭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关中平原的南侧,群峰林立,争奇斗异,个个耸峙入云。最著名的山峰有太白山、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华山,以及著名的风景区南五台、翠华山和骊山等。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拨3767米,高峻雄险,终年积雪,故曰太白。很早以来,就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之说。太白山位于周至、眉县和太白三县交界地带,东距西安城120公里。太白山千峰竞秀,万壑藏云,垂直分异十分明显,山上银装素裹,山下百花争艳,“太白积雪六月天”成为关中八景之一,以高、寒、奇、险著称于世。“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等著名诗句,都是描写太白山的巍峨耸峙。其第四纪冰川遗迹则是太白山的一大奇观,有冰蚀槽谷、刀脊、冰斗湖、冰蚀凹地,以及石河、石海、石冰川等。冰斗槽谷所形成的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更是著名风景区。西安城市主要水源黑河的源头就来自太白山二爷海。华山为五岳之首,海拔2160米,位于华阴市南,西距西安城120公里。西岳华山以雄险闻名海内外,地质构造为中生代白垩纪侵入的华岗岩体,十分坚硬,故经过侵蚀而形成个个状如刀削的山峰,高耸壁立,奇险雄伟。华山峰峰相连,主要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峰。东为朝阳峰,西为莲花峰,南为落雁峰,北为云台峰,中为玉女峰。登华山犹如上青天,道路崎岖,只能从悬岩峭壁上攀登,所谓“千尺幢”、“百尺峡”和“老君犁沟”,大都是人工从岩壁上开凿的险道危路。华山五峰环抱,巍峨多姿,峰峦峻峭,早有“祖国河山秀,雄险推太华”之说。西安城南的南五台五峰拔起,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有“南山佳丽之处,惟此为最”之誉。翠华山孤峰耸峙,亭亭玉立,山上的堰塞湖又名水湫池,碧波荡漾,风光如画,被称为山水俱佳的名胜风景区。骊山位于临潼县南,是秦岭北麓外延的断块山,山脚下温泉潺湲,山上松柏苍翠,“骊山晚照”为关中八景之一。骊山犹如一匹昂首嘶鸣奔向东方的骏马,耸峙于西安城东,自古以来就是最享盛名的风景区。

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矿产、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钼矿产量居全国第一,金矿产量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和朱鹮等珍禽异兽更是中国的国宝,其他动物、鸟类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植被垂直分带分布明显,森林茂密,仅名贵中药材就有八百余种。秦岭山脉是中国矿产和动植物资源的大宝库。

2巴山

巴山横亘于川陕交界地区,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嘉陵江,东至湖北武当山,蜿蜒约300公里。陕西境内的巴山只是巴山的北坡,与汉中、安康盆地相接。汉中、安康盆地夹处秦岭、巴山之间,面积狭小。因此,陕南地区主要为秦巴山地。秦岭在北,巴山在南,秦岭阻隔寒风,巴山分享温热。巴山地区属于亚热带,景色与秦岭迥异。巴山可分为东、西两段,通常以任河为界,以西称为米仓山,以东称为大巴山。

巴山是以灰岩、片岩、花岗岩为主的褶皱一断裂山地,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米。由灰岩组成的山峰沿主脊分布,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如石马山(黎坪东南)、巴山(镇巴西北)、摩天岭(岚皋东南)、化龙山(镇坪西北)等,尤以化龙山最高,海拔2917米。这些山峰耸峙玉立,景色葱郁,使巴山戴上了绿色的皇冠,与北边的秦岭主脊相比,恰似两重天。由巴山主脊向北,地势缓缓下降,沿汉江谷地南侧形成带状低山丘陵区,成为汉江谷地与巴山中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巴山岩体构成与秦岭不同,石灰岩地貌十分发育,形成岩溶地貌的别致景色,使巴山锦绣,奇异多姿。石灰岩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易于溶解,地表水和地下水流经石灰岩地区,经溶解侵蚀而形成岩溶地貌,也就是喀斯特地形。巴山中山区,这种地貌最为发育。经地表水溶解侵蚀,形成犹如刀削而尖锐的石芽,两岸壁立而深陷的石沟,突陷深邃的石坑,深不见底的陷井(落水洞),以及陡峭挺拔的孤峰,巧夺天工的石桥,不见流水的干沟和大峡谷,形态各异,情趣盎然,成为大自然塑造的奇态异景。地下水的雕凿则更加奇异,暗河流水哗哗与地上河无异,地下湖和地下廊道处处皆是,前者形成大湖,水面广阔,深不可测,后者宽窄不等,大者可通行人,与地面廊道相似。巴山溶洞大者可容百人,小者可容数人,洞中有各种各样形态奇异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鼓、石佛、石龙,以及叫不上名称的动植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南郑县的小南海大溶洞,位于冷水河谷地,龙洞内流水不断,在洞口汇为大湖,称为“小南海”。龙洞水温常在9℃左右,夏日凉爽可口,冬日温暖宜人。洞口轻云淡雾缭绕,宛似银蛇飞舞。洞内流水塑造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小南海西北烟堆山半腰的大佛洞,长达数十里,洞高6米,宽7.8米,更是有河有湖,廊道交错,景色绮丽。石灰岩地貌的奇特景色,为巴山增添了无限美好的风光,而独具一格的水流又形成地下河网和地上河网,妙趣横生,成为锦绣巴山的奇观。

