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反水面舰艇作战的杀手锏:饱和攻击战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面舰艇的作战特点 现代反水面舰艇作战的杀手锏:饱和攻击战术

现代反水面舰艇作战的杀手锏:饱和攻击战术

2024-07-14 1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美国海军“宙斯盾”系统研制成功之初,各国海军已经投入使用的反舰导弹主要为第一、二代及其升级型,其性能、特点较多体现为尺寸大、攻击威力大、目标特征明显、飞行弹道高、飞行速度低、射程相对较近、机动性差和制导方式单一等,在局部战争中逐渐暴露出易于被早期发现、以及被舰艇防御系统拦截和干扰的弱点。因而,具有超强远距离警戒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宙斯盾”防御系统应对这类老式反舰导弹可以说拥有充足的自信。

随着反舰导弹武器技术的持续发展,目前反舰导弹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并已成为各国海军的主要作战装备。相对于早期的一、二代反舰导弹,第三代和第四代反舰导弹的战、技性能有全面提高,普遍具有目标特征小、飞行弹道低、射程远、速度快、攻击精度高以及隐蔽突防能力强的优点。

新一代反舰导弹的有效射程多在100千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数百千米,因而对目标实施远距离超视距攻击已经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导弹发射后往往可保持20~30米高度向目标方向高速飞行,由于尺寸小、飞行高度低,对方探测系统比较难以早期发现。并且当导弹锁定、对准攻击目标后还能自动继续降低飞行高度,以5~7米高度掠海攻击目标水线部位。这给舰艇防御作战造成了很大的拦截困难。

一些先进反舰导弹还采用了隐身设计,并具有末端机动能力和超声速攻击能力,同时应用了复合制导技术,对目标的捕捉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有极大提高,进一步增加了舰艇防御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拦截难度。更重要的是,实施导弹攻击的一方为了达到有效摧毁敌舰的目的,往往倾向于采用大批量导弹齐射甚至多向饱和攻击的战术,这是目前最先进的舰载“宙斯盾”防御系统也很难有效应对的。

展开全文

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战术即战时根据确保消灭重要海上目标的需要,出动并统一指挥超出敌舰最大防御能力规模的水面、水下及空中多种导弹发射平台和携弹量,对目标实施大规模、多方向、多批次攻击。目标将遭受从各个方向突然射来的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多型反舰导弹的攻击而得不到喘息,并穷于应付,防不胜防。届时,即使是有1~2枚导弹命中也会令其整体作战能力受到极大削弱,从而难以有效防御后续的多波次连续突击。

就“宙斯盾”系统而言,尽管AN/SPY-1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上拥有较远距离全方位探测、发现以及跟踪达数百批各种空中目标的能力;并拥有多达90枚发射速度1枚/秒的远程先进舰空导弹,但由于地球曲率限制,实际上自身并不能发现50千米外超低空飞行的目标。而且,受舰上目标照射雷达数量限制,战时只能同时对来自3个不同方向的来袭目标进行末端照射。这意味着在上述特定方向范围也只能同时满足拦截9~12个来袭目标的末制导需要。

加上其2座舰载“密集阵”近防系统在内,其实际反导防空作战能力也仅有5个方向,并未实现全向防御作战能力。即使是在一定方向对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的多次拦截作战,其最大防御能力仍然难以有效抵御数十枚反舰导弹同时实施的多向导弹突击。倘若不得不同时防御更多数量、不同高度、不同弹种、不同弹道来袭击导弹的情况下,这一先进防御系统将面临被呛死或被穿透、撕破危险。

固然现代水面舰队的防空作战乃是依靠包括空中和水面舰艇编队的多种防御作战系统及电子战系统构成的远、中、近程和末端全方位、多层的整体作战体系。但当投入反舰作战的突击兵力、兵器在突击方向和打击能量方面相对于目标的极限防御能力形成压倒优势之际,目标很难避免被摧毁的命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