2 川陕古道考

古代川陕交通道路穿越秦岭的主要有四大通道,穿越巴山的主要有三大通道,其他羊肠小道更是无计其数,密如蜘网。不管是大道还是小道,都要翻山越岭、穿过深谷,并被无数雄关所阻隔,借用毛主席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来比喻,可谓恰如其分。

1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

①陈仓道,亦称故道

因道路北段起于陈仓县(今宝鸡市东代家湾),故名。又因沿故道水(嘉陵江东源)而行,亦称故道。大约兴起于殷周之际,秦于此道北段置故道县(今风州镇西北)。陈仓道从益门镇入秦岭,沿清姜河南行,过大散关。大散关为关中四关之一,位于今宝鸡市西南52里的大散岭上,是关中的西大门。大散岭也就是今东峪口附近的秦岭分水岭,两山关控斗绝,形势险要,为入川必经之孔道。今大散岭一带仍有古关隘遗址。历史上的南北对立时期,控制这条孔道尤为重要。因为大散关“扼南北交通,北不得此,无以启梁(汉中)益(四川),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在南北战争中,双方都要争取控制大散关,占据有利地形以制胜对方。大散关不仅两山夹峙,而且居南北道路的最高处,对南北两侧均有建瓴之势,兵家必争,形势使然。陈仓道过大散关后经今东河桥、凤州镇、略阳县南入四川或东南经勉县入汉中。刘邦还定三秦就是走的这条路,故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这条道路经过的河谷比较宽畅,险段比较少,是秦岭诸通道中最易通行的一条,但线路较长,包括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里程在内,其长度达1200里以上。唐代后期兴起的连云栈道,使陈仓道南段改线,成为官驿大道。连云栈道从凤州起,折向东南,经今留坝县,至武关驿与褒斜道相接。从唐代后期起,改线后的陈仓道,北段仍出大散关,南段则走汉晋褒斜道。这条道路综合了陈仓、褒斜两条道路的优点,既缩短了线路,又平坦易行,故成为川陕之间的主要通道。唐代后期所说的褒斜道,多指改线后的陈仓道。元明清时代,这条道路是连接川陕和北京通往西南的主要官驿大道。这条道路虽然线路较长,但平坦易行,历代战争中的激烈战斗场面无不发生在此道上。

②褒斜道

关中地区通往汉中、四川的交通干道之一,因沿斜水、褒水而行,故名。大约兴起于殷周,作为干道则始于汉。《史记·河渠书》说,“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这条道路从今岐山县五丈原东侧的斜峪关入秦岭,沿斜水(今石头河)南行,越过老爷岭,向西折入桃川河,越过褒斜二水支流分水岭五里坡,进入褒水支流红岩河,经过太白县虢川塬,折向西南到达江口镇,再沿褒河入汉中。由汉中经金牛道入川。这条道路沿线多凿石崖修有栈道,但线路较短,曾为入川干道。唐代后期连云栈道兴起,褒斜道北段改走陈仓道。明清时期,江口镇以北仍有间道通眉县,但江口镇至武关驿之间已完全阻塞不通了。汉晋褒斜道沿途多峡谷险段,人烟稀少,行旅艰难,“素号畏途”。但由于线路较短,从斜谷口到褒谷口只有四五百里路程,距离长安又较近,因此,是历代战争中使用最频繁的交通干道之一。

③傥骆道

关中地区通往汉中、四川的交通干道之一,因北口在骆峪,南口在傥峪,故名。先秦旧道,作为干道始于汉魏,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爽就曾进兵骆峪三百余里。这条道路从今周至县骆峪进山,沿骆峪河西南行,越过老君岭,进入黑河支流八斗河、大蟒河河谷,沿黑河西源至厚畛子。再向西南越过秦岭分水岭,进入汉江支流湑水河谷的都督门。然后越过周至、太白、洋县三县交界处的兴隆岭,进入酉河上源的华阳镇。再折向东南,沿酉河经茅坪南行,折西南经八里关至洋县。这条道路在唐代以前曾多次成为用兵之道,但未成为驿道。唐代中叶以后,关中多事,每当长安危难,皇帝多由此道南逃,取其近便。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中列有傥骆道上的驿馆,证明中唐以后也成为驿道。北宋时仍置有周至驿、樱桃驿、三交驿、林关驿、大望驿等,但已不如唐代畅通,故《太平寰宇记》有“此道近代废塞”,《读史方舆纪要》有“五季以来,骆谷渐成荒塞”的记载。傥骆道入汉中、四川最为近捷,但要数次翻越分水岭,沿途又多老林,人烟稀少,十分艰险,故作为驿道的时间很短,主要是作为行军偏道使用。

④子午道

关中地区通往汉中、四川的交通干道之一。因从子午峪进山,故名。也有人说,北方曰子,南方曰午,“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先秦旧道,高帝元年,刘邦“从杜南入蚀中”,而“蚀,入汉中道川谷名”,也就是走的子午道。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因立为皇后的女儿“有子孙瑞,通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子午道之名始于此。这条道路从今长安区西南子午峪进山,向西越岭进入沣河河谷,沿沣河南行,经喂子坪、子午关(喂子坪南)等,越过秦岭分水岭,进入汉江支流洵河上游。再经洵河西行,经砂沟后折向西南,经江口后折向东南,到达石泉县后折西越饶峰岭,过城固,到达汉中。两汉以后,这条道路的中段西移,即从月河坪折西经旬阳坝、宁陕县、两河口,到达南子午镇与旧道相会。改线后的子午道,不再绕道石泉县,取消了一个“U”型大弯,道路比较近便。子午道迂回曲折,谷深山高,十分艰险,除唐代中叶从涪州(今涪陵)贡鲜荔枝由此道而进,称为“荔枝道”外,主要是行军偏道。

2翻越巴山的三条古道

①金牛道,亦称石牛道

陕南通往四川的主要干道,因石牛粪金的故事而得名。据说战国时蜀王狩猎于褒谷,与秦王相遇,并互赠礼品,秦王赠金,而蜀王赠的礼品却变成了泥土。秦惠王大怒,而大臣们却道喜说,泥土代表国土,可以乘机进攻蜀国,以扩大疆域,秦王乃转怒为喜。秦欲伐蜀却苦于不识其途,于是乃在二王相遇的地方刻了五个石牛,在牛尾下放置黄金,扬言黄金乃石牛所粪。蜀王得到消息便信以为真,立即派千余人搬运石牛以达成都,为此而修建了一条大道,使秦蜀之间交通畅达,此道即被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了。后来秦张仪伐蜀就是由此道而进。

“石牛粪金”的故事只是个传说,实际上金牛道的开辟应该更早,殷周之际已经成为军旅的必经之途,只是道路尚无具体的名称而已。

这条通川干道又称蜀栈或南栈道。其具体线路是从汉中向西渡过褒水,从勉县进入巴山。再西经沮口、大安镇、金牛镇,折南入五丁峡,过五丁关至宁强县。从宁强折向西南,经牢固关、七盘关到达神宣驿。由此上朝天岭,折南沿嘉陵江东岸峭壁而行到达广元县(唐利州)。由广元南行再折向西南,渡嘉陵江至昭化。然后进入该路的险要去处剑门山,入剑门关至剑阁县。剑门关形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剑门至梓潼,虽然坡路起伏连绵不断,但道路两侧森林茂密,绿荫蔽天,景色如画,相传唐玄宗途经此道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痛楚不已。再西南至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后则一马平川,成都已在眼前。

金牛道穿越巴山、剑门山,山高路险,许多路段悬崖峭壁无路可通,与其他入川通道一样,也是“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方可通行,异常艰难险阻。仅三泉县(唐县、宁强西南、嘉陵江东岸)南北就有栈阁19318间,护险偏栏43134间,栈道长达116里。

这条从汉中到成都的道路,长约一千二百余里,历来为入川大道。现在的川陕公路大体上即由此线而行,并有铁路线相通,已成为川陕交通的主要干道。

②米仓道

陕南入川通道之一,因翻越米仓山而得名。

汉中盆地南缘西段的米仓山,也危峰林立,层峦叠嶂,道路崎岖,艰险难行,成为阻碍川陕交通的天然屏障。然而,汉江的众多支流则发源于米仓山,距离难江(今名南江)源头甚近,人们便利用河流源头较近的特点,开辟了一条谷道,以连接汉中与巴中(两汉汉昌县、唐巴州),称为米仓道。该道始于何时,史无明文,但在东汉末年以后,却多次成为战争中的行军道路。像曹操出兵汉中征伐张鲁,张鲁兵败后南奔汉昌(巴中市)即由此道。

米仓道从汉中向南穿越米仓山,这条道路多在深山老林中翻山越岭而行,崎岖幽险,人烟稀少,野兽横行,一向被视为危途,只有在军事斗争中才被使用。两宋以后,主要为私贩盐茶的便道,从汉中到巴中的米仓道大约有280里的路程。

③荔枝道

即洋巴道,唐代时向皇宫上贡江南特产荔枝,本来多自岭南、闽越一带,但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玄宗爱妃杨玉环生于蜀,最爱吃蜀地出产的鲜荔枝,玄宗遂下令由蜀地涪州快马传递鲜荔枝到长安,“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条专驿传送鲜荔枝的道路,历史上被称为“荔枝道”。

荔枝道的北段是走子午道到达洋州治所的西乡县,然后循洋水向南到达洋源县(镇巴县),向南穿越米仓山到达新宁县(四川开江县东),再折向西南到达梁山县(四川梁平县)、垫江县、温乐县(四川长寿县西北),直到长江南岸的涪州(四川涪陵),全长达二千余里。据李之勤先生考证,荔枝道南段在西乡县不仅与子午道相连,也折向东北与傥骆道相通,只是走后者不如走前者便捷而已。

这条穿越秦岭、巴山的荔枝道,道路崎岖难行,路途遥远,按唐代驿路规定,快马传递可日行五百里,由涪州到长安也需要四、五天时间。但为了杨妃能吃上鲜荔枝,玄宗下令,必须快马日夜兼程,日行六、七百里,三日内到达长安,“人马死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不堪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诗即由此而来。

3 南北鏖战一线牵

在中国大地上,像川陕交通这样被两座巨型山体所阻隔的道路,实在少有。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唯独在这样艰险的道路上战争频发,规模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之巨大都是绝无仅有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川陕之间到底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动员了多少兵力,使用过哪些特殊兵器,运用过多少阴谋诡计,没有人作过详细统计。下面仅举数例,以资证明南北鏖战都离不开川陕之间的交通线。

1西汉龙兴之战

刘邦灭秦后还军灞上(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与项羽相会于鸿门(临潼东南鸿门宴遗址),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之所在。项羽大封诸王,封秦三降将王关中、陇西及陕北等地,史称三秦王。封章邯为雍王,都废邱(兴平市东南)、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临潼区北)、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延安市),却封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都南郑(汉中市),并限令刘邦“之国”,离开关中,违背“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迫于项羽的强大权势,刘邦只好从“杜南蚀中”入汉中。杜即秦代的杜县,位于长安区的西南,恰当子午谷的北口,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刘邦去汉中即由子午道南行。为了迷惑项羽,刘邦用张良之计,烧毁栈道,示无北还之意。这次被烧毁的栈道到底在子午道上还是在褒斜道上,史无明文。虽然这段栈道的具体位置尚无法确定,但却足以证明川陕通道上的栈道起源甚早,栈道就不能不成为川陕交通道路的一大特色。

刘邦在汉中连一月都没有待下,就积极筹划还定三秦,与项羽争夺天下。他拜韩信为大将率军北伐。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以迷惑敌人。这里所说的栈道,也就是褒斜道上的栈道。刘邦、韩信从汉中向西北进军,先进攻陇东南的徽县、成县等地,以扩大势力。然后折向东北,从陈仓道出散关,与雍王章邯大战于陈仓(宝鸡东),章邯败北。再战于雍县(凤翔)、好畤(乾县东),围章邯于废邱(兴平东)。三秦王相继投降,关中、陇右、陕北各地被平定。刘邦乘胜出武关(丹凤县东南)以扩大战果。由于有了川陕这样稳固的后方基地和丰富的粮仓,刘邦与项羽在关东(函谷关以东,关位于河南灵宝东北)进行拉锯战,虽曾多次吃了败仗,但由于有川陕粮仓和人力、物力的强大支持,终于大败项羽于垓下(安徽灵壁东南),项羽自刎,刘邦取得了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决定性胜利。

2三国时魏蜀之战

东汉末年,张鲁占据汉中。曹操战败马超、韩遂夺取了关中、陇右,遂率大军从陈仓道出散关攻河池(甘肃徽县)、阳平关(勉县西武侯镇),战败张鲁部下诸军,夺取了汉中。张鲁南逃汉昌(巴中市)。操率军北还,遂留大将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守汉中。这时刘备已从刘璋手中夺取了成都,巴蜀遂为刘备所有。

于是,刘备、曹操争夺汉中就成为这一时期南北交战的重点。汉中不仅是“巴蜀的门户”,也是占据关中、中原势力南争巴蜀的前哨阵地。刘、曹双方谁能稳固地占据汉中,谁就有了北进或南伐的本钱。不管从汉中北上还是南下,川陕通道都会成为运兵载粮的主要干道。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定军山(汉中盆地西缘、勉县城南)之战,曹军大将夏侯渊被刘军大将黄忠所杀,曹军被迫退守汉水之北。曹操闻爱将夏侯渊战死,亲率大军从褒斜道进入汉中。刘备却坚守不战。曹操求战不得,称所过之道为“五百里石穴”,粮草不继,兵无斗志,遂率军由原道北还关中,放弃了汉中。刘备不仅得到了汉中,还乘机扩大战果,分兵攻占武都、西城(安康)、上庸(湖北竹山)、房陵(湖北房县),威胁襄阳、樊城。刘备占据汉中,为后来诸葛亮的北伐提供了前沿基地。

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最后一战就是五丈原(渭河之南、岐山县五丈原)之战。公元234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统率大军十万从褒斜道北上,出斜峪关以争关中。并渡过渭水,向积石原(湋水与渭水之间的原)进发,企图占领积石原,威胁长安。因为积石原东西长、南北短,东沿到达武功境内漆水河岸上,距离长安较近。魏国闻讯大惊,魏明帝亲赴长安坐阵指挥,派大将司马懿从长安西出迎敌。部将郭淮认为诸葛亮出斜峪关一定会北上占领积石原,建议司马懿迅速向积石原进兵。司马懿采纳了郭淮的建议,命郭淮疾进积石原。当郭军登原站立未稳时,蜀军已达原坡,被郭军居高临下,猛攻击退,诸葛亮只好退守五丈原屯兵。魏蜀双方沿渭水对峙,司马懿坚守不战,以消耗蜀军粮草辎重。双方相持达一百多天,因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军只好从褒斜道撤军。司马懿不知实情,遂按兵不动,当得知诸葛亮死讯后追杀为时已晚。

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命钟会率十万大军分别从骆谷、斜谷、子午谷三路伐蜀,直取汉中,这就是三国末年的曹魏灭蜀之战。蜀军大将姜维以重兵扼守剑门关,以防魏军入川。钟会大军并未遭到严重抵抗即占领了汉中盆地。由于蜀守将蒋舒投降、付佥战死,金牛道大门洞开,钟会大军即沿金牛道南下,直逼剑阁。姜维摆脱邓艾的牵制,急速援守剑阁,与钟会对峙于剑门关。魏蜀大军在剑门关相持不下,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但这时魏将邓艾却偷渡阴平(甘肃文县西北)成功,从阴平小道(文县、平武、江油)攻克江油(四川江油),突入成都平原。绵竹(江油南)一战,诸葛瞻战死,后主刘禅遂献成都向邓艾投降,蜀国灭亡。姜维也只好投降钟会,曹魏灭蜀之战结束。

3南宋与金国的边防战

和尚原之战

富平大战宋军失利后,金军占领关中,并企图南侵四川。宋将吴玠收集游兵散勇数千人屯兵和尚原以拒金军。和尚原位于大散岭之侧的八掛庙、大散关的东南,原顶宽平,四周陡立,水源丰富,利于屯兵。占据和尚原既可控制大散关,又可扼守陈仓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公元1131年5月,金军一部由阶(州治甘肃武都)、成(州治甘肃成县),一部由凤翔(府治凤翔县),合兵五万,南北夹击和尚原。经过多次激战,和尚原宋军阵地坚如磐石,金军被击退,打通陈仓道的企图落空。

同年10月,金大将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又率大军十万猛攻和尚原。宋将吴玠令吴璘居高临下用强弓劲弩射杀金兵,金军无法登上和尚原。同时宋军又派出骑兵袭击金军后路,并夜袭大散关附近的金军大营,金军被迫撤退。吴玠又分兵埋伏于二里关(大散关北二里)附近,与撤退的金军激战三十余次,金军大败,俘虏金军官兵达万余人,金兀术也被箭射伤。和尚原之战,宋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饶凤关、潭毒山之战

金军打通陈仓道的企图失败后,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以迷惑宋军。公元1132年12月,金军突出武关(丹凤县东南、武关河北岸),攻占商州(州治商州市),并沿上津道(即甲水下游河谷道,今金线河)向南疾进,溯汉水,攻克洵阳(旬阳),宋军败退。公元1133年金军不战而夺取金州(安康市),汉中大门洞开,宋军退守饶凤关(石泉西北)。吴玠率精兵六千驰援饶凤关。金军发起猛攻,守关宋军居高临下,用滚木擂石、强弓劲弩进行阻击。双方激战六昼夜,金军伤亡惨重。由于宋军偏将投降,引金军前后夹击宋军,宋军大败,遂向后撤退,并放弃了兴元府(汉中市)。

饶凤关之战后,吴玠退守仙人关(略阳与徽县交界处),宋将刘子羽则退守潭毒山(宁强与广元之间),山势雄险,易守难攻,为扼守蜀道之要冲。金军西进金牛镇(宁强县北金牛驿),向南久攻潭毒山不下,粮草不继,军心涣散,加之宋军前堵后击,无法继续前进,被迫退回汉中。公元1133年金军又放弃汉中,从褒斜道退回关中。沿途遭宋军堵截、追击,损失惨重,宋军又收复了金州和汉中失地。

这次战争,川陕通道许多路段都被波及,就连蓝武道、上津道也未能幸免,其战斗之惨烈、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仙人关之战

吴玠为了缩短战线,也令吴璘退守仙人关。经过上述两次大战后,仙人关就成为西线抗金的主要阵地。

公元1134年宗弼又率十万大军,从凤翔出发,沿陈仓道攻占凤州(凤县东北老凤州)、河池(徽县),于铁山(徽县东南)凿崖开道,占据高领(仙人关北),建连珠寨四十余处,向仙人关外围进逼。双方多次激战,场面十分惨烈,不仅火炮被频频使用,就连攻城战具(云梯、洞子、虚棚、战楼)、守城利器(撞竿、神臂弓、飞火炮、驻队矢)也无不各显神威。双方死伤惨重自不待言。宋军失掉了第一道防线,退守第二隘。尽管金军攻击猛烈,但宋军斗志弥坚。吴玠利用夜晚,在仙人关周围山上举火擂鼓,派兵夜袭金军营垒,金军惊溃,大将韩常受伤,宗弼遂拔营撒退。吴玠乘势追击,收复了凤州、大散关、和尚原诸地。至此,仙人关之战以金军撒退而告终。

经过上述三次大战后,宗弼丧胆,再不言向汉中、四川进攻了。尽管此后宋金还有多次交战,但终金一代,金人始终未能占领四川,使四川避免了兵燹之灾。

4 川陕今道之通达

如今从关中通往四川的道路四通八达,尤其是公路,可以选择的多达八条,其中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到达陕南的有六条:

1、自宝鸡过凤县、留坝至汉中的川陕公路;

2、自眉县至汉中的姜眉公路;

3、自周至过佛坪、洋县、城固到达汉中宁强的108国道陕西段;

4、自西安过宁陕、石泉到达西乡古城镇的210国道;

5、自西安过户县、洋县、城固至汉中的西汉高速公路;

6、自西安过柞水、镇安到达安康的西康高速公路。

而从陕南翻越大巴山到成都平原的则主要是:

7、自汉中宁强过广元、绵阳到达成都的108国道四川段;与之基本上是共轨平行的是一条由汉中到成都的高速公路。

8、由汉中西乡经四川万源、达州,直到重庆的210国道。

这八条今道有六条与上文所述古道有重叠之处。川陕公路自宝鸡起分别经过古陈仓道、连云栈道与褒斜道,至汉中后又走古金牛道赴四川成都;姜眉公路则沿古褒斜道而筑;连接西安成都的108国道则与古傥骆道、金牛道吻合;连接西安和重庆的210国道与古子午道、洋巴道吻合。西汉高速公路从西安至洋县金水镇为全新开辟的道路,从金水镇去往汉中则与古傥骆道一致。西康高速公路则为全线开辟的新路,与古道没有任何牵连。

1川陕公路

川陕公路始建于民国23年(1934),于民国26年(1937)竣工,全长约800公里。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抗战的需要而修建,建成后,该路在抗日战争中起了重要的军资运输作用。

如今,由于108、210、西汉高速等多条线路的修筑,川陕公路车流量已经没有曾经那么巨大,作为货运通道已经没有其它道路那么重要,但因其山路盘旋,沿途人文古迹众多、山区风景秀丽,成为自驾旅游的绝好去处。

譬如留坝的张良庙(汉留侯祠),它始建于汉,历代皆翻修扩建,是全国有关张良的文物遗迹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四周秀峰环绕,古树参天,清泉溪流,云雾缭绕,自古便有“五百里云栈第一名山”之称,祠内碑碣纵横、刻石林立。虽经沧桑,毁去大半,但至今保留完好的尚有林则徐、于佑任、冯玉祥、陈立夫、何应钦、杨虎城、王耀武、孙蔚如等名人的题刻。而马道镇的寒溪夜涨碑、略阳的灵崖寺、黎坪安汉故居也处处有故事。此番我们便经过川陕公路回到关中,石门栈道、石门水库、张良庙、紫柏山、大散关等景点点缀在秦岭春光中。

2姜眉公路

姜眉公路始建于2000年,2003年修成通车,全长171.3公里,是西汉高速建成前进入四川最好走、最快速的公路通道,至今也是关中到陕南里程最短的道路。以往从眉县至汉中要绕道宝鸡市,过川陕公路,途经凤县、留坝等地,车行需8个多小时,而姜眉公路修成后,从眉县经太白县到汉中只需3个半小时。

3108国道川陕段

108国道川陕段始建于1959年,全线竣工在1971年,全长923公里,是北京通往西南地区重要国防干线的一段,介于宝汉、西万两路之间,路线翻越秦岭和土地梁,并紧临黑河、椒溪河、金水河,沿线岩砭林立,沟梁交错,峡谷众多,地势艰险,但矿产、木材丰富,亦曾对开发佛坪林区,支援阳安、襄渝铁路及“330”输电线路等三线工程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这条公路沿途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相当丰富。从陕西周至看起,有楼观台、蔡伦墓、张骞墓、石门栈道、武侯祠、古汉台、马超墓,到了四川境内则有朝天明月峡古栈道、千佛崖、昭化古城、庞统祠墓、剑门关、富乐山、江油李白故居、德阳“戊戌六君子”之杨锐墓(绵竹公园内)、翠云廊、广汉三星堆、李冰墓等大量古迹,活跃着杜甫、陆游、李商隐、温庭筠、颜真卿、文同等文化名人,刘邦、萧何、韩信、诸葛亮、张飞、吴氏兄弟、徐向前等君臣将帅。

108国道上的自然风光也很不错,陕西境内沿线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到了四川则有富乐山森林公园等景点。而这条线路上,不仅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工业旅游业也正在兴起。广元定珠寺水电站工业游、德阳的重装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颇具规模。

4西万公路(210国道陕西四川段)

西万公路始于民国起修,但一直未修通。新中国成立后,从1958年9月至1960年2月建成通车,陕西境内全长455.6公里,后又经过历次改建与维护。

西万公路过子午道与洋巴道,沿途自然风光旖旎,是唐朝重要的驿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说的是此道。

5西康高速

西康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包(头)茂(名)线陕西一段,从2005年10月31日开工,至2009年5月28日建成通车,全长218公里,没有任何古道可依。

西康高速公路,为西安通达秦岭腹地安康市的最便捷通道,将使安康市真正融入西安2小时经济圈,沿途有柞水溶洞等地质景观。而亚洲第一长度的秦岭国家隧道在山中穿越18.2公里,汽车在其中开十多分钟才可出来。

6西汉高速

西汉高速于2002年开建,2007年10月竣工。全长255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昆(北京至昆明)线一部分,全线基本是桥隧相连,驱车从西安到汉中只需要3个小时。

终点汉中则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是一代智星诸葛亮施政的地方。从西汉高速公路也可以到达古汉台、张良庙、拜将坛、蔡伦墓、褒斜栈道等景区,可在现代化交通环境下体味厚重的历史文化。Ω

图注

◎西汉高速群雕之秦惠王

陕西关中地区和蜀地自古因崇山峻岭阻隔,互无往来,战国时秦惠王一直想吞并蜀国却苦于秦巴天险,难以施行。后来,秦惠王命人雕刻石牛放置于山中,偷放黄金于石牛臀下,佯称石牛能屙金,并将这一消息传到蜀王耳中,蜀王即刻派使臣前来讨要金牛,秦惠王应允。蜀王便派“五丁”力士督率民工凿山开路,修筑栈道,打通秦蜀关隘,运石牛入蜀。秦惠王九年(公元316年)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十万大军沿蜀国所修的金牛道灭了蜀国。这便是“石牛粪金”的来历。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正门

在川陕大道上,有很多森林公园,大巴山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处,由此可窥川陕大道的风光及人物之一斑。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南郑县元坝镇,距汉中市市区65公里、西安300公里、成都400公里,大约处于古米仓道附近。2002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方瑞士”之美誉,现已探明的精品景点160余处,面积9403公顷。公园共划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和冷坝四大景区。黄杨河景区以西流河大峡谷的天书崖、中华龙山、海底石城、红尘峡、五彩瀑布为主要景观,黎坪景区以巴山松原始森林、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巴山民情风俗和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石马山景区以雄健的石林群和千年黄杨为主要景观;冷坝景区以天然草场为主要景观。目前开发最为完善的是黄杨河景区。值得强调的一点是:由于有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也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农学家安汉的故居,使得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了别的森林公园所没有的人文气息。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和服务都很不错,吃住不用发愁,景区内外有多家农家乐宾馆,景区外的黎坪接待中心是由原来的一个林场场站改过来的,环境很好,价格也不贵。景区的导游素质都很高,给我们做讲解的导游小张就是本地人,大学毕业后曾到上海去工作过两年,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后,她回来应聘做了导游,她的讲解不但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很有感情,毕竟这就是她的故乡,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景区未开发前的情况以及她在这里的一些生活经历。

◎黎坪中华龙山龙鳞状石头特写

“中华龙山”是2008年黎坪景区新发现的一处绝景。这张图片的特写看起来像龟裂的红土,实际上是表面呈鱼鳞状的石头,在石头中还有众多的海洋生物化石。这种特征的石头极其罕见。事实上,“中华龙山”整架山,呈现的都是这种特别的丹霞地貌。这种石头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尚需专家进一步考证,目前黎坪景区一方面在积极对其进行开发,另一方面正在申报地质公园。

◎褒河峡谷

褒河峡谷,河面仅七十米,怪石林立,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十分壮美。在峡谷上空的窄索上,每天有专业人员表演玩自行车的杂技。

褒河,古称乌龙江,又名太白河、褒水。全长198千米,流域面积3940平方千米。无论是长度、流域面积,还是水量,均超过沮水,故有人主张以褒河为汉江正源。流域多山,河道流向较顺直。褒河名称的来由据说与西周的褒姒有关,褒姒是一位美女,被周幽王选入宫中并博得了宠爱,于是便有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自此以后,这条河才改名为褒河。

此张照片拍摄于陕西汉中汉台区石门水库的大坝之上,褒河峡谷是水库外的景观。石门水库建于1970年,建设之中,石门的许多文物被移到了汉中市的古汉台陈列展览,古栈道则被淹没在了水下,为了恢复古老的栈道奇观,现在水库内修建了一条长约3.6公里的仿古栈道。

◎汉中的油菜花海

2010年5月初,拍摄于陕西汉中到四川广元的高速公路上,大致就是古代的金牛道。汉中大概有112万亩油菜花。每年的3、4月份,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同时开放,置身于其中,会感受到色彩给人的震撼和陶醉,其规模之大、风光之美、地貌之复杂,可与云南罗平媲美。

◎210国道依然狭窄

此处唤作石冠寺旱桥,拍摄于四川万源市至四川达州的路上、出万源市市区向南不远处。道路狭窄,一次只能单向通过一辆汽车,蜀道难啊。210国道大体上应与古代入川的荔枝道(洋巴道)重叠。

◎210国道路边的吊桥

拍摄于四川万源市至四川达州的路上。吊桥悬在国道边的深涧之上,桥板已有些朽烂,一辆不知停放了多久的自行车显示出当年有人就是在这晃晃荡荡的吊桥上骑车而过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